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胃痛胃炎胃溃疡,吃药就好一停就犯?张仲景名方,专治老胃病

胃痛胃炎胃溃疡,吃药就好一停就犯?张仲景名方,专治老胃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山里人小朱哥 访问量:2070 更新时间:2023/12/8 2:49:16

“老胃病一吃药就好,一停就犯,是患上癌症了吗?”

在门诊,我经听到老胃病患者这么问我。

很多慢性胃炎或者胃溃疡的患者,已经持续了5年、10年。这类患者,往往一吃药物,胃痛就缓解了,但是一停药胃痛又开始反反复复。

那么,这种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给大家好好来聊一聊。

一、老胃病,为吃药就好,一停就犯?

老胃病一吃药就好,一停就烦,与2个原因有关,而且非常典型。

1、治疗不彻底

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胃病多是一种“慢病”。慢病顾名思义治疗起来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很多患者往往在胃病急性发作的时候吃药,等胃痛、胃灼热这些症状缓解之后,便停药了。这种情况容易出现耐药性,降低了药效对疾病的作用。

说白了,你吃的药对现在的病没有根治作用了。这种情况提示需要进行新的诊断,还新的药物了。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往往预示着,你的胃黏膜已经出现了炎症病变,部分患者还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这类患者的治疗需要分为3步,第一步禁止胃酸对胃黏膜进一步的损伤;

第二步,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根治,否则根本原因不解决,胃病还是会反反复复;

第三步,修复已经受损的胃黏膜,这一步不仅需要进行足够疗程药物治疗,还需要生活方式上的调理,比如改变抽烟喝酒的恶习、减少进食肥甘厚腻的食物等等。

二、胃病会传染,是真的吗?

除了老胃病总不好这个疑问外,很多人还担心胃病会不会传染的问题。

临床上,确实有不少胃病患者是以家庭来治疗的,但医生在这里可以告诉他们,并不是所有的胃病都会传染。

其实说白了,会传染的胃病只有一种,即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胃病。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病菌,喜欢在酸性的环境下生存,即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换言之,胃酸相当于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

当幽门螺旋杆菌吃饱喝足后,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它可以通过口-口传播,也可以通过粪-口传播。

所以在临床上,如果患者检查出了幽门螺旋杆菌,一般我们都建议整个家庭进行治疗。

三、张仲景一个名方,专治老胃病

给大家答疑解惑完了之后,现在来告诉大家老胃病的解决方法。

一直以来,中药在胃病的调理上相对比较占优势,张仲景的一个方子,可以帮助调理、改善老胃病。

一般来讲,老胃病往往存在胃气虚弱、寒热互结的情况,所以会导致胃病反反复复。

这一般都是因为胃气虚弱,寒热互结了。寒热互结十分麻烦,又不能单单温补,也不能完全祛寒没,所以难以根除。

对于这种情况,张仲景的半夏泻心这个方子,方子的组药包括制半夏、黄岑、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这7味药。

其中制半夏燥湿化痰,帮助清理掉堵在脾胃中的痰湿,而黄芩黄连这两味药,可以帮助清热燥湿,改善腹泻等等症状。

另外干姜有可以起到缓解胃痛的情况,整个药方合起来可以帮助寒热平调、益气和胃。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我们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在这个药方的基础上制定药量以及加减药物。

脾胃是后天之本,一个好的脾胃对健康来说十分重要,所以当脾胃出现问题,建议及时进行调理。

我是张春红医生,一个从事二十几年中医脾胃科的医生,有任何的脾胃疾病的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看到后会为大家认真解答。@消化内科张春红

更多文章

  • 一张治“更年期易怒”的方子!张仲景所传,理气+通便,可谓精妙

    历史解密编辑:精诚名医汇标签:张仲景,更年期,柴胡,通便,便秘,配伍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我想和你聊聊,更年期神志异常,烦躁易怒的问题。你别以为,这似乎只涉及女性。其实,更年期能否顺利度过,联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

  • 一首当归四逆汤,张仲景留下的千年经方,治寒湿痹阻痛风,疗效好

    历史解密编辑:中医科院药学博士标签:当归,张仲景,痛风,土茯苓,通草,丹参

    开门见山,今天科普,聊聊痛风如何中医辨治,尤其是对于寒湿痹阻的痛风。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的四妙散,发端于朱丹溪用于痛风走注的二妙散,可以清热利湿、舒筋壮骨,是现在人们治疗痛风的最基本的方子,但实际使用时,为了强化抗炎镇痛、利湿泄浊降尿酸的效果,通常还会加味土茯苓、萆薢、虎杖、忍冬藤、伸筋草

  • 医圣张仲景发明五石散,救活很多人,为何药王孙思邈坚决要抵制?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张仲景,孙十常,五石散,千金方,伤寒杂病论

    在汉代有个人写了一本书,名叫《伤寒杂病论》,这本著作的出现让一种疾病在中国近乎销声匿迹。写出这本《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被世人尊称为——医圣,他让伤寒病在中国不再令人恐惧。就是这样一个医圣级别的人物,在他去世后几百年中,却迎来了第一位“挑战者”——药王孙思邈。唐朝的孙思邈在医学上的造诣也是极高,虽然不

  • 《张仲景》邮票上线15日开售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中国邮政,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邮票

    中国邮政将在10月22日,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小型张一枚。随着这套邮票发行时间临近,其【自提】销售页面正式上线,并将在10月15日开始售卖。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

  • 古代中国三次大规模瘟疫,第一次有张仲景,后两次靠谁拯救?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曹操,张仲景,瘟疫论,司马炎,医学家,古代中国,伤寒杂病论,中国古文献

    古代中国的传染病,在文言文中叫做“疫”,烈度最大的传染病,又叫做瘟疫。瘟疫,几乎是与中国的文明相始终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殷商,便出现了关于传染病的甲骨文版本:殷人向天询问,商王所染之疾病,是否传染病?如果是的话,这种传染病是否会大规模蔓延开来?这也就是说,面对瘟疫,殷商基本没啥办法,只能靠天(当然那

  • 脉通一寸,寿延一年,张仲景独创“通脉方”,通脉,通络,通全身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的空间标签:张仲景,寿延,当归,通脉,桂枝,寒气

    脉通一寸,寿延一年!大家好,我是沈医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张仲景独创的“通脉方”,通脉,通络,通全身,从上到下疏通全身血脉,经络,使气血流畅,人体健康,远离各种疼痛!有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经常感觉手脚发凉,出现腰腿疼,小腿抽筋,严重时半夜都会疼醒,同时肩膀后背发冷隐痛,膝盖麻木肿痛,弯

  • 张仲景最拿手的四味草药,当“零嘴”吃,能守住体内的阳气

    历史解密编辑:粤姐说情感标签:阳气,张仲景,肾虚,伤寒论,中焦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经方观止》。一个男人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拥有花不完的钱,也可能有人会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在笔者看来,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是,60岁以后依然老当益壮,依然可以行“夫妻之道”!今天这篇文章要和你聊得是很多男人都比较关心的话题,那就是“阳气”。可能初次说起这个话题

  • 2022-24张仲景邮票及型张同一暗记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张仲景,仲景,伤寒杂病论,邮票,齿孔

    中国邮政定于2022年10月22日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详情如下:志 号:2022-24图序 图 名 面 值(2-1)T 坐堂行医 1.20元(2-2)T 撰书立著 1.20元小型张 张仲景像 6元邮票规格:50×30毫米齿孔度数:13度整张枚数:版式一12枚 版式二6枚(3套

  • 明明体寒,却总容易上火?张仲景用2味中药,清上焦热,暖下焦寒

    历史解密编辑:云泽点评汇标签:上火,体寒,焦寒,干姜,上焦,中药,气血,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为什么体寒的人越容易上火?大家好!我是李医生!上火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但是有些人明明是体寒体质,总觉得自己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的,但却常常出现上火的情况,比如说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痘、咽喉疼痛等,而且去吃清热泻火的药呢,要不然这火反反复复好不了,要不然就是出现肚子不舒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从中医角

  • 未来的中医:人人超越张仲景的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怀疑探索者标签:张仲景,中医,针灸,仲景,组方,医学

    作者:怀疑探索者张仲景弘扬中医文化,义不容辞。我是传统中医文化弘扬群的群主,自打创立中医群以来,已经有中医专业接近30位职业医生加入(其中中西医结合医生6位)。讨论热烈,气氛大致融洽。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一般不会干涉。我也偶有发言,主要是涉及如何提升中医“维度”的一些构想,也在一些组方的合理性提出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