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是陶谦主动三让徐州?还是刘备处心积虑谋夺徐州?

是陶谦主动三让徐州?还是刘备处心积虑谋夺徐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1/22 10:17:12

引言

刘备以仁义而名扬四海。仁义道德加礼贤下士,不仅构成了刘备人格魅力的一部分,更成为他纵横四海、建功立业的无形资产。大仁大义加汉室之胄,刘备靠这块金字招牌让无数仁人志士和善良民众对其顶礼膜拜,并趋之若鹜,不仅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还成为支撑他与曹操、孙权抗衡的一件利器。

徐州牧陶谦因何要把徐州赠给刘备?

“三让徐州”的故事发生在刘备刚起兵不久的时候。彼时,刘备帮助徐州刺史陶谦守御徐州,击退了报仇心切的曹操大军,侥幸守住了徐州。不久,陶谦病重,便想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徐州“让” 给以仁义著称于世的刘备。

刘备虽以仁义著称天下,事实上他从起兵讨伐黄巾时起,除了一门心思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外,并未表现出任何比曹操、孙权等乱世枭雄高出一头的思想境界来。任平原令时,他怒鞭督邮,差点把上级派来巡查指导工作的顶头上司给弄死了。

在此我等暂且不去探讨刘备的品格到底有多高尚,我们只讨论徐州牧陶谦因何极力要把徐州赠给刘备。因为此事不仅关系到徐州事件的真相,更关系到刘备极力标榜、宣扬的仁义道德与高风亮节的实质所在。

徐州事件之起因

陶谦三让徐州的背景、起因是这样的:话说董卓在洛阳独霸朝堂,倒行逆施,残忍杀戮吏民,京师秩序大乱, 使中原百姓“流移东出,多依徐土” 。

曹操的父亲曹嵩也辗转来到徐州琅琊郡(诸葛亮故乡)避乱。和兵连祸结、杀伐不断的中原比,徐州相对安宁 。但好景不长,从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起,曾经静谧的徐州也变作军阀厮杀的疆场。

这一年,曹操派部将到徐州迎接父亲曹嵩到他控制的兖州、许昌来,接人的队伍路过徐州。徐州牧陶谦或许为取悦、巴结曹操,或许出于礼节,派部将张闿率军护送曹父回许昌。不料曹嵩一行在途中被见财起意的张闿劫杀,曹嵩和曹操的哥哥曹德双双遇害。曹操惊闻噩耗,悲恸欲绝,亲率大军南下徐州讨伐陶谦,发誓为父兄报仇。

陶谦纯属好心办坏事,所托非人,被贪财害命的部将连累。但曹操为父报仇,兴兵大举来伐,他解释不清楚,也只得硬起头皮拼命据守、抵抗了。

据史料记载,曹操进攻徐州时,与陶谦血战旬月,无辜百姓被杀者多达数十万,端的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有些地方“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曹操志在必得,陶谦力战不支,渐渐有些抵不住了。袁绍派田楷、刘备救援徐州,陶谦在刘备、田楷的支援下坚守徐州,岌岌可危的局面才得以扭转。这时,吕布突然进攻曹操的后方兖州,曹操担心被吕布端了老巢,只好退兵回救兖州。徐州之围方才得以化解。曹操撤军不久,就发生了陶谦三让徐州的事件。

三让徐州

事情的起因是陶谦虽然躲过了一场险些塌天的危机,但却突然患上了重病,他临死前想将徐州托付给大仁大义、踏实靠谱的刘备,刘备却再三推辞,坚决不予接受。

面对陶谦的屡次相赠,刘备再三婉拒,直到陶谦病重而死后,刘备才在陶谦旧部糜竺、陈登等人的极力劝说与盛情拥戴下 , 勉强接受了徐州牧的职位,成了徐州的新主人。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经历过无数次血雨腥风后,终于在建安元年迎来了为无数后来者交口称颂和无比景仰的感人一幕。

大家之所以盛赞陶谦三让徐州,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称赞陶谦慧眼如炬,任人唯贤,在关键时刻舍得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徐州送给德才兼备的刘备, 坚信只有刘备才能让徐州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有道是:天下本无主,德者居之。刘皇叔义薄云天 ,将徐州托付给他肯定没错。二是褒赞刘皇叔在大义面前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愿乘人之危,拒不接受徐州。须知当时军阀混战,都是为了争夺地盘与财富,而一直没有立锥之地的刘皇叔能这样做,确实难能可贵。在兵燹遍地、血流漂杵的混乱年代,不论是陶谦或刘备,其所作所为都没掺杂任何个人私利,其胸襟和气魄确实令人钦佩。

“三让徐州”的故事真的发生过吗?

感动归感动,真实的历史还是值得后人探究。面对徐州最高军政职务的诱惑,及一块唾手可得的稳固根据地,一直颠沛流离、东投西靠的刘备真的觉得欣然接受不甚道德 ,因而再三推辞吗?陶谦是汉廷委任的徐州刺史,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在一个以世袭为正统的年代里,他真的有勇气并心甘情愿的将一州之地白白送给他人吗?这需要多大的胸怀与气度啊!

既然此事不合常规,所以答案都是否定的 。三让徐州或许是小说家杜撰, 在真实的历史上极可能并没发生过。

在东汉末三国时期,将权位与地盘让给外姓人的先例几乎没有 ,亦缺乏思想基础。

在当时军阀割据、相互攻伐的历史背景下,陶谦主动将荆州赠给刘备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在汉末三国时期,土地和人口是军阀极力争夺的资源及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首要条件。刘备志存高远,雄心勃勃,一心想平定天下,匡扶汉室,说白了就是要登基称帝,成就自己梦寐以求的王霸之业。而交通便利、士民殷富的徐州正是他垂涎已久、 朝思暮想的发展根本,对于这块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他是志在必得、不会轻易放弃的。 况且他最终还是占据了徐州。至于再三推辞不受,他不过是假装谦逊,表演给大家看罢了。

陶谦三让徐州的过程令人生疑

《三国志》记载:

“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这话啥意思呢?意思是徐州牧陶谦病危之时对部下糜竺说,除了刘备外,没有其他人能安定徐州。陶谦病逝后,糜竺带领徐州官民去请刘备统领该州,但刘备不敢接受,坚辞不就。后来在糜竺、陈登、孔融等人的再三劝说下,刘备才接受了徐州刺史一职,成了徐州的新主人。

陶谦病危时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当时只有别驾糜竺一人在场,没有其他任何第三者能提供旁证 。这却有些令人生疑。而这恰恰说明了陶谦三让徐州或许是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

糜竺何许人也?他是刘备的内兄,也即大舅哥。话说刘备统领徐州后,被狼子野心的吕布击败,并袭夺徐州,其眷属尽被吕布所俘,糜竺却将妹妹嫁给了刘备,还将两千家丁赠给刘备,以充实其军队,并散尽家财资助刘备,使刘备迅速恢复了元气。在之后的岁月里,糜竺一直忠心追随刘备,甘效犬马之劳,被刘倚为重臣,异常亲信,蜀汉建立后被封安汉将军。

其实,糜竺和刘备的亲密关系绝不是刘领徐州牧后才建立起来的,两人的友谊很可能在刘备初至徐州时便已发展并秘密结为死党了。

可以这样假设:当年曹操率军围攻徐州,刘备、田楷率军来援,并帮助陶谦击退曹军,解了徐州之围后,便已开始图谋徐州。他见糜竺是地方豪强,有钱有势,便开始极力拉拢他;糜竺在陶谦麾下任别驾,对徐州和州牧的机密了若指掌,在徐州的地位举足轻重。糜竺或许被刘皇叔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所感动,或许被刘备的甘词厚币、威逼利诱所笼络,此后便死心塌地的改投新主、为刘备效命了。

并非陶谦让徐州,而是糜竺协助刘备“夺取” 徐州

陶谦病入膏肓后,或许已经神志不清,糜竺便假传陶谦之语,说陶州牧认为“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只有刘备有能力保住徐州,愿意主动将徐州让给刘备。当然,刘备也对大量陶谦旧部进行过“统战”工作,比如对陈登、孔融等人就采取了安抚手段,将这些人拉进了自己的圈子,为窃夺徐州铺平道路。刘备施展权谋手段,在糜竺、陈登等人的再三劝进下,他一再推让,演技很高超,待火候差不多了,他才“勉强” 接受了象征权力的州牧印信。

其实,在后面的历史中,刘备反复上演了夺取他人地盘的精彩大戏。譬如利用益州别驾张松、从事祭酒法正为内应谋夺益州(西川),就是勾结糜竺谋取徐州的翻版。

把刘备得徐州和袭夺益州的故事摆在一起,就会发现二者有惊人的一致之处。刘备谋夺西川的手法和他得徐州时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之处是,刘备得徐州后,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糜竺得以飞黄腾达,而益州别驾张松因为时运不济,其勾引刘备的背主行为被其兄告发,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别驾是个什么官职 ?为什么总被刘备作为收买对象与突破口呢?在汉代,别驾是州郡刺史的佐吏,大约担任着秘书、副官、办公室主任一类的职务,这类人对长官的思想动态了若指掌,也能接触到州里的部分机密要事,有一定的实权和行政能力,所以别驾就成了刘备极力笼络的对象。

刘备虽在糜竺的帮助下取得了徐州,但好景不长。因为他入主徐州不久,陶谦的旧将曹豹突然举兵造反,联合吕布一起将刘逐出徐州。

假如徐州牧陶谦真的认定刘备是其身后唯一合法继承人,一定会告知诸将,曹豹是陶谦心腹, 亦是丹阳集团的核心人物,如果陶谦真是主动把徐州让给刘备,曹豹大体是不会违背老东家遗愿的。但他突然对刘备发起反戈一击,恰恰可以认定刘备是谋夺徐州,而不是合法取得徐州的。作为陶谦的心腹,曹豹却被蒙在鼓里, 因此对此事存疑,一直在伺机而动,或许他早就看穿了刘备、糜竺唱的双簧把戏,一旦机会到来,他便暗中联络吕布,最终与吕布内外夹攻,把刘备势力赶出了徐州。

标签: 陶谦刘备曹操徐州吕布孙权

更多文章

  • 陶谦为何要将徐州让给刘备,而不是自己的两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陶谦,刘备,曹操,徐州,袁术,吕布,三国,汉朝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所争夺的,无非就是地盘。因此,能够拥有立足之地,自然是汉末英雄豪杰的奋斗目标。其中,就刘备来说,早在公元195年的时候,就获得兵家必争的徐州之地。《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兴平二年(195年),陶谦病重,对别

  • “昏乱而忧死”、“曾匹夫之不若”,聊一聊陶谦发展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陶谦,曹操,刘备,臧霸,皇甫嵩,袁绍

    陶谦在历史上的形象多是一种仁厚的无辜遭兵的形象,一方面是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形象,比如说将徐州让给了外人刘备,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塑造。提到陶谦,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曹操屠徐州,以及让徐州的事情,其实陶谦这个人物还算是很鲜明的,也有很多可以书写的事情,不过被这两件事掩盖

  • 三国:割据徐州的陶谦,麾下有哪些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陶谦,臧霸,曹操,袁术,徐州,刘备,吕布,三国,三国演义,汉朝,中国古文献

    汉末三国时代,天下纷争,群雄并立,而割据徐州的陶谦无疑是当时一股重要势力。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尔后听从王朗、赵昱建议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大约在公元194年,陶谦病逝。彼时,陶谦能够在徐州立足,麾下自然

  • 三国军阀发展史——陶谦篇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陶谦,曹操,刘备,臧霸,皇甫嵩,袁绍

    陶谦在历史上的形象多是一种仁厚的无辜遭兵的形象,一方面是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形象,比如说将徐州让给了外人刘备,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塑造。提到陶谦,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曹操屠徐州,以及让徐州的事情,其实陶谦这个人物还算是很鲜明的,也有很多可以书写的事情,不过被这两件事掩盖

  • 如何看待“陶谦遗命是伪造的”这个阴谋论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幽默海花英标签:陶谦,刘备,曹操,刘表,袁绍,臧霸

    陶谦遗命被篡改这一说法首先州牧只是一种官职而非爵位,理论上来说没有世袭这么一种特殊的权利。但是州牧能够掌握一州之地的军政大权,而东汉末年已经成为一种瓦解的态势中央对地方没有什么有效的控制,实际上来说,中央所控制的区域和其他地方上的一个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州牧也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很多州牧已

  • “三让徐州”:“小豺狼”刘备和“老狐狸”陶谦的一次智谋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刘备,陶谦,曹操,公孙瓒,孔融,赵子龙

    汉末三分是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在那个纷纭的乱世中,四方豪强并起,各地雄杰林立。充满了机遇,也埋伏着陷阱,有枭雄之间激烈的竞争,有谋士之间智慧的角逐,还有猛将之间殊死的搏杀。以前总是和大家聊《三国演义》中诸位猛将们武力值的对比,今天咱们就谈谈诸侯之间尔虞我诈的布局与陷阱。“三让徐州”就是小豺狼刘备和

  • 刘备能够入主徐州的5点原因,陶谦已失人心,刘备身份有潜在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刘备,陶谦,曹操,董卓,公孙瓒

    东汉末期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可以说一直是颠沛流露的状态,扔下妻子儿女属下,自己逃命的时候有很多,也只能说刘备命好,其他和刘备同时期的割据枭雄,如果遭遇了刘备那么多的战败,早就淹没在历史的大潮中了,还能掀起什么风浪?在刘备真正崛起之前,他也有过一段巅峰期,也就是于兴平二年(195年)被众人迎入徐州,可是

  • 陶谦真的信佛吗?让出徐州是本意,还是被人胁迫?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陶谦,曹操,刘备,公孙瓒,袁绍,徐州

    汉末时期,因为宦官的专权,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变得摇摇欲坠,再加上黄巾军起义的爆发,东汉几乎一触即溃。很多有眼见的人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好机会,一个可以让自己成就一番霸业的好机会,所以枭雄出于乱世,而且还是大批的出现。曹操创建基业的过程中,遇到了数不胜数的劲敌,一般人最先会想到袁术、袁绍两兄弟,西凉马氏父子

  • 他曾施恩于陶谦,死后儿子竟遭刁难。三国的世态炎凉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陶谦,孙策,袁术,太守,曹操,豫州

    本文是长期连载的一部分,请关注我并私信回复:1 ,即可看全部文章,已经整理好。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抵达寿春。望着高大巍峨的寿春城,孙策感慨万千。当年他离开这里的时候还是个孩子,这次终于轮到他大显身手了。不过目前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讨回父亲当初留下的部曲才行,孙策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去求见袁术。见到

  • 孙策的抉择与谋划:如何与袁术渐行渐远?又为何与陶谦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策,陶谦,袁术,曹操,刘表,周瑜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09孙坚之死虽然让江东孙氏暂时陷入一个低谷,但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这促使孙家一位更优秀的人才提前登上了汉末群雄争霸的舞台,他就是孙坚之子孙策。可能有人会认为在孙坚死后,孙策立刻站了出来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其实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孙策足足蛰伏了三年之久。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