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仲舒的“法术”:求雨和止雨,与巫术无异

董仲舒的“法术”:求雨和止雨,与巫术无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糊说故事 访问量:623 更新时间:2023/12/8 19:07:51

董仲舒神功”,有些人看到这几个字可能会觉得奇怪。毕竟,按照我们所了解的历史,董仲舒应该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儒家大师。他研究孔孟学说。我学的是六经之术,不是道士巫师。不可能和魔法扯上关系,更何况是一个以“敬鬼神远”、“不说异能迷神”着称的孔子弟子。你应该远离这样的炼金术之类的。

但事实上,即使他和世人都认为他是正统的儒家大师,但董仲舒的相关理论与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孟思想完全不同。

甚至还有一些理论,简直荒唐可笑,与巫术无异。如祈雨、止雨等。

上图_古代农耕

在我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国民经济和政治稳定都依赖于农业,雨水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产量。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许多社会动荡和战争,都与旱涝灾害有关。

至于董仲舒大师,他巧妙地解决了这个从古至今困扰无数人的难题。按照他的说法,只要用他的方法,就永远不会发生旱涝灾害。想风就来风,想雨就下雨,想晴就随时随地。

据《汉书》记载:“钟书治国,以《春秋》之灾,推阴阳,故失策,遂祈雨,闭诸阳,泄诸阴。雨止。” ,但它是。你不能为所欲为。

也就是说,在董仲舒看来,干旱的原因是阳气过多而阴气不足,若要下雨,就必须遮阳泄阴。具体方法有很多,如焚烧公鸡、烧死人骨等,为闭阳;开沟开山泉,此为垂阴。

同时,也禁止男性外出上街喝酒聚会,这还是关门的。相应地,女人应该是春风满面,熙熙攘攘,奔波于大街小巷。对了,记住无论哪个季节祈雨,都必须在水日举行。

上图_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 岁)

当然,最讽刺的还是董仲舒祈雨法中的那句:“让官民夫妻相伴”。

男女性交能不能祈雨?不过也对,按照他的理论,云雨之事自然是有雨露滋润的!好在当时没有扫黄打非,否则第一个被抓的就是董仲舒。

至于他的止雨方法,并不复杂,只是把所有的求雨方法倒过来就行了。而且,里面还有一句经典的话:“七十县八十乡,即京城官下千石,夫妻在官,妻遣归”。开车送老婆回家,中止同居。但为什么要强调千石以下的呢?难道千石以上的官员不受这些限制,还能播云播雨吗?这也可以分层执行吗?起初,我认为董仲舒是一个头脑简单、刚正不阿、纯儒的人。现在见到他,揣摩上级,审时度势还是很厉害的!

上图_汉代官员

其实,如果他的方法真的像史书上说的那样,“行动之国,可以为所欲为”。怕的是,他这边,一本正经,像女巫一样祈祷着,“下雨了,下雨了”,而那边的天气却是“太阳升起”,天空晴朗。如果真是这样,真不知道他将如何面对台下的官员和民众,承受着怎样的心理压力和创伤,场面会是怎样的尴尬,老脸又该往哪里放。而他每次半夜梦回,在黑暗中叹息,不知他会不会有理想破灭后的幻灭感和窒息感。

最重要的是,他的祈雨、止雨之法,不仅载入了史书,董仲舒本人也记载在他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春秋繁录》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他将自己的黑历史保存了下来,并传给了后人。

总的来说,阴阳学说在董子的学术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用简单的阴阳二元论来解释所有自然、社会和政治现象。

上图_《春秋繁录》是我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正如他自己所写:“君臣之义、父子之义、夫妻之义,皆以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臣;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而且,在他看来,阴永远从属于阳。故君之以臣,父之以子,夫之以妻,是理所当然的。

至此,三大基本原则和五项不变原则已经确立。

从此以后,无论君主的做法是否正确或合理,臣民都只能无条件服从。君主有最终的解释权,或者根本不需要他解释。他只享有无限的权利,但不承担相应的义务。董仲舒为封建皇权建立了严密的等级秩序。难怪自此以后,儒学正式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毕竟,这么方便的控制和忽悠人的工具,不拿来用,就搁置了,太可惜了。

上图_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与先秦儒家相反,孔子说的是“君、臣、臣父、父、子、子”。不仅要臣之如臣,子之如子,而且要有秩序,还要求君王之道,父之道。 “君以礼使臣,臣奉君以忠”。责任和义务是双向的。

至于孟子,他只是简单地说:“民为重,社会为次,君为次。”视君如乡;君待臣如泥,臣视君如贼。”

当然,统治者肯定不希望看到这种思想盛行,这也是先秦时期儒学不被重视的原因之一。

到了东子,儒家与其说是一门学派,不如说成了儒学。

就像他自己教导弟子一样,也是隐居,等级森严。他与弟子没有接触,而是请了几个师兄代为教导弟子。他本身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犹如宗教领袖一般。

反之,孔子天天和弟子们出去玩,高兴了就唱歌,伤心了就流泪。坦诚相待,就是做一个真实的人。

上图_董仲舒西安石刻造像

其实,董仲舒从小读书的时候就有点心不在焉,怪怪的。 “三年未窥园”是说他读书废寝忘食。他连续三年没有进园,他的园子他见过一次。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夸大其词,但如果是真的,那也不是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一丝不苟就能搪塞过去的。这简直就是一种病,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就连同为古人的王安石也曾赋诗讽刺他,说与其这样读书,还不如扔掉书卷,在《长策园日》里转转。

总之,董仲舒不是个可爱的人。就像歌德《浮士德》中的老学究浮士德,他伏在书桌前的一堆旧报纸中。他的理论、想法或命题中没有任何内容是原创的。无非是把先秦诸子的鳞爪拼凑而成,然后混杂拼凑而成。

大杂烩这道菜,在美食上或许味道独特,回味无穷,但在思想上,实在是乏味无味。

参考资料:《汉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团队创作,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孔子巫术止雨汉书董仲舒儒家思想

更多文章

  • 董仲舒为何不得汉武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董仲舒,刘彻,孔子,儒家,公羊传,墨子

    董仲舒: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在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董仲舒的名声一直不太好,按说,他在汉武帝时将儒学推上了最崇高的地位,怎么说也是宗师级的人物,可他却连个“子”都没混上,有孔子、荀子、墨子,连宋代的朱嘉都称为朱子,而这董仲舒却一直被叫做董生,没见有人以董子相称的,悲哉。董仲舒身上最醒目的标签就只

  • 唐艳:董仲舒求雨止雨祝辞中“情”与“理”的张力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求雨,止雨,神灵,祝辞,祭天,唐艳,董仲舒

    摘 要:董仲舒请雨、止雨祝辞中既强调天道阴阳原理,又渗透着人之为人的性情、意志与精神,从中可以揭示出天人互动的内在机制。董仲舒要求“择巫之洁清辩言利辞者以为祝”,以虔诚、恭敬之心去感化天。《请雨祝》《止雨祝》超越了商汤祷辞中鬼神崇拜与血腥残忍的蒙昧面向,以“开阴闭阳”“开阳而闭阴”的天人感应原理来实

  • 董仲舒:三统

    历史解密编辑:想去北极洲标签:邹衍,三统,天子,赤统,董仲舒,儒家思想

    董仲舒认为一年有十二个月,其中有三个月可作为岁首,并且以此月的颜色作为本朝要崇尚的颜色。可作为岁首的三个月分别是寅月(农历正月)、丑月(农历十二月)、子月(农历十一月)。“统”字意味着根本与纲领的意思。根据农历的正月、十二月与十一月顺应天道运行所建立起来的改制制度,就是董仲舒历史哲学中的“三统”。黑

  • 章伟文:论董仲舒的经学历史哲学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董仲舒,章伟文,孔子,春秋,哲学

    本文作者章伟文教授摘要: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三统”“三正”等一系列历史哲学思想,试图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王朝更迭的规律、法则等问题做出探讨,并为汉王朝政权统治的合法性进行理论论证。他主要结合阴阳理论与传统儒家礼制,通过阐明《春秋》之理,来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性进行概括、总结。这种经学历史哲

  • 汉初风云:汉武帝嗣位大统,董仲舒独尊儒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董仲舒,刘彻,丞相,公孙弘,刘启,孔子

    汉初风云:汉武帝嗣位大统,董仲舒独尊儒家汉景帝又用宁成为中尉。宁成专尚严酷,比郅都还要辣手,曾做过济南都尉,人民疾首,并且居心操行,远不及郅都的忠清。偏景帝视为能吏,叫他主持刑政,看他诏令中语,如疑狱加罪,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诏令。治狱务宽,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诏令。也说得仁至

  • 浅析董仲舒的礼学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董仲舒,儒家,礼学,刘彻,道家

    在中国社会,儒家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观念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虽然在封建时代后期,儒学思想变得无比腐朽,完全无法充当治国理政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又爆发出强烈的生命力量,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一、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董仲舒1、董仲舒本人的渊博知识是其思想形成的基础董仲舒之所以能够取得如

  • 把儒家变成“强盗逻辑”,孔子泉下有知的话,会不会感激董仲舒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孔子,刘彻,皇帝,墨家,董仲舒,科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中国音乐家

    大汉的鼎盛,始于董仲舒;刘汉的终结,亡于董卓。董仲舒给华夏文明上了一把锁对汉朝来说,董卓是实至名归的董贼,但对华夏历史来说,董仲舒比董卓更可恶。董仲舒在主观上没有作恶的动机,但他为刘氏汉朝吹鼓抬轿所产生的恶果,对华夏千年产生了深深地负面影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华夏民族曾经领跑世界长达千年。欧洲人住

  • 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经济周刊标签:董仲舒,孔子,儒家,儒学,儒家思想,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年会

    2022年11月19日-20日,“2022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衡水举行。本次会议由政协衡水市委员会、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衡水学院共同主办,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

  • 李 政:董仲舒“善之学说”发微|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孔子,学说,人伦,教化,李政,董仲舒,儒家思想

    董仲舒:《春秋繁露》内容摘要:董仲舒思想体系中蕴涵着一套综合经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善之学说”。在此学说中,“《春秋》之所善”是判定“善”之价值的根据与权威。人伦-政治领域中的一切实存之“善”,皆以圣王“奉天法古”之实践为典范,并以“天子之位”及“礼”的制度建构为客观保障而成立。 通过制度化的“王教

  • 千古奇算刘伯温为什么学不了张良,功成身退?都是董仲舒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伯温,张良,董仲舒,朱元璋,李韩公

    刘伯温原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但是由于小说演义当中大家都称他刘伯温,所以我们更多的叫他刘伯温。刘伯温出生于1311年,此时元朝已经统治中国几十年了,所以刘伯温也理所当然的把元朝当作自己的“祖国”。并且一度有精忠报国,为元朝平定天下叛乱的志向。不过,命运总是无法捉摸的,本来把红巾军视作“逆贼”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