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仲舒:三统

董仲舒:三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想去北极洲 访问量:826 更新时间:2023/12/8 9:01:45

董仲舒认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其中有三个月可作为岁首,并且以此月的颜色作为本朝要崇尚的颜色。可作为岁首的三个月分别是寅月(农历正月)、丑月(农历十二月)、子月(农历十一月)。“统”字意味着根本与纲领的意思。根据农历的正月、十二月与十一月顺应天道运行所建立起来的改制制度,就是董仲舒历史哲学中的“三统”。黑、白、赤三统依照天道运行的不同,改制内容也就随之有所区别。

在《三代改制质文》中,董仲舒认为“三统”首先以黑统为初始,具体体现为:“三正以黑统初。正日月朔于营式,斗建寅。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萌达,其色黑。故朝正服黑,首服藻黑,正路舆质黑,马黑,大节绶帻尚黑,旗黑,大宝玉黑,郊牲黑,牺牲角卵。冠于阼,昏礼逆于庭,丧礼殡于东阶之上。祭牲黑牡,荐尚肝。乐器黑质。法不刑有怀任新产,是月不杀。听朔废刑发德,具存二之后也。亲赤统,故日分平明,平明朝正。”黑统,也就是历法上的正月初一,太阳和月亮在营室汇合,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寅”位。这时上天统领阳气开始化育万物,万物萌发生长,它们的颜色是黑色,因此一切政事都要以黑色为正,还要亲近赤统,体现在天子于天亮时接受百官的朝见。

对于三统之白统,董仲舒认为其具体表现为:“正白统者,历正日月朔于虚,斗建丑。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初芽,其色白,故朝正服白,首服藻白,正路舆质白,马白,大节绶帻尚白,旗白,大宝玉白,郊牲白,牺牲角茧。冠于堂,昏礼逆于堂,丧事殡于楹柱之间。祭牲白牡,荐尚肺。乐器白质。法不刑有身怀任,是月不杀。听朔废刑发德,具存二王之后也。亲黑统,故日分鸣晨,鸣晨朝正。”白统,历法的正月(农历十二月)初一,在这一日太阳与月亮交会于虚宿,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丑”位。上天统领阳气而使万物脱去皮壳,万物初长,它们的颜色是白色。于是,一切政事都要以白为正,还要亲近黑统,体现在天子在清晨鸡鸣时接受百官的朝见。

对于三统之赤统,董仲舒认为其具体表现为:“正赤统者,历正日月朔于牵牛,斗建子。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故朝正服赤,首服藻赤,正路舆质赤,马赤,大节绶,帻尚赤,旗赤,大宝玉赤,郊牲骍,牺牲角栗。冠于房,昏礼逆于户,丧礼殡于西阶之上。祭牲骍牡,荐尚心。乐器赤质。法不刑有身,重怀藏以养微,是月不杀。听朔废刑发德,具存二王之后也。亲白统,故日分夜半,夜半朝正。”赤统,历法的正月(农历十一月)初一,在这一日太阳与月亮在牵牛之位会和,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子”位。上天统领阳气化育万物,万物开始萌发,它们的颜色为赤色。

于是,一切政事都要以红色为正,还要亲近白统,体现在天子在半夜时分接受百官的朝见。黑统、白统、赤统三者组成了三种不同的历史运行基调。上古时期中国的不同朝代依据自己不同的使命各为一统,后世之朝代亦要遵循这一基调。

如此,董仲舒的“三统”就与邹衍的“五德终始”形成了两种解释朝代更迭的历史哲学。邹衍的“五德终始”与董仲舒的“三统”的区别之一在于对秦朝是否合法。董仲舒认为秦朝没有得到天命,所以招致速亡的厄运。故继承周代赤统的应该为汉朝,而不是秦朝。董仲舒对秦朝的评判代表了汉初时期道德主义思潮的弥漫。

另外,董仲舒也强调五行与朝代对应的理论,比如他认为“顺数五而相复,礼乐各以其法象其宜。”他还强调了“土”为五行最珍贵,“五行莫贵于土”。可在董仲舒的历史哲学中,他从来不把五行分别配以历朝历代。这就为他赢得了诠释的空间,避免陷入理论上的被动,与公孙弘承认汉武帝“建周道,兼文武”形成了两种公羊学的解释路径。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邹衍三统天子赤统董仲舒儒家思想

更多文章

  • 章伟文:论董仲舒的经学历史哲学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董仲舒,章伟文,孔子,春秋,哲学

    本文作者章伟文教授摘要: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三统”“三正”等一系列历史哲学思想,试图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王朝更迭的规律、法则等问题做出探讨,并为汉王朝政权统治的合法性进行理论论证。他主要结合阴阳理论与传统儒家礼制,通过阐明《春秋》之理,来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性进行概括、总结。这种经学历史哲

  • 汉初风云:汉武帝嗣位大统,董仲舒独尊儒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董仲舒,刘彻,丞相,公孙弘,刘启,孔子

    汉初风云:汉武帝嗣位大统,董仲舒独尊儒家汉景帝又用宁成为中尉。宁成专尚严酷,比郅都还要辣手,曾做过济南都尉,人民疾首,并且居心操行,远不及郅都的忠清。偏景帝视为能吏,叫他主持刑政,看他诏令中语,如疑狱加罪,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诏令。治狱务宽,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诏令。也说得仁至

  • 浅析董仲舒的礼学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董仲舒,儒家,礼学,刘彻,道家

    在中国社会,儒家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观念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虽然在封建时代后期,儒学思想变得无比腐朽,完全无法充当治国理政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又爆发出强烈的生命力量,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一、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董仲舒1、董仲舒本人的渊博知识是其思想形成的基础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取得如

  • 把儒家变成“强盗逻辑”,孔子泉下有知的话,会不会感激董仲舒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孔子,刘彻,皇帝,墨家,董仲舒,科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中国音乐家

    大汉的鼎盛,始于董仲舒;刘汉的终结,亡于董卓。董仲舒给华夏文明上了一把锁对汉朝来说,董卓是实至名归的董贼,但对华夏历史来说,董仲舒比董卓更可恶。董仲舒在主观上没有作恶的动机,但他为刘氏汉朝吹鼓抬轿所产生的恶果,对华夏千年产生了深深地负面影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华夏民族曾经领跑世界长达千年。欧洲人住

  • 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经济周刊标签:董仲舒,孔子,儒家,儒学,儒家思想,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年会

    2022年11月19日-20日,“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衡水举行。本次会议由政协衡水市委员会、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衡水学院共同主办,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

  • 李 政:董仲舒“善之学说”发微|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孔子,学说,人伦,教化,李政,董仲舒,儒家思想

    董仲舒:《春秋繁露》内容摘要:董仲舒思想体系中蕴涵着一套综合经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善之学说”。在此学说中,“《春秋》之所善”是判定“善”之价值的根据与权威。人伦-政治领域中的一切实存之“善”,皆以圣王“奉天法古”之实践为典范,并以“天子之位”及“礼”的制度建构为客观保障而成立。 通过制度化的“王教

  • 千古奇算刘伯温为什么学不了张良,功成身退?都是董仲舒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伯温,张良,董仲舒,朱元璋,李韩公

    刘伯温原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但是由于小说演义当中大家都称他刘伯温,所以我们更多的叫他刘伯温。刘伯温出生于1311年,此时元朝已经统治中国几十年了,所以刘伯温也理所当然的把元朝当作自己的“祖国”。并且一度有精忠报国,为元朝平定天下叛乱的志向。不过,命运总是无法捉摸的,本来把红巾军视作“逆贼”的刘

  • 张靖杰:“行权”与“尊君”——论董仲舒“丑父欺晋”的诠释困境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国君,臣子,先君,董仲舒,公羊传,张靖杰,历史故事

    张靖杰,浙江奉化人,上海交通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董仲舒传世文献与思想、儒家政治哲学。摘 要:围绕《公羊传》逢丑父欺晋而存君一事,董仲舒讥丑父“欺而不中权”,何休却认为本于“王法”丑父不得称贤,但自齐观之犹可谓善,徐彦更将董仲舒讥丑父的观点归于“背经”之属。考察董、何对于“丑父欺晋”的不同诠释,可

  • 刘立夫 董仲舒:儒学与政治的成功联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星主张标签:孔子,刘彻,法家,荀子,儒学,董仲舒,刘立夫,儒家思想

    董仲舒:儒学与政治的成功联姻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再现了西汉时期内忧外患中东方列强崛起的壮丽场面。汉武帝16岁即位,在位54年。在位期间,他以铁拳闻名,清算了2位皇后、1位亲王、6位宰相。在文化和思想上,他一改“黄老”韬光养晦、无为而治的方式,代之以儒家思想,统一帝国的意识形态;赋税、盐铁

  • 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让汉武帝受益匪浅,为何仕途却屡屡受挫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董仲舒,天人三策,刘彻,公孙弘,主父偃,刘启

    秦火初残道已孤,壁经遗绪未全迂。百年礼乐逢明主,三策天人识巨儒。汉武帝是汉景帝的接班人,在他登基之前,文景之治已然用四十余年的时光为汉朝社会积累了巨量的财富,为武帝留下了优秀的政治遗产。得益于丰厚的物质基础,年少有为的武帝极其渴望建功立业,超越前人的功绩,于是他积极作战,开疆拓土,极大加重了百姓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