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重耳:成大事者,有情、有义、有节

晋文公重耳:成大事者,有情、有义、有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风轻似云淡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2/17 12:47:25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年少时,他就谦虚好学,善于结交才德俱佳的人,因晋献公宠信骊姬,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继位。

晋文公任贤用能,文治武功,在城濮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楚君,后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纵观晋文公流亡后依然继位称霸的经历,总让人感慨:成大事者,有情、有义、有节。

01

真正成大事者,有情。

起初,作为晋国公子,重耳只管做个勤学上进、礼贤下士的人。

但他的父亲晋献公宠信骊姬,先是杀害了太子申生,又决意对重耳、夷吾下毒手。

老臣狐突出得知消息后,便连夜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狐偃、狐毛到重耳的居住地蒲城去通风报信,并坚定追随。

狐突之所以舍命相救,就是看中了重耳素日的贤能和聪慧。

果然,捉拿重耳的军队很快就赶到了,幸亏有狐偃、狐毛提前到达,带着他翻墙逃跑。

此后,狐偃、狐毛便陪伴在侧,忠诚相随,始终未能忘却辅佐重耳重返晋国执掌大业的使命。

当重耳在齐国备受礼遇,耽于享乐,意志逐渐消沉之际,正是狐偃和赵衰商量,将重耳灌醉以脱离齐国奔回晋国以图大业,这一义举得到了重耳在齐国的妻子齐姜的鼎力支持,他们将重耳推上复国大业之路。

后来,重耳又辗转来到秦国,得到秦穆公的支持,带着粮草和兵马杀回晋国,并一举平定了叛乱。

论功行赏之际,晋文公重耳将狐偃、赵衰列为一等功臣,并按照“上赏赏德、次赏赏才、再次赏功”的理念,对追随他的人给予相应的赏赐,让人心服口服。

除此之外,重耳还将他在翟国的夫人季隗,在齐国的夫人齐姜,以及在秦国的夫人怀赢都接回来。这些女人,是他流亡岁月里的依靠,他也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三位夫人都膜拜重耳的为人,相处融洽。

重耳之所以在亡命天涯的路途中,还能有忠臣相随,有诸侯国以礼相待,并赐予美人相伴,且每一位妻子都深明大义。

这些表象“情深义重”的背后,都反映出重耳是个重感情的人,是个性情中人,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潜力”,甘愿为之辛苦为之忙。

所以,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多半是个有情人,眼中没有轻重贵贱之分,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和真心,经历了真情淬炼的感情,才能生死相随,永以为好。

02

真正成大事者,有义。

重耳流亡的十九年中,一共游历了八个诸侯国,他复国的希望时而明朗,时而晦暗,诸侯国国君对他的态度也就各有不同

一种将他视作“阶下囚”,唯恐避之不及,甚至还借机羞辱他。

比如,重耳流亡的第一站来到了卫国,卫文公对仓皇出逃的重耳一行没有给予分文帮助,他们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往前赶路。

一种是将他视作“潜力股”,如翟国、齐国、秦国、楚国、宋国等,他们不仅以国君之礼,隆重接待重耳一行,还为其安置家室,给予军马粮草,帮助他实现复国大业。

在楚国时,楚成王曾邀请重耳到云梦泽狩猎,宾主尽欢,两人痛饮欢叙,重耳在回答楚王“如何表达谢意”的问题时,希望能借助楚国威风,得以复国,从此世代友好,若万不得已要兵戎相见,定当退避三舍,为报答楚王收留之恩。

春秋末年,诸侯争霸,重耳复国平乱之后,也不得不加入了争霸的历史赛道,与楚国交战成为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窘境。

只是,晋文公从未忘却当初的誓言,两军对垒,他退避三舍,直到退至城濮,才正式交战。晋文公在远处观战,见晋军大获全胜,便连忙下令,不可杀戮太多。

这便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城濮之战,经此一役,晋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夯实。

当年,收留重耳的楚成王,大概也不会想到,真有两国兵戈相见的一日。他敬重重耳,所以帮他;他倾力为国,愿赌服输。大概,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惊天“反转”中,重耳的“重义气”让他输掉心服口服。

想要成一番大事者,从来不会“胜之不武”,而是以德服人。

03

真正厉害的人,有节。

孟子曾写道:“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也。”

重耳在流亡的岁月里,充分展示出“大丈夫”应有的节气。

比如,重耳来到曹国的时候,喜爱斗鸡走马的曹共公对他们很不待见,每天只给他们稀粥蔬饭。

当大臣说重耳有贤德时,曹共公毫不在意,而听说重耳奇人异象,倒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为了一探重耳“骈胁”(肋骨相连,如同一大块完整的骨头),假意请重耳沐浴,再带人公然“围观”。

曹共公这番无耻行径不仅让重耳愤恨,也让曹国唯一一位正直的大臣僖负羁,对此很是气愤,也由此更加敬重重耳。于是,他私底下准备了美食酒肉,并用白璧盛好,恭恭敬敬地献给重耳。

他们一边饮酒,一边畅谈,表达对彼此的欣赏、尊重和感谢。当僖负羁提出要将盛饭菜的白璧送给重耳,但重耳执意不收。

这愈加让僖负羁坚信,重耳是个必成大器的人。

是呀,一个真正能成大器的人,心中有戒,心中有度,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守住了节气,也就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04

结束语: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个有情、有义、有节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管经历多少大风大浪,他们始终坚持做自己。

这样的人生,何其潇洒。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更多文章

  • 齐桓公和晋文公,为何能迅速称霸中原?要感谢他们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齐桓公,重耳,齐国,宋国,楚庄王,晋献公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其中,就《史记索隐》和《荀子》的版本,应该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认同度。《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这两个版本的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 春秋争霸之三:终成霸业-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国,秦国,重耳,卫国,宋国,郑国,周朝,先秦,晋文公,春秋争霸

    齐楚争霸前656年,楚成王在召陵之盟被齐桓公压了一头,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楚国扩张的势头。前655年,楚国顺手灭了弦国。前655年,为了维护周礼,支持周朝太子姬郑为储君,齐桓公邀集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与姬郑在卫国的首止会盟。周惠王大怒:我立谁做太子,说了还不算?于是

  •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姬重耳的创业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重耳,齐国,骊姬,宋国,夷吾,秦国,晋献公,春秋五霸,晋文,公姬,晋文公,春秋(书),先秦,周朝,中国古文献

    大家好,这里是9527的七。一个喜欢历史的理科生。霸:即诸侯的老大,其职业名称为会诸侯、朝天子,实际的情况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西周灭亡,进入东周后开展了各种折腾(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弱,老大权威不再,已经无法领导小弟们。小弟们一看老大快不行了,于是相互之间打架,都想做代理老大。关于“春秋

  • 晋文公重耳在复国道路上的女人缘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重耳,齐国,秦国,夷吾,骊姬

    @真知新坐标[微风]01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位国君。重耳一生贤明,为人谦逊,追随者甚多。但是,他的君王之路却一波三折,直到晚年才得以继承君位,成就大业。重耳最终能登上君位,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原由,有其自身仁善贤明,深得赵衰,介子推等能臣拥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

  • 晋文公43岁开始流亡,19年里娶7个老婆,在岳父帮助下回晋国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重耳,晋国,齐国,秦国,夷吾,骊姬,晋献公,晋文公,流亡,周朝,先秦

    晋文公重耳43岁踏上流亡之路,19年的流亡生涯里娶了7个老婆,算得上是一边流亡一边娶媳妇了。公元前656年,因着骊姬的陷害,也或者晋献公本就有意,总之,太子申生送给晋献公的胙肉中有毒这件事让晋献公对申生有了杀心,最终太子申生自杀。骊姬又陷害重耳和夷吾也和这件事有关系,吓得两人不辞而别回到了封地。于是

  •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做了哪些事,才真正得到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重耳,诸侯国,周王室,狐偃,周天子,楚成王

    城濮之战的胜利,为晋文公称霸奠定了基础。这一战结束之后,对晋文公威胁最大的也就是楚国的令尹子玉了。毕竟,子玉也不是一个庸才,而且此次的失败一定会让他怀恨在心,这对晋国的称霸来说,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麻烦。但是,让晋文公意外的是,子玉这个麻烦竟然被楚成王自己给解决掉了。对于子玉的失败,楚成王感到非常愤怒

  • 晋文公成就霸业,他的齐国妻子起了很大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齐国,重耳,狐偃,秦国,骊姬,晋文公,先秦,周朝

    春秋时,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妃,生了儿子叫奚齐,她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便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杀掉重耳和夷吾。重耳看到情况不好,便从晋国逃了出去,开始周游列国。跟他出亡的大臣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介子推等九人,每个人都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他们之所以愿意跟随重耳,是因

  • 四处逃亡的他,最后成为晋文公,他的经历让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重耳,齐国,秦国,夷吾,骊姬,晋献公

    前篇我们提到了春秋五霸中的前两霸,齐桓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个霸主,而宋襄公在五霸中相对有些水分,自带喜剧效果。而今天说到的五霸中的第三霸就是晋国的晋文公,说到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影响力,秦国是最有发言权的,当时就是晋国压得秦国根本不敢东出。晋国位置晋文公名为重耳,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自幼就喜欢结交朋友,用

  • 晋文公重耳流亡,先是到了哪几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重耳,齐国,秦国,骊姬,齐桓公,国君

    韩原一战结束之后,为了履行和秦国的盟约,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同时,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他一边修行德政,一边又派人去刺杀公子重耳。那么,此时的重耳又在做什么呢?太子申生死后,重耳和夷吾到都城绛打探消息,结果却听说骊姬诬告他们跟申生合谋要毒死晋献公,吓得他们赶紧逃离了都城,回到自己的封地。重耳

  •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退避三舍背后的旷世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重耳,秦国,齐国,齐桓公,晋文公,春秋五霸,历史故事

    成语典故的由来很多人在语文课本中学过退避三舍的成语,它比喻退让和回避,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楚成王与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之间的对话。话说重耳年轻时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相迎。在一次宴会上,两人喝酒畅饮,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道:“要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