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的是“萧规曹随”吗?实际上曹参的能力并不比萧何差

真的是“萧规曹随”吗?实际上曹参的能力并不比萧何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075 更新时间:2023/12/15 13:32:12

“萧规曹随”是个成语,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后来扬雄在《解嘲》中解读为:“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因此曹参审时度势,对萧何制定的政策不作任何改变,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看了前文对“萧规曹随”的解释,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曹参的能力远逊于萧何,然而,实际上曹参的综合能力并不比萧何差,甚至还要超过萧何。

首先,我们来看看“萧规”的含金量有多高。

高祖平定天下之后,采取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混合制度,这是刘邦的顶层设计,不容置疑不容更改,萧何虽然位列百官之首,但与他是没有关系的。

萧何制定的政策主要是中央政府的结构、职能,法令法规,以及诸侯王封国内的政府结构、职能和法令法规,众所周知,汉承秦制,其中的绝大多数是照搬秦朝的,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创制。

此外,改变秦朝的严刑峻法和减轻百姓的负担,乃是从高祖到吕后乃至汉初统治集团内部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故而采取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国策,一直延续到武帝朝,不能算作萧何一人的功劳。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曹参的综合实力。

第一,?军功。

按照司马迁的统计,曹参的功绩: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

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

汉初高祖刘邦封赏功臣,《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是这样列侯毕已受封,及

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可见在这些大臣们心目中,曹参乃是实至名归的第一。司马迁在认为曹参的军功突出,主因是跟随韩信出征比较久,可曹参那之前是跟随在刘邦身边的,同样是屡立战功,多次独立领军出征不说,还一度代理左丞相,换句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此外,曹参追随刘邦起兵之前,不过是沛县的狱掾,不是武将出身,却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立下战功,而这一块则是萧何完全没有经历过的。

第二,?政绩。

曹参的政绩按时间段分为两段,前面是在齐国当国相,时间长达九年,采取

的同样是道家“清静无为”的治理方式,结果是“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萧何死前推荐曹参接替自己担任大汉的丞相,曹参继位之后,完全按照萧何的既定政策来处理政务,不做任何变动,面对汉惠帝的质疑,他是这样答复的: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第三,?胸襟气度和眼界,这也是笔者认为曹参远远超过萧何的根本原因。

胸襟气度:“相舍後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

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面对小官邻居的噪声骚扰,非但没有以势压人,反倒主动应和,消除对方的疑虑。

眼界:为齐相之时,主动问计于民间,请教与盖公。等到做了丞相,表面上日日饮酒,可实际上精明过人——“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与曹参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萧何,面对刘邦试的厚赏之时,进退失据,以至于听信小人之计,让自己身陷牢笼,眼界与胸襟,颇为不如。

标签: 萧何曹参丞相刘邦高祖司马迁

更多文章

  • 曹参揭出文告,凡用人行政,概照前相国旧章办理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曹参,萧何,皇帝,高祖,惠帝,汉朝

    曹参揭出文告,凡用人行政,概照前相国旧章办理齐相曹参闻萧何病逝,便令舍人治装。舍人问将何往?曹参笑着说:“我即日要入都为相了。”舍人似信非信,权且应命料理,待行装办齐,果得朝使前来,召曹参入都为相,舍人方知曹参有先见,惊叹不休。曹参本是一员战将,至出为齐相,刻意求治,志在尚文,因召集齐儒百余人遍询治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胡吃海喝,死后为何还被千古传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参,宰相,萧何,刘邦,汉惠帝,吕雉

    曹参是大汉的第二任宰相,紧跟在萧何之后。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是在齐国辅佐刘肥,当齐国的宰相。到了萧何死亡了,曹参就告诉他的仆人说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吧,我们要回到朝中长安去做官去了。这时候曹参的仆人有些不明白,萧何死了为何你要去朝中呢?曹参只笑不语!因为他已经猜想到了,萧何之后若是选宰相非自己莫属。本

  • 浅谈曹参终日饮酒不治事,却还是被誉为贤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曹参,丞相,萧何,刘邦,高祖,汉朝,汉惠帝,历史故事

    曹参原是泗水沛人,后跟随刘邦起义反秦,立下了不世战功,被封平阳侯,甚至最后官居丞相。然而相较于他的功绩,人们对于曹参的熟悉更多的来自于一个成语——“萧规曹随”。所谓“萧规曹随”,即曹参继任丞相后继续延用萧何的规章制度,比喻按照前任留下的规章制度办事。这个词语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贬义,有时会

  • 汉朝第二位丞相曹参,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却被万民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曹参,萧何,丞相,刘邦,高祖,汉惠帝,皇帝,汉朝

    公元前202年,和刘邦争霸落败的项羽,在乌江边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之后,刘邦平定逐步平定天下,在定陶汜水之阳即位,开创大汉江山,是为汉高祖。既然江山已定,那么是时候到了论功行赏的阶段了,一直追随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文臣武将,都希望能夺得首功之位。这也是人之常情,兄弟们追随大哥一路上刀山、下火海,

  •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好,为什么死后还被人称赞呢?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曹参,宰相,萧何,汉惠帝,高祖,刘邦

    曹参当了三年宰相,一件事都没办好,为什么死后还被人称赞呢?矜弈2022-07-0616:25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因为曹参创造了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成为了千古佳话。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曹参是相国,而不是宰相。相国和宰相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却差之千里。相国的权势可比宰相大得多了。宰相是一个群体,是

  • 曹参为相,为何整日吃喝,百姓安心社会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参,萧何,汉惠帝,宰相,刘邦,百姓

    曹参当了宰相后,每天吃喝,为什么百姓安心社会稳定。说到曹参,我们想起在沛县刘邦的铁杆兄弟,那时的曹参整日到处混吃混喝。如今的曹参,贵为宰相。汉惠帝一:萧何推举宰相曹参是怎么当上宰相的?说到这里,要感谢萧何。萧何可谓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萧何临死的时候,汉惠帝去拜见他。汉惠帝问萧何,你死后谁可接替你。萧何

  •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宰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参,吕雉,刘邦,宰相,刘盈,萧何,高帝,萧规,曹随,汉朝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参“萧规曹随”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萧何去世,曹参进京当宰相。在他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一切都遵循萧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予改变。这一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学者们普遍认为,曹参之所以这

  • 西汉初年的丞相曹参,整日饮酒作乐,为何还会被称为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曹参,萧何,丞相,刘邦,汉惠帝,西汉,汉朝

    曹参,字敬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秦时,曹参为沛县的狱掾。曹参在沛县任职期间,交好刘邦、萧何等人。秦二世元年(前209),曹参跟随刘邦在沛县起义,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在戎马生涯中,曹参灭两国,取一百二十二县,身上伤疤七十多处。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灭掉了项羽,得了帝位。刘邦对群臣论功行赏,

  • 曹操是曹参的后代?或者是夏侯婴的后代?专家研究DNA后得出结论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曹操,曹参,夏侯婴,夏侯惇,刘邦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那可是名震千古的人物呀,关于曹操的祖先是谁,陈寿说是曹参,裴松之说是夏侯婴,还有人说是从路边捡来的,这不是搞笑吗?!还是看看专家怎么说吧,专家研究了曹氏家族DNA,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1.观点一:曹操是曹参的后人这个观

  • 曹参是西汉开国以后的第二个丞相,功劳排名第二,第一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曹参,丞相,刘邦,萧何,齐国,刘盈

    曹参是西汉开国以后的第二个丞相,这哥们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何了。大家一定听过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这意思很简单:曹参基本上按照萧何的既定方针办事,没乱整。按照我们现在话说就叫做——曹参不折腾。公元前193年,萧何临终前向皇帝刘盈(刘邦与吕后之子)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听到萧何去世消息后,告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