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新坐标
[微风]01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位国君。
重耳一生贤明,为人谦逊,追随者甚多。
但是,他的君王之路却一波三折,直到晚年才得以继承君位,成就大业。
重耳最终能登上君位,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重耳很有女人缘。
据史书记载,仰慕重耳的女人很多,重耳是逃亡了一路,娶了一路的女人。
这些女人,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都天生善良,品行优秀。
在重耳的复国道路上,她们都心甘情愿地奉献着自己。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女人。
一个是齐国宗室之女齐姜;
另一个是重耳的侄儿媳妇怀赢,也就是说,重耳在复国路上,还被迫娶了侄儿媳妇。
[微风]02
受晋献公宠爱的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幼子继承君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太子逼迫英年早逝。
为了躲过骊姬的迫害,重耳和他的异母弟弟夷吾,先后逃往各自的母家小国。
重耳在母亲生活过的草原上,娶妻生子,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
在这段日子里,重耳带着随从,帮助当地百姓盖房子,给百姓传授中原文化,深受当地人们的喜欢。
后来,重耳的弟弟夷吾,在秦国的扶持下,返回晋国,登上了君位。
夷吾治国不力,屡次受制于秦,国力不断衰弱。
夷吾死后,夷吾的儿子圉又继承了君位。
夷吾和子圉父子俩,都不是贤能之辈,缺乏王道修养。
于是,晋国在骊姬之乱后,又接连经历了两代的乱国局面。
夷吾把哥哥重耳,看做是重大隐患,派兵追杀重耳。
重耳不得不带着随从,再一次走上流亡之路。
[微风]03
齐国是当时春秋列国中的一霸,其他诸侯国不敢擅自闯入造次。
于是,重耳一行人逃出草原,便决定逃往齐国,以求避护。
在逃亡的路上,重耳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受尽了苦楚。
饥饿难耐的时候,重耳向路边的农人讨吃食,遭受过“农人送土”的戏弄。
重耳不但没有恼火,反而把此看作是农人赐给他的土地,所以,重耳当众吃下土块。
重耳在饥饿劳累中昏迷不醒的时候,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肌肉,做成汤喂下,救醒了重耳,这就是有名的“割肉奉君”的故事。
逃到齐国,重耳受到了齐桓公的热情接待,并且把齐国宗室之女齐姜,嫁于重耳。
这个齐国宗室之女,不仅身材娇美,漂亮贤淑,而且知书达礼,顾全大局。
在重耳的复国大业中,齐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耳和齐姜结婚以后,身心都陷入了温柔之乡,有过守着娇妻,在齐国安度一生的心思。
跟随重耳的大臣们,原本就是看重重耳的才学和品德,期望有朝一日,能助重耳返晋继位,实现自己的报国雄心。
他们是不允许重耳沉入安逸,丧失志向,不思复国大业的。
深明大义的齐姜,更是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夫君失了大志。
于是,齐姜与随从们商量好,设宴用酒灌醉重耳。
然后,把重耳塞上马车,离开齐国。
重耳从温柔乡中被拉上了复国大路。
[微风]04
要想复国,首先得有军队,重耳一无所有,自然得借助邻国的帮助。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夷吾当初上位的时候,求助秦国发兵,代价是割让河西五城给秦国。
重耳比弟弟夷吾高明,他不想受制于人。
于是,便和大臣们想了一个妙计:表面奔向楚国求援,实则是想以此震慑其他邻国,达到邻国主动与他结盟的目的。
如果晋楚结盟,对其他诸侯国就是无可抵挡的威胁,所以,他们是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远在齐国的齐姜听说夫君投奔楚国,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
古代各国相互修好,除了割让城池,还有两国联姻。
重耳不想卖国求助,自然少不了联姻。
深明大义的齐姜,立即修书一封,让人快马送给重耳。
其中意思就有:让重耳不要在意她的感受,该联姻时就联姻,“切莫让缘成了劫”。
齐姜舍小求大的胸怀,又一次在重耳前进的道路上助了一把力。
[微风]05
如果说,齐姜在重耳的复国道路上,起了推动作用,那么迎娶怀赢,则直接为重耳赢得了返回晋国的军事援助。
事态果真向重耳设想的方向发展。
秦国得知重耳去了楚国,唯恐重耳上位后晋楚结盟,威胁到秦国。
于是,主动派使臣和重耳联系,请求重耳迎娶秦国公主怀赢,以及其他四位贵族美女,以此作为发兵援助的条件。
晋惠公夷吾在位时,曾经把儿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为了牵绊住子圉,把女儿嫁给子圉为妻,这个女儿就是这里的怀赢。
晋惠公病危时,子圉丢下妻子怀赢,自己偷偷逃回晋国,顺利地继承了君位。
秦穆公为了日后能控制重耳,又要把本是侄儿媳妇的怀赢嫁于重耳。
为图大业,重耳只好接受。
重耳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顺利地返回自己的国家,晋怀公子圉死于乱军之中。
至此,重耳在六十二岁的人生节点上,完成了复国大任。
后来,经过践土会盟,晋文公成了春秋霸主。
践土会盟
据说,晋文公重耳的女人虽多,但却比较和睦,她们通过合理的竞选规则,各安其位,助力晋文公安邦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