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格局的一战。所谓:谈三国历史,侃《三国演义》,若不知“赤壁之战”,就等于“娶了媳妇,不入洞房”。
一、赤壁之战为何会爆发?
站在曹操角度,当时他已经先后打爆袁术、灭掉吕布,击垮刘备,干翻袁绍,横扫乌桓,“招安”西凉(马腾、韩遂)。放眼天下只还存在着四股不服的势力。
其一是荆州的刘表,其二是江东孙权,其三是西川的刘璋,其四是汉中张鲁。
这四股势力中,刘璋不但暗弱,还跟张鲁互相敌视,这就等于这两家已经废了,根本够不成任何威胁。
江东的孙权,更不在曹操眼里。当时若是孙策活着,曹操会忌惮一些。而孙权在曹操眼里,就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活在父兄羽翼之下的,有福气的二代罢了。
唯有刘表,在这四股势力中是最强大的,显然曹操只要打穿荆州,就意味着东汉乱世进入到“收官阶段”,一统天下必将很快实现。
赤壁之战,站在曹操的角度来言,就是他轻松拿下荆州,灭了刘表之后,顺手开启的“收官之战”罢了。
站在孙权角度来言则非常简单,就是保命。无论主张投降的张昭等人,还是主张打到底的周瑜、鲁肃,别管说得情真意切,还是大义凛然,也都是出于“保命”这个目标。任何人都不敢奢求,打出“官渡之战”的效果。
因为谁都清楚,曹操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想靠一次大战就推倒曹操?东吴既没那力气,更无那“时运”。
当然,还不能忘了咱那位刘皇叔,他跟孙权明显不同,所谓虱子多了不愁。刘备一直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对他来言跟曹操叫板,同胜负无关,跟啥有关?
刘备不是自己说过吗: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其实就一个意思,生死看淡,处处就跟曹操反着干。在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其说是抗争,不如说的表态!
之前,一个长坂坡之战,刘备事实上已经被打沉了,只剩下嘴炮喊得响:曹操,我跟你没完!可曹操哪正眼瞅他。
综合三方态度,可以得出这样一条结论:这是一场曹操输得起,且还自认为绝对输不了的,可孙权、刘备却绝对输不起的战斗。
二、谁才是主导?
《三国演义》中,把曹操战败的原因,分为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邪不压正!曹操是最大的反派,刘备则是无敌正角,所以曹操必输。不过,分析三国正史却是相反的结果,曹操是大汉丞相,代表着皇上大哥,要重拾江山,邪在哪儿?
而刘备——尤其是孙权,却是妥妥的割据武装,他们又“正”在何处?所以,这就是成败论英雄,没办法的事。谁让曹操输了此战呢?若赢了,指不定如何吹捧曹操呢!
第二部分则是:诸葛亮的开挂。团结东吴,智激孙权,跟周瑜斗而不破,还借来东风助力周瑜火烧战船。所谓一个诸葛亮,能顶百万兵。
很明显,《三国演义》就是把赤壁之战的所有功劳,都放在了蜀汉的碗里面,却把东吴搞成了笑话。
那么正史是如此呢?很可惜。就说诸葛亮,他只是完成了出使东吴的任务,并替要啥没啥的刘备,拿到了跟孙权平起平坐的资格。然后就没然后了,诸葛亮就随后全程“站在城头观风景”去了。
恰恰是如笑话一般的东吴,才是赤壁之战的首功。比如周瑜,当时孙权可以答应,刘备跟自己平起平坐,但周瑜却一贯从实力地位出发,以联军总瓢把子的身份,让刘备过来一趟:咱探讨一下,如何打曹操!
这对于刘备来言,意味着降级甚至是羞辱——周瑜再怎么说也是小弟,刘备哪怕只是耳朵大,那也是大哥级别的,且还是经过孙权认可的,哪有这么不把大哥当盘菜的?
但刘备却不得不来,于是只得“轻舟简行”,装作旅游的模样来见周瑜。
两人一交谈,听闻周瑜才有三万兵马后,刘备就慌了,叫:兵马太少啊!
周瑜一笑,霸气外泄:不就是打个曹操吗,三万足够了!(出自《资治通鉴》)
从两人的对话就可看出来谁居主导。所以,赤壁之战的首功是周瑜,是他主导了这次大战!显然如今,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周瑜为何如今坚信,就靠三万人马,便能击败曹操?
三、周瑜的四点理由
东吴内部,在争论投降还是抵抗时,周瑜便提出过有四点理由,注定了曹操必败!
其一: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曹操仅是名义上统一了北方,马腾虽跑到许都去了,但马超和韩遂却还在西凉,是曹操的后顾之忧!潜台词就是一旦开打,马超和韩遂极可能趁机背后捅曹操刀子。
从结果反推,这是在画大饼。马超是在公元211年反叛,赤壁之战都结束3年了。为何在赤壁之战时马超不反叛?只因那时曹操给予了西凉超规格待遇——如马超被封侯等,曹操不傻!
所以周瑜的这第一条原因,最多能给当时的东吴(孙权)起到壮胆作用。而且更好玩的是,马超从此就成了周瑜的砖。
赤壁之战后,周瑜提出入川灭刘璋,跳过天下三分,直接跟曹操玩“双雄并立”,还曾表示过:一旦拿下西川后,我们就联合马超一起夹击曹操。笔者认为:周瑜总这么把马超搬来搬去,足以证明他这个理由,不现实!
其二: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这第二条说到点子上了,水战从来都是曹魏的弱项,为此搞得曹操都很无奈。后来还另类表扬了一把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攻坚战、野战,东吴却很差。周瑜以优势兵力围攻曹仁,愣是被曹仁打出一个“曹天人”的绰号。
孙权更别提: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被张辽直接打爆。不过,这应该是为何东吴要联合刘备的原因。
对此周瑜也清楚,“关张熊虎之将”,我们要让刘备“接着奏乐,接着舞”分化他们。一旦成功,“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若能让关羽和张飞,变成我周郎的左膀右臂,天下必定!其实就一个意思:补足东吴的短板!
不过说来说去,这虽是曹操的弱项,却不是“必输”的原因。荆州也有水军足以弥补。因此这就是在夸大对方弱项,强调己方强项罢了,属于提气!
其三:今盛寒,马无藁草。
这点就是在说天时,曹操开战的时机选择有问题,很中肯,是曹操兵败赤壁的一个原因。
其四: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这点是说地利,不服水土,导致曹军瘟疫横行,被言中了!这条的确是,曹操兵败赤壁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周瑜提出的这四条曹操必败的理由外,还有没有人比周瑜认识得更深刻?当然有,此人便是三国毒士:贾诩!
四、贾诩的毒计
对贾诩,笔者就不过多说明了,总之眼光之毒辣,连郭嘉都要甘拜下风。曹操执意发动赤壁之战时,贾诩是唯一阻止的,并提出一条毒计!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总的意思就一个:不开战,好好经营荆州。迟早江东内部必分化,就如当初袁绍的那三个儿子一样,到时候不用咱打,他们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从周瑜的那四条理由可知,第一条不现实,后三条全是建立在,立马开战基础之上,而且也透露出了,孙刘联盟的脆弱。如周瑜要分化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且还想收降这哥俩等等。
因此,一旦曹操采纳贾诩的这计谋,周瑜那四条必胜理由,将全部作废不算,孙刘联盟能持续多久,都成了问号?因为周瑜为了保江东,必会调整战略,开始挖刘备墙角,这是没跑的。
一旦形成这种态势,是不是就等于自乱阵脚,自己迟早把自己玩死?只可惜曹操当时太自信了,没有听从,这才导致赤壁之败,由此三国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