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处逃亡的他,最后成为晋文公,他的经历让人感叹

四处逃亡的他,最后成为晋文公,他的经历让人感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1979 更新时间:2023/12/8 8:30:50

前篇我们提到了春秋五霸中的前两霸,齐桓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个霸主,而宋襄公在五霸中相对有些水分,自带喜剧效果。

而今天说到的五霸中的第三霸就是晋国的晋文公,说到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影响力,秦国是最有发言权的,当时就是晋国压得秦国根本不敢东出。

晋国位置

晋文公名为重耳,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自幼就喜欢结交朋友,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有社交牛逼症,作为晋国王室成员,照理说重耳应该是在一个吃喝不愁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许上天就是要让他磨练一下以图未来的霸业。重耳父亲后来给他找了个后妈,名叫骊姬,后来证明这女人完全就是重耳的克星,她用尽阴谋诡计迷惑晋献公,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以后继承大业。之后这女人使出诡计劝说晋献公让自己的三个儿子离开国都,随后又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得知太子死后,重耳与兄弟夷吾出逃,之后重耳暂时在蒲城落脚,而夷吾则逃到了屈城。

对于两位公子的不辞而别,晋献公十分愤怒,于是出兵攻打蒲城,这次重耳再次出逃,这年是公元前655年,重耳逃到了其母亲的故国翟国,开始了他长达19年的逃亡生涯。之后随着晋献公的离世,骊姬的儿子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然而也许真的是恶有恶报,此时一直支持已故太子申生的卿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趁机乘机发难,将幼主奚齐刺死在晋献公的灵堂上,随后又将骊姬用鞭子活活打死 ,之后里克并派人去迎接公子重耳,希望他能继承大位,但是重耳心里一直对当年违抗父王的命令出逃,父王死后又不能尽孝而深感内疚,于是谢绝了里克的迎接。没办法里克将重耳的兄弟夷吾接回了晋国,夷吾继承大位是为晋惠公。

四处逃亡的重耳

本来以为晋国之前的混乱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重耳也可以在外好好地活下去,但是上天就是不让重耳那么轻松。没想到当上君王的夷吾下令杀死了之前帮助他的邳郑父等人,晋惠公的行为让晋人看清了其的不讲信义的本来面目,而晋惠公自己也很心虚,害怕自己的臣民投靠到重耳那里,于是又下令去追杀重耳。此时在翟国住了12年的重耳闻讯不得不再次逃亡,之前是外人要杀自己,这次居然是之前与自己共同逃难的亲兄弟要杀自己,可想而知重耳的心里是多么的崩溃。

重耳告别了在翟国迎娶的妻子,再次踏上了逃亡之旅,这段时间他先后去了卫国、齐国,此时齐国仍然是齐桓公统治,对于重耳的到来齐桓公隆重迎接了他,此时管仲已经离世,齐国正是需要贤能的时候,重耳的到来让齐桓公很高兴,后来重耳就在齐国住了下来。但是后来上天又来找他麻烦,重耳住下来后没有多久,齐桓公就离世了,这是齐桓公的几个儿子开始争权夺利,齐国陷入了内战,之后齐孝公接任,这个时候由于齐桓公的离世,齐国的内乱使得齐国实力大减,外敌入侵使得齐国焦头烂额,这个时候齐孝公让重耳离开齐国去完成自己的大业,而在齐国住的太舒服的重耳已经忘记了当初自己为什么会逃亡了,齐孝公不得不重耳随从设计将重耳灌醉带离了齐国。

之后他们先后路过了曹国、宋国、郑国,之后他又来到了楚国,楚国国君楚成王盛情接待了重耳,之后重耳在楚国又住了几个月,也是在这段时间重耳与楚成王达成了一项约定:如果以后重耳继承大位,晋国如果与楚国发生冲突,晋国会为楚国后退90里,以报答楚国的恩情,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此时在晋国那边,之前登基的重耳兄弟晋惠公病重,在秦国为质的太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直接不辞而别离开了秦国。对于太子圉的不守信义秦国很是恼火,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

重耳许诺楚国后退90里

到秦国后,秦国此时是秦穆公掌权,由于太子圉不讲信义秦国将同宗的5位女子嫁给重耳,以支持重耳回晋国继承大业。晋国那边,晋惠公离世太子圉继承父业,称为晋怀公。之后在秦军以及晋国大夫等的支持下,重耳在流亡了19年后回到了曲沃,继承大业史称晋文公,而被赶下台的晋怀公逃亡到高粱,之后被晋文公杀死,从公元前655年逃亡到翟国到公元前636年回到曲沃继承大业,重耳的辛酸也是只有他自己才清楚,重耳是不幸的,但是他也是幸运的,在这一路上虽然被一些小国蔑视过,但是作为当时的大国中的齐国、楚国、秦国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还有自己那些优秀的随从的帮助,使得他最终能够化险为夷返回了晋国。

重耳结束逃亡回国

在继承大业后,晋文公对内把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晋国的实力在蒸蒸日上。但是要当上霸主光有强大的国力还是差一点意思的,还需要战争来说话,而这一仗的对手就是之前帮助过自己的楚国,这次战争晋文公确实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晋国军队真的为楚国后撤了90里,照理说战争中的这一行为可能会让军队遭受巨大的威胁,但是晋文公何许人也,训练的军队十分优秀,在这场逆境中重创楚军,为晋国打出了名声。之后晋文公也仿照当年齐桓公搞了“践土之盟”,和宋襄公搞得那个会盟相比,这次的会盟含金量太大了,而且与齐桓公的“葵丘会盟”相比,这次周天子居然亲自来为其祝贺,晋文公的霸主位置坐的比齐桓公还稳!

践土之盟

遗憾的是晋文公只当了9年的国君就离世了,结束了其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标签: 重耳齐国秦国夷吾骊姬晋献公

更多文章

  • 晋文公重耳流亡,先是到了哪几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重耳,齐国,秦国,骊姬,齐桓公,国君

    韩原一战结束之后,为了履行和秦国的盟约,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同时,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他一边修行德政,一边又派人去刺杀公子重耳。那么,此时的重耳又在做什么呢?太子申生死后,重耳和夷吾到都城绛打探消息,结果却听说骊姬诬告他们跟申生合谋要毒死晋献公,吓得他们赶紧逃离了都城,回到自己的封地。重耳

  •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退避三舍背后的旷世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重耳,秦国,齐国,齐桓公,晋文公,春秋五霸,历史故事

    成语典故的由来很多人在语文课本中学过退避三舍的成语,它比喻退让和回避,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楚成王与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之间的对话。话说重耳年轻时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相迎。在一次宴会上,两人喝酒畅饮,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道:“要是托

  • 晋文公重耳攻打郑国一事,究竟有多少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郑国,秦国,重耳,秦军,秦穆公

    在击败楚国并顺利称霸中原之后,晋文公重耳立刻想好了下一步该怎么走。他要灭掉郑国。重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史书给出的解释是:在重耳流亡时,郑国国君郑文公对他非常不礼貌,所以这回是秋后算账。这个说法我并不赞同,要知道,重耳继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帮助晋国称霸。哪怕

  • 晋文公“退避三舍”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答楚王,而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重耳,宋国,成得臣,晋国,楚国

    以退为进,是一种很高明的战术,能够让敌军产生一种误判,认为是怕了自己,或者对自己产生了惧意。而让敌军放松警惕,打乱其原有布局,在出其不意的攻击敌军,以获全胜。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就用这种战术战胜了楚国,成功的称霸中原。晋国的公子重耳逃亡到了楚国,面对这个失势的公子,楚王选择了以盛情款待。但是楚王盛情款待

  • 春秋霸主晋文公是怎样实现他的霸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周王室,齐国,宋国

    晋文公登位以后,推行善政、广施恩惠,晋国的国力迅速崛起。晋文公在位九年,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公认的第二个霸主,他是如何实现他的宏伟霸业的呢?在位不长的九年时间里,通过勤王救驾、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征讨、协调诸侯等完成了齐桓公之后第二个中原霸主的华丽转变。勤王救驾公元前636年(文公元年),周天子

  • 晋文公文把郑国打服,从此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为晋国马首是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晋国,郑国,宋国,晋文,姬发,重耳

    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成王继位后,周朝诸侯国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后被周公旦率军平息叛乱,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成为了晋国始祖。叔虞叔虞也是三晋文化创世人,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

  • 晋文公:本无争位之心的公子,经过历练,转变成叱咤风云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静欲沉香呦标签:重耳,齐国,周王朝,晋国,楚国

    上回讲到六十多岁的晋文公终于上位,接下来看看他是怎么发展的?晋文公上位之后,大力发展生产,很快国家便强盛起来。但现在的国家局势是什么呢?齐国已经开始衰落了,旁边的楚国不断地强大起来。晋国和楚国将会爆发更大的冲突。晋国也想当霸主,晋文公便模仿齐国的尊王攘夷。当时周王朝发生内乱,晋文公立马派人去救天子,

  • 秦穆公送晋文公回国,为何晋文公登基之后,却不肯履行自己的承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秦穆公,重耳,秦国,齐国,晋献公

    从私人关系角度来说,秦穆公确实是对晋文公有恩。但这种私人恩情,在国家利益面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秦穆公之所以要施恩于晋文公,目的其实也不单纯,而是有着很深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登基之后,完全做到公私分明,把国家利益放到个人恩怨之前,自然也就很正常了。秦国和晋国的这笔烂账,其实得追溯

  • 收纳侄媳妇,为秦军带路,这样的重耳为什么能够成为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秦军,重耳,秦国,夷吾,秦穆公

    割让了河西之地以后,夷吾被放回了晋国。这时候的大背景是,秦国刚击败了晋国,正处于一个强势的时期,所以晋国君臣被迫有了点向心力,也没人搞幺蛾子,夷吾继续当国君。回国之后,夷吾又当了八年国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战争失利的缘故,回国之后的夷吾健康大不如前,一直处于一种“生病-治病-养病”的循环之中。而且,

  • 晋文公害怕楚国到做噩梦,为何还是打赢了城濮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楚国,狐偃,重耳,晋军,晋国,城濮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8)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32年4月1日,为了打击国内不利于自己的舆论,为了保住若敖氏在楚国四大家族中的领导地位,为了给招招领先自己的晋文公一点颜色看看,楚帅成得臣不顾楚王的反对,率领楚、郑、许、陈、蔡五国联军,从河南商丘一路北上,长途奔袭两百余里,寻求晋军主力决战,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