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奔流文化·寻陇】千年前张骞苦苦寻觅的大月氏,究竟从河西迁往哪了?

【奔流文化·寻陇】千年前张骞苦苦寻觅的大月氏,究竟从河西迁往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奔流新闻 访问量:3754 更新时间:2023/12/6 5:10:08

月氏昭武故地和粟特人的丝路迷踪④

1】

《史记》中,司马迁称丝绸之路由张骞“凿空”。这区区二字背后凝聚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诸多艰辛细节。

张骞和部属被匈奴人俘获,先拘押于单于城,后被移入草原深处。

被囚9年有余方获得出逃机会。但他并没有向东返回家乡,而是冒险继续西行,去完成自己身为大汉使节的使命。

张骞刚奉汉武帝诏令出使时,西迁的大月氏还在伊犁河流域游牧。

但大月氏人在那里并没有过上消停日子,西域诸国中日益强盛的乌孙国与匈奴联合起来,打败了大月氏。

遭到暴击的大月氏只能继续向西南迁移,辗转来到阿姆河上游地区(阿富汗北部地区)。

悬泉驿遗址航拍图

此地有大夏国,亦称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的后裔所建立的国家,最终臣服于远道而来的大月氏。

月氏人以武力征服,终于在此争得一片栖息之地。

悬泉驿汉简有许多关于大月氏的记载

花费了数月的时光,张骞一行人一路狂追,沿着车师(遗址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经过焉耆,循塔里木河向西走,经过库车、疏勒,再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穿越大宛国境(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辗转到了大夏。

贵霜帝国的疆域

不辱使命。张骞终于找到了西迁的大月氏,经过多次迁移已在新地安居乐业的月氏人,早已淡忘了对匈奴人的仇恨,加之和汉朝相距过于遥远,难以通联,所以大月氏人毫不犹豫拒绝了与汉朝合作对抗匈奴的建议。

张骞在大夏待了一年后无奈踏上回程,路过匈奴国境时张骞再次被俘。

一年多以后,趁匈奴人治丧放松了警惕,张骞携胡妻及翻译堂邑父逃回汉朝。此时距他出使时已经过去13个年头,当年的百人团队,亦剩寥寥几人。

联络月氏人虽不成功,但张骞从西域这块宝地上找到了另一个盘踞在匈奴西方的小国——乌孙。

此后,张骞二次出使西域,乌孙和大汉王朝结盟,并且愿意出兵夹击匈奴。

至此,张骞终于在生前完成了为大汉寻找西域盟友的宏愿,亦将大汉的影响力传扬到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建立奠基。

悬泉驿遗址

2】

其时,大月氏已定居于阿姆河以南和阿富汗以北的广大地区后,与汉朝两国间的人员来往也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20世纪90年代发掘的悬泉置遗址汉简中,曾有许多关于大月氏——主要是公元前半个多世纪从宣帝到新莽时大月氏与汉王朝使节往来的实时记录,真实反映了大月氏西迁占领大夏到贵霜帝国建立前这段时间里政治外交的重要侧面。

大月氏征服了大夏后,双方逐渐融合,开始发展壮大,并设有贵霜等五个翕侯(官员)治其地。到公元一世纪中叶时,贵霜统一了其他四翕侯,并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汉朝人仍称其国为大月氏。

▲公元3-4世纪贵霜时期健陀罗佛像细部及佉卢铭文

巅峰时期的贵霜,疆域东到葱岭,西到伊朗高原,北达咸海、里海,南部包括整个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直到中印度,中部包括阿姆河、锡尔河流域。

这是月氏人最辉煌的时期了。

公元90年,贵霜帝国向当时的班超请求与东汉和亲,但被班超所拒绝,贵霜帝国发兵7万越过葱岭攻打班超,但被班超所败,后来贵霜帝国慢慢衰弱并分裂成许多小国,其中大月氏人所建立的国家,直到公元5世纪左右灭亡,至此,大月氏人就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或者国家之中了。

两汉之后,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热度并没有冷却下来。

公元2世纪健陀罗佛本生浮雕燃灯佛授记

之后曹魏十六国时期这里活动着鲜卑人、氐人、羌人、卢水胡人、龟兹人、西域胡人等众多的民族。到了隋唐五代宋时期,吐蕃人、吐谷浑人、仲云人、温末人、蔡微人、于阗人、吐火罗人、回鹘人、突厥人等都曾生产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河西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互动融合,形成了那个时代推动历史车轮的先进文化。

而永固古城一再变化着自己的名字:前凉王张祚在此置汉阳县,又置祁连郡。北凉时叫赤泉,北魏时称赤城戍,西魏则谓之赤城,北周又改为赤泉,隋朝时名为赤乌镇。

3】

正因为河西多民族生活的多彩画卷及其经济的富庶,隋朝时的赤乌镇熠熠生辉。被当时的西域人看作是河西走廊上的另一个长安,很快它将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隋炀帝杨广

公元609年夏天,河西走廊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空前盛事:大隋帝国的皇帝亲临河西走廊,西域二十七国使臣都来觐见大隋天子,这便是被誉为彪炳史册的“万国博览会”。彼时,隋朝天子接见使臣的地方正是离焉支山不远的永固古城。在地理位置上焉支山在永固城东侧,选焉支山下接见西域诸国使者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永固城商业物资便利的条件,二是焉支山下夏季水草丰美。

隋炀帝西巡曾登临的焉支山

没有永固城的依托,举办这样的盛会几乎没有可能。在隋代,永固城已经属于国际化的都市,政治经济文化已经高度繁荣,杨广出扁都口后的第一站下榻就在永固城,焉支山当时只是永固军士放马的一片草场。在“万国博览会”期间,西域各国使者也都云集永固城。

杨广感慨无限,写下了千古名篇《饮马长城窟行》,气势相当的霸气——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夏日的河西走廊旌旗蔽日,流光溢彩;永固古城风云际会,万邦来朝。这是中国文明史上的创举。大隋天子君临永固,开世界万国博览会先河,使这座千年古城大放异彩。

而在隋炀帝西巡前的公元605年,他为加强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控,即位后派遣两位官员出使西域诸国。

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珍奇见闻呢?

文 | 奔流新闻记者刘小雷

更多文章

  • 张骞贻误战机 免去博望侯 成为庶民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张骞,匈奴,霍去病,刘彻

    但霍去病的辉煌难掩另外一个人的失意,在这场宏大战役中作为牵制匈奴人行动的李广与张骞部队却陷入敌人的重围遭遇惨败。张骞因贻误战机,免去博望侯 成为庶民,从巅峰瞬间滑落到低谷各种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连续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春夏大战,让匈奴感到异常焦虑。一旦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就再无法形成对汉

  • “仙人乘槎”与“张骞乘槎”形象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张骞,谢灵运,拾遗记,刘彻,太平御览

    原作者:高超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苏州吴中博物馆藏有一设计精巧,造型奇特的银槎(图一),槎杯使用白银制成,整器斜长22厘米,宽约7.5厘米,高11.4厘米,腹空。槎的背尾阴刻“至正乙酉朱碧山造”八个铭文(图二),可知该器为公元1345年元代银工朱碧山所制作。槎杯以“仙人”乘槎游天河的的神话

  • 张骞再次落入匈奴人之手 神奇归来 京城为之轰动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张骞,匈奴人,匈奴,刘彻,司马迁

    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张骞决定改变路线,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遭到匈奴人的拦截,他们再次返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路经莎车 余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迂回北上返回长安,意外的是此时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实在是时运不济,再次成为匈奴骑兵的俘虏。这一次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但令人惊奇的是,匈奴首领再一次宽

  • 张骞、卫青和唐僧都走过的这条路,如今的少年们趁着暑假走一走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张骞,卫青,唐僧,丝绸之路,班超

    这个暑假,上海的一群孩子由特别的老师带领,重走陆上丝绸之路,身临历史现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沉浸式体验自然和人文之美。“申学课堂”由上海报业集团新华传媒发起,旨在通过相关阅读活动,探寻阅读促进教育、塑造学生人格和全面成长。6日下午,“申学课堂”第8期,将连线正带队行至阳关烽燧和丝路古道前的丁雁,

  • 大汉王朝:张骞数次出使西域,李广数次出师不利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张骞,李广,匈奴,霍去病,大宛

    大汉王朝:张骞数次出使西域,李广数次出师不利江都人枚赫、陈喜先后投靠,为刘孝私造兵车弓箭,刻天子玺及将相军吏印,待机发作。陈喜原本事淮南王,淮南王事败,乃奔投衡山国,为刘孝画策。刘孝谋为太子,于是运动乃父,上书朝廷,废长立幼。太子刘爽虽然被系,总尚不至断绝交通,因嘱心腹人白嬴潜往长安,命他上书告变,

  • 从敦煌壁画中,浅析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旅游美食攻略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丝绸之路,大月氏,大宛

    一 西域明珠敦煌古城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 ,“西域 ”的地位是得天独厚的。希腊文化 、印度的佛教文化以及中国的古代文化 ,都在这里得以交流、学习、互通,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明 。敦煌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地理位置重要性不可比拟。出了关内,浩瀚的沙漠 ,人迹罕至 ,是

  • 对话“凿空者”张骞:睁眼看世界物流的中国第一人,丝路的物流兴国

    历史解密编辑:掌链标签:张骞,匈奴,丝绸之路,刘彻,丝路,乌孙

    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历史上,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凿空”了一条古代东西方商贸及物流的生命线。而今,沿着张骞的脚步,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重拾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价值,践行文明交流的历史意义,也造就了规模最大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一样东西,成为如今女性的闺房挚爱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张骞,石勒,匈奴,刘彻,曹植,闺房

    穿越小说里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总是混得如鱼得水,好像没有什么不适应的。但是像三娘子这样的吃货要是穿越到大汉初期,可能就要饿死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三娘子爱吃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菠菜等这些蔬菜水果,还有三娘子不喜欢吃的,但是很多人爱不释手的香菜、大蒜都是在汉武帝时期,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这一切都要归

  • 汉代风云人物-张骞篇

    历史解密编辑:游敦煌标签:匈奴,刘彻,卫青,敦煌,汉代,玉门关,风云人物,张骞出使西域

    玉门关遗址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距敦煌市区90多公里,西距罗布泊150公里,周边十几万平方公里都是大面积的戈壁荒漠。魏晋时期,玉门关和阳关是中国郡县辖制的最西端,从此往西,称为西尽,是当时社会成员最熟悉的远方。汉唐之际,玉门关一直是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地理分界线,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文化分界线。玉门

  • 张骞出使西域任务失败,却在失败中获得成功,至今仍然使人类受益

    历史解密编辑:法兰喜多事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大月氏,匈奴人

    张骞出使西域任务失败,却在失败中获得成功,至今仍然使人类受益张骞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创者。被人们称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也被成为“东方的哥伦布”。他给东方国家带来了诸多的物资。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而他的出使其实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失败中获得了成功。汉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