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另类三国大赢家:贾诩一生算计,又何以算计一生?

另类三国大赢家:贾诩一生算计,又何以算计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197 更新时间:2024/2/29 17:07:50

说起三国人物,诸葛亮被视作“智绝”,曹操被称作奸雄,司马懿(及其家族)被认为是最终赢家……然而这三人背后,其实还有一人:他是白居易心中汉末三国最会运用智谋的名士;是曹操心中帮自己取信于天下的肱骨;是差点替代司马懿在曹丕心中之地位的恩人——他便是贾诩,汉末三国的一位高情商谋士。

一、 败曹操而归曹操

贾诩出自武威贾氏,其父贾龚曾为轻骑将军。贾诩本人则虽以举孝廉出身,但以军事才能得人青眼,并成为一度权倾朝野的军阀董卓的谋士。后来董卓败亡,贾诩便先后投入李傕郭汜段煨张绣的门下。

李傕、郭汜等人本是董卓部下,与贾诩算半个同僚。在董卓被杀后,这两人本想顺应局势“树倒猢狲散”,但贾诩劝说他们与其狼狈逃窜还被人追击,不如率军西行为董卓报仇。如果运气不错,还能就此攻下长安,重新夺取天下。

不得不说,彼时的贾诩虽然还没有多少参与大战的经验,但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能力已然显现。在他的安排和周旋下,李傕、郭汜等势力被整合发挥出了不小的威力,李傕、郭汜和樊稠几乎三分朝廷。只可惜这三人皆对贾诩十分忌惮,逼得他不得不主动退出,进而投入与自己同郡的段煨门下。

面对贾诩这位不可多得的谋士,段煨至少在明面上表现出了热情。但这热情背后的忌惮同样为贾诩所察觉。故而在与同乡张绣取得一致意见后,贾诩再度主动脱身,并由此开了与曹操的“相爱相杀”。

建安三年春(198),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与刘表的联军。随后曹军毫不恋战,立即撤离,激得被痛击的张绣不顾贾诩的阻挠而强行追击。古语云“怒不过夺,喜不过予”,鲁莽追击的张绣在曹操亲自断后的情况下亲身体会了这话的真谛。结果贾诩这时又出人意料的建议张绣追击——幸而这次张绣采纳了建议——曹操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后卫部队全线溃败。

建安四年(199),势力正盛的袁绍向张绣和贾诩抛出橄榄枝,但被贾诩断然拒绝。且不仅当众指出袁绍的不容人秉性,贾诩还建议张绣就此投靠曹操——曹操也对两人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迅速与贾诩建立起互信。

在投靠曹操伊始,贾诩即得到了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的高度评价。往后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重要战役中,贾诩也向曹操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并未采纳贾诩的建议。)因而至曹操离世,贾诩凭借功绩和曹操对自己的信任,已是当之无愧的足以左右曹魏的重要谋臣和功臣。

二、 挺曹丕而逆曹丕

作为曹操身边的重要谋臣,贾诩与曹操的诸子也有一定交往或联系。其中,他与曹丕的联系最为重要。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还未确定最终的继承人,曹丕和曹植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贾诩此时正是站在曹丕阵营的人。曹丕向他请教得胜之法,曹操也在私下询问到底立谁为好。对此,贾诩充分运用了自己算无遗策的能力:他不像司马懿在此时努力为曹丕出谋划策,怒刷曹丕对自己的好感,而是本着对曹操的熟悉只建议曹丕恪守孝道,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他也不像恃才放旷的杨修,不向曹操发表长篇大论,而只是“答非所问”地回答自己在想袁绍和刘表的遭遇。(这二人皆是长子被夺去继承权,最终加速了势力灭亡的悲剧。)

在知道夺位之战的最终胜者后,论谁恐怕都得夸一句贾诩作为谋士,确实太能影响曹操的决定了。曹丕本人对此也十分清楚。故在继承曹操的政治遗产且称帝后,他将贾诩视作自己的大恩人,许以贾诩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

只可惜与司马懿等人相比,贾诩更多的是为曹操服务,而与曹丕缺少互信。在黄初四年(223)春曹丕打算出征东吴前,贾诩就曾作为谋臣提出过先治国,后动武的规劝,但并未得到曹丕的重视。再加上彼时贾诩年岁已高,精力确实不如从前,他本人在曹丕朝的影响力也就一点点下降,直至黄初四年(223)夏以七十七岁高龄辞世。

三、鬼谋神算的一生

从侍董卓到侍曹丕,贾诩作为谋士一生有多主,身后所有的却是极高的正面评价。作为主要负责提供军事建议的谋士,贾诩首先在军事方面确有实力:战略思维极具前瞻性;间接路线和逆向思维能够灵活使用。因而他的谋略总有一种类似“未卜先知”魔力。

而作为人臣,贾诩还有极高的情商。曹操的多疑我们是熟知的。而在遇到曹操以前,贾诩合作的将领,除了张绣,又有哪位是不多疑的个性?因此在做谋士的多年里,贾诩一直贯彻全面认识主上和及时判断主上情绪,既摆正自己的位置又充分换位思考的为臣之道。在他当初对曹丕和曹操的回答里,便露着他的谋略,更藏着他的高情商。

能在乱世历侍多主而七十七岁高龄辞世;选对值得跟随的主上;获得发挥自己才学的机会并为曹魏建国立下大功;就算与司马懿相比也有前者无法获得的美名——作为一名谋士,贾诩无疑已是那个时代里、那群士人中的一大赢家。

标签: 贾诩曹操司马懿曹丕董卓袁绍

更多文章

  • 肖说三国 91 | 贾诩步步诱逼,曹丕无奈就范

    历史解密编辑:丝绸之路标签:曹丕,贾诩,丞相,曹操,曹植,曹魏,诗人,肖说三国,史说三国

    曹丕从安插在曹操身边的内侍那里得知,父亲对众人推举他的联名表有些出乎意料,感到既担惊又忧郁,这才理解贾诩的预测,连忙又回头找贾诩寻求破解之计。贾诩深知曹操心肠毒狠,对付离心离德之人绝不会心慈手软。他怕一旦如他所料想的蔓延之火延烧到曹丕身上,曹丕可能会出卖他,因此,必须在现在的危急时刻,逼迫曹丕许下重

  • 曹操想选曹植为继承人,贾诩说出两个人后,曹操直接选定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曹植,贾诩,曹丕

    217年,曹操在把曹丕、曹植谁立为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当他询问谋士贾诩的建议时,贾诩深知这是可怕的站队问题,一个回答不好,就有掉脑袋的可能。于是他沉默了许久后,说出短短的一句话,就使自己暗中支持的曹丕,被确定为继承人。曹操有二十多个儿子,在继承人问题上,他心中考虑了4个儿子,分别是曹昂、曹

  • 三国谋士排行榜前20位,郭嘉、贾诩上榜,司马懿真能强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郭嘉,贾诩,司马懿,诸葛亮,三国谋士,曹操手下

    20、徐庶: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人觉得,徐庶实乃世外高人,且忠心耿耿,故而进入曹营后一言不发。其实徐庶也想在曹操那里好好表现,只可惜曹操麾下的谋士太多了,轮不到徐庶表现。19、逢纪:他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主要功绩是帮助袁绍夺取冀州,奠定了袁绍雄踞北方的基础。郭图谗言沮授,而逢纪则在官渡战败后谗言田

  • 三国志战略版:不用贾诩的驱散骑,去掉敌人各种增益,增伤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贾诩,荀攸,程昱,曹操,法正,关羽,陆逊,三国志

    有个粉丝给花席发了一张图,藤甲兵烧了40伤害,而灼烧竟然234伤害,为什么藤甲兵的伤害比灼烧还低。文章的末尾,花席会说一下自己的答案,看看你的想法与花席一样吗。[正文开始]目前的魏法骑,通常是曹操、程昱、贾诩组合,就算是组成五谋臣也是搭配SP郭嘉或者SP荀彧,很少有人使用荀攸这个武将,这一期花席介绍

  • 老谋深算的贾诩有过几个主公?详解贾诩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小辣椒影视标签:贾诩,曹操,张绣,董卓,李傕,袁绍,三国,曹操麾下

    老谋深算的贾诩有过几个主公?根据历史的记载,他前后更换过五次主公,却依然备受重用,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一位:牛辅(董卓)在董卓权倾朝野之时,贾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

  • 汉末名士贾诩,到底是有心祸乱天下的罪人,还是被迫保命的参与者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贾诩,曹操,张绣,李傕,袁绍,董卓,刘表,三国,曹操麾下

    贾诩是三国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称赞贾诩的说他具有不亚于张良、陈平一样的智谋,贬低贾诩的说他是毫无忠信之辈。可我们细读了贾诩的一生后,我们发现贾诩确实是一个智谋超群,总是能在关键时刻选择正确的方向,但是要说他是多么心肠歹毒,为了自己利益不惜祸乱天下的毒士,也难免有失有失公允。那么身处乱世的贾诩,他的所作

  • 如果曹操听了贾诩建议,没有去打赤壁,曹操能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贾诩,刘备,孙权,周瑜,赤壁,三国,东汉,汉朝,曹操手下

    赤壁之战前,贾诩曾提出过一个建议。贾诩提出:曹操破袁氏,定荆州,威名远扬,军势鼎盛;现在如果先在安抚荆州百姓,使民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也就是说,暂缓东下,先安定荆州全境,巩固占领地区,进行战略休整,安定内部,训练水师,然后再图取江东。然而,曹操未作采纳,急切发起赤壁之战,最终失败,

  • 评选三国五个最坏谋士:毒士贾诩位居榜首,郭嘉和法正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郭嘉,法正,曹操,刘备,许攸

    曹操的求贤令揭开了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个阴暗面,那就是道德已经被枭雄们踩在脚下,有能力的坏人大行其道,甚至可以金印紫绶,位列三公九卿,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曹操连发三道求贤令,把用人的道德标准降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之下:“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不仁者必然不义,不孝之人很难尽忠,曹

  • 曹魏阵营有一奇人,计谋比贾诩毒,性格比关羽傲,别人却只能忍让

    历史解密编辑:良家说说标签:贾诩,关羽,程昱,曹魏,张绣,王允,李傕,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在三国历史中要说谁最毒,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毒士”贾诩,因为此人虽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那么,到底怎么损人利己法呢?比如贾诩煽动李傕等人造反,并以此保全自己,虽然李傕等人最后兵败身死,但终究对汉朝造成了极大伤害,而且此举让王允在这时期获得了大量权力。然而王允的想法太过极端,理念上

  • 贾诩:文和乱武,谋动天下,以一己之力改变三国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贾诩,曹操,董卓,曹丕,马超,吕布

    谋士者,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三国中的谋士有很多,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厉害的,我会选择贾诩,一个真正的谋士,在乱世中几易其主,漂泊半生,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帮老板做出正确决定,以一己之力改变汉末三国走向。贾诩,字文和文和乱武一:李郭之乱。贾诩,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身怀奇谋,胆识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