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文公重耳在复国道路上的女人缘

晋文公重耳在复国道路上的女人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6/23 5:36:16

@真知新坐标

[微风]01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位国君。

重耳一生贤明,为人谦逊,追随者甚多。

但是,他的君王之路却一波三折,直到晚年才得以继承君位,成就大业。

重耳最终能登上君位,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其中原由,有其自身仁善贤明,深得赵衰介子推等能臣拥戴。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重耳很有女人缘。

据史书记载,仰慕重耳的女人很多,重耳是逃亡了一路,娶了一路的女人。

这些女人,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都天生善良,品行优秀。

在重耳的复国道路上,她们都心甘情愿地奉献着自己。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女人。

一个是齐国宗室之女齐姜

另一个是重耳的侄儿媳妇怀赢,也就是说,重耳在复国路上,还被迫娶了侄儿媳妇。

[微风]02

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在位的时候,晋国遭受了骊姬之乱。

受晋献公宠爱的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幼子继承君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太子逼迫英年早逝。

为了躲过骊姬的迫害,重耳和他的异母弟弟夷吾,先后逃往各自的母家小国。

重耳在母亲生活过的草原上,娶妻生子,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

在这段日子里,重耳带着随从,帮助当地百姓盖房子,给百姓传授中原文化,深受当地人们的喜欢。

后来,重耳的弟弟夷吾,在秦国的扶持下,返回晋国,登上了君位。

夷吾治国不力,屡次受制于秦,国力不断衰弱。

夷吾死后,夷吾的儿子圉又继承了君位。

夷吾和子圉父子俩,都不是贤能之辈,缺乏王道修养。

于是,晋国在骊姬之乱后,又接连经历了两代的乱国局面。

夷吾把哥哥重耳,看做是重大隐患,派兵追杀重耳。

重耳不得不带着随从,再一次走上流亡之路。

[微风]03

齐国是当时春秋列国中的一霸,其他诸侯国不敢擅自闯入造次。

于是,重耳一行人逃出草原,便决定逃往齐国,以求避护。

在逃亡的路上,重耳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受尽了苦楚。

饥饿难耐的时候,重耳向路边的农人讨吃食,遭受过“农人送土”的戏弄。

重耳不但没有恼火,反而把此看作是农人赐给他的土地,所以,重耳当众吃下土块。

重耳在饥饿劳累中昏迷不醒的时候,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肌肉,做成汤喂下,救醒了重耳,这就是有名的“割肉奉君”的故事。

逃到齐国,重耳受到了齐桓公的热情接待,并且把齐国宗室之女齐姜,嫁于重耳。

这个齐国宗室之女,不仅身材娇美,漂亮贤淑,而且知书达礼,顾全大局。

在重耳的复国大业中,齐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耳和齐姜结婚以后,身心都陷入了温柔之乡,有过守着娇妻,在齐国安度一生的心思。

跟随重耳的大臣们,原本就是看重重耳的才学和品德,期望有朝一日,能助重耳返晋继位,实现自己的报国雄心。

他们是不允许重耳沉入安逸,丧失志向,不思复国大业的。

深明大义的齐姜,更是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夫君失了大志。

于是,齐姜与随从们商量好,设宴用酒灌醉重耳。

然后,把重耳塞上马车,离开齐国。

重耳从温柔乡中被拉上了复国大路。

[微风]04

要想复国,首先得有军队,重耳一无所有,自然得借助邻国的帮助。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夷吾当初上位的时候,求助秦国发兵,代价是割让河西五城给秦国。

重耳比弟弟夷吾高明,他不想受制于人。

于是,便和大臣们想了一个妙计:表面奔向楚国求援,实则是想以此震慑其他邻国,达到邻国主动与他结盟的目的。

如果晋楚结盟,对其他诸侯国就是无可抵挡的威胁,所以,他们是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远在齐国的齐姜听说夫君投奔楚国,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

古代各国相互修好,除了割让城池,还有两国联姻。

重耳不想卖国求助,自然少不了联姻。

深明大义的齐姜,立即修书一封,让人快马送给重耳。

其中意思就有:让重耳不要在意她的感受,该联姻时就联姻,“切莫让缘成了劫”。

齐姜舍小求大的胸怀,又一次在重耳前进的道路上助了一把力。

[微风]05

如果说,齐姜在重耳的复国道路上,起了推动作用,那么迎娶怀赢,则直接为重耳赢得了返回晋国的军事援助。

事态果真向重耳设想的方向发展。

秦国得知重耳去了楚国,唯恐重耳上位后晋楚结盟,威胁到秦国。

于是,主动派使臣和重耳联系,请求重耳迎娶秦国公主怀赢,以及其他四位贵族美女,以此作为发兵援助的条件。

晋惠公夷吾在位时,曾经把儿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为了牵绊住子圉,把女儿嫁给子圉为妻,这个女儿就是这里的怀赢。

晋惠公病危时,子圉丢下妻子怀赢,自己偷偷逃回晋国,顺利地继承了君位。

秦穆公为了日后能控制重耳,又要把本是侄儿媳妇的怀赢嫁于重耳。

为图大业,重耳只好接受。

重耳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顺利地返回自己的国家,晋怀公子圉死于乱军之中。

至此,重耳在六十二岁的人生节点上,完成了复国大任。

后来,经过践土会盟,晋文公成了春秋霸主。

践土会盟

据说,晋文公重耳的女人虽多,但却比较和睦,她们通过合理的竞选规则,各安其位,助力晋文公安邦富民。

标签: 重耳齐国秦国夷吾骊姬

更多文章

  • 晋文公43岁开始流亡,19年里娶7个老婆,在岳父帮助下回晋国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重耳,晋国,齐国,秦国,夷吾,骊姬,晋献公,晋文公,流亡,周朝,先秦

    晋文公重耳43岁踏上流亡之路,19年的流亡生涯里娶了7个老婆,算得上是一边流亡一边娶媳妇了。公元前656年,因着骊姬的陷害,也或者晋献公本就有意,总之,太子申生送给晋献公的胙肉中有毒这件事让晋献公对申生有了杀心,最终太子申生自杀。骊姬又陷害重耳和夷吾也和这件事有关系,吓得两人不辞而别回到了封地。于是

  •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做了哪些事,才真正得到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重耳,诸侯国,周王室,狐偃,周天子,楚成王

    城濮之战的胜利,为晋文公称霸奠定了基础。这一战结束之后,对晋文公威胁最大的也就是楚国的令尹子玉了。毕竟,子玉也不是一个庸才,而且此次的失败一定会让他怀恨在心,这对晋国的称霸来说,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麻烦。但是,让晋文公意外的是,子玉这个麻烦竟然被楚成王自己给解决掉了。对于子玉的失败,楚成王感到非常愤怒

  • 晋文公成就霸业,他的齐国妻子起了很大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齐国,重耳,狐偃,秦国,骊姬,晋文公,先秦,周朝

    春秋时,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妃,生了儿子叫奚齐,她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便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杀掉重耳和夷吾。重耳看到情况不好,便从晋国逃了出去,开始周游列国。跟他出亡的大臣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介子推等九人,每个人都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他们之所以愿意跟随重耳,是因

  • 四处逃亡的他,最后成为晋文公,他的经历让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重耳,齐国,秦国,夷吾,骊姬,晋献公

    前篇我们提到了春秋五霸中的前两霸,齐桓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个霸主,而宋襄公在五霸中相对有些水分,自带喜剧效果。而今天说到的五霸中的第三霸就是晋国的晋文公,说到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影响力,秦国是最有发言权的,当时就是晋国压得秦国根本不敢东出。晋国位置晋文公名为重耳,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自幼就喜欢结交朋友,用

  • 晋文公重耳流亡,先是到了哪几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重耳,齐国,秦国,骊姬,齐桓公,国君

    韩原一战结束之后,为了履行和秦国的盟约,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同时,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他一边修行德政,一边又派人去刺杀公子重耳。那么,此时的重耳又在做什么呢?太子申生死后,重耳和夷吾到都城绛打探消息,结果却听说骊姬诬告他们跟申生合谋要毒死晋献公,吓得他们赶紧逃离了都城,回到自己的封地。重耳

  •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退避三舍背后的旷世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重耳,秦国,齐国,齐桓公,晋文公,春秋五霸,历史故事

    成语典故的由来很多人在语文课本中学过退避三舍的成语,它比喻退让和回避,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楚成王与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之间的对话。话说重耳年轻时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相迎。在一次宴会上,两人喝酒畅饮,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道:“要是托

  • 晋文公重耳攻打郑国一事,究竟有多少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郑国,秦国,重耳,秦军,秦穆公

    在击败楚国并顺利称霸中原之后,晋文公重耳立刻想好了下一步该怎么走。他要灭掉郑国。重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史书给出的解释是:在重耳流亡时,郑国国君郑文公对他非常不礼貌,所以这回是秋后算账。这个说法我并不赞同,要知道,重耳继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帮助晋国称霸。哪怕

  • 晋文公“退避三舍”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答楚王,而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重耳,宋国,成得臣,晋国,楚国

    以退为进,是一种很高明的战术,能够让敌军产生一种误判,认为是怕了自己,或者对自己产生了惧意。而让敌军放松警惕,打乱其原有布局,在出其不意的攻击敌军,以获全胜。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就用这种战术战胜了楚国,成功的称霸中原。晋国的公子重耳逃亡到了楚国,面对这个失势的公子,楚王选择了以盛情款待。但是楚王盛情款待

  • 春秋霸主晋文公是怎样实现他的霸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周王室,齐国,宋国

    晋文公登位以后,推行善政、广施恩惠,晋国的国力迅速崛起。晋文公在位九年,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公认的第二个霸主,他是如何实现他的宏伟霸业的呢?在位不长的九年时间里,通过勤王救驾、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征讨、协调诸侯等完成了齐桓公之后第二个中原霸主的华丽转变。勤王救驾公元前636年(文公元年),周天子

  • 晋文公文把郑国打服,从此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为晋国马首是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晋国,郑国,宋国,晋文,姬发,重耳

    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成王继位后,周朝诸侯国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后被周公旦率军平息叛乱,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成为了晋国始祖。叔虞叔虞也是三晋文化创世人,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