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刘禅投降后写了3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1248 更新时间:2024/2/5 20:40:50

亡国之君素来是很难有好的下场的。

在北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蜀中的孟昶、江南的李煜先后都被毒死。

而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宋钦宗更是强制被执行“牵羊礼”,最后两人窝窝囊囊死在了北国。

而金国灭亡的时候,金国最后一个皇帝竟然尸体被劈成了两半,分别被带回了蒙古和南宋,可谓悲惨之极。

历史就像一个死循环一样,不断地吞噬着这些可怜的皇帝们。

然而三国时期的蜀后主刘禅却成了例外,他投降后仅仅写了三个字,就获得了魏国权臣司马昭的放心。

魏国群臣不解其意,司马昭也回答了三个字“倒着读”。

心狠手辣的司马氏

司马氏一家在历史上的口碑极差,一方面因为他们是背信弃义靠篡位起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司马氏建立的西晋从一开始就昏庸无道,不但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八王内乱”,更是让北方游牧民族乘虚而入,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地区,差点使得汉民族灭种。

当年司马懿靠着装病在家里一躺十几年,骗得了曹魏权臣曹爽放松警惕。

然后他借着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曹芳到高平陵祭祀的时候发动了兵变,夺取了宫中大权。

曹爽本是纨绔子弟,根本没有曹家先祖的雄心,看到司马懿夺取宫中大权,瞬间六神无主。

他的亲信桓范拼死抢得玉玺赶到高平陵,劝谏他带着曹芳移驾许都兴兵平叛。

司马懿深知曹爽色厉内荏的性格,许以重诺,并且找来了众位大臣担保,让曹爽交出权力。

结果曹爽交出权力不久,司马懿便斩杀了曹氏满门,连年幼的孩子也没有放过。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废黜了曹芳改立更加年幼的曹髦为帝。

他们学习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样,把曹氏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曹家的天下实际上已经被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所控制。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过了他的大权,独揽朝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统治者。

曹髦不甘成为傀儡木偶,又没有看清形势,仅凭着一腔热血,带着宫内的太监前去击杀司马昭。

然而他这种做法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刚出宫门就被司马昭的亲信成济杀死。

司马昭“猫哭耗子”,把责任完全推到成济一人头上,诛灭了他的三族。

从此以后,曹魏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司马昭也学着当年曹操那样,半推半就地就任了晋王,为他的儿子司马炎篡位奠定了基础。

蜀汉被灭,刘禅亡国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刘禅,是蜀汉皇帝刘备的亲骨肉和长子。

他出生的时候正值老爹刘备的创业初期。

那时候刘备仅仅是荆州刘表手下一个小小的新野县令,兵微将寡,实力孱弱。

曹操发动八十万大军平定天下的时候,刘备只能带着新野的百姓向南逃跑。

结果在当阳长坂坡他们被曹军追上,还在襁褓中的刘禅被困在乱军之中,是猛将赵云匹马单枪把他从千军万马之中救了出来。

刘备为了收获赵云的心,特意把刘禅往地上一抛来表达自己爱惜人才决心。

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刘禅被描述成了一个庸庸碌碌的无能君主。

据说就是因为当年赵云在马上的颠簸和刘备的抛弃损伤了大脑,影响了他的智商。

可实际上刘禅并非是一个愚笨之人,否则他又何以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又足足撑了将近三十年呢?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描述成了一个宽厚坚韧的长者,而诸葛亮更是被刻画成神鬼莫测的形象。

跟他们相比,生长在深宫之中的刘禅就显得黯然失色多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一手掌控军政大权,一心一意辅佐刘禅,开辟北伐,去实现刘备未完成的夙愿。

但是蜀汉地理条件先天不足,人才匮乏,特别是在丧失了荆州要地之后,国力大衰。

诸葛亮要想北伐曹魏只能通过崎岖难行的山道从汉中进逼长安。

在汉末三国那个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时代,蜀军的物资供应就是一大难题。

所以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但是无一例外全部都失败了。

最后他自己也因为操劳过度,精力耗尽而死。

他死后,姜维继承了他的衣钵,但是姜维的才能远远不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

而且姜维的资历和威望又远不如诸葛亮,蜀汉政权出现了松动。

北方的曹魏看到有机可乘,立刻派出邓艾钟会两路大军进攻蜀汉。

蜀汉人才凋零,仅靠姜维一人根本无法应对。

最后邓艾兵行险招,以少量兵马奇袭阴平、绵竹,攻克雒县,进逼成都。

刘禅在主降派官员的主导下,未经一战就主动投降了邓艾。

大智若愚的刘禅

邓艾进逼成都的时候,兵力十分匮乏,而且经过长途跋涉和鏖战,早已是强弩之末。

而成都城池高大,粮草充足,守城将士在人数上也是魏军的数倍。

况且邓艾是孤军深入,四处城池皆是蜀军。

刘禅只要闭门不出,邓艾之军要不了多久就会因粮食匮乏而自取灭亡。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刘禅竟然会主动选择了投降。

要知道刘备和诸葛亮穷尽一生也才获得了三分天下,如今败家子刘禅竟然轻易就选择了投降,实在是虎父犬子。

当刘禅被押解到洛阳时,司马昭三番五次地试探他。

甚至在酒席宴上两次问他是否怀念故国。

没想到刘禅竟然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话来,后来在蜀汉旧臣郤正地提醒下才改了口。

不料司马昭当即就拆穿了刘禅的谎言。

刘禅顿时也是一阵傻笑把郤正抛了出来。

读者们看到这一幕,无不对刘禅愤恨不已。

可是随着史料的逐渐丰富,很多人看到了蜀汉的另一面。

那就是诸葛亮和姜维长期的作战,导致了蜀汉经济濒临崩溃,早就无法跟实力雄厚的曹魏分庭抗争了。

刘禅即使把邓艾消灭在了成都城下,但是还有钟会,甚至司马昭亲率大军前来讨伐。

况且入川的大门汉中已失,蜀汉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到那时生灵涂炭,百姓遭殃,祖宗宗庙毁于一旦,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在洛阳的日子里,刘禅只是一个高级囚徒,处处受人监视。

刘禅对外在家写了三个字挂在门上“中山寨”,从此司马昭便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周围的大臣不解其意,便去询问司马昭,司马昭呵呵一笑,让他们倒着读,就是“在山中”。

从这一点就表明了刘禅归隐山林的意愿。

试想一个毫无进取心的人,又怎么会再次造反呢?

如果司马昭连这样的人都敢杀,那么未来东吴方面又有谁敢选择投降呢?

标签: 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决定终生不攻蜀,司马昭的做法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蜀汉,曹魏

    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那些精彩的情节、共代的场面,基本上都集中在前期,以赤壁之战为分水岭,此后的战争就成为断断续续,除了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以外,也就是关羽北攻襄樊而引发的一系列包括白衣渡江、夷陵之战等较为抢眼,等到孔明先生病死五丈原,这时候战争就少的多了。基本上到这个时候罗贯中老先生的笔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免死,手下不解,司马昭:倒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拍拍时尚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魏国,蜀汉

    当我们要夸一个人聪明的时候,一般就会将对方比喻成古时候的天才,比如说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如果你夸一个人“智比诸葛”的时候,对方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哈哈哈大笑,或许还会谦让两句:“我哪有诸葛亮聪明。”而当我们要骂一个人蠢的时候也很简单,就把他比作刘禅,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保证让对方暴跳如雷。无论是在

  • 邓艾深受司马昭器重,又是灭蜀头号功臣,为何最终遭遇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邓艾,钟会,姜维,蜀汉,刘禅,司马昭,史说三国

    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权臣司马昭命大将钟会、邓艾率军分路伐蜀。结果当钟会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对峙于剑阁,劳而无功并准备撤军之际,邓艾却率兵偷渡阴平,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一路攻占军事重镇江油、绵竹,并迫使后主刘禅君臣投降,时在景元四年(263年)十一月。邓艾灭蜀后自恃劳苦功高,加上先前备受司马

  • 曹髦讨伐司马昭被杀的背后:其实事情可以妥善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曹髦,司马昭,司马师,曹魏,蜀汉,曹芳

    在魏晋历史上,曹魏皇帝曹髦因为讨伐司马昭,反倒遭到司马昭的杀害,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算是一个不好的先例。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权臣公开杀害天子,这算是首例。而事实上,双方本来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华夏惯例在曹髦遇害之前,历代天子虽然也有被权臣谋害的,但是,众目睽睽之下杀害天子的情况,司马昭算是开了先例

  • 刘禅投降后写下3个字,司马昭大笑免死,群臣不解,昭:倒过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诸葛亮,蜀汉,曹丕

    上千年来,一提起阿斗的名字便会和智力低下联系在一起刘禅是先主刘备与甘夫人所生当时刘备已是中年,才有了儿子所以可能从小就比较溺爱他也可能是因为当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无意摔了阿斗一下,留下了后遗症总之,阿斗与曹氏、孙氏的后人比起来能力是不及他们的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阿斗不行刘备知道阿斗是自己唯一的继承人平时除

  • 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蜀汉,刘备

    我们通常都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那些庸碌无为的人。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据说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因为有天夜里梦见自己仰吞北斗,然后怀孕了,所以刘禅的小名就叫阿斗。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关于刘禅其人,除了“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耳熟能详外,“乐不思蜀”这个词语也是由刘禅创造出来的。孟达是这么评价刘禅的:“

  •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禅,司马昭,诸葛亮,刘备,姜维

    提及刘禅此人,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扶不起的阿斗”,对于这个评价,倒也不是说人们对刘禅有任何偏见,主要原因就在于邓艾仅用两三千人便让他献出了成都,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倘若刘禅能够继续坚持作战,数千兵马想要攻下蜀国的都城,怕是也没有那么容易。可让人疑惑的是,在刘禅投降以后,仅仅只写下“寨中山”这三个字

  • 司马昭之心,路人并没看穿,当年他也许被人误会了

    历史解密编辑:老土历史标签:司马昭,曹操,司马懿,曹丕,曹魏,荀彧

    公元260年6月2日,一群宦官、护卫组成了一支杂牌军,簇拥着一个19岁的少年杀气腾腾直奔晋公司马昭府邸。这位少年就是曹魏当时的皇帝曹髦,从他嘴里,诞生了一句至今都让人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满大街骂司马昭小曹同学说这话的意思是,司马昭的目的是逼他退位,自己当皇帝,这件事曹魏全国都

  • 刘禅投降后写了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蜀汉,诸葛亮

    作为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来说都是十分凄惨的,即便是遇到一些比较开明的皇帝,在对待前朝皇室的时候,也会做得比较绝情,甚至是将其连根拔除,彻底地免除后患。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些亡国之君,在朝代或者国家灭亡之后,受到了敌人的优待,这也很正常。蜀汉后主刘禅在蜀汉政权被曹魏攻灭之后,就得到了很好的对待,不仅没

  • 司马昭还未称帝,贾充就弑杀曹髦,司马昭为什么不杀了他以安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科技侃标签:贾充,曹髦,曹爽,晋朝,曹魏,司马昭,史说三国

    曹操和司马家都有一件很相似的事情,就是把天子掌握在手里当傀儡。但这对臣子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曹操的天下是他南征北战一路打下来的,所以有雄厚的班底,有元从派,亲族,依附派系等。司马家没有这种雄厚的班底,他们的一切都是源于曹家,是真正的寄生在曹家上然后夺权的。所以,对于司马家来说,最缺乏的就是忠诚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