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给大汉的功臣们排名,曹参第二,第一是谁?

刘邦给大汉的功臣们排名,曹参第二,第一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苍樱拍子 访问量:2521 更新时间:2024/1/14 6:16:35

实用历史·大汉篇·7

大汉建立后,刘邦最开心,因为当了皇帝,其次开心的,便是他那些功臣们,毕竟要分红了。

为此,刘邦给大汉的功臣们排了名,入榜的有十八人,按照功劳,从高到低分配。

结果榜单一出,大家纷纷不服。

功劳榜中,从高到低依次是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

排第一的是,是萧何。

萧何干啥的?一直在关中负责后勤。

这个萧何,武将们平时见不到,结果分红了,他却跑出来了,大家自然不服。

于是大家哗然道:“平阳侯曹参,身上受伤七十处,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列在第一。”

其实,曹参就是个由头,他们之所以反驳,还是想为自己捞点利益。

这个事情,武将们天天吵,搞得刘邦很是头疼。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

谒者鄂千秋站了出来。

“曹参虽然有攻城夺地的功劳,但那是发生在毎一次的战场上,为时短暂。而皇上跟项羽打了五年拉锯战,不知道有过多少次,军队丧失,群众星散,甚至只身逃亡。萧何不断从关中补充兵源,用不着皇上特别下令征召,经常的一来就是数万人。”

“皇上缺乏粮草,大营中经常有上一顿饭,没有下一顿饭,全靠萧何辗转补给,使前方终不匮乏。皇上虽然在山东一再溃败,萧何却坐镇关中,等待他随时回来,这种功劳是万世的。”

“假如没有曹参,甚至没有几百个曹参,西汉王朝仍是西汉王朝。而西汉王朝得到几百个曹参,也并不能靠他们保护国家安全!为什么认为一时的功劳可以盖过万世的功劳?所以,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刘邦对这些话,非常赞赏,这简直说到了他的心窝里。

为此,刘邦将谒者鄂千秋封为了安平侯。

读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在一线冲锋陷阵的,拼了命的为公司奋斗,结果最后待遇却不如一个坐办公室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背后的道理其实非常简答,如果你是刘邦,也会这么做。

如鄂千秋所言,萧何负责了整个刘邦阵营的后勤,保证兵不断,粮不缺,这是万事的功劳。

但实际上,他没说到点子上。

这件事的核心,就一句话。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在刘邦与项羽争霸的过程中,打了无数的仗,有输有赢。当然,嬴的时候都不是面对项羽,而是收拾项羽属下,或者其他诸侯王。

在这些战争中,如果赢了,曹参的作用就是锦上添花,他可以稍微扩大一点战果。

但一旦输了,曹参就跟着刘邦逃窜,一点用没有。这个时候,刘邦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唯一能显灵的,是萧大人。

在刘邦被追得如丧家之犬时,是萧大人帮了他,既送了吃的,又送了士兵。

刘邦之所以敢不断的与项羽PK,最大的底气就是萧何,因为即便输了,也没关系,萧何在托着他。

所以,在刘邦心目中,萧何自然是功劳第一。

其实,这件事也给了咱们一个示。

我们必须要承认,虽然大家都在一起忙碌,奋斗,但最终拿到的薪资待遇,就是差很多。

的确,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待遇有云泥之别。

如果可以选择,在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建议看看那些能雪中送炭的职业。

这样,领导才会更容易认可你的成果。

关于作者:

我是历史应用派。

我相信,阅读历史,不仅能以史明鉴,更能得到精英们为人处世的干货。

我目前在做的,正是挖掘这些干货。

所写故事以《资治通鉴》为主要参考,同时查阅了其他史书。

如果觉得这种读史方式还不错,欢迎关注我,定期更新。

最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敢说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但写出了故事深层次的一些东西,若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

标签: 刘邦曹参萧何项羽皇上夏侯婴

更多文章

  • 丞相曹参喝酒下棋,整日无所事事的他,为何能称为西汉第二贤臣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参,丞相,萧何,刘邦,皇上,汉朝,汉惠帝,历史故事

    说到西汉的贤臣,论起功劳,在秦末辅佐刘邦起义的萧何算得上是第一,他是西汉开国的功臣之一。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封萧何为丞相,曹参为齐国的平阳侯。身为丞相的萧何,处处都是为国家考虑,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忠心耿耿。虽然没有亲自立下什么汗马功劳,但是萧何却让家族中十几个人和刘邦一起南征北战。而自己也在

  • 秦汉风云人物之曹参

    历史解密编辑:爱吐槽的特长生标签:曹参,丞相,萧何,汉惠帝,刘邦,项羽

    曹参是刘邦老乡,跟随老刘出生入死,参加大小战无数,居然败少胜多,战罢项羽,老刘论功行赏,曹参功居萧何之后,众将领之前。萧何死后,又接替萧何成为西汉王朝第二任丞相,留下“萧规曹随”的成语典故。纵观曹参,反秦斗士,忠心不二,打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丞相安分守己,洞若观火。做了丞相以后,每日喝酒,并不理

  • 萧何与曹参有才干,为何死心塌地追随刘邦?这件事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船夫聊历史标签:萧何,曹参,刘邦,秦国,樊哙

    在很多人眼中,刘邦是一个有些流氓的角色,这其实是后世史书的撰写者在潜移默化地抹黑这位开国之君。事实上,刘邦有很多过人之处,准确地说是领袖魅力,不然除了和刘邦沾亲带故的樊哙之外,其他像萧何、曹参和张良这样的人才哪里会心甘情愿地跟随刘邦,自己另立山头不是更好吗?原来当初在沛县,已经将县令杀了的萧何和曹参

  • 国家有那么多人,刘邦为何非要让曹参当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邦,曹参,丞相,萧何,吕雉,刘盈

    大家都知道,汉朝的高祖去世之后,刘盈成为了新皇,而这个时候吕雉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忌惮的了,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手伸向了前朝。当时但凡是在政治上和她不一个立场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残害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盈和他母亲的关系也陷入了紧张中,为了避免吕雉的暗害,萧何也一直说自己生病整天躲在自己的家里不出来。???但

  • 萧何的一生到底有多谨慎,他和曹参又有什么样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萧何,曹参,刘邦,汉惠帝,丞相,刘肥

    萧何在死之前,给后人添置了一些家产,毕竟他的儿子没有什么卓越的才能。肯定不会像他一样做汉帝国的丞相的。他想到的能留给后代的就是房子,但是,萧何买房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买的地方都是距离京城较为偏远的。在那个年代,又是那么个偏远的地方买房子,毫无疑问是没有什么升值潜力的。萧何那么精明的一个人,脑袋没有毛

  • 刘邦为何拔高萧何压制曹参?一着妙棋瓦解丰沛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刘邦,萧何,曹参,韩信,樊哙

    曹参与萧何,是西汉开国最重要的功臣之二,也都是刘邦的故交。当年曹参为沛县狱吏,萧何为主吏,二人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豪吏”。两个人关系交好,最大一笔“合资买卖”,就是把刘邦推向沛县瓢把子:“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 萧何临终前,为何大力举荐曹参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陈平?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萧何,曹参,三毛,刘邦,丞相

    简单来说,萧何需要的是一位追随者,能够将自己的规则坚定地执行下去,而不是一位计策甚多的“顾问”。萧何刘邦去世后,汉惠帝继位。萧何作为功勋,继续担任丞相。没过两年,萧何也行将就木,刘盈亲自登门探望,并征询他谁适合继任丞相。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他推荐了曹参。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后,居然能事先预料,相位非他莫

  • 刘邦登基论功行赏,萧何排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刘邦,萧何,曹参,项羽

    刘邦建立西汉,手下谋臣武将功不可没。在白手起家时付出的汗水与劳动,在刘邦登基之后自然会受到回馈。在刘邦登基之后论功行赏,很多人都认为征战沙场的曹参应排在首位,但事实上萧何却是排在了第一。萧何功劳不可否认,他给了刘邦一个安稳的后方。但曹参征战沙场流血流汗,看上去更为重要。刘邦如此做法有何深意呢?萧何不

  • 刘邦按照功劳封赏:萧何第一,曹参第二,为何张良排六十二?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刘邦,萧何,曹参,张良,封赏

    刘邦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自己本身的才能不够,但是他知道利用身边的人,按照功劳封赏,当然了这种功劳还是要看刘邦的想法,《史记·高祖功臣年表》里面曾经记载过,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张良却排名六十二。其实仔细看来这三个人并不是一个类型的人,因为背景也是一种实力。决定功劳并不是全看才能,而是以长远的大局观来看,

  • 文武双全的曹参,才能不比汉初三杰逊色,为何没能入选汉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娟子讲科技标签:曹参,刘邦,韩信,萧何,项羽,张良

    公元前202年,经历了多年的楚汉相争,最终以刘邦的获胜落下帷幕。在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并且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而后来在谈及取得天下的缘由时,刘邦曾赞扬自己手下的三位良才,分别是张良,萧何,韩信。然而,除了这三人之外,刘邦却并没有提及自己的另一位得力干将—曹参。曹参曾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