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当时究竟有多狂妄?

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当时究竟有多狂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洪说事儿 访问量:2840 更新时间:2024/1/20 7:42:39

如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那些野心很明显的人,暗指那种狂妄之徒,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司马昭确实是个阴谋家,甚至他们司马家全家都是,但是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表现得十分沉稳,而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了,傻子都知道他对皇位有觊觎之心。所以当时的曹魏皇帝曹髦才会说出这句话,本想要以此除掉司马昭,没想到反被司马昭设计杀害,扶持了曹奂为新皇。

当曹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早已心知肚明,但是都拿司马昭没办法。都说司马昭狂妄,那是因为他有狂妄的资本,而这都是他的父辈为他留下来的势力,可以让他毫无顾忌地展露自己的野心,就算是皇帝也要忌惮他的权势。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起司马懿司马师这两位大功臣,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经营,才换来了司马昭的毫不畏惧。

司马懿被称为是最能熬的谋臣,曹操在位时他就开始一步步谋划,直到曹丕、曹叡都相继死后,他还继续活得好好的。活着就是资本,而历经了三代皇帝之后,司马家的实力也越来越大,几乎到了没人能够控制的地步。当时只有曹爽有能力与之抗衡,但是曹爽不懂得拉拢其他的人,眼看着其他的大臣都纷纷倒向司马懿,他只能一副想打又打不过的样子,最终还是被司马懿拉下了马。

这个时候,司马懿取代了曹爽成为了曹魏真正的掌权者,但是司马懿并没有马上篡位当皇帝,而是继续筹谋。主要是孙吴和蜀汉都还在,司马懿并不能安心当皇帝,既然大权已经在握,也不妨多等一下,等到真正平定四方之后,再建立司马家的江山也不迟。但是司马懿的年纪摆在那里,终究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他就将自己的理想传给了儿子司马师。

司马师掌权之后,不骄不躁,继续着司马家的大业。他本想借着南征除掉孙吴,但没想到失败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司马家在魏国的势力。只是让一些人以为有了可乘之机,想要借他失利这个势头将其除掉。当时的皇帝曹芳本想联合几个大臣除掉司马师,没想到被他提前知晓,从而先下手为强废了曹芳,扶持了曹髦为新皇帝。从这件事情就足以看出司马家的实力,就连皇帝都是说废就废,在魏国简直就是横着走。而正当司马师想要继续除掉那些反抗势力的时候,却因为意外去世在了出征的途中。

司马师临死之前,将大权交给了弟弟司马昭,让他继续司马家未完成的大业。而此时人人都忌惮司马家的势力,搞得曹髦也开始害怕起来,于是想要趁司马师死之际削弱司马家的势力。奈何司马昭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就带着兵马赶到了京师,当着曹髦的面接过了司马家的大权。正是这种嚣张的态度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但是又没人能够干掉他,才让人觉得他过于狂妄。

其实就算司马昭不狂妄,也没人相信他没有野心,毕竟司马家差一步就能坐上皇位了。司马昭也不心急当皇帝,而是直接学了曹操的那招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曹髦当成了傀儡皇帝。其实他不急着篡位,也是想要为自己留个好名声,毕竟哪个开国皇帝都不愿意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于是开始了他一系列登上皇位的骚操作,先是要皇帝封自己为晋公,再加九锡之礼,这可是除了皇帝之外最高的荣誉,其身份也就不一样了,犹如成为了天选之人。

曹髦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司马炎已经在为自己铺路,所以也开始想要制裁他。从而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直接将司马昭的心思散播了出去,这也就是当众和他翻了脸。但是曹髦似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很快就被司马昭设计杀害,并且立了曹奂为皇帝。等到灭了蜀汉之后,司马昭认为时机已到,但是他还是没有称帝,而是让曹奂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炎,由此开了司马家的晋朝时代!

更多文章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动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蜀汉

    一个伟大王朝的坠落往往在一次次的“烽火硝烟”和一次次“马革裹尸”中产生。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将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在灿烂的历史当中有过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是帝王,是将军,也可以是奋起直上的平民百姓。”但是这样的英雄都是相对的,有可以开创盛世的帝王也就有葬送江山的昏君。其中就有一

  • 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为何不但没杀死他,还对他优待封为安乐公?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禅,司马昭,钟会,蜀汉,姜维,邓艾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力排众议发动了灭蜀之战。经过艰苦的奋战,刘禅在山穷水尽之际,只得向魏军投降。投降后的刘禅被迁往洛阳,受到了司马昭的优待。对于自己的对手,而且是魏朝不共戴天的敌人,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还对他十分优待呢?一、刘禅的性格让司马昭感到放心。后人在探讨蜀汉灭亡的原因时,刘禅的个人原因被认为是

  •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三国

    亡国之君素来是很难有好的下场的。在北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蜀中的孟昶、江南的李煜先后都被毒死。而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宋钦宗更是强制被执行“牵羊礼”,最后两人窝窝囊囊死在了北国。而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最后一个皇帝竟然尸体被劈成了两半,分别被带回了蒙古和南宋,可谓悲惨之极。历史就像一个死循环一样,不断地吞

  •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决定终生不攻蜀,司马昭的做法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蜀汉,曹魏

    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那些精彩的情节、共代的场面,基本上都集中在前期,以赤壁之战为分水岭,此后的战争就成为断断续续,除了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以外,也就是关羽北攻襄樊而引发的一系列包括白衣渡江、夷陵之战等较为抢眼,等到孔明先生病死五丈原,这时候战争就少的多了。基本上到这个时候罗贯中老先生的笔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免死,手下不解,司马昭:倒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拍拍时尚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魏国,蜀汉

    当我们要夸一个人聪明的时候,一般就会将对方比喻成古时候的天才,比如说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如果你夸一个人“智比诸葛”的时候,对方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哈哈哈大笑,或许还会谦让两句:“我哪有诸葛亮聪明。”而当我们要骂一个人蠢的时候也很简单,就把他比作刘禅,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保证让对方暴跳如雷。无论是在

  • 邓艾深受司马昭器重,又是灭蜀头号功臣,为何最终遭遇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邓艾,钟会,姜维,蜀汉,刘禅,司马昭,史说三国

    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权臣司马昭命大将钟会、邓艾率军分路伐蜀。结果当钟会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对峙于剑阁,劳而无功并准备撤军之际,邓艾却率兵偷渡阴平,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一路攻占军事重镇江油、绵竹,并迫使后主刘禅君臣投降,时在景元四年(263年)十一月。邓艾灭蜀后自恃劳苦功高,加上先前备受司马

  • 曹髦讨伐司马昭被杀的背后:其实事情可以妥善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曹髦,司马昭,司马师,曹魏,蜀汉,曹芳

    在魏晋历史上,曹魏皇帝曹髦因为讨伐司马昭,反倒遭到司马昭的杀害,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算是一个不好的先例。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权臣公开杀害天子,这算是首例。而事实上,双方本来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华夏惯例在曹髦遇害之前,历代天子虽然也有被权臣谋害的,但是,众目睽睽之下杀害天子的情况,司马昭算是开了先例

  • 刘禅投降后写下3个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过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蜀汉,曹丕

    上千年来,一提起阿斗的名字便会和智力低下联系在一起刘禅是先主刘备与甘夫人所生当时刘备已是中年,才有了儿子所以可能从小就比较溺爱他也可能是因为当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无意摔了阿斗一下,留下了后遗症总之,阿斗与曹氏、孙氏的后人比起来能力是不及他们的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阿斗不行刘备知道阿斗是自己唯一的继承人平时除

  • 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蜀汉,刘备

    我们通常都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那些庸碌无为的人。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据说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因为有天夜里梦见自己仰吞北斗,然后怀孕了,所以刘禅的小名就叫阿斗。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关于刘禅其人,除了“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耳熟能详外,“乐不思蜀”这个词语也是由刘禅创造出来的。孟达是这么评价刘禅的:“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姜维

    提及刘禅此人,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扶不起的阿斗”,对于这个评价,倒也不是说人们对刘禅有任何偏见,主要原因就在于邓艾仅用两三千人便让他献出了成都,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倘若刘禅能够继续坚持作战,数千兵马想要攻下蜀国的都城,怕是也没有那么容易。可让人疑惑的是,在刘禅投降以后,仅仅只写下“寨中山”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