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重耳攻打郑国一事,究竟有多少内幕?

晋文公重耳攻打郑国一事,究竟有多少内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顾道惊城 访问量:4314 更新时间:2023/12/22 1:49:15

在击败楚国并顺利称霸中原之后,公重耳立刻想好了下一步该怎么走。

他要灭掉郑国

重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史书给出的解释是:在重耳流亡时,郑国国君郑文公对他非不礼貌,所以这回是秋后算账。

这个说法我并不赞同,要知道,重耳继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帮助晋国称霸。

哪怕是在城濮之战前报复曹卫两个小国,也是为了激怒楚成和楚国大将成得臣。

换言之,重耳或许想报复郑文公,但这绝不是唯一的理由。

在我看来,重耳想灭掉郑国的这种表述,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对于晋国而言,灭掉弱小的郑国绝没有多难,难点在于,灭掉晋国之后如善后呢?

郑国位于中原偏西的位置,晋国和楚国想要进入中原角逐,都必须直接面对郑国。

也就是说,郑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所以灭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比如说,晋国灭掉了郑国,那么楚国以后再想进入中原角逐,就必须直面晋国。

一旦大国之间失去了缓冲区,就意味着惨烈的兼并战直接打响。

而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时期,大国与大国之间虽然经常爆发战争,但通常都不是兼并战。

几个大国之间互相爆发兼并战,是到战国时期才发生的事。

了解这些基本史实之后,我们再来看重耳攻郑,就会发现他只是希望郑国成为晋国的亲密盟友甚至附属国,而不是准备灭掉他。

重耳的这种想法,的确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为一个名叫子兰的人,此刻正生活在晋国。

子兰是郑国国君郑文公的庶子,从小就在晋国长大。

基于重耳和晋国的利益,想要让郑国彻底亲晋,最好的办法就是干掉郑文公,扶子兰上位。

可问题就在于:重耳的想法很好,但楚成王并不是傻子。你晋国明目张胆地在郑国扶持傀儡,问过我们楚国没有?

如果大家都这么玩,那事情就复杂了。

今天,晋国弄个傀儡在郑国当国君;明天,故事的主角换成楚国。

所谓缓冲区,是为了让各大国都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而不是隔着缓冲区搞各种博弈,因为这种做法很容易擦枪走火。

所以重耳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信给秦国国君秦穆公,邀请他一起出兵伐郑,事成之后,会把郑国一分为二,秦晋两国平分。

重耳的想法应该是,只要能把秦国拉入局,楚国再想借助郑国来做文章,空间就会小很多。

秦穆公思考了一番,最终答应了重耳的要求。

后来,当秦晋两国联军即将抵达郑国的时候,郑国出现了一位名叫烛之武的高人。

烛之武连夜潜入秦军大营求见秦穆公,希望他可以撤军,因为秦国与郑国并不接壤,灭掉郑国之后,只会便宜晋国。

秦穆公听罢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连夜撤军,并未通知重耳。

第二天一早,重耳发现秦军撤退了,当时就气得牙根直发痒,大骂秦穆公不仗义。

随后,孤掌难鸣的晋军也撤了,郑国安全了。

很多时候,我在读史书的时候,总觉得这就是一个个英雄传奇的故事。

比如此次事件的主角烛之武,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高人啊。

然而,我很想问一句:秦国和郑国并不接壤、瓜分郑国很可能为晋国做嫁衣这种基本事实,秦穆公难道不知道,非要等烛之武说出来之后才明白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秦穆公的智商得有多低啊,秦国那帮大臣的水平得有多差啊。

从地缘角度考虑,如果不能击败甚至灭掉晋国,秦国就没机会逐鹿中原,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

重耳给出的条件,其实就是另一种意义的诱惑:如果你秦国协助我们灭掉郑国,就可以获得一块“飞地”,这买卖你做不做呢?

看到重耳给出的条件之后,秦穆公也会分析一番。

首先,晋国此时的战略是为了当中原霸主,所以他们的主要目标会东南方向发展,争取深耕中原,与楚国展开竞争。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秦晋两国并没有根本性矛盾。

其次,如果秦晋两国联手,楚国绝对不敢放肆,所以秦晋联手灭郑这种事,有很大的可能会成功。

再次,虽然秦国与郑国并不接壤,但如果获得了一块“飞地”,多少也能在中原地区施加一些影响力。晋国虽然有可能会吞掉这块“飞地”,但肯定不会是现在,因为现在的晋国必须集中精力对付楚国,绝不敢得罪秦国。

最后,名义上是秦晋两国联手灭郑,但双方都清楚,发生战争之后,肯定是晋军主攻,秦军敲锣打鼓助助威而已。换言之,灭郑并不是什么耗费精力的活。

了解到上面四点之后,秦穆公自然会得出结论,只要像模像样地派出一支军队,跟着晋军到中原逛一圈,就能获得一块“飞地”,这买卖为什么不做呢?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明白了秦国的选择,那么再来看烛之武的游说,其实答案就很清晰了。

烛之武想要说服秦穆公,只要抓住一点即可,那就是你们秦国这一次,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导致秦国出兵的最大诱惑,是那块即将到手的“飞地”。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晋国铁了心要灭掉郑国的前提之下。

对此,烛之武只需要告诉秦穆公,晋国绝不打算灭郑,他只是想扶持子兰上位而已。

而这个消息,秦穆公未必会知道。或者说就算知道,他也不知道,这件事的进展如何。

但烛之武不一样,他对郑国公族的情况了如指掌。

比如说郑文公,他有三个儿子,可前两个儿子都因为谋反,而被郑文公亲手杀死了。

也就是说,子兰虽然只是庶出,但他已经成为了郑文公唯一再世的儿子,等郑文公去世之后,郑国国君的位置肯定属于子兰。

既然郑国未来的国君位置基本可以确定,就是属于子兰的,那么重耳还会冒着和楚国大打出手的风险,强行灭掉郑国吗?

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的话,只会是郑文公的决策,以及子兰的未来。

这不是烛之武更聪明,而是他有更多的信息,当秦穆公得知这些信息之后,他立刻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撤军。

人家晋国和郑国都谈妥,秦军留下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重耳之所以会退兵,也不是因为秦军撤退,而是郑文公服软,同意让子兰当自己的接班人,重耳得偿所愿之后,自然也撤军了。

这就是重耳灭郑的全过程,虽然有些插曲,但总体走势依然没能脱离重耳设定的剧本。

秦穆公白跑一趟,却什么好处也没捞到,自然是不甘心的。

所以在撤军时,秦穆公还留了一手,他派了三名秦将驻扎在郑国,美其名曰帮他们抵挡晋军。

可就是这一举动,为后来的秦晋大战埋下了伏笔。

标签: 郑国秦国重耳秦军秦穆公

更多文章

  • 晋文公“退避三舍”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答楚王,而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重耳,宋国,成得臣,晋国,楚国

    以退为进,是一种很高明的战术,能够让敌军产生一种误判,认为是怕了自己,或者对自己产生了惧意。而让敌军放松警惕,打乱其原有布局,在出其不意的攻击敌军,以获全胜。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就用这种战术战胜了楚国,成功的称霸中原。晋国的公子重耳逃亡到了楚国,面对这个失势的公子,楚王选择了以盛情款待。但是楚王盛情款待

  • 春秋霸主晋文公是怎样实现他的霸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周王室,齐国,宋国

    晋文公登位以后,推行善政、广施恩惠,晋国的国力迅速崛起。晋文公在位九年,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公认的第二个霸主,他是如何实现他的宏伟霸业的呢?在位不长的九年时间里,通过勤王救驾、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征讨、协调诸侯等完成了齐桓公之后第二个中原霸主的华丽转变。勤王救驾公元前636年(文公元年),周天子

  • 晋文公文把郑国打服,从此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为晋国马首是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晋国,郑国,宋国,晋文,姬发,重耳

    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成王继位后,周朝诸侯国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后被周公旦率军平息叛乱,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成为了晋国始祖。叔虞叔虞也是三晋文化创世人,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

  • 晋文公:本无争位之心的公子,经过历练,转变成叱咤风云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静欲沉香呦标签:重耳,齐国,周王朝,晋国,楚国

    上回讲到六十多岁的晋文公终于上位,接下来看看他是怎么发展的?晋文公上位之后,大力发展生产,很快国家便强盛起来。但现在的国家局势是什么呢?齐国已经开始衰落了,旁边的楚国不断地强大起来。晋国和楚国将会爆发更大的冲突。晋国也想当霸主,晋文公便模仿齐国的尊王攘夷。当时周王朝发生内乱,晋文公立马派人去救天子,

  • 秦穆公送晋文公回国,为何晋文公登基之后,却不肯履行自己的承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秦穆公,重耳,秦国,齐国,晋献公

    从私人关系角度来说,秦穆公确实是对晋文公有恩。但这种私人恩情,在国家利益面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秦穆公之所以要施恩于晋文公,目的其实也不单纯,而是有着很深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登基之后,完全做到公私分明,把国家利益放到个人恩怨之前,自然也就很正常了。秦国和晋国的这笔烂账,其实得追溯

  • 收纳侄媳妇,为秦军带路,这样的重耳为什么能够成为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秦军,重耳,秦国,夷吾,秦穆公

    割让了河西之地以后,夷吾被放回了晋国。这时候的大背景是,秦国刚击败了晋国,正处于一个强势的时期,所以晋国君臣被迫有了点向心力,也没人搞幺蛾子,夷吾继续当国君。回国之后,夷吾又当了八年国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战争失利的缘故,回国之后的夷吾健康大不如前,一直处于一种“生病-治病-养病”的循环之中。而且,

  • 晋文公害怕楚国到做噩梦,为何还是打赢了城濮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楚国,狐偃,重耳,晋军,晋国,城濮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8)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32年4月1日,为了打击国内不利于自己的舆论,为了保住若敖氏在楚国四大家族中的领导地位,为了给招招领先自己的晋文公一点颜色看看,楚帅成得臣不顾楚王的反对,率领楚、郑、许、陈、蔡五国联军,从河南商丘一路北上,长途奔袭两百余里,寻求晋军主力决战,双

  • 春秋五霸真不是靠内斗得来的|晋文公篇

    历史解密编辑:小狗娱乐小分队标签:春秋五霸,秦军,重耳,西戎,北狄,晋国

    作者:坑货的楼楼(huaxdlong)PS:本系列更新会把春秋五霸的故事全部讲完,为啥我们说春秋五霸真不是靠内斗得来的!!!喜欢的亲可以给作者一个关注&点赞支持,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晋文公篇 序篇在聊晋文公的故事之前,我们先得说下兔子先秦时期,注意,是先秦时期,周围的四大蛮族,是为东夷、西戎、南蛮、北

  • 晋国何时成为春秋第一强国的?不是在晋文公时期,而是在这个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重耳,晋国,齐国,秦国,戎狄,周朝,先秦,周天子,诸侯国,楚庄王,晋文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相反,齐国、秦国等诸侯称霸之时,南方的楚国始终不服。既然晋国是春秋第一强国没有争议了,那我们就说说晋国哪个时期最强盛。不少人认为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毕竟是晋文公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晋国最鼎盛时期是晋悼公时期。晋国的晋悼公在位期间,楚、秦、齐皆不敢与其争锋

  • 晋文公何以成为千年专制黑暗中一束炫目的亮光?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狐偃,秦国,秦军,郑国,先秦,周朝,介子推,晋文公,千年专制

    传说为晋文公都邑故绛的山西襄汾赵康古城晋文公让人感佩的,首先是他豁达大度的宽容胸怀。他即位后,对惠公和怀公两朝时期的老臣一律予以留用,甚至对曾经为惠公和怀公多次出谋划策加害他的权臣吕甥、冀芮之流也予以重任。吕甥和冀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日后晋文公会秋后算账,就沆瀣一气,密谋叛乱。二人势单力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