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游说六国成就合纵伟业之燕赵结盟

苏秦游说六国成就合纵伟业之燕赵结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4213 更新时间:2023/12/29 22:55:42

在上一讲中,我讲到合纵是以弱胜强的法门,是弱国间联合起来,对抗强国的游戏,那么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呢?今天我就来讲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苏秦的实践方式。鬼谷子说“捭阖者,天地之道”,捭就是阳、是开放,阖是阴,是封闭。两种方法不断转化,都要用。捭是连横,阖是合纵。说的容易做的难。我们来看看苏秦是如何撬开第一块砖的。我们都是知道人性有两大特点“贪婪和恐惧”,对于国王来说,梦想是贪婪的另一面,对强国要讲梦想,刺激他的贪婪,用阳谋,采连横之法;威胁是恐惧的另一面,对弱国要讲威胁,用阴谋,采合纵之法。

下面我们主要以司马迁的《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为核心,也参考《资治通鉴》来介绍他的合纵实践。

1、居安思危吓唬燕文侯,拿下第一局。

苏秦又去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有机会拜见燕王。他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方法,用捭阖的阖术,去吓唬燕文侯。苏秦问燕王最担心那个国家的威胁?燕王说秦国,秦国强而尚武,被称为虎狼之师。水清说“大谬”。理由有二:第一表面看燕国现在没有战争,是安全的,这是因为燕国有一个屏障,像挡箭牌一样挡住秦国的入侵。这个挡箭牌就是赵国。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况且秦国要攻打燕国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远离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秦国也考虑到没法守住它。只要有赵国这个屏障,燕国暂时是安全的;但是,另一方面,燕国又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赵国要攻打燕国只要不到十天的时间,几十万大军就会挺进到东桓,再渡过滹沱,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到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数千里以外打仗,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如果大王不忧虑百里以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以外的敌人那没有比这更错误的了。

燕文侯被吓的不轻,赶紧说“您说的当然很对,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紧靠着强大的赵国,南边更是与强大的齐国接壤,这些都是强国啊。如果您能用合纵联盟的办法使燕国安全无事,我愿倾全国之力,支持您。”

苏秦马上表态,完全可以做到,那就是与赵国合纵结盟,然后再把除秦国以外的各国家联成一体,燕国一定不会有忧虑了。如果大王想保住燕国,同意我的合纵之法,我愿意肝脑涂地,游说各国,达成六国合纵。

燕文侯答应了,并且资助苏秦车马钱财到赵国。燕国是苏秦的根据地,也是他之死效忠的国家,也是使他备受受争议的国家。

2、十面埋伏恐吓赵肃侯,拿下最关键的第二局。

由于赵国是相对的强国,又与秦国接壤,在合纵战略中出承上下的重要作用,苏秦用了三招就说服了赵肃侯。

第一招离间君的奉承。原来苏秦去过赵国,结果被当时的赵肃侯的弟弟赵成(奉阳君)挡驾了,才跑到燕国去忽悠燕文侯的。这次,正巧当时讨厌苏秦的奉阳君赵成死了,他就借题发挥。说原来赵国在奉阳君赵成的把持下,民众只能听到他声音,而听不到你的教诲。你知道么?你的子民是多么想听到你的声音呀,也很想把自己的心声告诉你。赵肃侯也知道苏秦与他弟弟的过节,所以也非常热情地款待他。

第二招十面埋伏的恐吓。接着苏秦说赵国很危险呀,到处是危机呀。特别是在现在的另外六国家之间经常因为今天联合这几个国家打那个国家,明天又联合那几个国家打这一个国家,您千万要谨慎,万不可随便变态呀,不能参与进去呀。您看,如果您与秦国友好,那秦国就会去攻打韩国和魏国;如果你与齐国友好,那齐国就会去攻打楚国,无论你与秦国还是齐国联盟,最后的结果就是秦军就会渡过黄河、越过章水,秦赵两国将在你的都城邯郸决战,那时,楚国已经被齐国削弱,楚国想帮你都失去能力了,想想都害怕,这就是我替你担心的原因。

第三招唯一出路的选择。但是也不要担心,我有一个万全之策。我私下做了功课,考察各国的地图,各诸侯国的土地五倍于秦国,各诸侯国的士兵十倍于秦国,假如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一定会被打败。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难道是可以同日而语的么?这就是不可同日而语成语的来源。

具体的谋划是韩、魏、齐、楚、燕、赵我们六个国家团结成一个相亲的整体对抗秦国。让天下的将相在洹水之上聚会,相互沟通故有的嫌隙,杀白马歃血盟誓,彼此约定:“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魏就分别派出精锐部队帮助楚国,韩国就切断秦国的运粮要道,赵军就南渡河漳支援,燕军就固守常山以北;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军就切断秦国的后援,齐国就派出精锐部队去帮助韩、魏。赵军就渡过河漳支援,燕国就固守云中地带。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就切断秦国的后援,韩国固守城皋,魏国堵塞秦国的要道,赵国的军队就渡河漳挺进博关支援,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去协同作战。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固守常山,楚国的部队驻扎武关,齐军渡过渤海,韩、魏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的部队驻扎宜阳,楚国的部队驻扎武关,魏国的部队驻扎河外,齐国的部队渡过清河,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有的诸侯不照盟约办事便用其他五国的军队共同讨伐他。”假如六国相亲结成一体共同抵抗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六国了。这样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这个时候,一下子就把赵肃侯吓到了,马上表态“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用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装满了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镒(镒是一个汉字,是当时的通用货币,也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千镒是两万两),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并任命他为国相,以赵国国相的名义去游说各国。

燕赵两国游说的成功,告诉我们对于小国、弱国主要靠吓,要想他们认可这个威胁,主要靠模拟沙盘演练,苏秦在整个讲述的过程中,无不透着对战国七雄的了解,并用各种情况下国家威胁的模拟推演,这才是这些国君相信苏秦的真正原因。

但是,就在苏秦顺风顺水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几乎要破坏了苏秦的合纵大计,秦魏两国发生了“雕阴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330年,雕阴就在今陕西省甘泉县寺沟河一带。秦惠王派犀首攻打了魏国,并且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很可能接着会攻打赵国。

据"《史记·魏世家》云:"秦败我龙贾军,斩首四万五千。"雕阴之战,大伤了魏国的元气,魏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不得不将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和陕北的15座城池,供手奉献于秦。魏则退出潼关,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危机来临,苏秦是如何埋桩布棋,化解危机,他想到了一个人,我们下讲说“苏秦游说六国成就合纵伟业之智激张仪和韩王”。

更多文章

  • 如果苏秦和张仪真是师兄弟兼对手,那公孙衍跟谁去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小雪落的无尘标签:苏秦,张仪,魏国,秦国,齐国,公孙衍,科学家,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提到纵横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秦和张仪,《史记》上说,他俩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一个主张合纵,一个主张连横。说到这里,大鹏就想说一句,这个鬼谷子教徒弟很有特点,他的徒弟都是成对出现的生死冤家,比如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好了,不开玩笑了,大鹏其实是想说,苏秦和张仪他俩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说他俩是

  • 《史记》记载苏秦是要搞合纵伐秦,为何到头来被搞坏的却是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苏秦,齐国,秦国,燕昭王,合纵,张仪

    苏秦是比张仪还要出色的纵横家,但因为史料记载的混乱,最主要的是司马迁《史记》对苏秦事记载的混乱,致使后世对苏秦其人其事产生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比如这里提到的“苏秦搞合纵伐秦,却搞坏了齐国”,便是其中之一。按照《史记》中的记载,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但苏秦入世比张仪早,推行合纵策略,得佩六相国印

  • 《史记》弄错齐国年表,也导致苏秦的活跃年代就此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发带月亮标签:苏秦,史记,张仪,秦国,齐宣王,司马迁,科学家,齐国年表,历史故事

    #历史开讲#《史记》有一个明显错误,就是弄错了田氏齐国初期,一众君主的在位年表。公元前386年,齐相田和被周安王承认为诸侯,正式册封,是为田齐太公。公元前384年,田齐太公去世,其太子田剡即位,是为齐侯剡。公元前375年,齐侯剡被其弟田午所弑。田午立其子田喜为傀儡国君,不久又将其杀死,自立为君,是为

  • 苏秦式的奋斗:战国知识分子的悲哀,落魄又可怕的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苏秦,知识分子,战国,张仪,纵横家,司马迁

    苏秦,战国时洛阳人,师从鬼谷子,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战国时纵横捭阖,呼风唤雨,以游说各国君王而名噪一时。后促成六国合纵,任从约长,身配六国相印。终因离间齐国而被处于车裂之刑。据《史记》记载,苏秦早年抛弃当时周王室属地人的经商习俗,而去学习游说之术,数年归乡,一事无成。“: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

  • 苏秦根本就不是什么纵横家,而是一名超级间谍!

    历史解密编辑:托尼富标签:苏秦,燕昭王,张仪,战国策,史记,齐国

    【苏秦根本就不是什么纵横家,而是一名超级间谍!】《史记》与《战国策》对苏秦与张仪的记载,有许多的谬误,比如说,苏秦身披六国相印,六国国君都对他言听计从,显赫无比。并且他还派自己的师弟张仪去秦国搞合纵,师兄弟两人将战国七雄玩弄于股掌之中。把纵横家说得神乎其神,其实是错误的,最早提出质疑的是钱穆,钱先生

  • 发现滥竽充数的齐湣王没发现苏秦是间谍,齐国从巅峰瞬间险遭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厌食的大胖标签:齐湣王,苏秦,齐国,秦国,乐毅,齐宣王

    战国时齐国的巅峰时期,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所在的齐宣王和齐闵(湣)王时期。曾经在小学课本中的滥竽充数课文,史书记载的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齐宣王听吹竽要三百人的乐队,每个乐人也要数百人的粮食供养,所以宣

  • 浙江小百花新编历史剧《苏秦》杭州首演

    历史解密编辑:向东向西标签:苏秦,小百花,越剧,历史剧,浙江,六国,杭州市,浙江省,大运河,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

    诗画的舞台,唯美的爱情,这是很多人喜欢浙江小百花越剧的地方。但这次的《苏秦》,是史诗的风格。11月25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全新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苏秦》在杭州剧院首演。该剧由王宏编剧、杨小青导演,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领

  • 张仪曾在邯郸街头流浪,苏秦不顾情谊,当众让他难堪

    历史解密编辑:桃花酒不换标签:张仪,苏秦,秦国,邯郸

    张仪出生于魏国安义(今山西省万荣县望县乡张义村)。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战略家,开创了“联横”外交战略,劝说六国进入秦朝。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奉命派使者游说各国。接下来给大家做一些相关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张仪曾经在邯郸街头流浪,找不到工作。一天,突然有人对他说:“苏秦找

  • 苏秦成功的两大关键:以合纵满足不同需求|秦实力不足以独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苏秦,合纵,秦国,齐国,魏国,魏惠王

    公元前334年,周人苏秦跋山涉水来到燕国,求见燕文侯。虽然是召公之后,但进入春秋后,因为远离中原,燕国就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燕国国力甚至还不如郑、宋等等二流诸侯国。然而,地理位置上的劣势,某种程度上又成了燕国的优势。处在中原的诸多国家,在列强的长期争霸战争中不断被侵蚀、甚至

  • 张仪、苏秦能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官吗?其实不然,他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张仪,苏秦,张骞,匈奴,皇帝,大月氏,科学家,春秋战国

    如果说起历史上的外交官,大家会想起哪些人呢?我一直认为,张骞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官,而非张仪苏秦之类。为什么这样说呢?那在战国时期,张仪、苏秦巧舌如簧,舌战群儒,采取合纵连横来改变天下局势,怎么能说他们不是外交官呢?在春秋时期,恐怕张骞的爷爷还没有出世吧。仅从历史角度来评判张仪、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