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王刘濞掀起七国之乱,反谋四十年,是什么引爆了叛乱的火药桶?

吴王刘濞掀起七国之乱,反谋四十年,是什么引爆了叛乱的火药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风月满佳人 访问量:4469 更新时间:2023/12/11 0:50:05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打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掀起了一次足以毁灭任何王朝的农民起义。倘若秦朝没有推行绝对的郡县制,在远离咸阳的边远之地设立亲王封国,让国王与诸侯们去镇守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那么陈胜吴广也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赵高也不可能只控制了一个朝廷,就控制住了整个国家。亲王封国在外震慑谋逆之民,在内震慑奸邪之臣,是维护皇权的重要力量。

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所以想大封同姓,借以稳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刘姓皇权。

汉朝建立之初,刘邦的儿子大多年少,不可能指望他们去镇守一方。刘邦钦点了两个非嫡系的“庶孽”做大国之王:他的私生子刘肥成为齐王,在讨灭诸吕之乱巩固刘氏江山时,刘肥的几个儿子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亲哥哥的儿子刘濞成为吴王,在汉景帝时期发动了七国之乱,叛乱的战火绵延到半个中国。

两个最大的亲王封国,一个在危难时刻拯救了刘氏的江山,一个在天下太平之时发动了逆谋,刚好体现了亲王封国好与坏的两个极端。

幸运的封王

刘濞能成为大国之王实属幸运,如果刘邦在封他为王前见过他的面,必定不会将他分封在吴国。

刘邦亲自带兵讨灭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后,认为吴国人彪悍轻浮,且地势上靠近百越,不设立强势的国王无法镇服。

但是刘邦的儿子中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他的亲哥哥代王刘仲,在匈奴入侵时弃国而逃,因此被削去王爵。他认为立刘仲之子沛侯刘濞为吴王,让刘仲的后代继续享有王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濞被封为吴王,以会稽为首都,国土有三个郡共五十三座城池。刘邦将刘濞招来相面,认为他为人刚强而不能忍,一定不会做一个顺臣。虽然内心后悔,但君无戏言,刘濞已经受封。刘邦对他说:“你的面相是一个叛乱之王。”然后抚着他的背说:“汉立五十年时,东南方会发生叛乱,难道会是你吗?你要记住,天下都是一家,都性刘,一定不要有谋反的心思!”刘濞顿首曰:“不敢!”

此时刘濞才20岁。

子之

汉惠帝、高皇后统治之时,刘濞还算老实,在诸吕之乱刘氏皇权岌岌可危时,吴国也没有什么动作,一直都在政治方面默默无闻。由于沿海,吴国靠煮盐而国强民富,属于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国家。

汉文帝在位时,某年吴国太子进京朝见皇帝,文帝让吴太子与皇太子刘(后来的汉景帝)一起玩耍。吴太子为人骄纵,与皇太子下围棋时争论棋路,态度不恭敬,皇太子一怒之下用棋盘砸向吴太子的头,吴太子当场死去。

朝廷安排马车将吴太子的尸体运送回吴国,刘濞恼怒地说道:“天下同宗,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运回我吴国!”于是将丧车遣回长安,吴太子最终在长安下葬。

当时诸侯王都要在春秋两季朝见皇帝,称之为“朝请”。刘濞怨恨文帝与皇太子,从此称疾不朝。朝廷知道刘濞是因为吴太子的缘故,吴国每次派使者来京师,都会被抓进监狱中验问:“吴王为何不朝?”刘濞也愈加恐惧,开始有了谋反的念头。

后来刘濞又派人替自己“秋请”,文帝责问使者,使者说:“察见渊中鱼不详,吴王确实是因太子的缘故而称病不朝。之前来的使者都被囚禁系问,吴王惶恐,怕被诛杀。只希望皇帝能给他重新开始的机会。”

于是文帝赐给刘濞几案与拐杖,示意其年老,不用入朝。刘濞谋反的念头也搁置了下来。

吴国强大的国力与统聚的人心

吴国从汉惠帝、高皇后统治开始,就以煮盐为利,还招来一群亡命之徒偷偷铸钱。

汉文帝五年,文帝将铸钱权下放到全国所有人,吴国就依靠自己境内的铜山大量铸钱。当时“吴、邓(文帝宠臣邓通)钱流天下”,可见吴国在此政策中获利了多少。

吴国又开始招来更多的亡命之徒,靠煮盐、铸钱实现了国强民富。当其他郡县、封国的官吏来追捕这些亡命之徒时,吴国公然制止,不将这些人交出去。由于国家富有,吴国不在国内征税;吴国人要被中央征调,吴国就用国库在外买劳动力,替换这些人;刘濞每年都拜访国内贤才,大肆赏赐平民百姓,很得人心。

“清君侧”

汉文帝死后,当初打死吴太子的汉景帝即位。晁错在文帝时期担任太子家令一职,即是太子府的管家,景帝即位后,晁错是其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晁错建议景帝削藩,首要目标就是蛮横的吴国。吴王刘濞已经62岁,长达20余年没入朝,晁错称吴国是:削之必反,不削亦反。让吴国早点叛乱,主动权在朝廷,对国家危害更小。

晁错先削了楚国、赵国、胶西国的封地,刘濞惶恐不安,知道灾祸将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他害怕削地没有尽头,吴国将不复存在,于是联合以勇猛闻名的胶西王刘卬,约定到时一起谋反。

削吴国会稽、豫章两郡的诏书一到吴廷,刘濞当即起兵谋反,口号是:清君侧,诛灭奸臣晁错。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济北国、济南国、齐国也一同相应,叛乱的战火在崤山以东燃烧起来。(济北国因为其国相的缘故起兵失败,所以是七国之乱而非八国之乱)

刘濞对吴国人说:“寡人62岁,自己担任军中主帅之职;少子14岁,亲自上阵杀敌。国内15到65的男子都要参军!”

吴国纠集未经训练的“白徒”20万人发动叛乱,汉廷以周亚夫为大将,率三十六位将军平叛,仅仅三月就打败了吴国。刘濞逃到东越,尚有万人之众,汉廷买通东越国君,令其杀死刘濞。

刘濞真是因为吴太子和晁错的缘故最终叛乱的吗?

景帝杀吴太子之事已经过去了20多年,刘濞也20多年不再朝见天子,在这一点上,文帝体谅并原谅了他。

收纳并保护天下亡命之徒,明显是在与汉廷作对。周亚夫从长安赶往荥阳平乱时,赵涉对他说:“吴王收纳天下亡命之徒已经数十年了,将军此行必定会遇到他派来的刺客,不如绕路从武关去荥阳。”周亚夫多花三天行程赶到荥阳,派人在殽山、渑水一代搜查,果然抓到了不少吴国派来的伏兵。

贾谊也对汉文帝上书说:“吴王收纳天下亡命之徒,吴王就算不用这些人谋逆,也要让这些人中出现荆轲、专诸那样的刺客。”

收纳天下亡命之徒,不让其他郡国的官吏到国境搜捕,此举不只是为了让他们帮忙煮盐铸钱,更是为了让他们在争夺权力的事情上为自己卖命。

刘濞难道只是在吴太子被杀之后收纳这些人的吗?从汉惠帝时他就开始收留他们了,刘濞用利益与保护引诱他们来吴国,他们用奸邪的思想误导刘濞,这就叫老鼠成群,互相引诱。所以吴太子被杀只是让刘濞开始策划谋反,晁错削藩只是让刘濞发动蓄谋已久的反谋,这些只是让他谋反的直接原因与引爆炸弹的导火索;而跟本原因就是:刘濞被利益吸引而走上歪门邪道,又在这些亡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险自身于泥潭之中而不自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处则行善道,与亡命之徒处,则会走上亡命之路。择群察友,不可不察也!

标签: 刘濞吴王吴国刘邦刘恒周亚夫

更多文章

  • 《是对权利的向往还是对损失的厌恶—看刘濞从吴王到叛贼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刘濞,吴王,吴国,景帝

    文|挹洗俏月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三年,因在孝文帝时吴王刘濞(bi)的太子在宫中与皇太子饮酒下棋时因棋路与皇太子发生争执出言不逊,皇太子就拿起棋盘砸去,把吴太子打死了。事后朝廷把吴太子灵柩送回吴国,刘濞却认为同是刘家宗亲,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就好了,何必送回吴国,复又送灵回长安埋葬。从此,吴王推脱有

  • 七王之乱:和景帝争天下的吴王刘濞,曾势如破竹,为啥最后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濞,吴王,吴国,刘邦,楚王,刘恒,周亚夫,汉景帝,七王之乱

    西汉王朝建立后内忧外患,外有匈奴人的威胁,内部则派系林立,有抱团的功臣集团,有野心勃勃的异姓诸侯,有实力强大的外戚,及后来取代异姓诸侯的宗室。刘邦和吕雉,摆平了异姓诸侯,非刘氏者不能为王。但随着宗室诸侯的日益做大,他们对中央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到了汉景帝时期,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汉景帝刘启继位后,

  • 吴王刘濞苦心钻研出韩信声东击西之计,却为何被周亚夫轻松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刘濞,吴王,韩信,灌婴,灌夫,秦朝,周亚夫,春秋战国

    军令如山安天下——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17)主笔:江湖闲乐生汉景帝三年(前154)正月,著名的“七国之乱”爆发,吴王刘濞率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造反,汉景帝刘启大惊,乃立刻提拔车骑将军周亚夫为太尉,任平叛总指挥,将三十六将,率汉军主力前往平叛。周亚夫率大军一路开至下邑,绕到吴楚联军之后,然后坚守不出,

  • 汉景帝削藩,其他诸侯均乖乖就范,为何到了吴王刘濞这里就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刘濞,刘启,吴王,刘邦,吴国,刘恒

    公元前154年4月,汉景帝决定听从恩师晁错的建议,开始“削藩”,随即吴王刘濞举兵谋反;最终,此事演变成影响了两汉历史发展的“七国之乱”。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恐削地无已,因发谋举事。提起这一段历史,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且如数家珍。青史君相信:对于在此期间所发生的种种是非对错,每位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比

  • 吴王刘濞为什么要发动七国之乱,汉景帝刘启是如何平叛的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濞,刘启,吴王,刘恒,吴国,文帝,汉景帝,七国之乱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了,被打压的刘家皇族人向吕氏家族发起攻击 ,代王刘恒收到了长安使者带来的书信,代王刘恒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这帮诡诈多谋的大臣太厉害了,他们刚刚诛杀了吕后的族人,难道这是又要拿我开刀了,说什么也不能去,否则就成了自投罗网!郎中令张武对刘恒说道:“那帮人曾经追随高祖平定天下,各

  • 吴王刘濞之子与太子刘启下棋,发生争吵后,刘启直接用棋盘砸他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濞,刘启,吴王,刘肥,吕雉

    汉景帝在位期间,创造了后人津津乐道的文景之治,可以说汉景帝这个皇帝还是很有能力的,按理来说,这样的皇帝应该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人,甚至说他的这些能力应该是从小就已经培养出来的了。可惜真实情况似乎有些差距,汉景帝在年少时期,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在当时影响很不好,这件事情就是汉景帝在当太子期间,和吴

  • 考古重大发现!如皋找到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古运河“掘沟”,2200多年前吴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有望“重见天日”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刘濞,吴王,盐河,隋炀帝,大运河,古运河,如皋市,汉高祖刘邦

    1100多年前,日本高僧圆仁在著名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一条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古运河“掘沟”。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支流,“掘沟”连接海洋和运河,在漫长历史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沧海桑田,“掘沟”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过往尘烟中。上周末,大运河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暨徐家桥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在江苏如皋市

  • 为什么吴王刘濞要发起“七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濞,吴王,刘启,刘邦,刘恒,分封,七王之乱

    西汉汉景帝在位时期,吴王刘濞发起“七王之乱”。汉景帝的朝廷和吴王刘濞等七个诸侯王经过一番恶战,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按照传统史官的观念,吴王刘濞等七个诸侯王,骨子里就是乱臣贼子,所以才会造反。但是实际上,汉景帝和诸侯王们的矛盾,本质上就是利益问题导致的冲突。1、酌情分封制刘邦建立西汉帝国以后,根据秦朝

  • 汉初风云:晁错力主削藩,刘濞联络诸王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濞,晁错,刘武,太后,景帝

    汉初风云:晁错力主削藩,刘濞联络诸王晁错接连升任气焰愈张,尝与景帝计议,请减削诸侯王土地,第一着应从吴国开手。所上议案,大略说是: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半有天下。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不忍,因赐几杖,德至厚也,当改

  • 景帝诛杀晁错换取和平,刘濞自称东帝分庭抗礼,简析七国之乱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刘濞,晁错,景帝,吴国,周亚夫

    七国之乱又称七王之乱,是在西汉汉景帝期间的一次诸侯国叛乱。这次的诸侯国叛乱是从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到汉景帝时期的第一次叛乱,仅三个月就被镇压。这次变乱是一次诸侯地方势力与中央集权专制的一次总的爆发,其因在于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呈上《削藩策》,请求削减诸侯封地。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将楚王、赵王、胶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