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策划刺杀董卓而未死,计杀名将颜良和文丑,最低调的曹魏谋士荀攸

策划刺杀董卓而未死,计杀名将颜良和文丑,最低调的曹魏谋士荀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1522 更新时间:2023/12/9 7:42:31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年幼之时便父母双亡,由祖父抚养长大,并且在祖父的丧礼上识破逃犯身份,展露出绝世才华。他因何进叛乱而出仕,却转眼间便被董卓收编,组织策划刺杀董卓这位暴徒,却奇迹般地生还了下来。他因自己叔父的举荐再次出仕,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臣之一,曾经献计诛杀袁绍手下两员猛将颜良和文丑。他曾经力劝曹操相信叛投过来的许攸,彻底扭转官渡之战的危局,让曹操顺利成为了北方霸主。他一生共献奇谋十二条,却因为名声不显而不为众人所知,绝对是三国时期最低调的顶尖谋士。他交友不慎死后不得安宁,自己的好友竟然劝说自己老婆改嫁,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添了唯一的败笔。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三国时期顶尖谋士之一荀攸。

荀攸,字公达,出生于士族家庭,父亲荀彝,曾经担任一洲的从事之职。不过在荀攸年幼之时便父母双亡,一直跟着担任广陵太守的祖父荀昙生活。在荀攸十三岁之时,祖父荀昙也撒手人寰。在荀昙的葬礼结束之后,曾经作为荀昙手下的张权,主动站出来请求为荀昙守墓,在看似忠义的情节中,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什么问题,还都以为荀昙御下有方。只有年纪不大的荀攸发现了异常,并找到自己的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异常,恐怕心中有什么奸诈的事情。结果经过叔父的探查,竟然发现要求守墓的张权,并不是为了忠义而提出为荀昙守墓的,而是因为曾经杀了人,为了躲避官府追捕才这样做的。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众人才发现荀攸竟然是个小天才。

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的时候,汉灵帝驾鹤西游,长子刘辩继承帝位,其母何太后垂帘听政,当时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也变得激烈了起来。大将军何进作为国舅爷,为了诛杀掌控朝堂权柄的宦官集团,密诏董卓进京的同时,征集天下名士壮大自己的力量,荀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来到了都城洛阳成功出仕,被任命担任黄门侍郎的职位。

不过还没当几天官,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胁的十常侍,先下手为强地诱杀了何进,恰好向都城赶来的董卓,在城外遇到了逃亡出来的新皇刘辩等人,借着护驾平叛的名义进入都城。之后更是废了汉少帝刘辩,诛杀了何太后,拥立了年纪更加幼小的刘协继位,并且迁都长安,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朝堂大权。当时刚刚当官还没有几天的荀攸等人,转眼之间便成了董卓的手下,并且被一同裹挟着来到了长安。当时荀攸召集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说,董卓残暴无道,甚至比夏和商纣更甚,天下人都心怀怨恨的讨伐他,虽然他现在手握重兵,但是实际上之时个匹夫罢了。

我们应该刺杀掉他以谢百姓,然后占据崤山和函谷关,辅佐天子以号令天下,这就是像当年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还在筹划阶段就被发现,结果何颙和荀攸被直接下狱。何颙心理素质不怎么样,在狱中担惊受怕的实在受不了,最后自杀身亡。而荀攸心理素质却十分好,该吃吃该喝喝,神态自然毫不畏惧。不过心理素质再好,正常情况下肯定也不会有好下场,没想到董卓还没等到处理他,就被搞死了,荀攸奇迹般地被赦免了。

之后辞官回乡,却又被官府征召出仕,又因为科举成绩突出,被任命担任任城相。对于朝廷的任命,荀攸不仅十分傲娇地没有去上任,反而认为蜀汉地区地势险固,百姓富庶繁盛,请求担任蜀郡太守。当时朝廷一片混乱,也没有人想着要收拾这个傲娇的小屁孩,竟然直接同意了他的请求。不过荀攸在上任的路上,却因为道路断绝,也没能够到达蜀军上任,而是直接停留在了荆州。

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的时候,曹操因为手下最重要的谋士戏志才的去世,感觉自己手下可用之人实在太少,便让荀彧推荐一些谋士,荀彧便推荐了自己的侄子荀攸和颍川名士郭嘉进入曹氏集团。据说当时曹操特意亲自写信邀请说道,现今天下大乱,正是有谋之士费心劳神的时候,而先生却在蜀汉静观时局变化,不是太保守了吗?并且在心中承诺了尚书的高位。荀攸到来之后和曹操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让曹操十分兴奋地对手下说,荀攸不是寻常之人,我能够和他商议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荀攸就这样成为了曹操的一大军师。

建安三年,也就是公元198年的时候,荀攸跟随曹操出兵征伐张绣。根据当时不利的局势,荀攸向曹操建议道,张绣和刘表互相依恃,所以实力还是很强硬的,然而张绣作为客军,粮草补给全部依靠刘表,等刘表不能供应的时候,两人必定分裂。我们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结果曹操并没有听从荀攸的建议,在刘表全力支援的情况下,曹操首战失利,让曹操很是后悔。好在最后调整策略,利用奇兵再战而胜。

也就是在这一年,曹操再次出兵讨伐掏了自己老窝的吕布,一路平推到了下邳。吕布虽然被曹操打得没脾气,但是凭借着下邳城固守,曹操也是久攻不下,见到士兵十分的疲惫,曹操也灰心丧气地想要撤兵。许攸和郭嘉两人力劝曹操说道,吕布有勇无谋,如今他屡战皆败,锐气已丧失殆尽。军队以将帅为首脑,主将衰弱,则军队必无斗志。陈宫有智谋而生性迟缓,现在吕布士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定夺,乘此机会奋进急攻,就可以击破吕布了。曹操在两人的鼓励之下,打消了撤军的想法,并采用水攻之计,成功擒杀吕布。

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的时候,决定曹操是否能够成为北方霸主的官渡之战爆发,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曹操得知消息之后亲率大军北上救援。荀攸分析了双方的形式之后,认为敌我实力相差悬殊,不能够与对方正面硬钢,便向曹操提出了声东击西的作战方略。为了分散袁绍的兵力,让曹操先率军到延津地区,做出一副要渡河进攻袁绍后方的姿态,让袁绍分兵前来阻截,然后趁机派轻骑快速突进,袭击围攻白马的颜良。当时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作先锋,曹操和徐晃等人紧随其后,而关羽刚到战场,盯着颜良的帅旗就是猛冲,在万军之中斩下了颜良的头颅,最终成功解了白马之围。

刚解了白马之围,曹操便赶忙命人带领着百姓西迁跑路,他自己带着六百骑兵押着粮草断后,结果与袁绍派出的五六千追兵相遇,当时见到敌众我寡,众将士内心慌乱不已。荀攸再次献计丢弃粮草辎重,引诱追兵们抢夺物质,趁机杀个回马枪,以弱势兵力成功击败了混乱的追兵,并成功的斩杀了袁绍手下大将文丑。

后来在官渡之战的对峙阶段,本来曹操的粮草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眼看就要战败的时候,袁绍手下重要的谋士许攸,因为家人触犯法律而被捕,愤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献计袭击袁绍的后勤粮草。当时众人都不相信刚刚来投靠的许攸,只有荀彧和贾诩力劝曹操听从许攸的计策,最后取得了官渡大战的最终胜利。

建安八年,也就是公元203年的时候,在攻伐刘表还是攻伐袁绍两个儿子的事情上,荀攸经过谨慎的分析,又给出了最为合适的建议,使得曹操成功的击败袁尚,甚至击杀了袁潭。而荀攸也在这次大战之后,被封为了陵树亭侯。

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14年的时候,荀攸在跟随曹操征伐孙权的路上病逝,据说曹操后来每次提起荀攸都会伤心落泪。

荀攸的至交好友钟繇曾经说,自己每次办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地做方案,每次都认为很是完善的计划,拿去询问许攸的时候,都能够得出让自己出乎意料的建议。据说荀攸前前后后为钟繇出了十二条奇谋,只有钟繇自己知道具体情况,因为钟繇还没有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很少被后人所知。而钟繇这位至交好友,在许攸过世之后,曾经也是十分贴心地照顾过其家小。只不过有些不怎么正经,曾经竟然劝说过荀攸的妾室改嫁,估计要是荀攸知道,能够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与他绝交。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感谢大家的观看,我是带给大家历史迪的祥龙。希望大家能够在祥龙的讲述中获得收获。有些人可能不认同我的看法,欢迎相关的大能,将自己的观点发布在评论区,我们大家相互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标签: 董卓颜良曹魏荀攸曹操袁绍

更多文章

  •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中,荀攸才是真正的谋主,为何没有郭嘉名气大?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操,郭嘉,荀攸,诸葛亮,荀彧,关羽,艺术家,汉朝

    一、三国三大“天王巨星”三国时期,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造星”时代,一下子造就出来了“三大天王巨星”。第一位是诸葛亮,都让对手膜拜。如司马懿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一统三国的司马炎,则感慨道:“我手下咋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搞得我这皇上当得,都累成了狗。”当然,也幸亏没有诸葛亮辅佐他,否则司马

  • 刘备的谋主是法正,曹操的谋主是荀攸,谁称得上孙权的谋主?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备,曹操,孙权,荀攸,法正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谋士众多,比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等,众所周知,曹操的谋主不是荀彧,也不是郭嘉,而是荀攸。可能有人会疑问,荀彧帮助曹操运筹帷幄,被称为张良,而郭嘉算无遗策,奇谋层出不穷,为何不是他们两个?为何是荀攸呢?证据是什么?史书明确记载,《三国志 荀彧传》记载:是时荀攸常为谋主。

  • 曹操麾下有那么多谋士,为什么荀攸被曹操当作谋主?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曹操,荀攸,袁绍,郭嘉,刘表,军师

    官渡之战结束后两年,袁绍由于无法接受战败的现实,抑郁生病,最终病死。而曹操则在这两年间休养生息恢复了元气,在得知袁绍病逝的消息后,曹操果断以荀攸和郭嘉为军师,率大军北上,拉开了统一北方,彻底剪除袁氏集团的战争。由于袁绍的三个儿子,一个有突出能力的人才都没有,因此上,曹操此次一路作战,是屡战皆胜,没过

  • 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操,荀彧,荀攸,袁绍,曹魏,董卓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因此“心不能平”。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郡劳军。荀彧到达以后

  • 荀攸:低调,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荀攸,曹操,荀彧,董卓,吕布,颜良,三国,汉朝,汉献帝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功劳很大,脾气很小,虽奇谋妙计百出,却从不自言有功;他智冠天下,洞悉形势,却独独以“愚”立身,以“拙”处世;他就是曹操的“谋主”——荀攸。史书中,荀攸在曹营谋臣中的地位与作用,仅次于荀彧。如果说荀彧是坐镇后方的萧何,那荀攸便是运筹帷幄的张良。在曹操统一北方

  • 肖说三国 96 | 荀攸点破江东计,曹操否认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丝绸之路标签:曹操,荀攸,周瑜,丞相,曹丕,江东,诗人,汉朝,东汉,诸葛亮,肖说三国,史说三国

    形势发展到了这般田地,荀攸再也不忍心只作为旁观者不说话了。他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劝谏曹操,说:“石碑和丹书这些吉祥的物品,据推算是江东的奸计。”曹操疑惑不解,问:“孙权周瑜如此劳顿,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呢?”荀攸解释道:“第一,可以使丞相与一批反对晋帝晋爵的大汉朝臣矛盾激化;第二,可以使丞相与拥立曹丕的势力

  • 曹魏肱骨-军师荀攸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荀攸,曹操,荀彧,郭嘉,吕布,董卓

    荀彧坐镇后方,给曹操打造了一个安稳的大本营,郭嘉常常能跟随的上曹操的思路而让曹操非常开心,不过这并非就说曹营没有其他的参谋,郭嘉是军师祭酒,就代表还有一个军师,同样出身荀家而声名赫赫,可惜后来荀彧选择了天子,导致他也被冷落,不过谁也不能否认他是曹魏的肱骨之臣,曾辅助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能

  • 征战三国时,荀攸为曹操出谋划策,为什么今人看郭嘉更胜荀攸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曹操,郭嘉,荀攸,荀彧,董卓,吕布

    三分真来七分假,《三国演义》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三国人物形象,诸如诸葛亮,关羽,周瑜等等,然其中不乏虚构、夸大之言。不过《三国演义》中关于郭嘉生平的描述却与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基本相同。相信许多朋友对于郭嘉的认识也正是来自《三国演义》,虽然演义中对郭嘉并没有虚构、夸大之言,但不得不说郭嘉之所以一举成

  • 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等谋士都在身边,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曹操,吕布,刘备,董卓,袁绍

    曹操表面上是在征求刘备意见,但实际上却是给刘备挖了一个坑。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二月,在曹操围困了下邳三个月之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最终,吕布无奈之下,只得下城投降。而在被五花大绑至曹操面前时,吕布试图说服曹操,让他放了自己,而对此,曹操也表示出了迟疑,犹豫究竟要不要杀掉吕布。关键时刻,一旁的刘

  • 曹魏五谋臣之“谋主”荀攸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魏,荀攸,曹操,荀彧,董卓,贾诩,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谋士团体中有五位顶尖谋士被后世称为“曹魏五谋臣”,他们在曹操征战的岁月里为曹操以自身的谋略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有早夭的郭奉孝,有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有“勇冠贲育”的程昱,也有号称“毒士”的贾诩,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最后一位号称“谋主”的荀攸。荀攸字‘公达’,是荀彧的侄子,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