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何时成为春秋第一强国的?不是在晋文公时期,而是在这个时期

晋国何时成为春秋第一强国的?不是在晋文公时期,而是在这个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4203 更新时间:2023/12/10 12:43:23

相反,齐国、秦国等诸侯称霸之时,南方的楚国始终不服。既然晋国是春秋第一强国没有争议了,那我们就说说晋国哪个时期最强盛。不少人认为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毕竟是晋文公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晋国最鼎盛时期是晋悼公时期。

晋国的晋悼公在位期间,楚、秦、齐皆不敢与其争锋。秦穆公春秋五霸的首霸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内耗严重,齐国和各诸侯国们同时失去了重心。尊王攘夷的重任于是落在了后起之秀的晋国肩上。晋国取代没落的齐国称霸,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尊王攘夷”,其实性质已经变了。

晋文公“尊王”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作秀,而所谓的“攘夷”,除了扫除自身发展的障碍和祸患之外,更多的则是仗着声势扩大自己的影响。晋国的称霸开始于晋文公重耳,契机就在于太叔带事件。周襄王继位之初,太叔带不服于,是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只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周王畿。

当时霸主齐桓公已经去世了,诸侯国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帮周天子出头的。这个时候,晋文公和秦穆公站了出来,表示愿意替周襄王出头。晋文公怕功劳被秦穆公抢了,便抢先一步出手,护送周天子回到王畿,杀了太叔带。晋文公勤王有功,名声大振,成为中原霸主。

尊王让晋国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但是只有“攘夷”干得出色,才能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攘夷,仍然是要北拒戎狄,南压楚国。对晋文公来说,北拒戎狄,是他份内之事,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弥漫在晋国四周的,都是戎狄的势力,如若戎狄南下骚扰,首当其冲的就是晋国。把戎狄彻底消灭,晋国就可以正常地发展,而且打败戎狄,还可以开疆拓土,扩大晋国的霸业。

所以,晋文公抵御戎狄,并与诸侯会盟,是有自己的算盘的。公元前633年,晋国把自己的军队改编成步兵,分三路向山林中的戎狄发动了进攻,结果无功而返。公元前626年戎狄入侵晋国,被晋军打败。虽然晋国在这次战役中抓住了戎狄太子,但晋国也损失了上将军先轸,只能算是胜负参半。

后来,晋悼公来了个和戎的策略,和戎看似妥协,其实却是高明得很。所谓和戎,就是招安,首先是以货易土,就是用自己的物品去交换戎狄的土地。戎狄游牧为生,土地对他们毫无用处,巴不得跟你交换。结果是,戎狄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离灭亡就不远了。晋悼公从大局出发,冲破传统偏见的束缚,积极主张和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

和戎策略实施后大见成效,到公元前562年(晋悼公十二年),仅仅的八年时间,就争取到了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的局面。和戎以后,晋悼公逐渐蚕食了肥、、鼓、中山等国,国力迅速增强,土地越来越多。晋国在新开辟的土地上修建城郭,推行耕稼,并趁机占领了邢、卫两国被戎狄侵占的故土。

晋悼公势力日渐东扩,与齐国接壤,使晋国成为了当时的第一强国。晋悼公解决了晋文公解决不了的戎狄问题,接下来就要对付南方的楚国了。对付戎狄,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南下攻打楚国,才是霸业的根本。早在晋文公时期,晋国就和楚国结下了梁子。公元前632年,晋国联合宋、齐、秦与楚、陈、蔡的联军在卫国的城濮展开了大战。

争霸的目的,不外乎扩充势力范围,争夺更多的附庸国。那些在齐桓公时代被保护的小诸侯国,现在却成了被兼并的对象。晋悼公在位期间,楚国北上屡屡受挫,不得不向东发展。不得不说晋悼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北方的戎狄数十年不敢南下牧马,东边的齐国也被迫低头,秦国也始终不敢东出。

最惨的当属楚国,一直被晋国压制的死死的,一直等到晋悼公去世之后,楚国的楚庄王才敢北上问鼎中原。如果说晋文公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那么晋悼公将晋文公的遗志发扬光大,使晋国问鼎诸侯之巅,成为无冕之王。

参考资料:《东周列国志》、《春秋》、《左传》等

更多文章

  • 晋文公何以成为千年专制黑暗中一束炫目的亮光?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狐偃,秦国,秦军,郑国,先秦,周朝,介子推,晋文公,千年专制

    传说为晋文公都邑故绛的山西襄汾赵康古城晋文公让人感佩的,首先是他豁达大度的宽容胸怀。他即位后,对惠公和怀公两朝时期的老臣一律予以留用,甚至对曾经为惠公和怀公多次出谋划策加害他的权臣吕甥、冀芮之流也予以重任。吕甥和冀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日后晋文公会秋后算账,就沆瀣一气,密谋叛乱。二人势单力孤,

  • 陪晋文公流亡19年的介子推,为什么会被晋文公烧死在绵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重耳,介子推,秦国,绵山,流亡,周王室

    晋文公上台之后,就开始封赏有功之臣,尤其是那些跟着他流亡十九年的伙伴们。封赏的标准也不难,功劳大的就给城邑,功劳小的就给爵位。一番封赏下来,也就收割了不少支持。不过,封赏还未结束就被打断了。打断晋国封赏的,是周襄王派来的人。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造反,将周襄王赶出了国都,自立为王。周襄王逃难来到郑国后,

  • 春秋五霸晋文公的人生污点:忘记割肉之恩,火烧介子推

    历史解密编辑:路上读书APP标签:重耳,齐国,骊姬,狐偃,先秦,周朝,介子推,晋献公,晋文公,春秋五霸

    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的春秋霸主晋文公,即公子重耳,在位仅十年,功绩显赫,凭借卓越的治理才能,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他的人生写满奇幻与理想,唯一的污点便是火烧功臣介子推。据说,在重耳的流亡途中,曾经有一次,和他的小伙伴们,被困在了一个鸟不拉屎龟不下蛋的山头上,粮食和钱财也都被人给偷走了。这群人

  • 东周列国故事258卫成公逃离,晋文公移师伐曹

    历史解密编辑:在下毛毛雨标签:重耳,先轸,齐国,卫成,曹国

    东周列国故事258卫成公逃离,晋文公移师伐曹卫成公看到五鹿一下子被攻破了,大吃一惊。连忙派了宁速的儿子宁俞,前来谢罪请和。宁俞(生卒年不详),即宁武子(谥号为"武"),宁(宁)氏,名俞(典籍亦作"宁武""宁子""宁生""宁生"),春秋时期卫国人,卫文公、成公时大夫。卫文公时,宁武子开始在君主身边做官

  • 晋文公摘桃子称霸?他这一事就非人人能做,摘桃子也让人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重耳,桃子,狐偃,先轸,晋献公

    晋文公自公元前636年回国为君,到公元前628年就去世了,仅仅执政了8年。然而,晋文公这八年的业绩,却远胜同时期其他许多诸侯国国君。秦穆公在位38年,楚成王在位45年,但他们奋斗了一生,都只能争霸,却没能称霸江湖。可是,晋文公回国仅仅五年后,就达成了称霸梦想,这又是为什么?晋文公之所以能称霸成功,其

  • 韩赵魏原是晋国臣属,为何能够三家分晋?这事要怪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骊姬,重耳,三家分晋,晋献公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27年后,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将他迁到端氏县,并且瓜分了晋国残存的土地,至此那个曾经称霸春秋时期的晋国彻底灭亡了。那么问题来了,韩、赵、魏原本都是晋国的臣属,为何能够“以下克上”,实现“三家分晋”呢?一、晋国的内乱这件事还得从春秋时期

  • 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和秦国爆发一场大战,结果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重耳,晋国,秦国,齐国,秦军,周王室

    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秦国、楚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四个诸侯国。其中,秦国和晋国,原本是关系和睦的两个诸侯国,甚至还因为长期联姻,从而被称之为“秦晋之好”。当然,大家都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自从崤之战后,秦国和晋国长期互相进攻,爆发了多场战役。一具体来说,秦穆公(?—前621年),嬴姓,

  • 中国古代史:晋文公的故事与政治举措,原来清明节也与晋文公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重耳,介子推,骊姬,秦国,晋献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卒于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的时候已经69岁了,在古代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长寿的年龄了,所以说晋文公走的时候是非常祥和地离去的。晋文公虽然是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故事与他的政治举措却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单单给我们留下的成语故事就有多达十一条之多,比较出名的就

  • 匪议东周(十九)介子推割股奉君却被恩将仇报,晋文公腹黑手狠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重耳,狐偃,卫国,秦国,骊姬,先秦,周朝,介子推,秦穆公,晋文公,匪议东周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奉献不为名利,最终成了史书上道德模仿之一。本章节要讲的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他割股奉君的传说一直以来都被儒家学者所推崇,成为忠君爱国的典范。但是介子推的结局却不怎么好,他为了不食晋文公的俸禄与母亲隐居山林。而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居然做出了焚山的举动,最终介子推和

  • 被推上位的晋文公,其实是军政复合体选出的代言人,寡头出笼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宋国,周朝,先秦,介子推,晋文公,历史故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姐夫秦穆公的斡旋和保护下,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晋国坐上晋国的铁王座,史称晋文公。当年,晋文公准备封赏一同流亡十九年患难与共的忠臣贤士,封赏的名单中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就带上母亲隐居到深山中。想把隐居起来的介子推找回来一起安顿后奖赏,结果没找着介子推,就先封赏了一处田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