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髦为什么不趁司马昭上朝时杀掉他?而是选择发动自杀式讨伐

曹髦为什么不趁司马昭上朝时杀掉他?而是选择发动自杀式讨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城南太守 访问量:690 更新时间:2023/12/24 3:18:28

司马师死后,曹髦果断意识到这是个收回皇权的好机会,便一面下诏,命令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军回到洛阳;一面着手筹划宫廷政变,打算干掉司马昭。

但是,曹髦的计划被司马昭识破。

接到诏书后,司马昭采纳钟会的计策,亲自率兵回洛阳。

景帝(司马师)崩,天子(曹髦)命帝(司马昭)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司马昭)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晋书·文帝本纪》 曹 髦见司马昭带着大军回京,无奈之下,只好接受现实,封司马昭为大将军。

从此,司马昭开始独掌大权,曹髦则继续被司马氏架空。一次宝贵的翻身机会,就这样与曹髦失之交臂。

这件事后,司马昭知道曹髦不是善茬,便很少进宫面见曹髦。

平时处事,司马昭也是极为谨慎,绝不给曹氏做掉他的机会。

时魏高贵乡公好才爱士,望与裴秀、王沈、锺会并见亲待,数侍宴筵……时景文相继辅政,未尝朝觐,权归晋室。——《晋书·司马望传》

其实,单从这则记载就不难看出,司马昭很早就与曹髦翻脸了。

曹髦想干掉司马昭,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司马昭也想除掉曹髦,只是找不到借口。

就这样,司马昭和曹髦相互提防,面和心不和地相处了五年。

到了公元260年五月,曹髦忍无可忍,命令皇宫戒严,卫士全副武装,准备等司马昭哪天入宫朝觐时,将其做掉。

但不料,曹髦的计划遭身边近臣告密,被司马昭知道了。

五月戊子夜,(曹髦)使冗从仆射李昭等发甲于陵云台,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戒严俟旦。沈、业驰告于帝,帝召护军贾充等为之备。天子知事泄,帅左右攻相府。——《晋书·文帝本纪》

司马昭知道曹髦的计划后,有意思的来了。

按照大众的印象,这场火拼是曹髦挑起的。

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是这样的描绘的:

司马昭得知曹髦写《潜龙诗》讽刺自己,勃然大怒,带剑上殿,羞辱曹髦。

受了一番羞辱,曹髦也忍无可忍,决定率宫中的几百御林军与司马昭火拼。

结果曹髦刚出宫门,就碰上贾充引数千铁甲禁兵,呐喊杀来。

而让曹髦没想到的是,贾充身边的成济还是个愣头青。二话不说就刺死了自己。

整个事件的过程,给人的一种感觉是曹髦很鲁莽,成济更鲁莽,完全没有脑子。

可按照史料记载,大众关于曹髦主动带兵挑战司马昭的印象,其实是错的。

比如《汉晋春秋》和《魏晋世语》中,就详细记载当时的火拼过程:

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文王弟屯骑校尉伷入,遇帝於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汉晋春秋》
高贵乡公之难,以掾守阊阖掖门,司马文王弟安阳亭侯干欲入。干妃,伟妹也。长武谓干曰:“此门进,公且来,无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干遂从之。文王问干入何迟,干言其故。参军王羡亦不得入,恨之。——《魏晋世语》

王沈、王业把曹髦的计划告诉司马昭后,曹髦还未行动,司马昭那边就先下手了。

等到曹髦知道后,他这时候有两个选择。

一是像曹芳那样,认怂,任司马昭宰割。

二是为了尊重,杀出皇宫,与司马昭拼!

我们知道,曹髦的性格颇似曹操,他不想忍辱偷生,便选择了火拼。

可是,当曹髦带兵刚走到宫门口时,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就已经带着人马进入皇宫,并在宫里的止车门与曹髦迎面相遇。

司马伷前来,目的很明确,就是把曹髦堵回去。不让他出宫。

曹髦为了冲出皇宫,随即又转到东掖门。

而当时,除了司马伷外,贾充和司马昭的另一个弟弟司马干、参军王羡也带人来了。

只不过,他们被满宠孙子满长武挡在了阖闾宫门之外,被迫绕道东掖门,而曹髦此时已经到了东掖门,双方正好碰面,这才给人一种曹髦先动手,司马昭被迫迎战的错觉。

所以说,整个事件过程,其实是司马昭先下手,曹髦属于是被迫迎战。

说到这里,有个问题。

为什么曹髦一定要杀出宫外?他就在宫里等司马昭来了,再找他火拼不行吗?

不行!为什么不行呢?

因为曹髦的兵少,才几百人。如果在皇宫内火拼,他必输无疑。

但如果曹髦能冲出皇宫,把事闹大,闹得天下人皆知,逼迫士族站队,那事情的结果可能就有转机了。

这就跟当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权,用兵变方式强迫大家站队是一样的道理。

司马懿不政变,大家都不会吭声。

但司马懿做出行动后,马上就有太尉蒋济等人站出来支持他。

并且,如果曹髦真能迎头撞上了司马昭,他在混战中还有干掉司马昭的可能。

比如按照《晋书》的记载,曹髦领兵与贾充的兵马火拼时,亲自用剑拼杀,并扬言有敢动者灭族。小兵们担心伤了曹髦会被灭族,都准备逃跑。

所以说,曹髦在关键时刻冲出宫去,其实是一步好棋,这远比他认怂,留在宫里等司马昭来收拾自己靠谱。

只不过,成济这个二愣子,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把曹髦杀了。

那么,成济为什么敢杀曹髦呢?他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成济肚子里的蛔虫,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成济的职务是太子舍人。

根据曹魏的官制,太子舍人的上级领导是少府或光禄勋,不是中护军。

成济作为太子舍人,他为什么要去请示不是自己上级的中护军贾充呢?

这明显就说不通嘛。

所以我个人觉得,成济杀曹髦,原因或许很简单,就是他想政治投机,通过杀曹髦来获取司马昭的青睐。让自己平步青云。

而贾充因为是司马昭的心腹,成济可能认为贾充的建议,就是司马昭的意思。

于是,他就去咨询贾充。

注意,是咨询,并非请示。

贾充用不着自己亲自动手,当然是建议成济杀了曹髦。

成济得到贾充的建议后,认为稳了,便果断杀了曹髦。

只不过,成济没想到曹髦死后,影响会那么严重。司马昭会受到那么大舆论非议。搞得司马昭非常被动。

而让成济最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昭会卸磨杀驴,用自己家族的人头平息非议。

怎么说呢,“保证”这种东西,最不靠谱。

更何况,司马昭还没给成济什么保证。

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不要总想着走捷径。因为走捷径,意味着风险也大。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修改错误之处,发表不同看法。

更多文章

  • 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立曹奂为帝,为什么要兴兵问罪?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姜维,司马昭,曹奂,曹髦,贾充,吕布

    司马昭杀曹髦,另立曹奂为帝,姜维兴兵问罪并不是要管魏国废立之事,他是认为借这个事件出兵伐魏,出师有名。公元260年6月2日,魏主曹髦因不满司马昭专横跋扈,在宫里凑齐三百多人,亲自带队杀奔司马府,要除掉司马昭。司马昭早就得到禀报,他下令贾充领成倅,成济二将,带铁甲禁卫军迎上前来,挡住了曹髦的去路。曹髦

  •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里关羽和徐庶的忠勇谋略,都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关羽,徐庶,袁绍,曹操,三国演义,田畴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小说,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但是,书中有很多人物,在历史上不过是泛泛之辈,只不过因为艺术的需要,他们的知名度才通过小说流传开来,也正是因此,那个时代有很多真正的英雄,却因为无法和小说主线产生太大的关联,也就只能被作者舍弃了。但是,这样一来,很多真正的汉末三国英雄,比

  • 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是何人,徐庶只回答了两句话,曹操便感知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徐庶,东汉,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三个国家相互对抗和制衡,上演了无数精彩的大戏。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群雄合并的时代,出现了无数武将和顾问,他们的名字至今仍被我们欣赏。 三国顾问中,人们最熟悉的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一生很精彩。 他不仅政治力量强,军事力量也强。诸葛亮年轻时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他出山。刘备此前几

  • 刘备最佩服的人才,两次打退东吴,让吕布成为丧家之犬,绝非徐庶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备,吕布,徐庶,曹操,孙策,东吴

    人才,一直是社会发展所必需,不管是现今的公司,还是大的国企,都需要无数人才的支撑,如此一来业务才能做大,真正的品牌效应才能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公司利益及品牌利益最大化!人才,不仅今适用,同样在古代也是非常需要的。在东汉晚期,人才的涌现特别的多,有力能斗虎的打虎将,有勇能斗牛的斗牛士,有箭无虚发的神箭手

  • 徐庶回马荐诸葛,刘备泪别第一军师徐庶,拽着马不让走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徐庶,刘备,诸葛,诸葛亮,曹操

    只皆因樊城一场麓战,那刘玄德计破樊城后惹得曹操大怒,得知是徐庶为刘备献计后,就把徐庶的母亲抓来,逼迫其以身赎母,然后就有了走马荐诸葛的那些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蜀书·诸葛亮传》里记载:“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啊呦,对哦,徐庶确实推荐了诸葛亮。那到

  • 徐庶一直活到清朝末年?湖南按察使薛福成说:我外曾叔祖见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徐庶,薛福成,清朝末年,道士,关羽,刘备

    在三国群英中,除了曹操孙权刘备,最有名的就要数关羽关云长了。关公到清朝末年已经被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不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把关羽当神,就是民间拜把子,拜的也是关老爷。关羽成神了,而他的一个老同事最后也“成仙”了。这位“成仙”的人叫徐庶徐元直,刘备早期谋士,

  • 曹操费尽心思得到的徐庶,与诸葛亮、庞统相比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曹操,徐庶,诸葛亮,庞统,汉朝,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是一个大乱世,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厉害的谋士、武将,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诸葛亮、庞统,二人有卧龙凤雏之称。“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刘备得了两个可是还是没能统一天下。熟读《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刘备起义后的第一个谋士是徐庶,后来曹操费尽心思把他挖走了。那么,徐庶与诸葛亮、庞统相比实力如

  • 徐庶为何执意要离开刘备,只因母亲被曹操软禁?真实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关羽,蜀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一成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关羽,而另一个就是三国时期的谋士徐庶。由于兄长的妻子甘糜二夫人被俘,关羽不得已只好暂时投降曹操以护自己嫂嫂安全。曹操仰慕关羽的义气,故而香车宝马外加美女伺候着,然而无论曹操表现地如何真诚,关羽都不为所动,得知了刘备的下落后带着自己嫂嫂头也不回地

  • 徐庶能指挥关羽,为何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第二个原因是重点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关羽,刘备,三国,诸葛亮,徐庶能,天文学家

    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其实主要表现在诸葛亮出山的第一战,博望坡之战时。此战中,关羽确实不满诸葛亮,不听从诸葛亮的调令,最后在刘备的劝说下,关羽才勉强听令!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三国演义中,徐庶是最先加入刘备的谋士,和众将关系相处也是十分的融洽,不过随着徐庶的大展才华,曹操用计将徐庶给骗

  • 刘备得知徐母自杀后,说了四个字,徐庶立马决定不再跟随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飞雪的涟漪标签:刘备,徐庶,曹操,诸葛亮,庞统

    如果说曹操旗下人才济济,刘备旗下的能人也不少,比较出名的就是:诸葛亮、徐庶、庞统等,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鞠躬尽瘁,也享受了极高的待遇。庞统却不幸早早地在战争中牺牲。而徐庶一生却比较曲折。他离开了刘备,投靠了曹操,但是终身不肯为曹操献计。徐庶投靠刘备后,就给刘备出谋划策,献出了不少好的计谋,因为刘备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