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陪晋文公流亡19年的介子推,为什么会被晋文公烧死在绵山?

陪晋文公流亡19年的介子推,为什么会被晋文公烧死在绵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4/1/16 18:49:13

晋文公上台之后,就开始封赏有功之臣,尤其是那些跟着他流亡十九年的伙伴们。封赏的标准也不难,功劳大的就给城邑,功劳小的就给爵位。一番封赏下来,也就收割了不少支持。

不过,封赏还未结束就被打断了。

打断晋国封赏的,是周襄王派来的人。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造反,将周襄王赶出了国都,自立为王。周襄王逃难来到郑国后,就向秦国和晋国求助。找秦国,是因为西周灭亡的时候,秦襄公就辅佐周平王赶走了戎狄、护送平王东迁,从那以后,秦国就成了周王室的坚定支持者。找晋国,是因为周晋同宗,都姓姬,而且晋国实力较为强大。

收到周襄王的求助消息后,晋国国内就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去帮助周襄王。于礼于法,他都应该去,但是现在国内尚不稳定,自己如果离开了国家,国内又发生动乱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先安定国内的吧!

就在晋文公纠结的时候,跟着他一起流亡了19年的介子推心里不爽了。流亡之时,重耳差点饿死,是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他这才活了下来。如今,一起流亡的小伙伴大多数都得到了封赏,甚至连一些功劳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的人都得到了封赏,可他却好像被遗忘了一样,无人提起。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初,秦军护送晋文公渡黄河的时候,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用了以退为进的方法,告诉晋文公,这一路上他做了很多贡献,晋文公回去之后可不能计较他那些得罪晋文公的做法,不能秋后算账。晋文公表示,我不但不会秋后算账,还会好好地封赏你。

狐偃的这个行为,在清高的介子推眼里,就是无耻的邀功行为,他羞于与之为伍。所以,晋文公上台之后,他就准备归隐了,平时有什么事也不去参加了。慢慢的,他就淡出了晋文公的视线,晋文公封赏时也就把他给忘了。

但是,说是归隐,介子推并没有真正归隐,他依然时刻关注着晋文公的封赏信息,想看看是不是轮到自己了。结果等了好久,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出现,他心里就更不痛快了。于是,他就在他母亲面前抱怨起来了,说:“晋文公的兄弟现在活着的就剩他一个了,所以上天是注定要把国君的位置留给他的。但是,现在朝中的大臣们都在拼命邀功,晋文公也就拼命赏赐。底下的人贪天之功,领导又姑息纵容,这样的朝廷简直乌烟瘴气。不待也罢!”

他母亲看他这么生气,就说:“要不你也去说一下你有什么功劳呗!”

介子推说:“我做那些功劳,又不是为了封赏。如今我却因为没有封赏到我而心生抱怨,我自己都要看不起我自己了,我还去做什么。”

他母亲看他怨气这么大,就跟他说:“要不你就归隐了吧!我跟你一起。”

于是,介子推就和他的母亲归隐到了绵山。

那么,介子推真的没想过要封赏吗?

他跟着重耳流亡了十九年,如果没有想过回报,他会这么坚定吗?

即便他清高,在流亡的时候没想过要回报。但是,看到那些功劳还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一个地封官加爵,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他心里难道就不会不平衡吗?

所以说,介子推清高是真,想要封赏也是真。他的清高可以看得出他的道德修养;想要封赏可以看得出他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欲望,而不是圣人。

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明明很努力,为公司付出了很多,但是升官加薪却经常没有他的份。因为他不懂得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不懂得邀功,只想等着领导哪天开了眼能注意到他。而领导手下,有那么多员工,哪儿有那么多精力关注到每一个人?所以他虽然付出了很多,领导却看不到。最后,他就只好一个人在那里抱怨,抱怨那些邀功的同事不要脸,抱怨领导瞎了眼。

介子推走后,他的随从也感到愤愤不平,于是就写了封信挂在宫门上,内容是:“龙要上天,五条蛇来辅助它。龙升天之后,四条蛇都跟着上天了,只有一条被落在了地上。”

晋文公一看,就知道,这是介子推在抱怨,而自己也确实把人家给忘了。于是,他就派人去找介子推,结果却没有找到。打听了一番之后,他才知道,介子推他们母子俩都跑到绵山上去了。

于是,晋文公就带着人马跑到绵山上去找介子推。然而,绵山太大了,晋文公找了许久,都不知道介子推躲在哪里。

这时候,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把这座山烧了,介子推他们无处可去,自然也就下山了。晋文公听着有理,就开始放火烧山。没想到,火势太大,把整座山都包围了,介子推母子想下山也下不了了,最后只好抱在一棵柳树下,被焚烧而死。

等到晋文公发现他们那烧焦的尸体时,才痛哭流涕。于是,晋文公改绵山为介山。许多人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年的这几天也就不生火做饭,只吃冷的食物,寒食节就是这么来的。

介子推的事情结束之后,晋文公就把注意力转向了周襄王。赵衰说:“想要称霸天下,没有什么比这次的机会更好的了。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周襄王复国,那就能大大抬高我们的声望,为我们将来称霸做积累。更何况,周晋同宗,如果晋国没有帮助周襄王,反而让秦国得了这个功劳,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啊!”

于是,晋文公就派人去给秦穆公捎信,让他的秦国大军暂时驻扎在黄河就行了,不用急着渡河。他会亲自带晋国军队前去勤王,不管怎么说,从晋国去也更近一些。

收到晋文公的信后,秦穆公就让已经出发的军队暂时驻扎在了黄河边,等待晋国的下一步行动。

晋文公带领军队前去迎接周襄王,然后带着周襄王一起攻打王子带,最终将其杀死,恢复了周襄王的王位。

标签: 重耳介子推秦国绵山流亡周王室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晋文公的人生污点:忘记割肉之恩,火烧介子推

    历史解密编辑:路上读书APP标签:重耳,齐国,骊姬,狐偃,先秦,周朝,介子推,晋献公,晋文公,春秋五霸

    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的春秋霸主晋文公,即公子重耳,在位仅十年,功绩显赫,凭借卓越的治理才能,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他的人生写满奇幻与理想,唯一的污点便是火烧功臣介子推。据说,在重耳的流亡途中,曾经有一次,和他的小伙伴们,被困在了一个鸟不拉屎龟不下蛋的山头上,粮食和钱财也都被人给偷走了。这群人

  • 东周列国故事258卫成公逃离,晋文公移师伐曹

    历史解密编辑:在下毛毛雨标签:重耳,先轸,齐国,卫成,曹国

    东周列国故事258卫成公逃离,晋文公移师伐曹卫成公看到五鹿一下子被攻破了,大吃一惊。连忙派了宁速的儿子宁俞,前来谢罪请和。宁俞(生卒年不详),即宁武子(谥号为"武"),宁(宁)氏,名俞(典籍亦作"宁武""宁子""宁生""宁生"),春秋时期卫国人,卫文公、成公时大夫。卫文公时,宁武子开始在君主身边做官

  • 晋文公摘桃子称霸?他这一事就非人人能做,摘桃子也让人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重耳,桃子,狐偃,先轸,晋献公

    晋文公自公元前636年回国为君,到公元前628年就去世了,仅仅执政了8年。然而,晋文公这八年的业绩,却远胜同时期其他许多诸侯国国君。秦穆公在位38年,楚成王在位45年,但他们奋斗了一生,都只能争霸,却没能称霸江湖。可是,晋文公回国仅仅五年后,就达成了称霸梦想,这又是为什么?晋文公之所以能称霸成功,其

  • 韩赵魏原是晋国臣属,为何能够三家分晋?这事要怪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骊姬,重耳,三家分晋,晋献公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27年后,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将他迁到端氏县,并且瓜分了晋国残存的土地,至此那个曾经称霸春秋时期的晋国彻底灭亡了。那么问题来了,韩、赵、魏原本都是晋国的臣属,为何能够“以下克上”,实现“三家分晋”呢?一、晋国的内乱这件事还得从春秋时期

  •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和秦国爆发一场大战,结果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重耳,晋国,秦国,齐国,秦军,周王室

    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秦国、楚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四个诸侯国。其中,秦国和晋国,原本是关系和睦的两个诸侯国,甚至还因为长期联姻,从而被称之为“秦晋之好”。当然,大家都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自从崤之战后,秦国和晋国长期互相进攻,爆发了多场战役。一具体来说,秦穆公(?—前621年),嬴姓,

  • 中国古代史:晋文公的故事与政治举措,原来清明节也与晋文公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重耳,介子推,骊姬,秦国,晋献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卒于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的时候已经69岁了,在古代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长寿的年龄了,所以说晋文公走的时候是非常祥和地离去的。晋文公虽然是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故事与他的政治举措却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单单给我们留下的成语故事就有多达十一条之多,比较出名的就

  • 匪议东周(十九)介子推割股奉君却被恩将仇报,晋文公腹黑手狠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重耳,狐偃,卫国,秦国,骊姬,先秦,周朝,介子推,秦穆公,晋文公,匪议东周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奉献不为名利,最终成了史书上道德模仿之一。本章节要讲的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他割股奉君的传说一直以来都被儒家学者所推崇,成为忠君爱国的典范。但是介子推的结局却不怎么好,他为了不食晋文公的俸禄与母亲隐居山林。而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居然做出了焚山的举动,最终介子推和

  • 被推上位的晋文公,其实是军政复合体选出的代言人,寡头出笼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宋国,周朝,先秦,介子推,晋文公,历史故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姐夫秦穆公的斡旋和保护下,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晋国坐上晋国的铁王座,史称晋文公。当年,晋文公准备封赏一同流亡十九年患难与共的忠臣贤士,封赏的名单中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就带上母亲隐居到深山中。想把隐居起来的介子推找回来一起安顿后奖赏,结果没找着介子推,就先封赏了一处田地作

  • 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人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重耳,齐国,管仲,范睢,战国,周朝,先秦,齐桓公,晋文公,历史故事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君主,他们的统治时期分别属于春秋时期晚期和战国时期早期。尽管他们的统治时间相隔较远,但他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力却非常相似。齐桓公、晋文公经历之比较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晚期的君主,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旨在削弱诸侯的势力、减少贵族的特权,以

  • 跳出中国历代明君“年老昏庸”的怪圈,晋文公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明君,卫国,狐偃,秦国,先秦,周朝,晋文公,历史故事

    遥想当年,晋惠公、晋怀公父子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小人行为早给天下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晋国的公信力也为此大打折扣。再加上经受诸多磨难和遍游各国的经历,已经使得年过花甲的重耳深深认识到重诺守信是一个人,进而言之,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晋文公大义凛然、“退避三舍”的践诺行为还重在对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