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16 更新时间:2023/12/4 17:32:55

我们通常都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那些庸碌无为的人。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据说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因为有天夜里梦见自己仰吞北斗,然后怀孕了,所以刘禅的小名就叫阿斗。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关于刘禅其人,除了“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耳熟能详外,“乐不思蜀”这个词语也是由刘禅创造出来的。孟达是这么评价刘禅的:“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而司马昭更是认为“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由此可见,刘禅真的是个贪图安逸又昏庸无能的人。但他真的如表面大家所看到的这样吗?倒也不尽然。能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稳定蜀汉的政局,在蜀汉灭亡以后,明哲保身,全身而退,可见他是有一定的谋略的。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了防止一权独大的局面出现,便在职位权责安排上,使臣子相互牵制,而自己在臣子之间制衡,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这其中的手段和谋略颇耐人寻味。

关于司马昭,相信大家脑中马上想起的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其人,城府颇深,阴险狡诈,刘禅能够在其中斡旋,安然于世,便可见他的智慧。

灭了蜀国的司马昭,为了向天下人彰显自己的仁德,让更多民心归顺,并没有杀掉刘禅及那些蜀国重臣,反而是给予他们很好的待遇,日日歌舞升平饮酒作乐,但举动时时刻刻受到司马昭的监视。

有日司马昭设宴,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想要借此试探刘禅。不料刘禅没有像那些蜀汉旧臣一样想起亡国之痛,痛哭流涕,反而说出了惊世骇俗的“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听了以后非常高兴,暂歇了对他的杀心。

但是生性多疑的司马昭不可能完全打消疑虑,依旧试探刘禅,并派人时刻监视他。司马昭将刘禅安置在一间宅子里,刘禅在入住不久以后,便在院门口上提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中山寨”。

被派去监视刘禅的人将此事汇报给司马昭,司马昭听了以后抚额大笑,彻底打消了对刘禅的杀心。原来,将“中山寨”三个字倒过来念,便是“寨山中”,即谐音“在山中”。刘禅很明显地向司马昭展示自己投诚的态度,表示自己想归隐于山中,不想复国。这个举动也侧面佐证了自己“乐不思蜀”的态度。

单单三字就可以完全打消像司马昭这么多疑的人的疑虑,让司马昭安心,可见刘禅也并非像我们所说的毫无谋略。诸葛亮也曾夸奖其:“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有人认为刘禅是一个庸君,他无能又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是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但能够在国破家亡后,得以保全自己,儿孙也可以长大成人,谁又知这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无风却起念

标签: 刘禅司马昭诸葛亮蜀汉刘备

更多文章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姜维

    提及刘禅此人,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扶不起的阿斗”,对于这个评价,倒也不是说人们对刘禅有任何偏见,主要原因就在于邓艾仅用两三千人便让他献出了成都,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倘若刘禅能够继续坚持作战,数千兵马想要攻下蜀国的都城,怕是也没有那么容易。可让人疑惑的是,在刘禅投降以后,仅仅只写下“寨中山”这三个字

  • 司马昭之心,路人并没看穿,当年他也许被人误会了

    历史解密编辑:老土历史标签:司马昭,曹操,司马懿,曹丕,曹魏,荀彧

    公元260年6月2日,一群宦官、护卫组成了一支杂牌军,簇拥着一个19岁的少年杀气腾腾直奔晋公司马昭府邸。这位少年就是曹魏当时的皇帝曹髦,从他嘴里,诞生了一句至今都让人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满大街骂司马昭小曹同学说这话的意思是,司马昭的目的是逼他退位,自己当皇帝,这件事曹魏全国都

  • 刘禅投降后写了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蜀汉,诸葛亮

    作为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来说都是十分凄惨的,即便是遇到一些比较开明的皇帝,在对待前朝皇室的时候,也会做得比较绝情,甚至是将其连根拔除,彻底地免除后患。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些亡国之君,在朝代或者国家灭亡之后,受到了敌人的优待,这也很正常。蜀汉后主刘禅在蜀汉政权被曹魏攻灭之后,就得到了很好的对待,不仅没

  • 司马昭还未称帝,贾充就弑杀曹髦,司马昭为什么不杀了他以安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科技侃标签:贾充,曹髦,曹爽,晋朝,曹魏,司马昭,史说三国

    曹操和司马家都有一件很相似的事情,就是把天子掌握在手里当傀儡。但这对臣子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曹操的天下是他南征北战一路打下来的,所以有雄厚的班底,有元从派,亲族,依附派系等。司马家没有这种雄厚的班底,他们的一切都是源于曹家,是真正的寄生在曹家上然后夺权的。所以,对于司马家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忠诚于自己的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臣子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说到刘备,世人无不赞扬,就连曹操也对他敬佩有加,称他为“英雄”。确实,能在乱世之中抓住机遇完美逆袭的人并不多,刘备不但完成了逆袭,而且还建立了蜀汉,这一点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较之下,刘备的继承者刘禅就显得差多了,与他的父亲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人们一听到此人,无不用“扶不起”来形容。然而,刘禅真的

  •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兄弟共掌曹魏大权,为何没有发生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曹魏,曹操,袁绍,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史说三国

    三国历史中,兄弟内斗屡见不鲜。比如最早的袁绍家族,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却也免不了手足之间的兵戈相向。先是袁绍和袁术这两个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之间,因为嫡庶之别而互相看不惯,明明是一家人,却势如水火。要知道,当时的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个个都是一流军阀,实力强横。如果这兄弟俩要是联手,估计也就没曹操什么事儿了。

  • 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上刻下了3个字,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历史解密编辑:大事汇集站标签:刘禅,蜀汉,三国,司马昭,诸葛亮,曹操手下

    说起三国,几乎是妇孺皆知。毕竟《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但《三国演义》并非正史,七分真,三分假则是对此书最恰当的描述。不过尽管如此,却不能否认此书的价值。当然,对于这段时期,不少人最为熟悉的则是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还有五虎将,但是对于这段历史的“结尾”,却很陌生,就拿笔者来说

  • 曹家最后的血性——曹操的重孙子持剑讨伐司马昭,慨然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操,曹髦,曹家,贾充,诗人,汉朝,东汉,司马昭,司马师,史说三国

    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元子攸这是一个皇帝评论另外两位皇帝的一句话,元子攸是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时用剑亲手杀了权臣尔朱荣。他的学习对象就是,曹操的重孙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高贵乡公曹髦(mao),曹髦面对权臣司马昭,没有和汉献帝那样苟且偷生,而是拿起剑杀向司马昭……聪明好学,少年即位曹髦生于正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放弃杀他,百官不懂,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成王败寇,自古以来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如此。有许多手下败将只能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但是也有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了一劫。刘禅就是后者之一。当刘禅落到了魏国的手中之后,他果断选择了投降,但尽管如此司马昭还是对其十分不放心,担心刘禅东山再起的那一天。不过就因为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就放弃杀他了,百官

  • 司马昭杀嵇康并非钟会谗言陷害,而是嵇康祸从口出,惹下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嵇康,钟会,司马昭,司马氏,毌丘俭,诸葛亮,司马师,竹林七贤,拨弦乐器,史说三国

    熟悉中国文化的网友肯定对嵇康的名字有所耳闻,他作为竹林七贤中最为出名的一位而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风靡世界之后,嵇康和广陵散的传说更是让人津津乐道。然而这位三国时期的贤才,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被司马昭公开处死,而广陵散也从此称为绝响。对于司马昭处死嵇康的原因,主流的历史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