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貂蝉被许褚斩杀,曹操并不意外:幕后主使者只能是荀彧而不是贾诩

貂蝉被许褚斩杀,曹操并不意外:幕后主使者只能是荀彧而不是贾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吴刚故事汇 访问量:2137 更新时间:2024/1/16 13:25:54

荀彧指使许褚杀貂蝉,此事既不记载于《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里也没有,《三国志平话》也只写貂蝉表示要与吕布“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而没有交待她最终归宿。

因为史料没有明确记载,貂蝉这位可怜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就有了不同的死法:有人说她被曹操送给了刘备,关羽怕他消磨了大哥的英雄豪气,就一刀将其斩杀;还有人说曹操直接把貂蝉送给了关羽,关羽同样辣手摧花。这两个版本的最终结局,都是“关公月下斩貂蝉”,元杂剧里有许多大同小异的桥段。

我们细看曹操的习惯和爱好,就会发现如果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位美女貂蝉,他是绝对不会舍得送人的:秦朗的生母、秦宜禄之妻杜氏,曹操本来是答应送给关羽的,但“见一个爱一个”,让他食言而肥,弄得关羽十分郁闷;张绣的婶子年纪也不小了,曹操为了这位半老徐娘,不但丢了大将典韦,还丢了长子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

如果真有貂蝉,曹操只会笑纳而不能送人,但是曹操诸多姬妾中,却没有貂蝉这么一号,所以此女肯定是死于非命了。

很多人都说貂蝉纯属虚构,但是并没有一本史料说不存在一个令董卓吕布反目成仇的美女,《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证明了却有这么一个红颜祸水存在:“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閤,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

不管怎么说,董卓差点一手戟把吕布射杀,和吕布偷香窃玉,这都是板上钉钉的史实,只不过这位改变东汉命运的美女,没有在史料中留下名字而已——貂蝉应该是她的职务名称,也就是董卓的衣帽间管理员,算是一个极小的侍女领班。

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既没有给董卓留下子嗣,也没给吕布或曹操生下一男半女,董卓常年在马上颠簸,或许有心无力,但是曹操可是一个生产小能手,他在三国枭雄中创造了一项纪录:有记载的妻妾十七个,这些妻妾为他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六个女儿,除了称帝的曹丕,还有十七个儿子封王,平均下来,每个妻妾都为他生了一个王。

除了二十五个儿子,曹操还收养了两个继子,也就是原本应该管关羽叫继父的秦朗,还有一个是原大将军何进孙子何晏

秦朗原本应该有可能管关羽叫继父,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跟“背妻,爱诸将妇”的吕布也算同道中人,如果生俘貂蝉,就会有百分之百的可能自用而非送人。

如果貂蝉没有如花凋谢,那么以曹操的能力,其王子的数量还应该增加一到两个。正史不见记载,民间传说莫衷一是,于是就有了“荀彧指使许褚斩杀貂蝉”之说,而这种说法跟史料记载并不违和,曹操也不会感到奇怪:这种事情,也就荀彧敢做而且有资格做,那个心肠比较歹毒的贾诩,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胆量撺掇许褚去杀人——如果他敢旧事重提,那么许褚挥刀,第一个砍掉的就是他这个毒士的毒舌!

荀彧是汉末三国时期少有的正人君子,一向以刚直不阿闻名天下,但是此公的年纪却并不大,甚至比他的侄子荀攸还小六岁,比曹操也小八岁,如果荀彧跟曹操步调一致,那是妥妥的讬孤寄命大臣,郭嘉无论是人品、威望还是能力,都远逊于荀彧荀文若。

荀彧是个眼里不揉沙子年轻人——起码在白门楼事件发生时,荀彧还很年轻: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吕布被斩杀时,163年出生的荀彧只有三十六岁,正是雄姿英发豪气干云的年龄,他是不会允许曹操因为貂蝉而误了兴复汉室大业的。

在曹操阵营之内,武将以夏侯惇为首,谋臣以荀彧为首,夏侯惇也要听从荀彧的号令,当年陈宫张邈反叛,差点端掉曹操的老巢兖州,就是荀彧指挥夏侯惇迅速平叛,当时荀彧要只身去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大军中劝降,夏侯惇还跟尊敬和关切地劝谏:“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

荀彧没听夏侯惇的劝谏,深入不测之军,成功地劝退了郭贡。从这件事中,我们能看出荀彧在曹营地位极高,而且胆子极大,也只有他敢命令许褚斩杀貂蝉,而曹操明知是荀彧“使坏”,也只能隐忍不言:犯不着为了一个死貂蝉,而得罪一个大有用处的活“令君”!

很多人都认为荀彧是一个正人君子,这种辣手摧花的主意,不应该出自荀彧而应该出自毒士贾诩,但是细看三国史料和演义小说我们就会知道,即使贾诩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儿。如果他敢多嘴多舌,已经有五七分酒意的许褚,很可能会拔出刀来替典韦报仇:“你不说我还忘了,当年典韦不就是因为类似貂蝉一样的祸水而牺牲的吗?典韦牺牲,还不是你这家伙给张绣出了损招儿?”

贾诩出损招儿坑死典韦和曹昂、曹安民,在《三国志》中有记载,事情也确实发生在白门楼吕布殒命之前,但是贾诩真正加入曹操阵营,并且受封执金吾、都亭侯、冀州牧的时候,已经是建安四年了,所以如果曹操把貂蝉留了一年半载,贾诩才有机会鼓动别人将其斩杀,但贾诩即使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他所谓的“冀州牧”是个空头州牧,当时冀州还在袁绍地盘,贾诩的真正职务是“参司空军事”,也就是司空曹操帐下的一个高参而已。

这就是说,貂蝉被杀的时候,贾诩可能还在帮着张绣琢磨怎么对付曹操呢,如果曹操被貂蝉刺杀,贾诩只会偷笑而不会阻止。

《新三国》将斩杀貂蝉的幕后主使设定为荀彧,这也是符合正史中荀彧性格的:“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于当年,布诚心于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

基于正史记载和小说描述,读者诸君可以进行如下猜测:如果曹操笑纳了貂蝉,会不会在自己身边埋下一颗地雷?其貌不扬的曹操,能否赢得貂蝉真心追随?以荀彧的一贯行事作风,会不会暗中指令许褚或别人将貂蝉斩杀?曹操明知是荀彧破坏了自己的好事,会跟荀彧翻脸绝交吗?

标签: 貂蝉许褚曹操贾诩荀彧

更多文章

  • 另类三国大赢家:贾诩一生算计,又何以算计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贾诩,曹操,司马懿,曹丕,董卓,袁绍

    说起三国人物,诸葛亮被视作“智绝”,曹操被称作奸雄,司马懿(及其家族)被认为是最终赢家……然而这三人背后,其实还有一人:他是白居易心中汉末三国最会运用智谋的名士;是曹操心中帮自己取信于天下的肱骨;是差点替代司马懿在曹丕心中之地位的恩人——他便是贾诩,汉末三国的一位高情商谋士。一、 败曹操而归曹操贾诩

  • 肖说三国 91 | 贾诩步步诱逼,曹丕无奈就范

    历史解密编辑:丝绸之路标签:曹丕,贾诩,丞相,曹操,曹植,曹魏,诗人,肖说三国,史说三国

    曹丕从安插在曹操身边的内侍那里得知,父亲对众人推举他的联名表有些出乎意料,感到既担惊又忧郁,这才理解贾诩的预测,连忙又回头找贾诩寻求破解之计。贾诩深知曹操心肠毒狠,对付离心离德之人绝不会心慈手软。他怕一旦如他所料想的蔓延之火延烧到曹丕身上,曹丕可能会出卖他,因此,必须在现在的危急时刻,逼迫曹丕许下重

  • 曹操想选曹植为继承人,贾诩说出两个人后,曹操直接选定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曹植,贾诩,曹丕

    217年,曹操在把曹丕、曹植谁立为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当他询问谋士贾诩的建议时,贾诩深知这是可怕的站队问题,一个回答不好,就有掉脑袋的可能。于是他沉默了许久后,说出短短的一句话,就使自己暗中支持的曹丕,被确定为继承人。曹操有二十多个儿子,在继承人问题上,他心中考虑了4个儿子,分别是曹昂、曹

  • 三国谋士排行榜前20位,郭嘉、贾诩上榜,司马懿真能强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郭嘉,贾诩,司马懿,诸葛亮,三国谋士,曹操手下

    20、徐庶: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人觉得,徐庶实乃世外高人,且忠心耿耿,故而进入曹营后一言不发。其实徐庶也想在曹操那里好好表现,只可惜曹操麾下的谋士太多了,轮不到徐庶表现。19、逢纪:他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主要功绩是帮助袁绍夺取冀州,奠定了袁绍雄踞北方的基础。郭图谗言沮授,而逢纪则在官渡战败后谗言田

  • 三国志战略版:不用贾诩的驱散骑,去掉敌人各种增益,增伤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贾诩,荀攸,程昱,曹操,法正,关羽,陆逊,三国志

    有个粉丝给花席发了一张图,藤甲兵烧了40伤害,而灼烧竟然234伤害,为什么藤甲兵的伤害比灼烧还低。文章的末尾,花席会说一下自己的答案,看看你的想法与花席一样吗。[正文开始]目前的魏法骑,通常是曹操、程昱、贾诩组合,就算是组成五谋臣也是搭配SP郭嘉或者SP荀彧,很少有人使用荀攸这个武将,这一期花席介绍

  • 老谋深算的贾诩有过几个主公?详解贾诩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小辣椒影视标签:贾诩,曹操,张绣,董卓,李傕,袁绍,三国,曹操麾下

    老谋深算的贾诩有过几个主公?根据历史的记载,他前后更换过五次主公,却依然备受重用,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一位:牛辅(董卓)在董卓权倾朝野之时,贾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

  • 汉末名士贾诩,到底是有心祸乱天下的罪人,还是被迫保命的参与者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贾诩,曹操,张绣,李傕,袁绍,董卓,刘表,三国,曹操麾下

    贾诩是三国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称赞贾诩的说他具有不亚于张良、陈平一样的智谋,贬低贾诩的说他是毫无忠信之辈。可我们细读了贾诩的一生后,我们发现贾诩确实是一个智谋超群,总是能在关键时刻选择正确的方向,但是要说他是多么心肠歹毒,为了自己利益不惜祸乱天下的毒士,也难免有失有失公允。那么身处乱世的贾诩,他的所作

  • 如果曹操听了贾诩建议,没有去打赤壁,曹操能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贾诩,刘备,孙权,周瑜,赤壁,三国,东汉,汉朝,曹操手下

    赤壁之战前,贾诩曾提出过一个建议。贾诩提出:曹操破袁氏,定荆州,威名远扬,军势鼎盛;现在如果先在安抚荆州百姓,使民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也就是说,暂缓东下,先安定荆州全境,巩固占领地区,进行战略休整,安定内部,训练水师,然后再图取江东。然而,曹操未作采纳,急切发起赤壁之战,最终失败,

  • 评选三国五个最坏谋士:毒士贾诩位居榜首,郭嘉和法正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郭嘉,法正,曹操,刘备,许攸

    曹操的求贤令揭开了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个阴暗面,那就是道德已经被枭雄们踩在脚下,有能力的坏人大行其道,甚至可以金印紫绶,位列三公九卿,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曹操连发三道求贤令,把用人的道德标准降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之下:“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不仁者必然不义,不孝之人很难尽忠,曹

  • 曹魏阵营有一奇人,计谋比贾诩毒,性格比关羽傲,别人却只能忍让

    历史解密编辑:良家说说标签:贾诩,关羽,程昱,曹魏,张绣,王允,李傕,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在三国历史中要说谁最毒,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毒士”贾诩,因为此人虽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那么,到底怎么损人利己法呢?比如贾诩煽动李傕等人造反,并以此保全自己,虽然李傕等人最后兵败身死,但终究对汉朝造成了极大伤害,而且此举让王允在这时期获得了大量权力。然而王允的想法太过极端,理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