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穷兵汉武(三章)灌夫本受到汉武帝重用,为何最后却被处死灭族?

穷兵汉武(三章)灌夫本受到汉武帝重用,为何最后却被处死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4/1/15 1:09:20

汉武帝刘彻当皇帝时是汉朝国力的巅峰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从刘彻即位开始,西汉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就没有停歇过,一轮又一轮接连不断地上演。窦太后在世时刘彻以独尊儒术的名义发起了第一轮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也被迫转入韬光养晦。窦太后去世后,刘彻终于得以亲政,但朝廷中的内斗却更加厉害了。作为窦氏和王氏两派外戚集团的领头人,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争权夺利,成为新一轮政治斗争的中心。而灌夫作为窦婴的支持者被卷入其中,却落得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灌夫在汉武帝初年是西汉非常著名的将军,他在军队中的功勋和威望都很高,一度受到刘彻的重用。他家本来是西汉开国元勋灌婴的家臣,他的父亲灌孟因随同灌婴作战勇猛而被赐姓为灌。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灌夫随同灌孟带兵跟随灌何作战,归属于名将周亚夫的麾下。最后灌孟在这场战争中死亡,灌夫却立下大功,在西汉军队中声名鹊起。七国之乱后灌夫因军功得到汉景帝刘的赏识,被提拔为中郎将,后来又做了代国的国相。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更重视灌夫,将其任命为淮阳太守,而当时淮扬是天下枢纽,重兵防守的地方。

从史书上看,在刘彻即位初期还是很重视灌夫的,给予了他很高的官位和待遇。灌婴先被调任为太仆,这是皇帝身边亲信才能做的职位。后来他与窦太后的兄弟长乐卫尉窦甫冲突,刘彻为了保护他又将其调任燕国国相。由于刘彻的宠信,再加上在军队内外的声望很高,灌夫的家族也跟着不断做大。他家在颍川的势力极大,垄断了当地的权利,成为鱼肉乡里的存在。因此他在行为上横行霸道,得罪了不少人,多次被贬官,但依旧豪奢如故,还养了不少门客。在被卷入窦婴和田蚡的斗争之前,灌夫在朝廷内外都很有影响力的。

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刘彻亲政,窦氏外戚集团失势。窦婴作为窦氏外戚集团中身份最为显赫的人物,也被窦氏原来的盟友们所抛弃。而刘彻也没有重新启用窦婴的想法,反而任命了自己的舅舅田蚡为丞相,于是拉开了窦田之争的序幕。与很多贵族趋炎附势的依附于田蚡不同,灌夫却站在了窦婴一边。田蚡多次利用权势打压窦婴时,灌夫都帮助窦婴出头。因此双方的政治斗争越发的激烈,灌夫也在漩涡中越陷越深。在田蚡娶燕王女儿做夫人的宴会上,灌夫和窦婴都奉王太后的命令去拜贺,最终却将二人推上了死路。

在宴会上田蚡故意轻蔑和歧视窦婴,灌夫忍受不住提窦婴出头。他借着醉酒大骂田蚡及其追随者,田蚡借故将灌婴抓了起来。窦婴找到刘彻为灌夫出头,刘彻将此事拿到朝会上去辩论。朝会上辩论不出结果,有的人支持灌夫,也有人支持田蚡,绝大多数人则两边不站队。最后在王太后的施压下,灌夫被以欺君之罪的罪名被处死,他的家族也因为横暴乡里的罪名被灭族。这次事件也牵连到了窦婴,灌夫被处死后不久窦婴也被斩首弃市,窦氏家族彻底退出了西汉朝廷的核心层。田蚡因为扫清了窦婴这个障碍,在朝廷中的权势到达顶峰。

汉武帝刘彻对待灌夫的态度前后差别是极大的,在初期他是非常倚重灌夫的,但在窦田之争中却几乎一边倒地坐到了田蚡的一面。对于这样前后巨大反差的态度,很多人感到不解,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刘彻是任人唯亲,因为田蚡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兄弟,刘彻要为舅舅出头。也有人认为灌夫太过专横跋扈,得罪的贵族太多,这让刘彻不得不痛下杀手。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综合分析问题的核心后可以发现,这个事情表现出了汉武帝刘彻卸磨杀驴的阴狠一面。

古人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实际上每个帝王都有自己的感情。然而汉武帝刘彻是少有的,在各种史料中极少表现出感情色彩的帝王,他的一切决策和政治行为都是围绕着私人权利展开的。在窦太后执政时期,朝廷中三股势力交织,这使得刘彻的皇权不彰,他不得不拉拢朝廷大臣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启用儒家官员与黄老学说对抗,其根本目的就是从窦太后手中夺权。在同一时期他重要灌夫,其目的是为了赢得军队的支持,因为灌夫在军中的影响力极大。只要军队没有主动选择窦太后和窦氏集团,刘彻在政治上就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灌夫对刘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在灌夫多次得罪窦太后和窦氏集团的情况下,刘彻想尽办法力保其身,因为保住灌夫就保住了自己的皇帝位。刘彻的这种想法是非常现实的,他的选择完全是从政治利益出发的决策。可是到了窦田之争时,灌夫因为和窦婴交好,却挡了刘彻的道。尽管灌夫不是针对刘彻,也没有谋反的意思,但他的存在却成了刘彻加强中央集权的绊脚石。所以刘彻果然地抛弃了灌夫,不念昔日保驾护航的感情,现场表现出了卸磨杀驴的残忍和无情。

窦田之争看似是窦婴和田蚡的私人矛盾,其实是两大外戚集团对垒。窦氏集团因为窦太后的去世而走了下坡路,田蚡代表着新的王氏外戚崛起,这场斗争其实是刘彻故意挑拨下发生的。刘彻亲政后恢复了田蚡的丞相官职,却让窦婴继续闲置,这摆明了要打击窦氏集团。在刘彻的主动操作下,大量的官员投入田蚡门下,田蚡一时间权势熏天。刘彻又接纳了田蚡推荐的一系列大臣,其中很多是通过贿赂田蚡上位的,比如御史大夫韩安国。他的这种行为向朝廷表露出了一个政治暗示,那便是掀起对窦氏集团找后账的行动。

所谓墙倒众人推,于是朝廷上所有矛头都对准了窦氏集团,而窦婴作为集团的代表人物则首当其冲。汉武帝刘彻的这个操作既是报复曾经被窦太后压制的屈辱,也是为了借机消灭朝廷中对自己国策不满的黄老学说官员。可是在这种政治局势下,灌夫却作出了逆潮流而动的行为。尽管灌夫的行为与政治无关,但却成了风向的代表。如果西汉的军队和勋贵中有人效仿灌夫,那事情将变得难以收拾。如果刘彻不刹住这股风气,他推向窦氏的政治风暴很可能达不到将窦氏毁灭的效果。出于这样的政治考虑,灌夫这个意料之外的绊脚石必须清除。

对于刘彻而言,眼前的政治利益才是首位,曾经的保驾护航的恩情可以抛弃。刘彻亲政后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也不需要军队保驾护航,所以灌夫的利用价值不大。但是如果能通过处死灌夫和将其灭族,来威慑朝廷中的反对派,减轻新政推行的政治压力,刘彻肯定是非常愿意的。至于灌夫曾经的功劳,他都是可以抛在脑后的。在刘彻心里,灌夫、田蚡、窦婴都是他的棋子,随时都是能够抛弃的。这种功利的政治理念伴随着刘彻一生,这也使得他作出了很多残忍的决策,最终在历史上留下毁誉参半的名声。

灌夫虽然是名将,但是他并不是精于朝廷斗争的权谋家,他看不明白刘彻在朝廷中玩的把戏。他和窦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先秦时代的作风保留了下来,都豢养了一大堆的门客。这些门客大多是作奸犯科之辈,也有着传统的侠义精神,因此在生活中两人有些惺惺相惜。再加上两人都是受到窦太后打击而被罢官,却都是在刘彻亲政后被弃用,所以又有些同病相怜。所以这两人在朝廷中处于互相支持的状态,也是互相出头的。他们天真地以为没有掌握大权,就能在朝廷斗争中置身事外,其实是太小看刘彻了。

刘彻玩这些权谋之术的目的,就是借窦婴和灌夫的脑袋,来震慑朝廷中的反对派。杀鸡儆猴这种招数是很灵的,但鸡的级别要够,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可以说从田蚡找上他们开始,他们就已经注定了死亡的结局。即便是他们主动的投降,刘彻也一定会把事情搞得扩大化,因为这样才能起到震慑的效果。

所以整个事件中的一切都是刘彻安排好的,这些人物都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也体现出他高超的权谋手段。但是这种阴谋手段并不是治国的正路,只是歪门邪道。汉武帝晚年在政治上频频进退失据,朝廷动荡不堪,西汉国力陷入衰败轨道,便是这种手段引起的负面效果。

更多文章

  • 丞相田蚡的婚宴上,灌夫使酒骂座,终于被田蚡抓住了把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灌夫,丞相,刘彻,王太后,周亚夫,刘启

    公元前131年夏天,丞相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田蚡的姐姐王太后给足了田蚡面子,让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去田蚡家为他祝贺,窦婴和灌夫也都前去赴宴。窦婴是前任丞相,此时已经闲居在家,没权没势;他的好友灌夫也因为触犯律法丢了官,和窦婴一样闲居在家。人一旦失势,周围的人很快就会转变态度,这一点窦婴的体会肯定十分深刻

  • 窦婴明明在救灌夫,为何最后自己却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窦婴,田蚡,灌夫,丞相,景帝,遗诏,刘启,汉朝,窦太后

    窦婴出身清河大族,为汉文帝窦皇后的堂侄,这也是妥妥的外戚了。他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文帝时在吴国为相,因病被免,在景帝时被重新启用。汉景帝曾说过要立自己的弟弟为接班人,可没有想到窦婴却反对,这让窦太后非常不满,自己家里人都不一心,所以窦太后逐渐冷落他了。景帝三年,汉景帝因为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

  • 走近汉朝(二)01一石三鸟,武帝公议,灌夫窦婴和田蚡身死族灭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窦婴,武帝,刘彻,田蚡,灌夫,景帝,汉朝,窦太后

    题记:接上回,汉景帝如愿以偿地把刘彻送上了皇帝宝座,刘彻的答卷如何呢?是优等生还是糊涂生?山人选取其中一段公议辩论的精彩片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据《史记》记述和电视剧《汉武大帝》36-37集描述:元光三年,窦婴的好基友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醉酒骂座,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

  • 为替赵王出气,贯高因刺杀汉高祖刘邦入狱,被赦免后却羞愧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赵王,刘邦,贯高,皇帝,皇上,汉高祖,汉朝

    作为秦末汉初时期赵国的相国,贯高曾因汉高祖刘邦侮辱赵王,便图谋刺杀刘邦,后来事情败露被刘邦收监用刑。然而,在所有酷刑面前,贯高依然坚持维护赵王的清白。因此,刘邦被他的忠义所打动,想对他加以重用,可贯高却因为自己谋害皇帝,深感羞愧继而断颈自尽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返回

  • 鲁智深、林冲跟着童贯高俅征讨梁山,哪些梁山好汉是他们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鲁智深,童贯,高俅,梁山好汉,卢俊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但打没了郑屠的性命,也打丢了自己的前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鲁大侠还留在渭州,并晋升为兵马都监,是完全有可能带着本州人马去征讨梁山的。大家已经习惯了称鲁达为鲁智深,为了读起来方便,咱们还是把不出家的鲁提辖或鲁都监也成为鲁智深——不出家的人叫智深也没啥奇怪的,我们完全可以认

  • 在《荡寇志》中,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宋江,李逵,蔡京,童贯,唐朝,高衙内,梁山好汉,荡寇志(1975年电影)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士诚谋士施耐庵或罗贯中,《荡寇志》的作者是清朝秀才出身的黄牛道人俞万春。所处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有人说《荡寇志》就是清廷鹰犬对梁山好汉的抹黑。但是我们细看《荡寇志》,却发现这本书并非一无是处,而且也不完全是为了抹黑梁山好汉而写。俞万春还是有一些正义感的:宋

  • 汉初贯高刺杀刘邦事件,“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典型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刘邦,赵王,贯高,匈奴,韩信,汉初,汉朝,韩王信,白登之围,历史故事

    汉八年(前200年)冬,刘邦于东垣剿灭韩王信叛军残部后,南下经赵国回京,赵相贯高却埋伏刺客于柏人县馆舍壁中,意图趁机刺杀刘邦,然而最终失败,且导致赵王张敖被废。而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白登之围”说起。“白登之围”后刘邦撤军,途经赵国对张敖无礼汉七年(前201年)秋,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打马

  • 故事:大侠郭解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操,方元,门客,行侠仗义,郭解之死

    我叫郭解,是河内郡轵县人。小的时候,特别想成为一名大侠,身高八尺,腰间挂一把三尺长的铁剑,一人一马,哪有不平事,哪里就有我那种。听说大侠喜欢吃阳春面,我也去吃了一碗,发现不合胃口,看来想当大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侠是什么?我问了许多人,有人说大侠就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也有人说大侠就是逍遥天地间

  •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2:郭舍人为什么又叫郭压直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乐艺会标签:神兵,二郎神,猪八戒,孙悟空,郭牙直,郭舍人,郭压直,观音菩萨

    西夏《内宿待命》铜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乐艺会资料牙门卒花钱 王帆供图辽壁画中执骨朵武士那么,为什么郭舍人又叫郭压直呢?其实,元明戏剧宝卷作品中的“郭压直”,在元明的其他文本中,有的地方叫郭压直,有的称为 “郭牙直”,也有称“各牙治”的(比如《二郎宝卷》),《西游记》中在描述二郎神的随从时说:这

  • 老赵聊二郎花钱中的郭牙直1:郭牙直为什么又叫郭舍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乐艺会标签:配祀,二郎神,郭舍人,范成大,郭牙直

    呈现六要素的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呈现六要素的二郎铜镜 李宇涛藏品杂剧宝卷文本中的二郎也存在六要素在二郎花钱探索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二郎艺术图像的要素问题,参见: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也总结了二郎艺术图像中的完备六要素,不仅存在于《搜山图》长卷等绘画作品中,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