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窗前外的红杏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4/2/12 4:53:57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

东音八度2022-07-0618:01山东生活领域创作者关注曹操当然知道这是救赵云的,他之所以接受徐庶的建议,是因为曹操想生擒赵云。曹操为什么想生擒赵云?当然是为了生擒赵云怀里的阿斗。生擒这个赵云有多大意义?生擒阿斗,用处可就大多了。曹操的思路是:生擒了阿斗,就可以拿阿斗来当人质,逼迫刘备投降或者是服从自己的命令。

那么,如果曹操生擒了阿斗,能不能逼迫刘备就范呢?应该有很大的可能。原因何在?生擒阿斗有什么意义呢?第一、阿斗是刘备的嫡长子,对刘备事业的继承意义重大。刘备当时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义子刘封,一个就是甘夫人所生的阿斗。刘备当时已经将近六十,儿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吧?像我们过了五十多岁以后,谁还不是为了儿女在努力奋斗?甚至有很多人可以说就是为了儿女而活着。另外,在古代以儿子做人质的例子很多,简直就很普遍了。曹操讨伐孙权之前,也是令孙权把一个儿子交给朝廷做人质的。孙权不服从命令,曹操这才发动进攻的。孙权后来在刘备进川之际,也想把阿斗拐到东吴,被张飞和赵云夺了回来。孙权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所以,曹操如果把阿斗给生擒了,那么对他以后跟刘备的斗争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试想,如果曹刘两军一开战,曹操就把阿斗抱出来,放到两军阵前,刘备的士兵能放开手脚,全力以赴吗?第二、曹操如果生擒了阿斗,刘备就会陷入进退两难之中。

即使刘备有放弃阿斗的勇气,也决定不管阿斗的死活。那么刘备以前四处标榜的仁义,将作何解释?仁义来,仁义去的,对自己的儿子不管不顾了。那么,刘备就会给天下人留下了一个为了权力和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牺牲一切的恶劣形象。刘备集团很可能因此而土崩瓦解。要知道,刘备没有地盘,没有财富,能够凝聚将士们团结一致对付曹操,全靠着仁义道德。而刘备对自己的儿子都见死不救的话,谁还会再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第三、即使刘备不受挟制,依然我行我素。曹操也可以把阿斗养大,然后加以利用。等刘备占领了地盘以后,阿斗再长大几年,曹操就可以推出阿斗,以朝廷的名义把阿斗封为刘备地盘的领导。刘备届时就会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比如,等刘备如果占领了汉中。曹操就把阿斗封为汉中太守。刘备占领了益州,曹操就等阿斗为益州牧,这样刘备就会很被动。第四、生擒了赵云和阿斗以后,曹操可以用阿斗的生命来威胁赵云,逼迫赵云投降。赵云也是很难抉择。

曹操以前就用刘备的二位夫人,胁迫关羽投降。关羽也无计可施,就只好投降了曹操,并且在白马之战,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阿斗的分量绝对不低于二位夫人,所以曹操有故伎重施的必要。试一试嘛,成功了,就是稳赚不赔;即使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曹操的心思,徐庶洞若观火,所以他立即抓住时机,向曹操建议。一则可以乘机最大限度地保住赵云的性命,二则使曹操有台阶下。

因为曹操毕竟不好把内心龌龊的想法宣之于口。这样借徐庶的建议,曹操来个顺水推舟,又赢得了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之?如果允许士兵放箭,赵云当然必死无疑。然而,谁能保证在射死赵云的时候,不射死阿斗呢?万箭齐发的时候,箭是没有眼睛的。如果用乱箭去射赵云,赵云势必会挥动长枪拨打羽箭。那么他枪法再好,也难免会挂一漏万,只要有一支箭射中他怀里的阿斗,小小阿斗就呜呼哀哉了。令曹操出乎意料的是:赵云竟然有如此高超的武功和如此持久的耐力,竟然杀出重围,把阿斗毫发未损地就回去了。“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

标签: 曹操徐庶赵子龙刘备孙权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除了徐庶就没有人看出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曹操,徐庶,程昱,周瑜,赤壁之战,庞统

    赤壁之战使得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没有征战的机会,让东吴以及蜀汉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那么赤壁之战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非也非也,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其实都看出了赤壁之战的不同寻常。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

  • 从徐庶、典韦、夏侯惇靠杀人出名,看两汉三国的“任侠”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徐庶,夏侯惇,典韦,任侠,曹操,李永

    游侠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特殊的人群,最先兴起于春秋战国,至汉初其势力发展日盛。西汉初立,因人们尚武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游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至于汉武帝不得不重点对游侠进行打击,以稳定社会。但两汉三国,游侠之风其实一直在延续,很多三国人物的传记中都有“豪侠之气”的记载:徐庶——为人报仇杀人

  • 徐庶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程昱,孙权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刘备拜其为军师,小显身手,即退了来攻的曹

  • 从庶民到国之重臣,徐庶的崛起之路靠的是什么?这三点值得去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徐庶,曹操,刘备,诸葛亮,庞统,刘表

    网上有这样一个笑话,三国时期最穷的名人是谁,答案是“庶民”,因为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处于最底层的老百姓应该是最无奈和最穷苦潦倒的,而此“庶民”指的就是徐庶本人。徐庶这个人出生贫寒,是真正的草根,当然就像人们俗语所讲,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老徐这个人性格上有三个特点,而这三个特点也成为他不断攀升的

  • 除了徐庶离开过刘备,原来还有一人,直接飞黄腾达,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待沽君标签:徐庶,刘备,公孙瓒,曹操,孙权,赵子龙

    刘备手下人才众多,许多人都奔着刘备的仁德之治而去,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看好刘备,或者有意外的事情而离开。像徐庶为救母而离开刘备,赵云投入刘备麾下等。而刘备麾下有一无名小卒,离开刘备后加官进爵,战功赫赫,最终活了八十二岁,和孙权同年病逝,这个人便是田豫。他有什么特殊的呢?刘备早年间便拜卢植为师,卢植还有另

  • 快评 抖掉“徐庶化”干部的“包袱”

    历史解密编辑:张晓霖剪辑标签:使命,徐庶化,光荣感,坚持到底,共产党人

    当前,部分干部空有才能,却出现“徐庶化”倾向,效仿三国名士徐庶“不献一计”,挑选“骑驴找马,得过且过”的隐性退出模式。这不仅影响地区党政机关的运行绩效,更埋藏了“人才流失、为官不为”的长远隐患。“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面对干部“徐庶化”现象,必须深究“症结”、抖掉“包袱”,在清思想灰尘、

  • 徐庶因为性格缺欠,成为一位悲剧人物,他的后代如今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徐庶,刘备,魏国,魏略,诸葛亮,三国演义,曹操手下

    小说《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它也被翻拍成各类影视剧广受好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多且杂,因此有些重要人物也容易被忽略,比如徐庶就是其中之一。在历史上,徐庶因为干了一件傻事,最终成为了悲剧人物,后代子孙也都变得默默无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程昱模仿徐母笔迹骗来徐庶,三国真的有笔迹模仿与鉴定专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程昱,徐庶,钟会,曹操,诸葛亮,孙权

    大抵是刘备的人格魅力与交友手段都非常出色,以至于与他有过往来的名士、才子,大多都曾被其折服。对比之下,徐庶的离开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意难平”。对此,小说《三国演义》曾给出了一个恰当解释:刘备得到徐庶后,如虎添翼,屡次击败曹军;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见状,便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封信;后者收到信后,

  • 徐庶入曹营真是一言不发吗?真实历史并没有那么感人

    历史解密编辑:听说跟你说谈标签:徐庶,曹营,曹操,蜀汉,曹魏,刘备,三国,诸葛亮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徐庶徐元直这个角色总是有一层非常美好的滤镜的。在小说中,他谋略过人,谈笑之间便破掉了大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又略施小计便攻下了樊城。可以说,在诸葛亮出场前,他几乎独领风骚。就连曹操身边备受倚重的程昱也这样评价他:“元直之才,胜我十倍。”更难得的是,徐庶不但才华出众,还至忠至

  • 三国时期,隐士徐庶在曹营真的“不献一谋”?你看诸葛亮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曹营,刘备,曹操,魏国,诸葛亮,古装剧,天文学家,三国(电视剧)

    看过三国演义,大家都对其中的一个超级隐士非常感兴趣,这个隐士就是徐庶。他原本是刘备手下谋士,结果后来被曹操设计骗到了曹营,而他在曹营中,是真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那样,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吗?不献一谋“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歇后语大家都知道,除了指代关羽忠义,还有就是指代徐庶对刘备的忠心了。在演义中,徐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