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若不深信范雎,秦朝统一六国将提前20年

秦王若不深信范雎,秦朝统一六国将提前2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586 更新时间:2023/12/22 4:53:12

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开始,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实,回顾秦国历史,在大统一的20年前,他们便有一次横纵六国的机会,只是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

260年,长平之战爆发,此时秦国由于连续作战,其军事物资都已到达了极限,而赵国又是派的廉颇领军,双方胶着不下,再拖下去的话秦国很难取胜。秦国遂用反间计,取胜。

公元260年,秦国大将白起向秦王请命,接长平之战的战势,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赵国。无奈,赵国此时也用起了反间计。秦国宰相范雎受赵国挑拨,认为白起拿下赵国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向秦王说起了白起的坏话。

有时候功高盖主也是一种错误,秦王向来信任范雎,二话不说就叫白起速速回朝。白起程回朝,剩余士兵继续攻城。

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力早已元气大伤,面对秦军的步步紧逼,他们也无能无力。秦军的进攻,赵军的败落致使赵国上党地区和太原地区,很快就成为了秦国的囊中物。秦军越战越勇,没过多久便占据了距邯郸城六十多里地的武安。邯郸乃赵国都城,按秦军这个进程的话,赵国灭国指日可待。赵王慌了。

不过,赵国毕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国,不容小视。此时,秦国的军事物资已经到了最后的极限了,再打下去很难保证取胜,况且树大招风,如果再遇到楚国,魏国对赵国进行救援的话,情况就更加糟糕了。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秦王决定暂停进攻,他让赵王前来秦都咸阳议和。

面对秦王的条件,赵国想到了当年楚王前去议和被秦国囚禁的事。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眼见秦军蓄势待发,横竖都是劫难,赵王带着视死如归的心情来到了咸阳。最终,双方以赵国割让五县之地,握手言和。

回国以后,赵国大臣卿持反对态度,他向赵王分析:“秦国明明可以一举拿下赵国,为何突然又提出割地议和,难道是他大发慈悲吗?其实不然,经过长年作战,秦军已无力再战,等他休生养息以后,赵国便会再次陷入困境,因此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反攻。”

赵王听了,觉得再理,便撕毁了合约。自此,赵王加强国内军事练习,并与赵,楚建立了盟约共同抗秦。

面对赵国的不配合,秦王下令让王陵率军继续攻打赵国。怎知,三国势力猛,秦军损失了几万人,毫无进展。此时,他想起了白起,恰巧白起生病了,他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邯郸久攻不下,见白起病好的差不多了,他便派范雎前去劝说白起出征。看见范雎,白起想起自己曾有一个拿下赵国的好时机,却被这个老匹夫破坏了。气愤不已,便拒绝了出征。

最终这场战争以秦国失败收场。没想到秦王不仅没有检讨自己信任奸臣的行为,还把所有的罪名怪到了白起的头上。下令杀了白起。

此战以后,秦国元气大伤,统一之路也只能往后推延。

标签: 应侯秦国秦王白起秦军长平之战

更多文章

  • 秦昭王赐死白起,范雎不是主因,而是与长平之战有莫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应侯,白起,秦昭王,秦国,长平之战,秦王,秦军,范雎,秦昭襄王,春秋战国,先秦

    白起死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就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完这句话,他便挥剑自刎。有不少人将这句话与宿命论联系起来,其实不然。白起一句话点出了自己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出自赵国之手,范雎、秦昭王固然也有参与其中,但白起之死的幕后操纵者则出自赵国。长平之战之于赵国意

  • 范雎不仅对战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且快意恩仇

    历史解密编辑:且昕剧场标签:应侯,秦国,魏国,周赧王,齐国,张仪,苏秦,范雎

    战国时期,战火连绵、生灵涂炭,对各色人才而言却是难得的“盛世”:列强的博弈空前白热化,压迫到令君主们窒息的竞争环境,让他们不得不“不拘一格用人才”;那些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没背景、没关系,而且缺点明显、个性十足的人才,在别的太平盛世中大多没什么机会,但在那时却看到了希望(即使是一时的)。比如在魏国寂寂

  • 睚眦必报的范雎,逆袭人生大起大落,其中隐藏着怎样的人性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一颗牙疼标签:应侯,秦国,魏国,秦王,齐国,白起,苏代,范雎,四大名将

    #历史开讲#范雎,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代名相。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传奇。出身贫寒的他,为得到一展其才的机会,奋力抗争、历经艰难;并因此遭遇不白之冤,差点丢了性命。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协助秦昭襄王成就霸业,并由此跳出原有圈层,成为权势赫赫的大秦相国。李斯评价他:“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

  • 范雎本是魏国人,成为秦国相国后,他为何要对魏国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应侯,魏国,秦国,齐国,宦官,魏王

    引导语: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不过,并非所有政治家都能得到重用。魏国曾出现了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他却因才能而蒙受了奇耻大辱。迫于无奈,他转而投靠秦国。在秦国,他不仅得到了重用,而且还报仇雪耻,此人究竟是谁呢?一、范雎遭受的凌辱范雎出生于魏国芮城,他的家境贫寒。虽然家庭的经济条件无

  • 赵国反悔送秦六城,引秦军围攻邯郸两年,却致白起自裁、范雎倒台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应侯,秦军,白起,赵国,秦国,魏国

    历经三年鏖战,长平之战终于分出了胜负。白起成功围歼了赵括所率的赵军,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青壮年,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大胜。就在白起想一鼓作气、攻破邯郸时,秦昭王却被范雎说服,居然退兵了!濒临灭国的赵国,因此获得了喘息之机。劫后余生的赵孝成王吓得亲自赶往秦国,当面向秦昭王求和。在差点被扣押后,赵孝成王被迫答

  • 读史|范雎的传奇恩仇录

    历史解密编辑:大老头看史标签:应侯,秦国,齐国,魏国,魏王,嬴稷,魏齐,范雎,恩仇录,四大名将

    秦能否一统天下,何时能“统”下来,绝对是一个不可确定的未知数。是范雎,左右了大秦“统”的时间表;是范雎,让大秦在关键几步“走”在了列国的前面;是范雎,让大秦提前有了俯视群雄的野心。恩怨分明范雎出生于乡间草野,生长于贫寒之家,曾找魏王谋职未果,退而求其次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事。公元前283年魏王派须贾

  • 秦国名相范雎, 被秦昭王当做叔父, 为何打扮成穷老头去羞辱老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应侯,秦国,范睢,齐国,秦王,范雎,先秦,周朝,秦昭王,平原君,秦昭襄王,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游说诸侯,想侍奉魏王。无奈范雎家贫,没有金钱疏通关系,只好先侍奉魏国中大夫须贾。范雎曾经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听说范雎有辩才,就派人赐给范雎黄金十斤和酒肉,范雎推辞不敢接受。须贾得知后,非常愤怒,以为范雎将魏国秘密告诉了齐国,所以才得到齐国赏赐。须贾回国后,将此事告诉了相国魏齐。

  • 长平之战后,逼死白起的范雎,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应侯,白起,秦王,长平,秦国,魏国

    长平之战后,将相失和,宰相范雎连番构陷谗害,是造成白起之死的重要因素,范雎可谓是白起的克星。秦昭襄王四十八年,长平之战得胜后,白起休整人马,准备乘胜围攻邯郸。消息传来,赵国惊惧,为了给白起设阻,赵国力请苏秦的族弟纵横家苏代,携带千金悄悄奔赴秦国,苏代设法见到了秦相范雎,奉上千金厚礼,范雎欣然笑纳。酒

  • 范雎恩怨分明之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乱世意梦标签:应侯,范睢,齐国,秦国,齐王,秦王,韩信,魏国,范雎,四大名将

    无疑,范雎的确是睚眦必报,虽然这很小人,但是范雎同时也是真正能够做到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真君子。这很矛盾,但是在事实上,这才是范雎完整的人生缺一不可。范雎的一生范雎出生贫寒,虽有大才,但怀才不遇屡屡不遭人待见。想报效国家却始终无法如意,只得暂时投靠魏国中大夫须贾。然又因为须贾此人太过于无耻陷害范雎,

  • 风水名师易洪永:范雎、张良、杨玉环是如何种生基的

    历史解密编辑:慈文影视剧集标签:应侯,张良,范雎,唐朝,杨玉环,易洪永,杨贵妃,风水名师

    郑无悔为救范雎而种生基改命:范雎,魏国人,想为国报效,侍奉魏王。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先去中大夫须贾那里做事。风水名师易洪永魏昭王派贾出使齐国,范雎也跟随去了齐国。齐王听说范雎很有辩才,就赏赐给范雎金子十斤和一些牛酒,范雎不敢接受。须贾听说此事,非常愤怒,自己在齐国没有完成任务,齐国却赏赐给范雎钱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