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仪: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一人玩弄六国于股掌之中

张仪: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一人玩弄六国于股掌之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让风替我保密 访问量:3664 更新时间:2024/2/14 1:51:37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首创“

连横

”的外交策略,是当时最厉害的纵横家,当然也可以说得上是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

曾有人这么评价张仪: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张仪凭什么说他是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呢?

可以说张仪在那个波云诡谲的战国时代,真正做到了—以七国为舞台,仅凭一人一嘴,挑动各国战事,玩弄七国于股掌之中,令诸侯敢怒不敢言。

张仪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也是没有那么容易得来的。

张仪原先是魏国本地人,

据说还是魏国的贵族之后,但到了张仪之时,家族早已败落,只能在家耕读。

不过张仪天资聪颖,小时候就被谋圣鬼谷子看重,收为徒弟,跟苏秦算是师兄弟关系。

虽然张仪拜名师,但他从未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刻苦读书。

张仪家里穷,但他识字多,于是经常替人家抄书赚取钱财,他一旦抄书时遇到

好词妙句便写在大腿上

,晚上回家的时候再“复制粘贴”在竹简上。

久而久之,竹简都堆积成册,所以,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优秀的人其实比普通人付出的更多。

王子年在《拾遗记》中说张仪:“行遇圣人之文,无题记,则以墨画于掌内及股里;夜还,更折竹写之。”

张仪学有所成之后,运气却挺背。

他首先去投奔楚国,但在一次宴席上,楚国相国昭阳因为张仪出身平凡,就污蔑他偷了和氏璧,并叫人把张仪打的半死不活,逼他招供。

张仪未曾偷和氏璧,拒不承认,昭阳见张仪被打得半死,只好放了张仪。张仪被人抬回家中,全身上下除了嘴巴能动,其他的地方都被打的血肉模糊。

张仪妻子见他如此惨状,哭着说:“你今天会受这样的侮辱,都是因为你读书游说导致的。如果你安安心心在家务农,哪有这样的事。”

张仪喘着粗气,微笑着安慰妻子,张开口对他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虽然困惑,但也如实告诉他舌头还在。

张仪大笑,便放心了,对他而言,舌头在,富贵便在,名望便在。今日之耻,他日必能讨回。

这也是为什么说张仪是最能说的原因之一,珍爱自己的舌头,

爱护自己吃饭的家伙。

屡败屡战后,终于张仪

凭借口才好,

秦惠文王

所赏识,一路升迁,成为秦国相国。接下来这才到了张仪的主场。

一、

卧底魏国,破坏合纵

张仪到了魏国,担任魏相,就不断游说魏王亲秦。他告诉魏王,即使是亲兄弟,也会争家产,何况六国呢?

念及六国联盟关系的魏王当然不会这么轻易相信张仪的话,所以张仪所说的话再有道理,魏王都也不为所动,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于是张仪暗中联系了秦王,让他发兵攻魏,再加上软硬兼施,里应外合的策略。最终魏王在张仪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弃合纵之约,转而与秦国结盟。

由此可见,张仪的纵横之术已经炉火纯青了。

二、空手套白狼、破坏齐楚联盟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是齐、楚两国有盟约,而这两国的实力都不弱,于是秦王只能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张仪。

张仪游说楚王让楚与齐断绝来往,那么秦国将赠送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并且秦楚两国结为兄弟之国。

天真的楚王一听,能白白得六百里土地,当然高兴。

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楚王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两国盟约,并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

狡黠的张仪怎么可能会乖乖给楚王好处,更何况之前还被楚国相国给污蔑偷壁,张仪到秦之后,假装受伤而不上朝。

张仪上朝后,对楚国使者说愿意把秦王赏赐自己的六里封地献于楚王。

然而,楚王想要的却是商於六百里土地,是楚王自己听错了。楚使回国后,楚王大怒,发兵攻秦,却被秦军大败,只能向秦割地求和。

这招空手套白狼估计是张仪首创的,把楚王忽悠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足见张仪心机似海,妙计层出不穷。

三、彻底瓦解六国合纵

张仪离楚之后,又先后来到了韩国、齐国、赵国、燕国,游说各国国君与秦交好。

张仪的游说大多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通过分析各国的特点,来指出各国与秦交好所能获得的好处。

张仪使他们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这招彻底瓦解了六国合纵策略,他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不过可惜的是秦惠文王死后,即位的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反复无常,诡计多端。张仪只好离开秦国,出任魏相,善终。

可以说,

自张仪入秦为秦相开始,终其一生都在为秦国奔走游说各国,为秦牟利。

张仪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玩弄六国与股掌之间,施展连横之术,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真可谓是一张嘴胜过百万雄师,说张仪为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一点都不为过。

更多文章

  • 苏秦故意激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苏秦,张仪,秦国,魏国

    战国时期的张仪大家应该是听过的吧,张仪可是非常的厉害的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他的师傅据说是鬼谷子,张仪非常的聪明,口才非常的好,是天生的纵横家,不过这跟他的学习也是分不开的,最初的时候张仪是混的非常的惨的,他是魏国人,在学业完成之后就想施展抱负了,可是魏国当时朝野上下昏暗的不行,魏国是一天比一天差

  • 战国七雄,外交策略有哪些?苏秦合纵,张仪连横,秦国远交近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苏秦,张仪,秦国,合纵,连横,魏国,外交策略,四大名将

    导语:战国七雄,外交策略有哪些?苏秦合纵,张仪连横,秦国远交近攻,长平之战赵国衰落,退出争霸舞台。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兼并日益激烈,在残酷的外交博弈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尽管七个诸侯国大小强弱不同,但是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有绝对优势同时打败其它六国,因此联络友国,共同对付敌国是明智之举,也是

  • 楚王被拉黑,又被张仪发短信刺激,楚王:我不要地只要张仪那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张仪,楚王,秦国,齐国,魏国,先秦,周朝,楚怀王,春秋战国

    公元前337年,战国年代里一个并不起眼的年头。在楚国都城郢都,一个书生坐在山冈上长吁短叹。他刚刚被楚国的丞相暴打一顿,踢出了群聊。他望着高高的天,想着空荡荡的通讯录,不知道该找谁。这个楚国丞相眼里的“小偷”,或者说倒霉的打工人,叫张仪。也是这一年,隔壁的秦国,秦惠文君刚登基不久,正在广泛引进人才。“

  • 战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合纵连横活动?魏齐徐州会王,张仪连横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张仪,魏国,秦国,齐国,连横,魏齐,徐州,公孙衍,科学家,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导语:战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合纵连横活动?公孙衍合纵抗秦,张仪连横策略,魏齐徐州会王。战国时期,第一次发起“合纵”“连横”行动的是魏国的张仪和公孙衍,魏国先拉拢齐国,失败后,魏国转投秦国,启用秦国相张仪做魏国的相。张仪担任魏国相后,就开展“连横”活动,想借用秦国和魏国两国力量迫使其他国家臣服秦国。为了

  • 战国第一昏君,被张仪耍的团团转?别闹,春秋最后的霸主被其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张仪,秦国,齐国,魏国,楚怀王,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战国第一昏君,被张仪耍的团团转?别闹,春秋最后的霸主被其所灭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最精彩纷呈的时期之一。就君主而言,这个时代的君主有雄才伟略的,也有固步自封的,有庸庸碌碌的,也有功过参半的。要说出雄才伟略的君主最多的诸侯国,估计没有啥太多的争议,大家都心照不宣——秦国。诸

  • 张仪诡辩蒙楚怀王

    历史解密编辑:木子北6699标签:张仪,齐国,秦国,楚王,秦王,科学家,蒙楚怀王,春秋战国

    楚怀王被张仪蒙骗的前前后后,也算是奇闻异事了。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楚怀王如此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楚国亡国就是必然的结局。公元前314年,齐宣王和楚怀王结成了联盟,这时秦惠文王想要攻打齐国无法实现,只有先把齐、楚联盟拆开。于是,秦相张仪来到了楚国。张仪先找到楚王最宠信的大臣靳尚,又是送礼又是许愿,极

  • 君王也有无奈时,秦相张仪长了一副好嘴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影视瞬间标签:张仪,秦国,秦王,大军,秦相,楚怀王,科学家,秦惠文王,春秋战国

    楚怀王说,我一定要杀了张仪这小子!然后楚国所有的大臣都告诉楚怀王,不,你不想!说起这件事儿,大家是不是有画面感啊,没错,这件事情关乎的那是历史上面一次著名的外交骗局,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就是骗子在回到被骗人家里之后,被骗人家里居然没有选择报复!在秦国最危急的时候,为了迫使楚国撤兵,张仪出使楚国,并且奉

  • 公开表示张仪算不上大丈夫,孟子为啥瞧不起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张仪,孟子,秦国,楚怀王,齐国

    张仪剧照孟子瞧不起张仪的历史记录,来自于《孟子》一书中,孟子与纵横家景春的一场辩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在景春看来,公孙衍和张仪那可都是跺一脚能让地球动三动的大英雄,是他崇拜的偶像。而孟子的观点则与景春截然相反,他根本就看不起这两个人,认为公孙衍和张仪

  • “既生仪,何生衍”,张仪与竞争对手公孙衍之间的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张仪,秦国,魏国,齐国,公孙衍,魏惠王,秦惠王,科学家,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既生仪,何生衍”,张仪与竞争对手公孙衍之间的恩怨世间有如管仲与鲍叔牙一般的莫逆之交,也有如张仪与公孙衍一样的竞争对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诸侯国掌权,东周灭亡后,天下逐渐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日益崛起并凌驾于六国之上,公孙衍首创合纵之策,即“

  • “忽悠大王”张仪:为秦国奔走半生,晚年却被赶到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张仪,秦国,魏国,齐国,苏秦,秦武王,科学家,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忽悠大王”张仪:为秦国奔走半生,晚年却被赶到魏国春秋战国时期,笑到最后的是秦国,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使得秦国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的强国。说起秦王朝,很多人都能想到商鞅和张仪这两位。他们二人一个变法图强,一个游说各国,为秦国争取时间,可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张仪却被迫逃往魏国。张仪为秦国操劳了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