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退避三舍”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答楚王,而是另有所图

晋文公“退避三舍”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答楚王,而是另有所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4758 更新时间:2024/1/18 23:01:59

以退为进,是一种很高明的战术,能够让敌军产生一种误判,认为是怕了自己,或者对自己产生了惧意。而让敌军放松警惕,打乱其原有布局,在出其不意的攻击敌军,以获全胜。

春秋时期的公就用这种战术战胜了楚国,成功的称霸中原。

晋国的公子重耳逃亡到了楚国,面对这个失势的公子,楚选择了以盛情款待。但是楚王盛情款待是有所图,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今天盛情款待是公子,明天可能就变成了国君。今天种下的因,一段时间后就能结出丰盛的果。

酒宴之上,楚王对重耳说道:“如果有一天,公子能平安返回晋国,将如报答我呢?”重耳低头想了想,郑重的说道:“如果托大王洪福,我能平安的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我一定会让晋国和楚国友好相处的。假如哪一天两国不幸交战了,我一定会命令我国的军队退避三舍的,以报大王的恩德。”

楚王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四年之后,重耳返回了晋国,并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在流亡的这么多年里,重耳知道百姓的疾苦,也知道一个国家必须强大才能不被欺负进而称霸中原。坐上国君的重耳,开始励精图治,任贤为能,着重发展建设自己的国家,以期使晋国强大起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晋国的实力大增。晋文公开始了他的称霸之梦。

与此同时,楚国也变得日益强大,也有称霸中原的野心。楚国在公元前633年,联合几个小国家开始征伐国,宋国晋国求救,晋文公毫无条件的就答应了,他知道这是一次天赐良机,也是晋国称霸中原的开始。

晋文公亲率三军救援宋国,楚国统帅成得臣得知之后,骄傲的成得臣看不起这个在外流亡过得新国君,想要给晋文公一个下马威,但是晋文公知道成得臣的脾气,决心先激怒他,然后再消灭他。晋文公一直坚守不出,又想起当年许诺楚王的话,就命令大军退避三舍(90里),一直退到城濮这个地方才停下来。

难道说晋文公真的就是为了履行四年前的诺言吗?是的,但也不全是。不全是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晋文公此举就是为了争取在诸侯国中争取支持,取得在道义上的优势,顺便也完成了自己当初的诺言,一举两得。第二,面对楚国强劲的战力,避开其锋芒,用示弱的战术来激怒成得臣。第三,就是利用城濮的地形来弥补晋国军队的不足,以求在战争中获胜。

果不其然,此举成功的激怒了成得臣,尽管楚国的将领认为晋国已经给足了楚国面子,而楚国应该见好就收,但是此时的成得臣已经算定了晋国是败军无疑了,又怎么会听进去这些话呢?何况成得臣还认为士气可鼓不可泄,楚国此次必胜。

但是战役一开始,成得臣就已经败了,败在了道义上,败在了骄傲上,纵然楚国的兵力远胜晋国。晋文公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彻底麻痹了楚军,在战斗开始后,先是佯败,再是用疑兵之计,诱使楚军统帅成得臣对楚军左右军大胜晋军信以为真,使楚军钻进晋军的包围圈,落得惨败,楚军统帅成得臣也是晋文公为了报答楚王的恩情而放回去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以退为进的这种战争策略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同的人,当我们和一个人争论一件事情的时候,真理一直在我们这里,但是对方对于这件事却毫不相让,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以退为进,先承认其实对的,把双方争论的焦点放开,这样并不代表自己就是错的,而是保证了自己的素养不被带坏,也保证了对方的面子,而不使双方变得恶语相向,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退让则是为了事后让对方找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的准备,也就是一种前进的策略。

以退为进的策略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遇到,就是在商战中也是会大放异彩的。在商战博弈中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阶梯,虽然是一种表象但是却能让对方在心理上感到满足,不仅思想上放松戒备,而且作为回报,对方也会满足自己的某些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己方的真实目的。这种以退为进的商务谈判策略,只要运用得法,往往是很有效的。

标签: 重耳宋国成得臣晋国楚国

更多文章

  • 春秋霸主晋文公是怎样实现他的霸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周王室,齐国,宋国

    晋文公登位以后,推行善政、广施恩惠,晋国的国力迅速崛起。晋文公在位九年,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公认的第二个霸主,他是如何实现他的宏伟霸业的呢?在位不长的九年时间里,通过勤王救驾、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征讨、协调诸侯等完成了齐桓公之后第二个中原霸主的华丽转变。勤王救驾公元前636年(文公元年),周天子

  • 晋文公文把郑国打服,从此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为晋国马首是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晋国,郑国,宋国,晋文,姬发,重耳

    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成王继位后,周朝诸侯国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后被周公旦率军平息叛乱,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成为了晋国始祖。叔虞叔虞也是三晋文化创世人,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

  • 晋文公:本无争位之心的公子,经过历练,转变成叱咤风云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静欲沉香呦标签:重耳,齐国,周王朝,晋国,楚国

    上回讲到六十多岁的晋文公终于上位,接下来看看他是怎么发展的?晋文公上位之后,大力发展生产,很快国家便强盛起来。但现在的国家局势是什么呢?齐国已经开始衰落了,旁边的楚国不断地强大起来。晋国和楚国将会爆发更大的冲突。晋国也想当霸主,晋文公便模仿齐国的尊王攘夷。当时周王朝发生内乱,晋文公立马派人去救天子,

  • 秦穆公送晋文公回国,为何晋文公登基之后,却不肯履行自己的承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秦穆公,重耳,秦国,齐国,晋献公

    从私人关系角度来说,秦穆公确实是对晋文公有恩。但这种私人恩情,在国家利益面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秦穆公之所以要施恩于晋文公,目的其实也不单纯,而是有着很深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登基之后,完全做到公私分明,把国家利益放到个人恩怨之前,自然也就很正常了。秦国和晋国的这笔烂账,其实得追溯

  • 收纳侄媳妇,为秦军带路,这样的重耳为什么能够成为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秦军,重耳,秦国,夷吾,秦穆公

    割让了河西之地以后,夷吾被放回了晋国。这时候的大背景是,秦国刚击败了晋国,正处于一个强势的时期,所以晋国君臣被迫有了点向心力,也没人搞幺蛾子,夷吾继续当国君。回国之后,夷吾又当了八年国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战争失利的缘故,回国之后的夷吾健康大不如前,一直处于一种“生病-治病-养病”的循环之中。而且,

  • 晋文公害怕楚国到做噩梦,为何还是打赢了城濮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楚国,狐偃,重耳,晋军,晋国,城濮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8)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32年4月1日,为了打击国内不利于自己的舆论,为了保住若敖氏在楚国四大家族中的领导地位,为了给招招领先自己的晋文公一点颜色看看,楚帅成得臣不顾楚王的反对,率领楚、郑、许、陈、蔡五国联军,从河南商丘一路北上,长途奔袭两百余里,寻求晋军主力决战,双

  • 春秋五霸真不是靠内斗得来的|晋文公篇

    历史解密编辑:小狗娱乐小分队标签:春秋五霸,秦军,重耳,西戎,北狄,晋国

    作者:坑货的楼楼(huaxdlong)PS:本系列更新会把春秋五霸的故事全部讲完,为啥我们说春秋五霸真不是靠内斗得来的!!!喜欢的亲可以给作者一个关注&点赞支持,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晋文公篇 序篇在聊晋文公的故事之前,我们先得说下兔子先秦时期,注意,是先秦时期,周围的四大蛮族,是为东夷、西戎、南蛮、北

  • 晋国何时成为春秋第一强国的?不是在晋文公时期,而是在这个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重耳,晋国,齐国,秦国,戎狄,周朝,先秦,周天子,诸侯国,楚庄王,晋文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相反,齐国、秦国等诸侯称霸之时,南方的楚国始终不服。既然晋国是春秋第一强国没有争议了,那我们就说说晋国哪个时期最强盛。不少人认为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毕竟是晋文公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晋国最鼎盛时期是晋悼公时期。晋国的晋悼公在位期间,楚、秦、齐皆不敢与其争锋

  • 晋文公何以成为千年专制黑暗中一束炫目的亮光?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狐偃,秦国,秦军,郑国,先秦,周朝,介子推,晋文公,千年专制

    传说为晋文公都邑故绛的山西襄汾赵康古城晋文公让人感佩的,首先是他豁达大度的宽容胸怀。他即位后,对惠公和怀公两朝时期的老臣一律予以留用,甚至对曾经为惠公和怀公多次出谋划策加害他的权臣吕甥、冀芮之流也予以重任。吕甥和冀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日后晋文公会秋后算账,就沆瀣一气,密谋叛乱。二人势单力孤,

  • 陪晋文公流亡19年的介子推,为什么会被晋文公烧死在绵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重耳,介子推,秦国,绵山,流亡,周王室

    晋文公上台之后,就开始封赏有功之臣,尤其是那些跟着他流亡十九年的伙伴们。封赏的标准也不难,功劳大的就给城邑,功劳小的就给爵位。一番封赏下来,也就收割了不少支持。不过,封赏还未结束就被打断了。打断晋国封赏的,是周襄王派来的人。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造反,将周襄王赶出了国都,自立为王。周襄王逃难来到郑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