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投降后写下3个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过来念

刘禅投降后写下3个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过来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一箩筐 访问量:4044 更新时间:2024/2/15 22:27:39

上千年来,一提起阿斗的名字

便会和智力低下联系在一起

刘禅是先主刘备与甘夫人所生

当时刘备已是中年,才有了儿子

所以可能从小就比较溺爱他

也可能是因为当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

无意摔了阿斗一下,留下了后遗症

总之,阿斗与曹氏、孙氏的后人比起来

能力是不及他们的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阿斗不行

刘备知道阿斗是自己唯一的继承人

平时除了关爱,却没有让他担负起储君的责任

没有多让他参与政务军事

说白了就是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

只是一味地找人辅助他,才导致其低庸

如果从历史功绩来看,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刘禅主动投降,放弃了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

减少了战争对老百姓的迫害

使得西晋加快了一统江山的步伐

司马昭也因为看到刘禅写下的三个字而免死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说清楚这件事情

我们还须先了解一下阿斗的情况

生逢战乱,身心发育受到严重创伤

《三国演义》,阿斗的出场就决定了悲剧人生

阿斗出生时,先主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地盘

阿斗只能跟着母亲到处漂泊

尤其是在当阳长坂坡

如果没有赵云拼死救出来

年幼的阿斗可能就被魏军杀死了

那蜀汉的历史就要被改写了

虽然阿斗是刘备的“龙种”

可是这个“龙种”智力不高

跟聪明的曹丕比起来要差好几个档次

更是不可能跟司马氏相提并论了

阿斗的存在也是刘备集团的尴尬和无奈

知子莫如父,刘备当然清楚阿斗是块什么料

于是就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

黄初四年“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养尊处优,人闲忘志

阿斗当了皇帝,确实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因为国家大小事情,诸葛亮都替他想好做完了

即使每个朝代都司空见惯的“宫斗”也不存在

刘禅就是唯一的继承人,顺利登基

可是“福兮祸之所依”

看看曹魏集团方面

曹丕和曹植为了上位,斗的也是死去活来

阿斗一直没有政治斗争经验

很容易被别人忽悠利用

建兴元年秋八月

曹魏派了五路大兵,直取西川

诸葛亮为了思考退敌之策,一天都没有出门

刘禅大惊失色,吓得不行

刘备把精力都放在怎样打天下上

对于怎么教育刘禅确实疏忽了

也没有给他找个好老师

导致他比较懒惰,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

曹丕上台以后,严禁宦官、外戚干预朝政

他还把同姓王都派到边远地区,不给实权

曹丕有独立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

阿斗却没有这个能力,亲小人,远贤臣

在”诏班师后主信谗”这一章节

刘禅不学无术的形象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所事事的刘禅是脑满肠肥,享乐偷生

其气节还不如其子北地王刘湛,为天下人笑

难得糊涂,国家大事皆由辅臣决断

刘禅有自知之明,大臣们说啥就是啥

诸葛亮准备北伐时,给刘禅写了《出师表》

刘禅看后说道

“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诸葛亮回道

“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未尝有怠。

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

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更待何日?”

刘禅看到诸葛亮如此坚定,便同意了此事

刘禅也是沉迷酒色,贪图享乐

我们知道刘禅宠信黄皓

“不理国事,只图欢乐”

大臣刘琰之妻胡氏,长得比较好看

刘禅把人留在后宫,一个月后才让其回家

刘琰怀疑两人有事,于是把胡氏给杀了

刘禅知道这件事情以后,非常生气

找了一个罪名把刘琰又给杀了

蜀汉政权的人心开始涣散,朝廷被奸臣把持着

当司马昭开始一步步逼近时

郤正举荐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征

刘禅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哭泣道

邓艾兵已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君之面,救朕之命”

刘禅贪生怕死,犹如惊弓之鸟

邓艾的军队势如破竹,诸葛瞻父子战死

刘禅听后,惊慌失措

有些大臣劝他退守南中

光禄大夫谯周主张投降

刘禅最后还是采纳谯周的主张,准备投降

其子北地王刘谌站出来慷慨陈词,反对投降

希望再次集结兵力,殊死抵抗以保社稷

如果战败,则以身殉国

刘禅不同意

“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

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司马昭对刘禅的三次试探

刘禅投降以后,被带到洛阳

司马昭虽然对刘禅有些了解

可毕竟还是有些不放心,怕刘禅伪装自己

有一次,司马昭在家里摆下酒宴,宴请刘禅

酒过半巡,司马昭叫歌女表演蜀地歌舞

随行的蜀汉大臣,看到歌舞,想起亡国痛苦

都伤心的留下眼泪

只有刘禅一个人看得是津津有味,连声叫好

司马昭就问刘禅是否还想念蜀地

刘禅呵呵回答道

“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

郃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

就劝说刘禅

“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司马昭”

刘禅说道:“那依你的意思是……? ”

郃正说道

“以后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没有一天不想那边。如果你这样说,也许晋王会放我们回去。 ”

刘禅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昭再次请刘禅吃饭

同样还是问他这个问题

刘禅于是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

原原本本地回答了一遍

聪明的司马昭早已经看出来别人教的

于是说道

“这话好像是郃正说的啊! ”

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

“对,对,正是郃正教我的。 ”

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

刘禅的表现确实不像是装出来的

但司马昭这个人,非常谨小慎微

从未放松对刘禅的警惕

直到有一天部下来报

刘禅将自己的住处取名为“中山寨”

司马昭思考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

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免了刘禅一死

可是众臣对此表示不理解

司马昭说道,你们可以倒过来念

就是“在(寨)山中”

真实的中山靖王,吃喝玩乐、歌舞升平

从来没有建立半点功勋

刘禅取这个名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

也想吃喝玩乐混一辈子

经过司马昭这样说,众人才了解怎么回事

小结:

刘禅虽然是个没有骨气的皇帝

但他这样做也是想着保全蜀汉的子民

如果不这样做,他又能怎样呢

清朝的历史学家周寿昌先生曾经说过

“刘禅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和麻木

只不过是他自保的手段而已”。

标签: 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蜀汉曹丕

更多文章

  • 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蜀汉,刘备

    我们通常都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那些庸碌无为的人。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据说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因为有天夜里梦见自己仰吞北斗,然后怀孕了,所以刘禅的小名就叫阿斗。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关于刘禅其人,除了“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耳熟能详外,“乐不思蜀”这个词语也是由刘禅创造出来的。孟达是这么评价刘禅的:“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姜维

    提及刘禅此人,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扶不起的阿斗”,对于这个评价,倒也不是说人们对刘禅有任何偏见,主要原因就在于邓艾仅用两三千人便让他献出了成都,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倘若刘禅能够继续坚持作战,数千兵马想要攻下蜀国的都城,怕是也没有那么容易。可让人疑惑的是,在刘禅投降以后,仅仅只写下“寨中山”这三个字

  • 司马昭之心,路人并没看穿,当年他也许被人误会了

    历史解密编辑:老土历史标签:司马昭,曹操,司马懿,曹丕,曹魏,荀彧

    公元260年6月2日,一群宦官、护卫组成了一支杂牌军,簇拥着一个19岁的少年杀气腾腾直奔晋公司马昭府邸。这位少年就是曹魏当时的皇帝曹髦,从他嘴里,诞生了一句至今都让人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满大街骂司马昭小曹同学说这话的意思是,司马昭的目的是逼他退位,自己当皇帝,这件事曹魏全国都

  • 刘禅投降后写了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蜀汉,诸葛亮

    作为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来说都是十分凄惨的,即便是遇到一些比较开明的皇帝,在对待前朝皇室的时候,也会做得比较绝情,甚至是将其连根拔除,彻底地免除后患。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些亡国之君,在朝代或者国家灭亡之后,受到了敌人的优待,这也很正常。蜀汉后主刘禅在蜀汉政权被曹魏攻灭之后,就得到了很好的对待,不仅没

  • 司马昭还未称帝,贾充就弑杀曹髦,司马昭为什么不杀了他以安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科技侃标签:贾充,曹髦,曹爽,晋朝,曹魏,司马昭,史说三国

    曹操和司马家都有一件很相似的事情,就是把天子掌握在手里当傀儡。但这对臣子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曹操的天下是他南征北战一路打下来的,所以有雄厚的班底,有元从派,亲族,依附派系等。司马家没有这种雄厚的班底,他们的一切都是源于曹家,是真正的寄生在曹家上然后夺权的。所以,对于司马家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忠诚于自己的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臣子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说到刘备,世人无不赞扬,就连曹操也对他敬佩有加,称他为“英雄”。确实,能在乱世之中抓住机遇完美逆袭的人并不多,刘备不但完成了逆袭,而且还建立了蜀汉,这一点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较之下,刘备的继承者刘禅就显得差多了,与他的父亲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人们一听到此人,无不用“扶不起”来形容。然而,刘禅真的

  •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权,为何没有发生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曹魏,曹操,袁绍,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史说三国

    三国历史中,兄弟内斗屡见不鲜。比如最早的袁绍家族,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却也免不了手足之间的兵戈相向。先是袁绍和袁术这两个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之间,因为嫡庶之别而互相看不惯,明明是一家人,却势如水火。要知道,当时的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个个都是一流军阀,实力强横。如果这兄弟俩要是联手,估计也就没曹操什么事儿了。

  • 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上刻下了3个字,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历史解密编辑:大事汇集站标签:刘禅,蜀汉,三国,司马昭,诸葛亮,曹操手下

    说起三国,几乎是妇孺皆知。毕竟《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但《三国演义》并非正史,七分真,三分假则是对此书最恰当的描述。不过尽管如此,却不能否认此书的价值。当然,对于这段时期,不少人最为熟悉的则是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还有五虎将,但是对于这段历史的“结尾”,却很陌生,就拿笔者来说

  • 曹家最后的血性——曹操的重孙子持剑讨伐司马昭,慨然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操,曹髦,曹家,贾充,诗人,汉朝,东汉,司马昭,司马师,史说三国

    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元子攸这是一个皇帝评论另外两位皇帝的一句话,元子攸是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时用剑亲手杀了权臣尔朱荣。他的学习对象就是,曹操的重孙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高贵乡公曹髦(mao),曹髦面对权臣司马昭,没有和汉献帝那样苟且偷生,而是拿起剑杀向司马昭……聪明好学,少年即位曹髦生于正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懂,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成王败寇,自古以来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如此。有许多手下败将只能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但是也有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了一劫。刘禅就是后者之一。当刘禅落到了魏国的手中之后,他果断选择了投降,但尽管如此司马昭还是对其十分不放心,担心刘禅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不过就因为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就放弃杀他了,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