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家有那么多人,刘邦为何非要让曹参当丞相

国家有那么多人,刘邦为何非要让曹参当丞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2858 更新时间:2024/1/21 16:34:03

大家都知道,汉朝的高祖去世之后,刘盈成为了新皇,而这个时候吕雉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忌惮的了,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手伸向了前朝。当时但凡是在政治上和她不一个立场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残害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刘盈和他母亲的关系也陷入了紧张中,为了避免吕雉的暗害,萧何也一直说自己生病整天躲在自己的家里不出来。???

但是朝廷里面不能没有丞相,当初高祖去世之前就指定要让曹参作为第二任丞相接替萧何的职务,不过他去世之前吕雉还没有这么张狂,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可以预知未来吗?当时国家的人才这么多,为什么非要让这个什么都不做的曹参接任宰相呢?曹参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本事????

这还是要从刘盈刚刚继位之后发生的几件怪事说起。当时他登上皇位之后,经济发展的非常快,税收也一直在降低,百姓生活的都非常富足,然而这个时候民间开始出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刘盈继位的第2年,山东一户人家的水井中出现了两条龙,而这两条龙一直在里面呆了两天才离开。于是有人就说这是上天派来的祥瑞,但是当时主流的解释是龙困在井里出不来了,这也意味着皇族的某个人要被囚禁了。???

这件事弄得当时社会上人人都知道,每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朝廷中处理危机的官员还不知道怎么向公众解释呢,这边又出现了一件怪事。当时陇西出现了大地震,这种事在现在看起来非常正常,但是在当时被认为是上天的警示,因此人们又慌了。处理危机的官员正准备告诉人们一个民族只有灾难多一点才会变得兴旺,所以人们要团结,不过还没等到说又出现了一个更可怕的现象。???

当时明明是在白天,可是天空却突然裂开了一个大口子,紧接着就出现了震感,当时所有的官员包括皇帝都亲眼看见了,之后气温马上下降,好像是预示着女人兴起而男性衰弱。刘盈的运气确实是太差了,还没好好做几年皇帝,民间却接连出现异象,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还没有等到他安静下来好好研究一番,结果又出事了!???

发生的地点是在河南,当时天上突然开始下红雨,这种情况在现在来讲一般是雨水出现了很多红色的微生物才导致的,但是在当时来说,人们始终认为天上下的是血雨。因为坏人强大了起来把所有的功臣都杀了,这些功臣不甘心,所以用自己的鲜血来警示世人。在历史上所记录的第一次大旱灾也是在这一年的夏天出现的。???

这么多怪事接连的发生,不光是百姓,连皇帝也感到很害怕,人们普遍都认为这所有的事都是因为那个不害怕上天,不遵守规定,更不理会百姓的呼声的吕后。不过这个女人心比较大,她在经历这么多事情之后还可以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依旧做自己的事让上天惩罚去吧,但是刘盈不可能不理会。或许在当时最担心的就是他了,他天天吃不下饭,觉也睡不着,一直在想这些事情究竟为什么会发生?以后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的他毕竟还很年轻,经历的事情很少,所以很需要有一个人来指点他,这时候他才想起了那位一直“生病”的丞相。???

这个时候的丞相年纪已经很大了,活的也很明白,就算之前并没有加入党派之间的纷争,可是却还是被先帝怀疑,然后随便找了个罪名就将他关进了监狱,不过萧何命大后来还是被放了出来。当初先帝想要换太子的时候,萧何始终坚持说不能这么做,还帮了吕雉一个大忙,不过他始终没有为这个女人服务,所以在先帝去世之后他就开始称病在家里不出来。???

不过他虽然人不在朝堂,但是心却一直没有离开。这次和皇帝的见面,他也明确表示要让皇帝重新选一位新的丞相,毕竟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办法跟吕雉斗了。刘盈也知道当初父亲放了齐王又让曹参过去的用意,但是当时萧曹二人已经决裂了,丞相会同意让这个人来接替自己吗?结果没想到他直接就答应了,还说以后有什么事直接去问曹参就好,这件事情交代完没多久他就去世了。???

其实这两个人虽然已经绝交了,但是他们的默契一直都在,皇帝还没有下令让曹参回去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上路了。到了长安顺利接手工作之后,他才发现虽然自己和萧何已经这么多年不来往了,但是还是要承认萧何才是最懂自己的人。萧何为自己留下了一整套的法律,每一处细节都非常详细,就在这个时候曹参也发现了先帝的伏笔。???

按理说每一个人上任之前都要烧上几把火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就算没有什么能力也要先出来阐述几句。但是曹参不一样,他没有任何的行动,更没有新的指示,而是大力的推行萧何在位时的成果,特意交代下面的人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有什么不懂的就去看法律。他真正做的就是把一些地方上能够实干的官员提拔上来,而让那些天天只知道奉承却不知道做事的高官回家种田,他在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就天天在家喝酒,不再理会过多的事物。???

有的人想来拜访他,也有人想来贿赂他,可是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办法,最后只能按照规定办事。这个时候刘盈坐不住了,难道自己费了那么多功夫把他从地方上调过来就是让他来喝酒的吗?而这个时候曹参就问你与先帝谁厉害?皇帝就说父亲厉害。他又问自己和前一任谁厉害?皇帝想了想说前一任厉害。曹参说这就对了,既然咱俩都不如前人,人家既然制定了现成的制度,那么我们跟着这些走不就好了吗?反正又不会比他们强!???

这下皇帝就明白了,原来曹参就是想告诉天下人,先帝之前所说过的话、立下的规定任何人都改不了,所以任何人都要按照先帝的旨意来做事。刘邦之前说过,只要以后不是姓刘的人做皇帝,那么全天下的人都可以讨伐他。这就等于是给吕雉上了一个紧箍咒,这就是刘邦的伏笔。???

每一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有自己治理国家的一套办法,曹参跟随前人的办法确实使当时的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刘邦的那句话也在一段时期限制了吕雉对刘家人的残害,但是前人去世之后毕竟无法掌控后面的局势,吕雉手里的权力这么大,又怎么会让一句话来摆布自己呢?在遵守规则和获取权力之间,她还是选择了后者,相信换成任何人做到她那样的位置也会有这样选择。

标签: 刘邦曹参丞相萧何吕雉刘盈

更多文章

  • 萧何的一生到底有多谨慎,他和曹参又有什么样的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萧何,曹参,刘邦,汉惠帝,丞相,刘肥

    萧何在死之前,给后人添置了一些家产,毕竟他的儿子没有什么卓越的才能。肯定不会像他一样做汉帝国的丞相的。他想到的能留给后代的就是房子,但是,萧何买房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买的地方都是距离京城较为偏远的。在那个年代,又是那么个偏远的地方买房子,毫无疑问是没有什么升值潜力的。萧何那么精明的一个人,脑袋没有毛

  • 刘邦为何拔高萧何压制曹参?一着妙棋瓦解丰沛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刘邦,萧何,曹参,韩信,樊哙

    曹参与萧何,是西汉开国最重要的功臣之二,也都是刘邦的故交。当年曹参为沛县狱吏,萧何为主吏,二人都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豪吏”。两个人关系交好,最大一笔“合资买卖”,就是把刘邦推向沛县瓢把子:“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 萧何临终前,为何大力举荐曹参接替丞相之位,而不是陈平?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萧何,曹参,三毛,刘邦,丞相

    简单来说,萧何需要的是一位追随者,能够将自己的规则坚定地执行下去,而不是一位计策甚多的“顾问”。萧何刘邦去世后,汉惠帝继位。萧何作为功勋,继续担任丞相。没过两年,萧何也行将就木,刘盈亲自登门探望,并征询他谁适合继任丞相。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他推荐了曹参。曹参听说萧何去世后,居然能事先预料,相位非他莫

  • 刘邦登基论功行赏,萧何排第一,曹参沦为刘邦施展帝王权术的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刘邦,萧何,曹参,项羽

    刘邦建立西汉,手下谋臣武将功不可没。在白手起家时付出的汗水与劳动,在刘邦登基之后自然会受到回馈。在刘邦登基之后论功行赏,很多人都认为征战沙场的曹参应排在首位,但事实上萧何却是排在了第一。萧何功劳不可否认,他给了刘邦一个安稳的后方。但曹参征战沙场流血流汗,看上去更为重要。刘邦如此做法有何深意呢?萧何不

  • 刘邦按照功劳封赏:萧何第一,曹参第二,为何张良排六十二?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刘邦,萧何,曹参,张良,封赏

    刘邦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自己本身的才能不够,但是他知道利用身边的人,按照功劳封赏,当然了这种功劳还是要看刘邦的想法,《史记·高祖功臣年表》里面曾经记载过,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张良却排名六十二。其实仔细看来这三个人并不是一个类型的人,因为背景也是一种实力。决定功劳并不是全看才能,而是以长远的大局观来看,

  • 文武双全的曹参,才能不比汉初三杰逊色,为何没能入选汉初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娟子讲科技标签:曹参,刘邦,韩信,萧何,项羽,张良

    公元前202年,经历了多年的楚汉相争,最终以刘邦的获胜落下帷幕。在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并且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而后来在谈及取得天下的缘由时,刘邦曾赞扬自己手下的三位良才,分别是张良,萧何,韩信。然而,除了这三人之外,刘邦却并没有提及自己的另一位得力干将—曹参。曹参曾经在

  • 真的是“萧规曹随”吗?实际上曹参的能力并不比萧何差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萧何,曹参,丞相,刘邦,高祖,司马迁

    “萧规曹随”是个成语,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后来扬雄在《解嘲》中解读为:“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

  • 曹参揭出文告,凡用人行政,概照前相国旧章办理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曹参,萧何,皇帝,高祖,惠帝,汉朝

    曹参揭出文告,凡用人行政,概照前相国旧章办理齐相曹参闻萧何病逝,便令舍人治装。舍人问将何往?曹参笑着说:“我即日要入都为相了。”舍人似信非信,权且应命料理,待行装办齐,果得朝使前来,召曹参入都为相,舍人方知曹参有先见,惊叹不休。曹参本是一员战将,至出为齐相,刻意求治,志在尚文,因召集齐儒百余人遍询治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参,宰相,萧何,刘邦,汉惠帝,吕雉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我们要回到朝中长安去做官去了。这时候曹参的仆人有些不明白,萧何死了为何你要去朝中呢?曹参只笑不语!因为他已经猜想到了,萧何之后若是选宰相非自己莫属。本

  • 浅谈曹参终日饮酒不治事,却还是被誉为贤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曹参,丞相,萧何,刘邦,高祖,汉朝,汉惠帝,历史故事

    曹参原是泗水沛人,后跟随刘邦起义反秦,立下了不世战功,被封平阳侯,甚至最后官居丞相。然而相较于他的功绩,人们对于曹参的熟悉更多的来自于一个成语——“萧规曹随”。所谓“萧规曹随”,即曹参继任丞相后继续延用萧何的规章制度,比喻按照前任留下的规章制度办事。这个词语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贬义,有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