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西征张鲁,降服猛将庞德,张鲁投降曹操,曹操平定汉中

曹操西征张鲁,降服猛将庞德,张鲁投降曹操,曹操平定汉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还文楼主 访问量:813 更新时间:2024/1/8 6:16:03

曹操兴师西征,欲平定汉中。张鲁令大将杨昂、杨任、张卫引大军在平阳关前下十余个兵寨。曹军先锋张郃、夏侯渊引军刚到平阳关前,下寨休息,被杨昂、杨任偷袭曹营,曹军大败。曹操察看敌情,杨昂、杨任突然杀至,被许褚徐晃、张郃、夏侯渊所救。曹操诈退,暗使夏侯渊、张郃各带三千兵抄袭鲁军后方,杨昂、杨任中计,引大军追袭,被曹军两面夹攻,失败而回。曹操得了平阳关。曹操提军欲攻南郑,张鲁令庞德出战,曹操见庞德悍勇,欲招降此将,贾诩献离间计,令人贿赂张鲁谋士杨松,让其中伤庞德,杨松在张鲁面前言庞德得了曹操贿赂欲反,张鲁令庞德出战,不胜必斩。庞德奋勇杀敌,被曹操所俘,投降曹操。

杨昂、杨任为何兵败?

  • 杨昂、杨任有勇无谋。杨昂、杨任是张鲁的头号大将,作战勇猛。但是缺少军事谋略。张鲁军中,只有张卫熟悉军事战略,仍不是曹操对手。曹军未到平阳关前,张卫向张鲁建议在平阳关前设立十余座兵寨阻挡曹军的军事布置是正确的。
  • 曹操征战半生,作战经验丰富。曹操见敌军占地利,敌军所设兵寨易守难攻,假退军,实令张郃、夏侯渊各领三千兵,抄小路,夹击张鲁军队。杨昂一下子中曹操诡计,想追袭曹军,杨任劝阻无效,只好跟他一起追袭曹军,被曹军前后夹击,失败而回南郑。张卫见前面兵寨已失,弃平阳关,逃回南郑。
  • 张鲁兵士没北方军精锐。张鲁家族以宗教起家,占据汉中。张鲁以宗教行政方式治理汉中。军中组织架构不及曹军严谨,张鲁军的战斗力,凝集力不如曹军强盛。北方军士经过多年战争洗礼,军中多精锐之士,曹军军力比张鲁军强太多了。

庞德为何投降曹操?

  1. 贾诩离间计高明。庞德是马超的猛将,作战勇猛,悍不畏死,身先士卒。曹操与马超大战时,庞德的英勇,曹操见识过。曹操见庞德起爱才之心。贾诩献离间计,让曹操令人偷入南郑,用黄金贿赂张鲁谋士杨松,令其在张鲁面前中伤庞德。张鲁相信杨松的话,以为庞德欲反,投降曹操。
  2. 张鲁听信谮言。张鲁为人贪利,做事毫无主见。他对谋士杨松的谄言一向信以为真。上次孔明贿赂杨松,让其中伤马超,逼马超投刘备。这次杨松拿曹操金子,帮曹操做事,离间张鲁与庞德。
  3. 曹操礼贤下士。曹操招纳人才,很有一套。庞德被俘后,曹操亲自下马,叱退军士,亲释其缚绳,才问庞德降否。庞德觉得张鲁为人不仁,感曹操仁德,投降曹操。
  4. 庞德被逼无奈。庞德是马超的爱将,一向与马超关系很好。马超被曹操打败后,庞德随马超投靠张鲁。马超被孔明招降,投降刘备,庞德生病在汉中养病没跟随。曹军与西凉军一向水火不容。庞德被俘,投降曹操,只是形势所迫。

曹操分三路攻打南郑,杨松建议张鲁投降曹操,张鲁犹豫不决,令人封好库藏,张鲁引全家老小逃往巴中。曹操见张鲁封好库藏,怜其为国为民之心,差人劝降张鲁。张鲁欲降,张卫不肯,杨松写信给曹操,愿为内应,助曹操平巴中。曹操亲率大军往巴中,张卫与曹军交战,被许褚所杀。张鲁引军与曹军交战,打不过曹军,回城时,杨松紧闭城门,张鲁只能投降曹操,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斩杀杨松。

张鲁为何投降曹操?

  • 张鲁自知不是曹操对手。张鲁当时听到曹操打败马超,得西凉全境,就知道曹操迟早要侵犯汉中。张鲁当时野心勃勃,想侵占西川,吞并刘璋领地,自封汉宁王,整备军力准备与曹操决战。只是张鲁没想到刘璋请刘备入西川,后来西川被刘备所得,刘备兵强马壮,谋士有孔明,武将有张飞、赵云、黄忠、魏延,严重威胁到汉中。这次曹操讨伐汉中,张鲁与曹操交战,发现曹军军士雄壮,猛将如云,己方军力不是曹军对手。
  • 张鲁早想投降曹操。张鲁自从失去平阳关后,谋士杨松建议投降曹操,张鲁犹豫不决,但是张鲁没有听从其弟张卫的建议,放火尽烧库藏。张鲁不同意,言以前一直想归降汉室,只是意愿没上表。库藏属于国家,不可以烧。这是张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曹操差人劝降张鲁,张鲁想投降,只是其弟张卫不肯,双方又交战,张卫被许褚斩于马下,张鲁的谋士杨松又勾结曹操,紧闭城门不让张鲁败军入城。形势所迫,张鲁只能投降。
  • 张鲁见曹操礼待自己。曹操见张鲁没烧库藏,怜其心向国家,关心民生,对张鲁优礼相待,封张鲁为镇南将军。

曹操平定汉中后,司马懿、刘晔建议曹操趁刘备占据西川政治局面未稳之际兵进西川,曹操以士卒疲乏为由,按兵不动,曹操心中怕兵进西川,一打战,江东孙权必攻合肥。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

标签: 张鲁庞德汉中曹魏诗人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张鲁为何那么看不起刘备?降刘备恐性命难保,降曹操“赚翻了”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张鲁,刘备,刘璋,诗人,汉朝,曹操手下

    张鲁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军阀,最特殊的就是其所之下的汉中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不得不说暂且不论张鲁这个人人品怎么样,最起码汉中的百姓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算是过得不错的,所以张鲁还是有民心的,当时有大量百姓因战乱逃到了汉中,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战事不利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的将汉中百姓大部分迁出,最大的一

  • 古代四大才女——蔡琰蔡文姬,命运坎坷一生三次婚嫁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蔡文姬,蔡琰,曹操,匈奴,董卓,卫青

    如果说三国时期在文学方面才华最为出众的女性是谁,大家多数都会提起同一位女子,她就是在历史上创作出中国十大名曲中《胡笳十八拍》的蔡琰蔡文姬(又有一说是昭姬)。蔡文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是三国杀里的【悲歌:断肠】;是王者荣耀里做摇摇椅的小萝莉,更是历史上有名的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在近些年里因为游戏的原因这

  • 筱山纪信:桥本爱实的性感写真集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道标签:桥本爱实,写真集,manami,日本,写真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艺术道 ——桥本爱实(橋本マナミ,1984— ),本名细川爱实,日本知名模特,演员,写真偶像。凭借完美身材和优雅气质,一直活跃于日本写真和影视界。写真大师筱山纪信为其拍摄了大尺度的、却又清新脱俗的写真集《MANAMI》。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 传·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丞相,宰相,汲黯,公孙弘卜式儿宽

    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初即位,招贤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弘谢曰:“前已尝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上

  • 卜式的“不愿为官”与成为齐国丞相的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川川观娱乐标签:卜式,为官,战国,官位,齐国丞相

    卜式,又称卜斯,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臣。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不愿为官”的逐渐改变到成为齐国丞相的逆袭历程。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呢?卜式的“不愿为官”,并非因为他没有抱负或是缺乏才干。相反,卜式本身就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人物。他精通音乐、文学和兵法等多种领域,又善于分辨是非得失,言辞委婉,深受诸侯

  • 放羊人卜式的求官之路,想出人头地就要学会恰当好处的表现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陕北大叔标签:卜式,刘彻,太守,匈奴,丞相

    今天大叔要讲的人物是一位普通人的求官之路,说这个普通其实他也不普通,因为他比大多数人都要聪明,而他的聪明在于他能在恰当的时候表现聪明,这个人就是卜式。史书记载卜式是河南人,是个牧羊人,在养羊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通过养羊,卜式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卜式的目标不在于此。财富对于他而言,远远不及权力珍贵,

  • 从牧羊人到关内侯、位列三公,卜式重义轻财获汉武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彻,卜式,丞相,匈奴,三公,公孙弘,牧羊人,关内侯,汉武帝

    西汉牧羊人卜式,为何能得到汉武帝诏告天下的表彰,得以加封侯爵、位列三公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远在偏远山区的牧羊人卜式,是如何通过自身修养、高尚品德,凭借一法通、万法通的大智慧,从而实现从牧羊人到关内侯、位列三公的跨越,从普通人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转变的。1、注重兄弟

  • 卜式:为什么真正真诚善良的人总是被人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卜式,刘彻,匈奴,公孙弘,齐王,官府

    卜式(生卒年不详),河南人,西汉武帝时期官员,官至御史大夫。卜式也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是什么官宦世家。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种田养殖为业。一家人靠着勤劳,也获得了一份殷实的家业。后来父母相继离世,卜式的弟弟仗着父母宠爱,就跟他争财产闹分家,按说长子继业,卜式也没跟他弟弟争执什么,就要了一百多头羊,其他

  • 西汉时期的牧羊人卜式,用朴实与真诚的言行,为国为民表忠心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卜式,刘彻,丞相,公孙弘,匈奴

    俗话说得好:日久见人心、关键时刻见真情。今天我们介绍的主角:西汉时期牧羊人出身的卜式,在国家遭遇困难、民众蒙受痛苦的时候,多次用自己朴实与真诚的言行,向国家与人民表忠心,最终感动了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同时也得到了百姓们地敬重。下面就来分享卜式的传奇故事。一.专心牧羊成就高,乐于助人成习惯卜式,生卒年不

  • 感动大汉年度人物,羊倌御史,爱给国家捐钱的卜式

    历史解密编辑:叫我大黑熊标签:卜式,刘彻,匈奴,齐国,羊倌,公孙弘,上林苑

    在汉武帝时期,有这么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从一个放羊的羊倌,最后升到了官至三公的御史大夫,他就是卜式。话说正当汉匈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朝廷收到了一位富人的捐款申请。当然了,对于这种积极为国家做贡献的行为,朝廷一定都会鼓励。但是这个人的捐赠行为却让汉武帝都匪夷所思,他竟然要把自己家产的一半全部都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