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做了哪些事,才真正得到霸主地位?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做了哪些事,才真正得到霸主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1946 更新时间:2023/12/7 11:39:37

城濮之战的胜利,为晋文公称霸奠定了基础。这一战结束之后,对晋文公威胁最大的也就是楚国的令尹子玉了。毕竟,子玉也不是一个庸才,而且此次的失败一定会让他怀恨在心,这对晋国的称霸来说,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但是,让晋文公意外的是,子玉这个麻烦竟然被楚成王自己给解决掉了。

对于子玉的失败,楚成王感到非常愤怒,一开始楚成王就不太愿意跟晋国作战,但是子玉却一直坚持。因此,楚成王就让子玉自由发挥,如果赢了,那对楚国来说也是有利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子玉竟然会败得这么惨,不但损失了不少楚国的精锐,而且还动摇了楚国的国际地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于是,楚成王便狠狠地责罚了子玉。子玉是个要强的人,否则当初也不会为了名声而坚持跟晋国作战了。如今被楚成王责罚,他那自尊心就更加受不了了。于是,子玉最终自杀了。

子玉的死,让晋文公感到非常庆幸,他说:“我在外攻击,楚成王在内诛杀,内外相应,终于消除了子玉这个心腹大患。”

楚成王为什么会觉得子玉动摇了楚国的国际地位呢?

首先,很多小国原本是依附楚国的,这一战之后,很多都转而归向晋国了。比如郑国,开战的时候还是晋国的敌人,可是战争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和晋国订立盟约,背叛楚国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次,这一战可以说是晋楚两强争夺霸主的基石,楚国失败,想要在短时间内再次争夺霸主,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反观晋国,却借着这一战的胜利捞足了好处。

除了获得更多诸侯国的加盟之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周王室的支持。周王室虽然衰落,但他是名义上的共主,晋文公想要称霸天下,就必须和周王室打好关系。于是,城濮之战一结束,晋文公就在践土建立一座周王的行宫,然后派人去向周王室献俘。其实,就是在告诉周天子,我晋国如今强大无比,我给你点甜头,你也该表示点什么了。

于是,周襄王就派他的叔叔王子虎带着人来践土册封晋文公。晋文公被册封为方伯,赐予大辂,彤弓矢百等物资,其实就是身份的象征。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周天子正式承认了晋国地方强国的身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战争结束之后,晋文公回到了国内,开始封赏有功之士。在这一场战争中,先轸作为统帅,功劳应该是最大的,但是晋文公却偏偏只给他排了个第二,第一则是给了狐偃。这是为什么呢?

晋文公说:“先轸虽然带领我们的军队打赢了这场仗,但这只是一时的胜利而已。狐偃劝我不要失信于人,用退避三舍的方式获得诸侯的信服,这是万事之功。如果我没有听从狐偃的话,即使我们的军事力量再强大,也很难称霸。”

一个是战争获胜的功劳,让诸侯国看到了晋国的拳头;另一个则是威信,让诸侯国从内心信服。可以说,这两个功劳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晋文公却偏向于第二个,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实,晋文公是在效仿齐桓公

齐桓公能够称霸天下,靠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还有威信。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带领各诸侯国赶走了入侵的外敌,稳定了诸侯国的生存环境,同时他也积极地为诸侯国主持公道,维护各个诸侯国的利益,成了个端水大师,这就是威信。只有让各个诸侯国都信服你,你才能坐稳霸主的位置。

所以,晋文公才会把首功给了狐偃。当然,狐偃毕竟是他舅舅,可能多少也有些私心吧!

半年后的冬天,晋文公准备更进一步,彻底称霸诸侯。于是,他就在温地会盟诸侯,然后想带领各个诸侯国一起去参见周天子。但是,晋文公为诸侯国所做的事情毕竟还比较少,根基尚浅,他担心有些诸侯不愿意跟他一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于是,他就派人去联系周襄王,让周襄王打着到河阳寻狩的名义来一趟践土,那里有晋文公为周天子建立的行宫。

晋文公的这个要求,可以说是非常无礼的。从周朝建立以来,只有周天子召见诸侯,什么时候轮到周天子要听从诸侯的调遣了。但是,周襄王也没办法,毕竟自己的王位是靠晋文公才巩固下来的。而且,如今的晋国风头正盛,自己也不敢触其锋芒。

就这样,周天子到了践土行宫,晋文公则是带着人顺道过来朝觐周天子。因为距离较近,各诸侯国国君不来也说不过去。

这一次朝见,晋文公利用周天子的地位大做文章,终于让天下诸侯都承认了他这个霸主。晋文公就这样,真正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

更多文章

  • 晋文公成就霸业,他的齐国妻子起了很大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齐国,重耳,狐偃,秦国,骊姬,晋文公,先秦,周朝

    春秋时,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妃,生了儿子叫奚齐,她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便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杀掉重耳和夷吾。重耳看到情况不好,便从晋国逃了出去,开始周游列国。跟他出亡的大臣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介子推等九人,每个人都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他们之所以愿意跟随重耳,是因

  • 四处逃亡的他,最后成为晋文公,他的经历让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重耳,齐国,秦国,夷吾,骊姬,晋献公

    前篇我们提到了春秋五霸中的前两霸,齐桓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个霸主,而宋襄公在五霸中相对有些水分,自带喜剧效果。而今天说到的五霸中的第三霸就是晋国的晋文公,说到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影响力,秦国是最有发言权的,当时就是晋国压得秦国根本不敢东出。晋国位置晋文公名为重耳,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自幼就喜欢结交朋友,用

  • 晋文公重耳流亡,先是到了哪几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重耳,齐国,秦国,骊姬,齐桓公,国君

    韩原一战结束之后,为了履行和秦国的盟约,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同时,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他一边修行德政,一边又派人去刺杀公子重耳。那么,此时的重耳又在做什么呢?太子申生死后,重耳和夷吾到都城绛打探消息,结果却听说骊姬诬告他们跟申生合谋要毒死晋献公,吓得他们赶紧逃离了都城,回到自己的封地。重耳

  •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退避三舍背后的旷世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重耳,秦国,齐国,齐桓公,晋文公,春秋五霸,历史故事

    成语典故的由来很多人在语文课本中学过退避三舍的成语,它比喻退让和回避,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楚成王与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之间的对话。话说重耳年轻时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相迎。在一次宴会上,两人喝酒畅饮,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道:“要是托

  • 晋文公重耳攻打郑国一事,究竟有多少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郑国,秦国,重耳,秦军,秦穆公

    在击败楚国并顺利称霸中原之后,晋文公重耳立刻想好了下一步该怎么走。他要灭掉郑国。重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史书给出的解释是:在重耳流亡时,郑国国君郑文公对他非常不礼貌,所以这回是秋后算账。这个说法我并不赞同,要知道,重耳继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帮助晋国称霸。哪怕

  • 晋文公“退避三舍”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答楚王,而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重耳,宋国,成得臣,晋国,楚国

    以退为进,是一种很高明的战术,能够让敌军产生一种误判,认为是怕了自己,或者对自己产生了惧意。而让敌军放松警惕,打乱其原有布局,在出其不意的攻击敌军,以获全胜。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就用这种战术战胜了楚国,成功的称霸中原。晋国的公子重耳逃亡到了楚国,面对这个失势的公子,楚王选择了以盛情款待。但是楚王盛情款待

  • 春秋霸主晋文公是怎样实现他的霸业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周王室,齐国,宋国

    晋文公登位以后,推行善政、广施恩惠,晋国的国力迅速崛起。晋文公在位九年,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公认的第二个霸主,他是如何实现他的宏伟霸业的呢?在位不长的九年时间里,通过勤王救驾、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征讨、协调诸侯等完成了齐桓公之后第二个中原霸主的华丽转变。勤王救驾公元前636年(文公元年),周天子

  • 晋文公文把郑国打服,从此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为晋国马首是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晋国,郑国,宋国,晋文,姬发,重耳

    周武王十一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成王继位后,周朝诸侯国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后被周公旦率军平息叛乱,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成为了晋国始祖。叔虞叔虞也是三晋文化创世人,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

  • 晋文公:本无争位之心的公子,经过历练,转变成叱咤风云的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静欲沉香呦标签:重耳,齐国,周王朝,晋国,楚国

    上回讲到六十多岁的晋文公终于上位,接下来看看他是怎么发展的?晋文公上位之后,大力发展生产,很快国家便强盛起来。但现在的国家局势是什么呢?齐国已经开始衰落了,旁边的楚国不断地强大起来。晋国和楚国将会爆发更大的冲突。晋国也想当霸主,晋文公便模仿齐国的尊王攘夷。当时周王朝发生内乱,晋文公立马派人去救天子,

  • 秦穆公送晋文公回国,为何晋文公登基之后,却不肯履行自己的承诺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秦穆公,重耳,秦国,齐国,晋献公

    从私人关系角度来说,秦穆公确实是对晋文公有恩。但这种私人恩情,在国家利益面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秦穆公之所以要施恩于晋文公,目的其实也不单纯,而是有着很深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晋文公登基之后,完全做到公私分明,把国家利益放到个人恩怨之前,自然也就很正常了。秦国和晋国的这笔烂账,其实得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