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笑道:免死,群臣不解,昭:反过来读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笑道:免死,群臣不解,昭:反过来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萍姑娘说历史 访问量:4725 更新时间:2024/1/16 6:11:27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中,新政权的统治者对于前朝或者其他王朝的皇帝,普遍都抱有戒备心理,为了防止其谋反作乱威胁自己的地位,他们一般都会下毒手永绝后患。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就曾面临过这样的危机,平时木讷的他此时却展现出惊人的智慧,仅用3个字便保住了性命。

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当时父亲刘备刚刚丢失荆州,被迫向长江以南撤退,他与母亲意外陷在乱军中,眼看就要被曹操的手下活捉。危急时刻,赵云挺身而出,带着他拼死杀出重围。不久之后,刘备与孙权结盟,并娶他的妹妹为夫人。没过多久,刘备攻下益州,准备迁往成都居住,孙夫人不愿背井离乡,打算返回东吴,并将刘禅带在身边,作为日后牵制刘备的把柄。刘备察觉到异样后,立即派赵云、张飞去拦截,方才将其夺回。

公元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立刘禅为储君,为了培养其治国才能,遍请蜀中名士做他的老师,教授百家经史。公元223年,刘备在夷陵被东吴打败,气急之下患上了重病,弥留之际,他指定刘禅继承王位,并让诸葛亮予以辅佐。当年5月,刘禅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登基称帝。他先是大赦天下以稳定人心,再与大臣联姻巩固自身地位,又与东吴摒弃前嫌、再结盟好,同时罢兵止战、休养生息。

在处理与诸葛亮的关系方面,刘禅事事迁就,诸葛亮要北伐,他便镇守后方,动员一切力量为前线运送物资。诸葛亮要改革,他力排众议予以支持。诸葛亮病逝之后,他并没有选择独揽大权,而是让蒋琬接替诸葛亮的职位,协助自己理政。

刘禅的才能并不出众,胜在心怀仁德,南方少数民族想要归降,他立即派人接应,并将其安置在土壤肥沃的广都居住。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曹魏政权,老臣夏侯霸担心遭到迫害,想要投奔蜀汉。刘禅没有因为曾经的敌对关系将他拒之门外,亲封他为车骑将军。夏侯霸深受感动,多次参加北伐战争,以回报收留之恩。

公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决定进攻蜀汉,派大将钟会邓艾在关中一带训练士兵。刘禅听信小人谗言,以为对方在虚张声势,并没有做防备。当年夏天,钟会突然举兵杀来,刘禅慌忙派人在剑阁据险而守,钟会迟迟不能取胜,便派遣邓艾走小路直接杀到成都城下。刘禅不想百姓遭受战火荼毒,于是开门投降,随即被押送至洛阳软禁。

司马昭不信刘禅甘心一辈子当阶下囚,怀疑他暗中与旧部勾结意图作乱,于是便派人日夜监视他,并多次出言试探他是否有不臣之心。刘禅很清楚司马昭的心思,为了自保,他提笔在门口写下“中山寨”三个字。司马昭闻讯后,笑着说:免他一死,打消了处死刘禅的念头。大臣们却不解其意,纷纷询问其中缘由,司马昭让他们把“中山寨”倒过来念,便成了“在山中”。这表示刘禅不再贪恋权力,只想和隐士一样在山中修行,闲云野鹤逍遥度过余生。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在祝贺司马昭以恩威折服敌人的同时,也暗自赞叹刘禅的求生智慧。

受文艺作品的影响,我们总觉得刘禅是个庸主,但实际上,他并非一无是处。对内,他平衡各方势力,团结一切力量维护政权稳定;对外,他一直支持北伐,力求以攻为守,牢牢把握战略上的主动权。即便在亡国之后,他仍巧思敏捷,数次化解杀身之祸,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标签: 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钟会蜀汉

更多文章

  •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3字,杀心全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司马昭,刘禅,蜀汉,钟会,司马懿

    导语:历史上的司马昭可是一个非常狠辣的角色,年纪轻轻就跟随司马懿上阵杀敌,尽管多次被教育,但还是一无所惧。后来司马懿教导他要学会隐忍,他便亲自到乡间种田;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司马昭带着几千死士闯入皇宫逼迫太后下诏;后来成为晋王的他更是亲自策划了灭蜀战役,成功吞并了蜀国并把刘禅等一干大臣迁往洛阳实行控制

  • 时机已到,今日起兵!作为司马昭心腹的钟会为何要自立?有他志也

    历史解密编辑:燃烧的岛群标签:司马昭,钟会,邓艾,姜维,魏国,蜀汉

    本文2924字,预计阅读需要8分钟,首发时间2021年11月15日。景泰五年(即264年)正月十五日,借着替魏明帝皇后郭氏发丧的名义,钟会在成都召集魏军诸护军、郡守、官职在牙门骑督以上的将领以及蜀汉旧臣。在蜀汉的朝堂上,钟会拿出了一份遗诏,宣称这是魏明帝皇后郭氏留下的遗命。借着这份诏书,钟会要求诸将

  • 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司马昭却不内斗?司马懿:此子竟可也

    历史解密编辑:天空很蓝袄蓝标签: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曹芳

    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詹·拉·洛威尔自古帝王无亲情,因此才有了无数皇室血案的发生,子杀父,在皇室家族也不过寻常事,更何况兄弟之间!比如,玄武门之变时的千古一帝唐太宗,不就是如此,杀了哥哥弟弟不说,还让无数侄儿陪葬。那么事情真都如此,还是也有特例?其实特例还是有的,那就是司马懿

  • 司马昭看到刘禅门前三字杀意全无,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魏国

    三国时期,刘备驾崩,其子刘禅继位,虽然人称扶不起的刘阿斗,但是论资排辈,也轮到她他了。没办法,人家会投胎,生在了帝王将相之家,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当初一起出来创业的人相继离开,令人好不凄凉,最后蜀国只是给诸葛亮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和一个涉世未深的毛孩子。不过诸葛亮的能耐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事情,此人不仅能

  • 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当时究竟有多狂妄?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说事儿标签: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曹爽,司马炎,曹操

    如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那些野心很明显的人,暗指那种狂妄之徒,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司马昭确实是个阴谋家,甚至他们司马家全家都是,但是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表现得十分沉稳,而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了,傻子都知道他对皇位有觊觎之心。所以当时的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动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蜀汉

    一个伟大王朝的坠落往往在一次次的“烽火硝烟”和一次次“马革裹尸”中产生。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将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在灿烂的历史当中有过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是帝王,是将军,也可以是奋起直上的平民百姓。”但是这样的英雄都是相对的,有可以开创盛世的帝王也就有葬送江山的昏君。其中就有一

  • 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为何不但没杀死他,还对他优待封为安乐公?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禅,司马昭,钟会,蜀汉,姜维,邓艾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力排众议发动了灭蜀之战。经过艰苦的奋战,刘禅在山穷水尽之际,只得向魏军投降。投降后的刘禅被迁往洛阳,受到了司马昭的优待。对于自己的对手,而且是魏朝不共戴天的敌人,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还对他十分优待呢?一、刘禅的性格让司马昭感到放心。后人在探讨蜀汉灭亡的原因时,刘禅的个人原因被认为是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三国

    亡国之君素来是很难有好的下场的。在北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蜀中的孟昶、江南的李煜先后都被毒死。而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宋钦宗更是强制被执行“牵羊礼”,最后两人窝窝囊囊死在了北国。而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最后一个皇帝竟然尸体被劈成了两半,分别被带回了蒙古和南宋,可谓悲惨之极。历史就像一个死循环一样,不断地吞

  •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决定终生不攻蜀,司马昭的做法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蜀汉,曹魏

    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那些精彩的情节、共代的场面,基本上都集中在前期,以赤壁之战为分水岭,此后的战争就成为断断续续,除了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以外,也就是关羽北攻襄樊而引发的一系列包括白衣渡江、夷陵之战等较为抢眼,等到孔明先生病死五丈原,这时候战争就少的多了。基本上到这个时候罗贯中老先生的笔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免死,手下不解,司马昭:倒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拍拍时尚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魏国,蜀汉

    当我们要夸一个人聪明的时候,一般就会将对方比喻成古时候的天才,比如说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如果你夸一个人“智比诸葛”的时候,对方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哈哈哈大笑,或许还会谦让两句:“我哪有诸葛亮聪明。”而当我们要骂一个人蠢的时候也很简单,就把他比作刘禅,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保证让对方暴跳如雷。无论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