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武双全的曹参,才能不比汉初三杰逊色,为何没能入选汉初三杰?

文武双全的曹参,才能不比汉初三杰逊色,为何没能入选汉初三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娟子讲科技 访问量:1059 更新时间:2024/3/4 14:39:31

公元前202年,经历了多年的楚汉相争,最终以刘邦的获胜落下帷幕。在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并且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而后来在谈及取得天下的缘由时,刘邦曾赞扬自己手下的三位良才,分别是张良萧何韩信

然而,除了这三人之外,刘邦却并没有提及自己的另一位得力干将—曹参

曹参曾经在帮助刘邦四处征战时,成为了刘邦征战四方的得力干将,并且屡屡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征战沙场更是负伤无数,从战功论起来,他理应排在第一位。但让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是,刘邦并没有将他的功劳排在了第一位,而是将他排在了第二位。

作为与刘邦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之一,曹参的功绩刘邦是看在眼里的,曹参曾在刘邦与项羽争霸之时,曹参曾率领军队直击项羽精锐部队,并且痛击项羽的精锐部队,使得项羽的实力也在那一场战斗之中受挫,实力也大为削弱。

因此由此可见,曹参的功劳可谓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首位功臣,曹参的参与使得刘邦的地位有了坚定的稳固作用。

然而,刘邦却让曹参功居第二。这不免让人们十分疑惑,刘邦怎会如此安排,刘邦是否有自己的想法。但在事后看来这般安排确实是有高明的地方。

曹参的作用

在汉初身为宰相的萧何去世之后,继任者曹参完全沿袭萧何曾经留下来的规章制度,并且曹参对此都是一一照用,并没有修改。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萧规曹随的由来。

但曹参并非无理由地遵循萧何的治国之策,他主张的是道教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因为曹参深知,国家经历了自秦朝以来的战乱,天下百姓急需要休养生息。

并且萧何所提出来的休养生息政策与自己所想完全一致,因此何不继续照做,继续执行着萧何曾经所留下的治国方针呢?

并且曹参在刘邦还在身为泗水亭亭长之初便已经投靠了刘邦,与刘邦多年来征战四方,对于刘邦的想法与为人都知根知底,他清楚地明白刘邦想让自己以何种身份伴随在刘邦左右。

并且曹参因为他自身的原因,在整个楚汉之争的时候,他在刘邦的眼里并不是属于一种不可替代性的存在,因此刘邦认为曹参的存在只是一种辅助作用,并不能对战局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曹参没有被列入汉初三杰之中。

刘邦对于军事的独特见解

刘邦并不像前代人一样,只注重实际战功。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也未曾读过多少兵书,但是他却有着一个健全的军事观念。他善于观察时局,通过不同的情况下达不一样的命令,从决胜的关键点来判断一个人的功过。

总揽后方的萧何,虽从未上过战场,但论战功他绝对是位居首位的。刘邦领兵作战时,大大小小的败仗不计其数,但是在每次失败后刘邦的军队都能迅速地恢复元气,萧何功不可没。正是因为他在后方的合理运营,才让刘邦的兵强马壮。

在后来任命了韩信为军队将领,张良为军师之后,刘邦的征战之路更加地顺风顺水。韩信在前方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张良在军帐之中运筹帷幄,让军队决胜千里之外。

从传统观念上讲,按理韩信论功绩该居首位,而张良,萧何等人从未上过战场徒持文墨议论,论功绩可以说根本排不上名号。

但是在刘邦看来,没有萧何,张良两位贤才,韩信如何能驰骋沙场,战无不胜。正是有了两人的保障,军队才能粮草富足,决胜千里。所以论战功定然不会比韩信低。

因为对于曹参来说,在战场上杀敌,曹参并不如韩信等军事天才,按治国理政来说,曹参自然不如萧何机灵,不如他有治国谋略,因此论武力论才智,曹参并不出众,使得刘邦因此认为曹参不能够加入到汉初三杰的名单之中。

各集团利益以及势力的不同

刘邦的政治集团是一个从四面八方并入的政治集团,因此不同的政治集团有着不一样的利益诉求。而其中主要分为三种:

首先是属于刘邦最为亲信的一批人这一部分的人都是随着刘邦从泗水亭亭长起义的时候便心甘情愿地追随于刘邦的人,这一批人属于刘邦的政治集团,其中就包括曹参等人。

而另一批则是在刘邦的军事势力在不断地壮大之后,半途之中加入到刘邦势力范围的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因为存在利益的关系,并没有直接的共同目标,这一部分人最主要的便是张良等人。

最后就是投奔刘邦的将领,这一些人也是刘邦最不信任的人之一,他们只是因为个人利益的关系而投靠刘邦,这一部分人则是从项羽麾下投靠过来的,以韩信为代表的一部分人。

刘邦深刻地清楚在朝中的这三股势力,并且深知帝王之术的刘邦为了能够使得这三个政治集团的利益达到一个平衡,因此只封赏了汉初三杰而并没有曹参,因为对于曹参来说,封赏了曹参必然会打破这一政治利益的平衡,因此为了稳定住其余势力,曹参并不在汉初三杰之中。

结语

曹参之所以并没有在汉初三杰之中,其原因不仅仅是曹参能力的问题,曹参的能力从客观角度来说,并不亚于汉初三杰的能力,但并没有成为汉初三杰,其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则是在政治因素上。

因为在政治角度上,汉初的政治制度极为复杂,各集团利益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邦想要稳定住自己的皇帝之位,就必须权衡各方势力,做到权力的平衡与制衡。

并且刘邦为了防止曹参与韩信等走太近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故意将曹参排除到汉初三杰地位之外。因此,曹参并没有成为汉初三杰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原因。

标签: 曹参刘邦韩信萧何项羽张良

更多文章

  • 真的是“萧规曹随”吗?实际上曹参的能力并不比萧何差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萧何,曹参,丞相,刘邦,高祖,司马迁

    “萧规曹随”是个成语,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后来扬雄在《解嘲》中解读为:“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

  • 曹参揭出文告,凡用人行政,概照前相国旧章办理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曹参,萧何,皇帝,高祖,惠帝,汉朝

    曹参揭出文告,凡用人行政,概照前相国旧章办理齐相曹参闻萧何病逝,便令舍人治装。舍人问将何往?曹参笑着说:“我即日要入都为相了。”舍人似信非信,权且应命料理,待行装办齐,果得朝使前来,召曹参入都为相,舍人方知曹参有先见,惊叹不休。曹参本是一员战将,至出为齐相,刻意求治,志在尚文,因召集齐儒百余人遍询治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参,宰相,萧何,刘邦,汉惠帝,吕雉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我们要回到朝中长安去做官去了。这时候曹参的仆人有些不明白,萧何死了为何你要去朝中呢?曹参只笑不语!因为他已经猜想到了,萧何之后若是选宰相非自己莫属。本

  • 浅谈曹参终日饮酒不治事,却还是被誉为贤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曹参,丞相,萧何,刘邦,高祖,汉朝,汉惠帝,历史故事

    曹参原是泗水沛人,后跟随刘邦起义反秦,立下了不世战功,被封平阳侯,甚至最后官居丞相。然而相较于他的功绩,人们对于曹参的熟悉更多的来自于一个成语——“萧规曹随”。所谓“萧规曹随”,即曹参继任丞相后继续延用萧何的规章制度,比喻按照前任留下的规章制度办事。这个词语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贬义,有时会

  • 汉朝第二位丞相曹参,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却被万民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曹参,萧何,丞相,刘邦,高祖,汉惠帝,皇帝,汉朝

    公元前202年,和刘邦争霸落败的项羽,在乌江边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之后,刘邦平定逐步平定天下,在定陶汜水之阳即位,开创大汉江山,是为汉高祖。既然江山已定,那么是时候到了论功行赏的阶段了,一直追随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文臣武将,都希望能夺得首功之位。这也是人之常情,兄弟们追随大哥一路上刀山、下火海,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好,为什么死后还被人称赞呢?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曹参,宰相,萧何,汉惠帝,高祖,刘邦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好,为什么死后还被人称赞呢?矜弈2022-07-0616:25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因为曹参创造了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成为了千古佳话。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曹参是相国,而不是宰相。相国和宰相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却差之千里。相国的权势可比宰相大得多了。宰相是一个群体,是

  • 曹参为相,为何整日吃喝,百姓安心社会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参,萧何,汉惠帝,宰相,刘邦,百姓

    曹参当了宰相后,每天吃喝,为什么百姓安心社会稳定。说到曹参,我们想起在沛县刘邦的铁杆兄弟,那时的曹参整日到处混吃混喝。如今的曹参,贵为宰相。汉惠帝一:萧何推举宰相曹参是怎么当上宰相的?说到这里,要感谢萧何。萧何可谓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萧何临死的时候,汉惠帝去拜见他。汉惠帝问萧何,你死后谁可接替你。萧何

  •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宰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参,吕雉,刘邦,宰相,刘盈,萧何,高帝,萧规,曹随,汉朝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参“萧规曹随”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萧何去世,曹参进京当宰相。在他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一切都遵循萧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予改变。这一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学者们普遍认为,曹参之所以这

  • 西汉初年的丞相曹参,整日饮酒作乐,为何还会被称为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曹参,萧何,丞相,刘邦,汉惠帝,西汉,汉朝

    曹参,字敬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秦时,曹参为沛县的狱掾。曹参在沛县任职期间,交好刘邦、萧何等人。秦二世元年(前209),曹参跟随刘邦在沛县起义,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戎马生涯中,曹参灭两国,取一百二十二县,身上伤疤七十多处。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灭掉了项羽,得了帝位。刘邦对群臣论功行赏,

  • 曹操是曹参的后代?或者是夏侯婴的后代?专家研究DNA后得出结论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曹操,曹参,夏侯婴,夏侯惇,刘邦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那可是名震千古的人物呀,关于曹操的祖先是谁,陈寿说是曹参,裴松之说是夏侯婴,还有人说是从路边捡来的,这不是搞笑吗?!还是看看专家怎么说吧,专家研究了曹氏家族DNA,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1.观点一:曹操是曹参的后人这个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