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中,荀攸才是真正的谋主,为何没有郭嘉名气大?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中,荀攸才是真正的谋主,为何没有郭嘉名气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4/4/13 13:41:21

一、三国三大“天王巨星”

三国时期,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造星”时代,一下子造就出来了“三大天王巨星”。

第一位是诸葛亮,都让对手膜拜。如司马懿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一统三国的司马炎,则感慨道:“我手下咋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搞得我这皇上当得,都累成了狗。”

当然,也幸亏没有诸葛亮辅佐他,否则司马炎的后宫里,绝不会出现一万多佳丽,他更不敢玩“羊车望幸”的游戏。毕竟诸葛亮除了能力强外——内政、军事、发明等都一等一,道德感也非常强!司马炎敢这么“没羞没臊”,诸葛亮能答应那才叫怪!

因此诸葛亮,几乎成了一种精神图腾,影响力至今不衰。可谓三国第一完人!

第二位是关羽,挤走了第一代武圣姜子牙,跟文圣孔子并肩了。而“万人敌”,也成了关羽和张飞的专属标签一般。更让人惊诧的是,关羽的影响力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一面当着财神,又一面接受“帮会文化”的顶礼膜拜。

所以论影响面广,关羽其实比诸葛亮都厉害,只不过输在了层次之上罢了。可谓三国第一名将!

第三位是曹操!倘若说,诸葛亮和关羽属于正面偶像,曹操就惨了,长久以来被定位在“大白脸”的反派角色。以至于一提奸臣,曹操基本上是第一位被想起的。

虽经过千年历史长河的淘洗,奸臣曹操的形象发生了转变。可惜也仅仅在眉心处,多了一点红,肯定他是没篡汉,不能被一竿子打死,可余下的依旧还是一片白(戏剧脸谱里的曹操)。

但不论怎样,这都算是历史巨大的进步。毕竟曹操太复杂了,好事坏事、善事恶事他都干,个人成就也是最高的!故而,可称得上是三国第一雄主!

除了这三大天王巨星外,还有许多三国人物,至今都散发着光芒,比如号称最亮的流星:郭嘉!别看才活了38岁,在如今俨然成为了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中的翘楚。但实则却是,从三国正史来看,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根本就不是郭嘉,而是荀攸!

二、被抛弃的人

荀攸,似乎一直都活在叔叔荀彧的阴影下。但实则他出道比荀彧要早。还在大将军何进主政时期,就成了黄门侍郎。这个官职属于皇帝身边的近侍。由于此刻的皇帝是汉少帝刘辩,大权在何进手中。故而何进,才是荀攸的第一个老大!

同时袁绍、袁术、曹操等也都跟荀攸一样,都是何进的小弟。可惜随着何进被宦官集团所杀,随后董卓进京乱政,袁绍和曹操都撒丫子逃了。荀攸没跑,而是开始串联其他小伙伴,准备刺杀董卓!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跑,实则这是曹操抢人家荀攸的戏!

只不过荀攸还没动手呢,事情就败露,他被董卓扔大牢去了。但就在此刻奇迹发生,吕布干掉了董卓。本来必死的荀攸被放了出来后,哪料他却打报告:请求入蜀,去做蜀郡太守。

这等于自我外放,估计是对当今的朝廷失望了!在获得批准后荀攸程,由于战乱道路不通,荀攸被阻挡在荆州,而未能赴任。

可想而知,若荀攸能顺利到达成都,估计三国历史说不定会被改写。刘璋也好,刘备也罢,甚至曹操,都不会掀起那么大的浪花。

一则,他家世硬,颍川荀家。一旦荀攸坐镇巴蜀,号称三国人才储备地的颍川人才,必会流入。甚至连他叔叔荀彧都会来。而曹操初期,若没有荀彧辅佐,根本就不可能起飞,就更不要说还敢跟袁绍掰手腕了!

二则,他才能高。从后来他在曹操手下,表现出的才华来推断,就凭荀攸的韬略,很有可能成为一方霸主——千万别被固有历史定位约束住。犹如刘秀,在哥哥刘縯活着时,他是乖乖小弟。可在哥哥去世并得到空间和舞台后,就修炼成了大哥。曹操不也是这模样吗?

故而一旦荀攸真到达了巴蜀,谁敢断定他就不霸主的材料?须知,这世上就没有天生的大哥,都是环境催生出来的。

无论怎样吧,荀攸算倒霉透顶了,只能停驻在荆州进退不得,成了一位被“抛弃的人”。

但此刻的中原,各路豪杰却开始粉墨登场,其中又以袁绍最被看好!荀攸的叔叔荀彧,就在袁绍手下。哪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舍弃了袁绍跑到曹操这里,喜得曹操大叫:我的张良来了!

三、真正的谋主

由此叔侄二人发生了错位。荀彧由于成为了曹操的“合伙人”,并帮着曹操握住了汉献帝。颍川人才开始向曹操身边聚集。荀彧自然不会忘记荀攸,也向曹操推荐。

曹操二话没说,就给荀攸写来一封信: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

大致意思就是:荀老弟展现你才华的时机到了,你咋还在荆州地区坐看风云?赶紧到我碗里来吧。

就这样荀攸来了!喜得曹操大叫:荀攸不是凡人,能得到他的帮助,从此天下我曹操就横着走啦!(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果然,荀攸没让曹操失望,第一条计谋就是告诫曹操,千万注意分化张绣和刘表,否则这两人一联手,你必败无疑。所以不如先静观其变。可曹操却自我感觉良好,不听从,急功张绣,刘表果然出兵相助,曹操大败。

于是曹操羞愧说道:“就是因没听你的话,我才败了。如今,我该咋办?”

荀攸没想到曹操这么坦诚,一肚子的怨气消散,再次替曹操出谋划策,果然这回曹操击败了张绣。由此荀攸成为了曹操的左膀右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官渡之战中,荀攸的表现,可谓力压郭嘉!

都知道官渡开战前,郭嘉抛出了《十胜十败论》,但事上却是:从来都是说着简单,做着太难。官渡之战的过程就证明了,曹操胜得异常惊险,并非如《十胜十败论》那般简单,而荀攸才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主心骨。

颜良、文丑怎么死的?与其说是被关羽干掉,不如说是被荀攸“算死”的。在白马坡,是荀攸提出了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这才有了关羽的出其不意斩颜良。

在延津,又是荀攸建议佯败,丢下辎重,让袁绍大军抢夺,然后出其不意发起猛攻,文丑就这样死于乱军之中。

同样在官渡之战进入到僵持阶段时,还是荀攸建议曹操派徐晃劫粮,造成了袁绍军粮短缺,不但缓解了曹操的压力,也让袁绍为了避免粮草再次受损,命令淳于琼将粮草囤积在乌巢。由此,这才有了随后的许攸反水投奔曹操,和曹操的搏命一击:乌巢劫粮!

何为谋主?就是主帅的主心骨。整个官渡之战,曹操几乎所有关键作战,都是荀攸在出谋划策,曹操依计而行。哪怕乌巢劫粮,也是曹操得到荀攸肯定后才实施的。所以,曹操真正的谋主是荀攸,并非是郭嘉!

四、为何没郭嘉名气大?

那么为何荀攸没有郭嘉名气大?

一则:郭嘉名气压过荀攸,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荀彧、荀攸和贾诩,三人处于第一档次,并列入传!

而郭嘉却跟程昱、董昭、刘晔、蒋济等处于第二档次,并列入传!

从史书的这个排序中可以清楚得知,荀攸是高于郭嘉。

二则:《三国演义》惹的祸。如前面说的斩颜良诛文丑,荀攸那么大的功劳,却全被关羽独吞了。还有水淹下邳擒吕布,明明是荀攸和郭嘉两人的计谋,《三国演义》却把这个功劳给了荀彧。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为了造神,凡涉及到关羽、曹操和诸葛亮,这三大天王巨星,就总无视其他人物的贡献。因此使得荀攸的戏份缩水了许多。

比如人人都知曹操哭郭嘉。但曹操还说过:“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荀攸)其次也。”

敢问:这两句表现曹操对荀攸的高度认可和依赖的话,有多少人知道?

三则:个性使然。郭嘉个性张扬,跟曹操一样不拘小节,搞得陈群等人没事就找曹操,要求曹操好好管管郭嘉!

荀攸则跟叔叔荀彧一样很低调。比如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几乎人人尽知,但可知荀攸也有《奇策十二》?

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也就是说,荀攸这十二奇策,只有钟繇知道。可惜钟繇还没写完人就死了,于是“世不得尽闻也”。

因此这三个原因一加,郭嘉便成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中,最出名的。本是谋主的荀攸默默无闻了。

标签: 曹操郭嘉荀攸诸葛亮荀彧关羽艺术家汉朝

更多文章

  • 刘备的谋主是法正,曹操的谋主是荀攸,谁称得上孙权的谋主?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备,曹操,孙权,荀攸,法正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谋士众多,比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等,众所周知,曹操的谋主不是荀彧,也不是郭嘉,而是荀攸。可能有人会疑问,荀彧帮助曹操运筹帷幄,被称为张良,而郭嘉算无遗策,奇谋层出不穷,为何不是他们两个?为何是荀攸呢?证据是什么?史书明确记载,《三国志 荀彧传》记载:是时荀攸常为谋主。

  • 曹操麾下有那么多谋士,为什么荀攸被曹操当作谋主?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曹操,荀攸,袁绍,郭嘉,刘表,军师

    官渡之战结束后两年,袁绍由于无法接受战败的现实,抑郁生病,最终病死。而曹操则在这两年间休养生息恢复了元气,在得知袁绍病逝的消息后,曹操果断以荀攸和郭嘉为军师,率大军北上,拉开了统一北方,彻底剪除袁氏集团的战争。由于袁绍的三个儿子,一个有突出能力的人才都没有,因此上,曹操此次一路作战,是屡战皆胜,没过

  • 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操,荀彧,荀攸,袁绍,曹魏,董卓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因此“心不能平”。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郡劳军。荀彧到达以后

  • 荀攸:低调,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荀攸,曹操,荀彧,董卓,吕布,颜良,三国,汉朝,汉献帝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功劳很大,脾气很小,虽奇谋妙计百出,却从不自言有功;他智冠天下,洞悉形势,却独独以“愚”立身,以“拙”处世;他就是曹操的“谋主”——荀攸。史书中,荀攸在曹营谋臣中的地位与作用,仅次于荀彧。如果说荀彧是坐镇后方的萧何,那荀攸便是运筹帷幄的张良。在曹操统一北方

  • 肖说三国 96 | 荀攸点破江东计,曹操否认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丝绸之路标签:曹操,荀攸,周瑜,丞相,曹丕,江东,诗人,汉朝,东汉,诸葛亮,肖说三国,史说三国

    形势发展到了这般田地,荀攸再也不忍心只作为旁观者不说话了。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劝谏曹操,说:“石碑和丹书这些吉祥的物品,据推算是江东的奸计。”曹操疑惑不解,问:“孙权周瑜如此劳顿,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呢?”荀攸解释道:“第一,可以使丞相与一批反对晋帝晋爵的大汉朝臣矛盾激化;第二,可以使丞相与拥立曹丕的势力

  • 曹魏肱骨-军师荀攸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荀攸,曹操,荀彧,郭嘉,吕布,董卓

    荀彧坐镇后方,给曹操打造了一个安稳的大本营,郭嘉常常能跟随的上曹操的思路而让曹操非常开心,不过这并非就说曹营没有其他的参谋,郭嘉是军师祭酒,就代表还有一个军师,同样出身荀家而声名赫赫,可惜后来荀彧选择了天子,导致他也被冷落,不过谁也不能否认他是曹魏的肱骨之臣,曾辅助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能

  • 征战三国时,荀攸为曹操出谋划策,为什么今人看郭嘉更胜荀攸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曹操,郭嘉,荀攸,荀彧,董卓,吕布

    三分真来七分假,《三国演义》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三国人物形象,诸如诸葛亮,关羽,周瑜等等,然其中不乏虚构、夸大之言。不过《三国演义》中关于郭嘉生平的描述却与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基本相同。相信许多朋友对于郭嘉的认识也正是来自《三国演义》,虽然演义中对郭嘉并没有虚构、夸大之言,但不得不说郭嘉之所以一举成

  • 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等谋士都在身边,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曹操,吕布,刘备,董卓,袁绍

    曹操表面上是在征求刘备意见,但实际上却是给刘备挖了一个坑。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二月,在曹操围困了下邳三个月之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最终,吕布无奈之下,只得下城投降。而在被五花大绑至曹操面前时,吕布试图说服曹操,让他放了自己,而对此,曹操也表示出了迟疑,犹豫究竟要不要杀掉吕布。关键时刻,一旁的刘

  • 曹魏五谋臣之“谋主”荀攸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魏,荀攸,曹操,荀彧,董卓,贾诩,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谋士团体中有五位顶尖谋士被后世称为“曹魏五谋臣”,他们在曹操征战的岁月里为曹操以自身的谋略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有早夭的郭奉孝,有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有“勇冠贲育”的程昱,也有号称“毒士”的贾诩,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最后一位号称“谋主”的荀攸。荀攸字‘公达’,是荀彧的侄子,同时

  • 【三国说-30】三国曹操阵营顶级军师之“谋主”荀攸

    历史解密编辑:粤卫平台标签:曹操,荀攸,荀彧,袁绍,贾诩,诸葛亮,三国说,三国(电视剧),古装剧

    【三国说】栏目精彩回顾:《三国演义》以及三国戏曲、评弹等文学艺术的广为流传和深远影响,三国成了国人心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以至于不谈三国,不足以语历史,对一衣带水的日本影响尤深,对诸葛亮、郭嘉等智谋之士顶礼膜拜,三国游戏层出不穷,让国内外又产生了无数三国爱好者。三国时代,战争是主线,军事谋略成为关注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