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退避三舍背后的旷世阴谋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退避三舍背后的旷世阴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文人物坛 访问量:3496 更新时间:2024/6/25 21:22:26

成语典故的由来

很多人在语文课本中学过退避三舍的成语,它比喻退让和回避,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楚成王与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之间的对话。话说重耳年轻时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相迎。

在一次宴会上,两人喝酒畅饮,成王问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回答道:

“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果然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而重耳当年对成王说的话一语成殱,晋楚果然刀兵相见,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来历。

人们对晋文公的言而有信和知恩图报的君子美德赞叹不已,广为后世流传。

可退避三舍的结果是晋文公大败楚军,并成为继齐桓公之后新的诸侯盟主,所以退避三舍表面上是君子之德,实际却是诱敌深入,以退为进,体现晋文公高超的政治手腕。

漂泊流亡十九年的落魄王子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出生于公元前697年,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因与齐桓公处于同一时代,并称为齐桓晋文。

不过与齐桓公相比,重耳的霸业经历要坎坷得多。齐桓公九合诸侯,驰骋疆场时,重耳还在国外过着流亡生活,低三下四的看着别人的脸色,而这一流亡就是十九年。

重耳自幼聪明好学,好结交士人名流,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重耳会有不错的未来前途,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公元前655年,他被父亲晋献公的爱妾骊姬诬陷,认定其有谋反嫌疑,在晋献公派兵抓他时,重耳匆忙逃跑。

重耳先是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在舅舅狐偃的庇护下,重耳的日子还算安定,还在这里娶妻生子,这一靠就是十二年。

此时的晋国是他的哥哥晋惠公执政,晋惠公为人恶毒狠辣,他认为只要重耳活着就是一种威胁,于是派兵追杀重耳。

没办法,重耳只能继续逃命,在当时,齐桓公是诸侯中首屈一指的霸主,为人宽宏大量,乐善好施,重耳决定投奔齐桓公。

齐桓公对重耳的到来非常欢迎,还给他许配了一名同族女子齐姜,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重耳在齐国呆了五年后再次踏上流亡之路。

重耳先后来到曹国、宋国和郑国,曹郑两国君主对重耳十分怠慢,不加礼遇,当时宋国的国王是春秋五霸中的另一位霸主宋襄公。可惜刚刚被楚国打败,自身难保,没能挽留重耳。

最终重耳来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热烈招待,重耳也非常谦恭,在宴会上楚成王与重耳有了前述片段关于退避三舍的对话。

在楚国呆了几个月后,重耳受到秦国国君穆公的邀请,于是他前往秦国,秦穆公非常大度的把同宗五个女子全部嫁给重耳。

前637年晋惠公病逝,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在秦国的支持下,重耳踏上回国之路,依靠秦军的力量夺回王位,杀死晋怀公。

前636年重耳登基,是为晋文公,此时的重耳已是60岁花甲之年。

从履历上看,虽然重耳没有齐桓公小白那么耀眼,但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磨炼了他的意志,历练了坚强的品格,开阔了眼界,春秋五霸中的三位都见了个遍,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和秦穆公。

他从一个深居王宫大院的公子变成圆滑世故的政客,君子之谦和礼辞退让不过是成就政治目的的手段,政治斗争只有利益,没有情面!

城濮之战,称霸诸侯

前636年,周襄王被夷狄围攻,不得已向秦晋等周边诸侯发出求救书,秦穆公屯兵于黄河岸边准备勤王。

晋文公敏锐意识到争夺霸权的基础是拥护周天子,周王室与晋国同为姬姓,如果晋国不抢先护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国之后,就无法向天下发号施令。

只有掌握周天子才能让晋国获得称霸的机会,于是晋军抢先秦穆公发兵护送周襄王回到洛阳,晋文公一跃成为大国诸侯争霸之列。

前632年,晋楚因为争夺曹、卫两国发生摩擦,楚成王派遣大将子玉与晋文公在城濮展开会战。

晋文公决定退避三舍报答成王的礼遇之恩,结果楚军轻敌冒进被晋军打的大败,子玉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国内自杀,晋文公把楚国的俘虏献给周襄王。

同年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在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城濮之战的胜利和践土之盟标志着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

城濮之战是典型的以退为进,诱敌深入。晋文公打着退避的幌子让楚军产生轻敌心理。

在开战前,晋文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又砍伐了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

开战后,命令晋军让战车拖着树枝装作大军逃跑的样子,楚军受骗追击,晋军埋伏的伏兵向楚军拦腰冲杀,佯装逃跑的晋军回过头来从两面包抄楚军,最后导致楚军全军覆没。

可以说,在晋文公称霸诸侯的道路上,楚国成了最“靓丽”的背景板。

我们的书本将退避三舍作为宣传民族谦虚美德的典故,不忍心将背后隐藏的斗争谋略公布出来,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其实了解历史真相更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

小结

晋文公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与齐桓公相比平淡许多,齐桓公依靠管仲改革实力大增,九合诸侯,连年战争,以军事实力成就霸业。

而晋文公忍辱负重十九年,通过城濮之战和践土之盟奠定霸业,以政治手腕控制诸侯,其手段虽然没有齐桓公来的直接,但是更加平和稳定。

前628年,晋文公病逝,与齐桓公因晚年宠信小人落得被软禁饿死的下场相比,晋文公的人生显得圆满幸运得多。

更多文章

  • 晋文公重耳攻打郑国一事,究竟有多少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郑国,秦国,重耳,秦军,秦穆公

    在击败楚国并顺利称霸中原之后,晋文公重耳立刻想好了下一步该怎么走。他要灭掉郑国。重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史书给出的解释是:在重耳流亡时,郑国国君郑文公对他非常不礼貌,所以这回是秋后算账。这个说法我并不赞同,要知道,重耳继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帮助晋国称霸。哪怕

  • 晋文公“退避三舍”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答楚王,而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重耳,宋国,成得臣,晋国,楚国

    以退为进,是一种很高明的战术,能够让敌军产生一种误判,认为是怕了自己,或者对自己产生了惧意。而让敌军放松警惕,打乱其原有布局,在出其不意的攻击敌军,以获全胜。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就用这种战术战胜了楚国,成功的称霸中原。晋国的公子重耳逃亡到了楚国,面对这个失势的公子,楚王选择了以盛情款待。但是楚王盛情款待

  • 春秋霸主晋文公是怎样实现他的霸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周王室,齐国,宋国

    晋文公登位以后,推行善政、广施恩惠,晋国的国力迅速崛起。晋文公在位九年,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公认的第二个霸主,他是如何实现他的宏伟霸业的呢?在位不长的九年时间里,通过勤王救驾、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征讨、协调诸侯等完成了齐桓公之后第二个中原霸主的华丽转变。勤王救驾公元前636年(文公元年),周天子

  • 晋文公文把郑国打服,从此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为晋国马首是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晋国,郑国,宋国,晋文,姬发,重耳

    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成王继位后,周朝诸侯国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后被周公旦率军平息叛乱,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成为了晋国始祖。叔虞叔虞也是三晋文化创世人,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

  • 晋文公:本无争位之心的公子,经过历练,转变成叱咤风云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静欲沉香呦标签:重耳,齐国,周王朝,晋国,楚国

    上回讲到六十多岁的晋文公终于上位,接下来看看他是怎么发展的?晋文公上位之后,大力发展生产,很快国家便强盛起来。但现在的国家局势是什么呢?齐国已经开始衰落了,旁边的楚国不断地强大起来。晋国和楚国将会爆发更大的冲突。晋国也想当霸主,晋文公便模仿齐国的尊王攘夷。当时周王朝发生内乱,晋文公立马派人去救天子,

  • 秦穆公送晋文公回国,为何晋文公登基之后,却不肯履行自己的承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秦穆公,重耳,秦国,齐国,晋献公

    从私人关系角度来说,秦穆公确实是对晋文公有恩。但这种私人恩情,在国家利益面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秦穆公之所以要施恩于晋文公,目的其实也不单纯,而是有着很深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登基之后,完全做到公私分明,把国家利益放到个人恩怨之前,自然也就很正常了。秦国和晋国的这笔烂账,其实得追溯

  • 收纳侄媳妇,为秦军带路,这样的重耳为什么能够成为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秦军,重耳,秦国,夷吾,秦穆公

    割让了河西之地以后,夷吾被放回了晋国。这时候的大背景是,秦国刚击败了晋国,正处于一个强势的时期,所以晋国君臣被迫有了点向心力,也没人搞幺蛾子,夷吾继续当国君。回国之后,夷吾又当了八年国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战争失利的缘故,回国之后的夷吾健康大不如前,一直处于一种“生病-治病-养病”的循环之中。而且,

  • 晋文公害怕楚国到做噩梦,为何还是打赢了城濮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楚国,狐偃,重耳,晋军,晋国,城濮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8)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32年4月1日,为了打击国内不利于自己的舆论,为了保住若敖氏在楚国四大家族中的领导地位,为了给招招领先自己的晋文公一点颜色看看,楚帅成得臣不顾楚王的反对,率领楚、郑、许、陈、蔡五国联军,从河南商丘一路北上,长途奔袭两百余里,寻求晋军主力决战,双

  • 春秋五霸真不是靠内斗得来的|晋文公篇

    历史解密编辑:小狗娱乐小分队标签:春秋五霸,秦军,重耳,西戎,北狄,晋国

    作者:坑货的楼楼(huaxdlong)PS:本系列更新会把春秋五霸的故事全部讲完,为啥我们说春秋五霸真不是靠内斗得来的!!!喜欢的亲可以给作者一个关注&点赞支持,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晋文公篇 序篇在聊晋文公的故事之前,我们先得说下兔子先秦时期,注意,是先秦时期,周围的四大蛮族,是为东夷、西戎、南蛮、北

  • 晋国何时成为春秋第一强国的?不是在晋文公时期,而是在这个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重耳,晋国,齐国,秦国,戎狄,周朝,先秦,周天子,诸侯国,楚庄王,晋文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相反,齐国、秦国等诸侯称霸之时,南方的楚国始终不服。既然晋国是春秋第一强国没有争议了,那我们就说说晋国哪个时期最强盛。不少人认为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毕竟是晋文公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晋国最鼎盛时期是晋悼公时期。晋国的晋悼公在位期间,楚、秦、齐皆不敢与其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