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收纳侄媳妇,为秦军带路,这样的重耳为什么能够成为晋文公?

收纳侄媳妇,为秦军带路,这样的重耳为什么能够成为晋文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顾道惊城 访问量:1440 更新时间:2023/12/9 22:58:51

割让了河西之地以后,夷吾被放回了晋国。

这时候的大背景是,秦国刚击败了晋国,正处于一个强势的时期,所以晋国君臣被迫有了点心力,也没人搞幺蛾子,夷吾继续当国君。

回国之后,夷吾又当了八年国君。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战争失利的缘故,回国之后的夷吾健康大不如前,一直处于一种“生病-治病-养病”的循环之中。

而且,秦穆公在得到河西之地以后,并没有将夷吾的接班人太子圉放回去,而是继续扣留在秦国,美其名曰教他为人处世。

这大概也是夷吾身体一直得不到好转的原因,心情不好。

夷吾去世之后,应该由谁来接班呢?

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太子圉,他是夷吾指定的接班人,此时已经十八岁了。

可问题是,这个被指定的接班人,此刻还在秦国当人质呢。

所以,当时也有人认为,那个接班人去秦国的时候只有十岁,三观都没确立,八年过去了,不知道被秦国教成什么样了,万一是个软骨头怎么办?我们可不认这种接班人,不如请重耳回来,他成熟稳重,是继位的理想人选。

这番议论很快传到了太子圉的耳中。

此时的太子圉矛盾极了,他非想回去继位,但应该怎么回去呢?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直接逃回晋国,然后表现出一种“与秦国誓不罢休”的架势,拉拢鹰派;

第二种选择也是直接逃回晋国,但回去以后立刻向秦国请罪,避免秦军以此为借口大动兵戈。

第三种选择是与秦穆公商谈,请秦国派兵护送自己回国,然后让出一部分利益,就像他爹夷吾当初的选择一样。

仔细想了一下,太子圉最终做出了第一种选择。

这个选择很合理,因为在秦晋大战之后,晋国国内确实充斥着对秦军的恐惧,但也充斥着对秦军的愤怒与不服。

因为纵观整个秦晋交战的过程,秦国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晋国的失利跟多是一种运气问题。

在第一次大战时,是晋国进攻秦国防守,现在秦国士气起来了,顶多就是秦国进攻晋国防守呗,能有多大事?

正因为秦晋的实力并未真正拉开,所以晋国国内必然有着大量的鹰派,且以武将居多。

想要稳固统治,拉拢武将是必须的,所以太子圉的选择非常务实。

至于后两种选择,看起来多少都有点没出息,很容易遭到反噬,所以被排除了。

事实也证明,太子圉的选择是正确的。逃回晋国之后,太子圉立刻表示,自己在秦国遭遇了非人道的虐待,誓与暴秦不共天!

这番表态获得了大多数朝臣的认同,秦穆公非常生气,痛骂太子圉和他爹一样,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就在这个时候,重耳抓住机会联系了秦穆公,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回国继位,只要秦国能做到这一点,自己将来成功以后,肯定会与秦国亲善友好。

对于重耳的这种行为,史书给出的解释是太子圉在国内不得人心,所以大慈大悲的重耳决心拯救陷入水深火海的晋国民众。

这种好人坏人的言论,就是典型的政治宣传。

太子圉的所作所为,固然有他的个人算计在内,但总体上还是以晋国利益为主的,因为当太子圉成为国君之后,他的个人利益就与晋国利益大致绑定了。

请注意,是个人利益绑定晋国利益,而非晋国利益绑定个人利益,先后有讲究。

后世之所以会宣扬太子圉的邪恶,原因和夷吾一样,因为他们的继任者是重耳,大名鼎鼎的公,所以他们就必须当丑角和反派了。

话题回到重耳,在他游说秦穆公的时候,秦穆公其实有些犹豫,因为之前轻信夷吾,搞出了这么一大摊子事,眼前这个重耳是否值得信任呢?

于是秦穆公设置了一道考验:他送了五个宗室之女给重耳,希望他全部接纳。

对于重耳这种级别的人物而言,多五个女人其实不是啥大事,但在这五个女人之中,有一个名叫怀嬴的女人身份很敏感。

太子圉在秦国当人质的时候,秦穆公为他准备了一桩婚事,就是将怀嬴嫁给他。

结果,太子圉只身逃回晋国,怀嬴留了下来。

现在,秦穆公要将怀嬴送给重耳,就是一种包藏祸心的行为。要知道,重耳可是太子圉的亲大伯啊。

大伯纳了侄子的女人,这叫什么事呢?

重耳对此很愤怒,他觉得秦穆公此举就是在抹黑自己的名声,可重耳身边的亲信都劝他: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女人你必须收下,否则秦穆公不会放心的!

思来想去,重耳始终找不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于是只得被迫纳了怀嬴。

重耳的出生年月不详,但粗略估计一下,此时的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太子圉不到二十,怀嬴的年纪应该也是这样。

眼见重耳服帖,秦穆公非常高兴,立刻决定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和太子圉争夺君位。

如果说,当初还有人担心太子圉的可靠性,从而愿意重耳回归的话,那么当重耳带着秦国军队,大摇大摆地回到晋国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此时的重耳,已经不再是晋献公的儿子,而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晋国反贼。

关于这一点,重耳想得很透彻,所以在快要抵达晋国边境的时候,重耳立刻要求大军停步,然后将自己身边的人全都派了出去。

我们在前几期文章中说过,重耳身边的人,都是各大家族的一份子,出于大家族分散投资的想法,这才分别散在重耳和夷吾身边,跟随他们一同流亡。

现在,这些人跑去打前站,主要是为了说明三个问题:

一、重耳对秦国只是虚与委蛇,并没有投靠他们的打算,将来必然会带领晋国攻打秦国;

二、太子圉生性残忍,和他爹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为了回国,连枕边人都能狠心抛弃,将来坐稳了君位,肯定也会朝你们下手;

三、重耳是个仁人君子,等他成为国君之后,一定会尊重各大家族的利益。

但这种事情,可不是靠嘴巴说就能起作用的,所以各大利益集团并没有轻易站队,只是将隐晦的目光投向太子圉,那意思就是说:重耳出价了,你怎么看?

在这个时候,太子圉的年轻识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觉悟,只是一再叮嘱自己的两个亲信——吕省和郤芮,一定要挡住重耳。

而很不幸,这正是太子圉年轻识浅的另一个表现,他看人太没谱了,吕省和郤芮目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所以很快被重耳的人收卖了。

解决一切问题之后,重耳带着秦军一路向前,没遇到太多抵抗,吕省和郤芮临阵倒戈,太子圉仓皇出逃,不久之后被杀。

至此,重耳完成逆袭,他在众多亲信和利益集团的支持下继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看完重耳上位的全过程,我实在不能说他有多么光辉,因为重耳一直在用过标准的厚黑学手段办事。

如果他不改变行为准则,上位之后也像夷吾那样出尔反尔,那么重耳的历史形象也光鲜不到哪去。

但重耳到底要比夷吾高明,他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摆脱各种内耗,向外积极扩张。

这些事,我相信太子圉也想做,但他的手段比不上重耳,各大利益集团估计也习惯性地看低了这个年轻人。

标签: 秦军重耳秦国夷吾秦穆公

更多文章

  • 晋文公害怕楚国到做噩梦,为何还是打赢了城濮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楚国,狐偃,重耳,晋军,晋国,城濮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8)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32年4月1日,为了打击国内不利于自己的舆论,为了保住若敖氏在楚国四大家族中的领导地位,为了给招招领先自己的晋文公一点颜色看看,楚帅成得臣不顾楚王的反对,率领楚、郑、许、陈、蔡五国联军,从河南商丘一路北上,长途奔袭两百余里,寻求晋军主力决战,双

  • 春秋五霸真不是靠内斗得来的|晋文公篇

    历史解密编辑:小狗娱乐小分队标签:春秋五霸,秦军,重耳,西戎,北狄,晋国

    作者:坑货的楼楼(huaxdlong)PS:本系列更新会把春秋五霸的故事全部讲完,为啥我们说春秋五霸真不是靠内斗得来的!!!喜欢的亲可以给作者一个关注&点赞支持,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晋文公篇 序篇在聊晋文公的故事之前,我们先得说下兔子先秦时期,注意,是先秦时期,周围的四大蛮族,是为东夷、西戎、南蛮、北

  • 晋国何时成为春秋第一强国的?不是在晋文公时期,而是在这个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重耳,晋国,齐国,秦国,戎狄,周朝,先秦,周天子,诸侯国,楚庄王,晋文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相反,齐国、秦国等诸侯称霸之时,南方的楚国始终不服。既然晋国是春秋第一强国没有争议了,那我们就说说晋国哪个时期最强盛。不少人认为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毕竟是晋文公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晋国最鼎盛时期是晋悼公时期。晋国的晋悼公在位期间,楚、秦、齐皆不敢与其争锋

  • 晋文公何以成为千年专制黑暗中一束炫目的亮光?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狐偃,秦国,秦军,郑国,先秦,周朝,介子推,晋文公,千年专制

    传说为晋文公都邑故绛的山西襄汾赵康古城晋文公让人感佩的,首先是他豁达大度的宽容胸怀。他即位后,对惠公和怀公两朝时期的老臣一律予以留用,甚至对曾经为惠公和怀公多次出谋划策加害他的权臣吕甥、冀芮之流也予以重任。吕甥和冀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日后晋文公会秋后算账,就沆瀣一气,密谋叛乱。二人势单力孤,

  • 陪晋文公流亡19年的介子推,为什么会被晋文公烧死在绵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重耳,介子推,秦国,绵山,流亡,周王室

    晋文公上台之后,就开始封赏有功之臣,尤其是那些跟着他流亡十九年的伙伴们。封赏的标准也不难,功劳大的就给城邑,功劳小的就给爵位。一番封赏下来,也就收割了不少支持。不过,封赏还未结束就被打断了。打断晋国封赏的,是周襄王派来的人。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造反,将周襄王赶出了国都,自立为王。周襄王逃难来到郑国后,

  • 春秋五霸晋文公的人生污点:忘记割肉之恩,火烧介子推

    历史解密编辑:路上读书APP标签:重耳,齐国,骊姬,狐偃,先秦,周朝,介子推,晋献公,晋文公,春秋五霸

    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的春秋霸主晋文公,即公子重耳,在位仅十年,功绩显赫,凭借卓越的治理才能,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他的人生写满奇幻与理想,唯一的污点便是火烧功臣介子推。据说,在重耳的流亡途中,曾经有一次,和他的小伙伴们,被困在了一个鸟不拉屎龟不下蛋的山头上,粮食和钱财也都被人给偷走了。这群人

  • 东周列国故事258卫成公逃离,晋文公移师伐曹

    历史解密编辑:在下毛毛雨标签:重耳,先轸,齐国,卫成,曹国

    东周列国故事258卫成公逃离,晋文公移师伐曹卫成公看到五鹿一下子被攻破了,大吃一惊。连忙派了宁速的儿子宁俞,前来谢罪请和。宁俞(生卒年不详),即宁武子(谥号为"武"),宁(宁)氏,名俞(典籍亦作"宁武""宁子""宁生""宁生"),春秋时期卫国人,卫文公、成公时大夫。卫文公时,宁武子开始在君主身边做官

  • 晋文公摘桃子称霸?他这一事就非人人能做,摘桃子也让人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重耳,桃子,狐偃,先轸,晋献公

    晋文公自公元前636年回国为君,到公元前628年就去世了,仅仅执政了8年。然而,晋文公这八年的业绩,却远胜同时期其他许多诸侯国国君。秦穆公在位38年,楚成王在位45年,但他们奋斗了一生,都只能争霸,却没能称霸江湖。可是,晋文公回国仅仅五年后,就达成了称霸梦想,这又是为什么?晋文公之所以能称霸成功,其

  • 韩赵魏原是晋国臣属,为何能够三家分晋?这事要怪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骊姬,重耳,三家分晋,晋献公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27年后,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将他迁到端氏县,并且瓜分了晋国残存的土地,至此那个曾经称霸春秋时期的晋国彻底灭亡了。那么问题来了,韩、赵、魏原本都是晋国的臣属,为何能够“以下克上”,实现“三家分晋”呢?一、晋国的内乱这件事还得从春秋时期

  •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和秦国爆发一场大战,结果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重耳,晋国,秦国,齐国,秦军,周王室

    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秦国、楚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四个诸侯国。其中,秦国和晋国,原本是关系和睦的两个诸侯国,甚至还因为长期联姻,从而被称之为“秦晋之好”。当然,大家都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自从崤之战后,秦国和晋国长期互相进攻,爆发了多场战役。一具体来说,秦穆公(?—前621年),嬴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