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诩:利己主义的谋士、服务过五任主公,为何能位至三公寿终正寝

贾诩:利己主义的谋士、服务过五任主公,为何能位至三公寿终正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461 更新时间:2024/1/8 5:33:43

在三国的谋士群里,贾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毫无忠诚度可言,先后为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曹氏效力,但不仅没被人骂作“五姓家奴”,还到处受欢迎;他一生中献上多条毒计,甚至还被视为东汉大乱的罪魁之一,但他却能位至三公,最终在荣耀等身中寿终正寝。

贾诩是一个现象级的谋士,在他的身上,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而这正是他“成功”的秘诀。

第一,纯粹的理性、绝对的利己

如今有一种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可以不受任何正义、道德、规则、忠诚等感性概念的羁绊。这类人,我们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

贾诩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他的目的是在乱世中安身立命。以这种人生态度为指导,他面临任何复杂的局面都能保持绝对的冷静与理性,从而发现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路子,如同拥有上帝视角。

比如在早年间,贾诩因病从郎官之位离任、返回家乡凉州。当时,西北常年发生氐、羌叛乱,他们杀人越货、谋财害命,寻常人落在他们手上休想活着离开。巧的是,贾诩就碰上了这种事,只见他不慌不忙,告诉这些叛军:“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放我一马,我家定会以重金相谢。”

段公是谁?大名鼎鼎的段颎,字纪明,东汉后期的“凉州三明”之一(另外两位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他曾在西北统军十年之久,与羌人作战累积达180次,斩杀近4万人,是平定羌乱的头号功臣。因此,听到这位大神的名号后,那些叛军几乎吓出一身冷汗,当即就放了贾诩。

乍一看贾诩只是灵机一动而已,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不太对劲:两汉经学盛行,儒家士大夫奉行人伦与孝道,一般人哪会想到这种“装孙子”的方法为自己脱困?就算有,情急之间,表现也不大可能正常。而贾诩能在电光火石之间,让一群凶恶的叛军深信不疑,可以想象他当时的神情、姿态一定十足地以假乱真。“装孙子”都能如此理直气壮,试问几人能做到?

随着凉州军进入洛阳,贾诩在董卓的女婿牛辅麾下服务。随着董卓、牛辅陆续被杀,贾诩提出了他人生中最恶毒的计策(没有之一):鼓动李傕、郭汜、张济等将领,纠集人心惶惶、乱成一盘散沙的凉州兵反攻长安,让当时自觉胜券在握的王允、吕布猝不及防,一举扭转了局面。

贾诩提出这一主意,自然是出于自身的安危考虑。当时的王允摆出了一幅对凉州兵马穷追猛打的架势,作为董卓旧部,贾诩怎能独善其身?

但他的这一计谋,客观上却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董卓专权、关东兵起,当时的东汉帝国乱象初露端倪;但这只是苗头,王朝的整体架构还未摧毁。随着董卓被诛,士大夫掌握权力,天下理论上存在拨乱反正、悬崖勒马的机会。

但随着李傕、郭汜起兵,汉献帝与囚徒毫无二致,朝纲彻底崩坏,关中、关东彻底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因此,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感叹:“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唯有如此之甚。”

在接下来的大混战中,无数人才沦为了军阀斗争的炮灰,但贾诩却游刃有余地在各个诸侯间横跳,而且到哪儿都吃香。

首先,看到李、郭惹得天怒人怨后,贾诩果断地投靠了自己的老乡段煨,避免被拖下水;

随后,当察觉段煨对自己表面热情、内心戒备时,贾诩经过精挑细选,转投同出自凉州、迫切需要谋士的张绣(张济之侄);

在新的阵营,贾诩果然找到了最称心如意的平台,张绣对自己几乎言听计从、由里至外的尊敬,生平所学都得到了施展的机会,得主如此、夫复何求?

但接下来,在断定天下各股势力的发展前景、算计各方的诉求后,在官渡之战前夕,贾诩推动张绣拒绝强大的袁绍,选择了相对弱小且与张氏有血仇的曹操,成功实现了张绣集团的和平“上岸”;

在曹氏阵营期间,贾诩再次献上毒计,帮助曹操以离间计成功击溃韩遂、马超,让自己老家的凉州武装彻底退出三国舞台;

随后,面对着接班人之争,贾诩一句轻巧的:“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既客观上帮助了曹丕,却又让自己毫无提前站队、干涉立储之嫌,让曹操、曹丕两代领导人都对自己十足地满意。

曹丕继位后,封其为太尉、与其联姻。后来,贾诩于77岁高龄去世,终魏之世,侯爵一直被子孙承袭。

由上可见,如果把曹氏父子分开算,贾诩先后为六位主公服务,提出的计策大多极尽阴狠毒辣。但除了害怕他的段煨,其他人都对他高度认可。他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除了自己确实“有用”外,还得益于人格的另一面。

第二,在利己的基础上,却有向善、忠诚的一面

我们如今所指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而且还能把自己损人利己的手段解释成一种合理的存在。这类人,丝毫没有体谅、照顾他人的“共情能力”。

但贾诩却不一样,他的利己,基本源于迫切的生存需要。在此基础上,他不损人、不居功、知进退,甚至还尽量行善。

比如,在鼓动李傕、郭汜大闹关中后,面对二人的真诚感谢,贾诩坚决推辞了侯爵、尚书仆射之职,体现自己并非为了荣华富贵而起事;

随后出任尚书期间,他用了一些出色的人才;身处混乱中心,也尽量扶危济困,并且尽力匡正李、郭的举止;

后来李、郭等人在长安混战,还是贾诩出面调解安抚,并且促成了汉献帝以及众多大臣被成功释放。

李、郭之乱,贾诩虽出于自保的目的,属实罪无可赦。不过,他能在众人各逞其欲的大环境下保持高度自律、尽自己所能弥补过失,你可以说这是虚伪,但不能否认亡羊补牢的价值。

在曹魏期间,虽然自己屡建奇功,且帮助曹丕成功夺储,但贾诩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一来不是曹氏嫡系,二来总是提出阴狠的计策,两者叠加,极容易招人嫉妒、猜忌。于是他从不居功自傲,也不与其他人私相结交,确保远离残酷的权利博弈场。

此外,在不涉及自身利益时,贾诩的建议也不失于客观、高明,体现出了自己真诚为主分忧的初衷。

比如,在收服荆州后,当曹操作势发兵江东,贾诩曾进行阻止,理由是:相对于大动干戈,挟征服刘琮之威、收江南人心,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事实证明,动武确实是最糟糕的选择。

未能阻止曹操掉坑,贾诩后来又试图劝阻曹丕重蹈覆辙。当曹丕问他该对东吴还是蜀汉开战时,贾诩的建议是谁都不打,理由是“吴、蜀虽小国,但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随后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曹魏,没有人是孙、刘二人的对手,当下应当先文后武、以待时变。曹丕没有听从这种“泼冷水”似的清醒论断,发动了江陵之战,果然师出无功、让自己灰头土脸。

综上,纵观贾诩的一生,虽然机关算尽、毒计频出,先后历经五位主公,竟能不招人嫉恨,反而享尽富贵、寿终正寝,原因无他:跳槽、献计的目的是生存,但在必要的“利己”之后,他总能体现出“共情”能力,以超高情商关注身边人的诉求,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替人分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标签: 贾诩曹操曹丕董卓王允汉献帝

更多文章

  • 奇谋百出,算无遗策,贾诩真的是三国第一聪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贾诩,曹操,许攸,董卓,吕布,荀攸

    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军阀四起,这时期确实造就英雄无数,出现了各路武力爆表的武将和智力爆表的谋士,在三国的谋士大比拼中,无论是领军能力的PK,还是计谋大战,总会有人出来争一二,但若要论阴谋诡计阴险狡诈,似乎没有人愿意也不能和这位“毒士”贾诩相争。贾诩在三国之中曾先后跟随董卓、李傕、郭汜、

  • 司马子如救高澄:一个可与“贾诩站位曹丕”媲美的经典案例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贾诩,曹丕,高澄,高欢,曹操,汉朝,司马子如,史说三国

    自西周确立封建宗法制度以来,嫡长子继承制日益成为主流。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嫡长子虽然子凭母贵、年龄居长,但能力素质并不见得卓越。任何正常的帝王为了江山永固,都不会把社稷托付于庸碌无能者。于是,立嫡以外,立贤也是一个不错的备选项。嫡长子与其他皇子之间的争斗便更趋于白热化。手心手背都是肉,帝王们举棋不定

  • 贾诩到底有多厉害?曹操若听从他的计谋,周瑜根本赢不了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曹操,周瑜,贾诩,赤壁之战,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格局的一战。所谓:谈三国历史,侃《三国演义》,若不知“赤壁之战”,就等于“娶了媳妇,不入洞房”。一、赤壁之战为何会爆发?站在曹操角度,当时他已经先后打爆袁术、灭掉吕布,击垮刘备,干翻袁绍,横扫乌桓,“招安”西凉(马腾、韩遂)。放眼天下只还存在着四股不服的势力。其一是荆州的刘表,其二

  • 曹操的儿子被张绣所害,贾诩一句话,二人直接成了儿女亲家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张绣,贾诩,董卓,袁绍,诗人,汉朝,曹魏,曹操手下

    197年,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心腹爱将典韦,都死在张绣手里。可后来,张绣正准备投奔势力强大的袁绍时,谋士贾诩却告诉他: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投奔有仇的曹操!什么?我和曹操有杀子之仇,你却让我投奔他?曹操不得把我的皮扒了!贾诩听后微微一笑:曹操不但不会扒你的皮,还会给你加官进爵!当张绣按照贾诩的

  • 貂蝉被许褚斩杀,曹操并不意外:幕后主使者只能是荀彧而不是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貂蝉,许褚,曹操,贾诩,荀彧

    荀彧指使许褚杀貂蝉,此事既不记载于《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里也没有,《三国志平话》也只写貂蝉表示要与吕布“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而没有交待她最终归宿。因为史料没有明确记载,貂蝉这位可怜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就有了不同的死法:有人说她被曹操送给了刘备,关羽怕他消磨了大哥的英雄豪气,就一刀

  • 另类三国大赢家:贾诩一生算计,又何以算计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贾诩,曹操,司马懿,曹丕,董卓,袁绍

    说起三国人物,诸葛亮被视作“智绝”,曹操被称作奸雄,司马懿(及其家族)被认为是最终赢家……然而这三人背后,其实还有一人:他是白居易心中汉末三国最会运用智谋的名士;是曹操心中帮自己取信于天下的肱骨;是差点替代司马懿在曹丕心中之地位的恩人——他便是贾诩,汉末三国的一位高情商谋士。一、 败曹操而归曹操贾诩

  • 肖说三国 91 | 贾诩步步诱逼,曹丕无奈就范

    历史解密编辑:丝绸之路标签:曹丕,贾诩,丞相,曹操,曹植,曹魏,诗人,肖说三国,史说三国

    曹丕从安插在曹操身边的内侍那里得知,父亲对众人推举他的联名表有些出乎意料,感到既担惊又忧郁,这才理解贾诩的预测,连忙又回头找贾诩寻求破解之计。贾诩深知曹操心肠毒狠,对付离心离德之人绝不会心慈手软。他怕一旦如他所料想的蔓延之火延烧到曹丕身上,曹丕可能会出卖他,因此,必须在现在的危急时刻,逼迫曹丕许下重

  • 曹操想选曹植为继承人,贾诩说出两个人后,曹操直接选定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曹植,贾诩,曹丕

    217年,曹操在把曹丕、曹植谁立为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当他询问谋士贾诩的建议时,贾诩深知这是可怕的站队问题,一个回答不好,就有掉脑袋的可能。于是他沉默了许久后,说出短短的一句话,就使自己暗中支持的曹丕,被确定为继承人。曹操有二十多个儿子,在继承人问题上,他心中考虑了4个儿子,分别是曹昂、曹

  • 三国谋士排行榜前20位,郭嘉、贾诩上榜,司马懿真能强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郭嘉,贾诩,司马懿,诸葛亮,三国谋士,曹操手下

    20、徐庶: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人觉得,徐庶实乃世外高人,且忠心耿耿,故而进入曹营后一言不发。其实徐庶也想在曹操那里好好表现,只可惜曹操麾下的谋士太多了,轮不到徐庶表现。19、逢纪:他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主要功绩是帮助袁绍夺取冀州,奠定了袁绍雄踞北方的基础。郭图谗言沮授,而逢纪则在官渡战败后谗言田

  • 三国志战略版:不用贾诩的驱散骑,去掉敌人各种增益,增伤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贾诩,荀攸,程昱,曹操,法正,关羽,陆逊,三国志

    有个粉丝给花席发了一张图,藤甲兵烧了40伤害,而灼烧竟然234伤害,为什么藤甲兵的伤害比灼烧还低。文章的末尾,花席会说一下自己的答案,看看你的想法与花席一样吗。[正文开始]目前的魏法骑,通常是曹操、程昱、贾诩组合,就算是组成五谋臣也是搭配SP郭嘉或者SP荀彧,很少有人使用荀攸这个武将,这一期花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