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1种风靡世界20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3种水果,1种风靡世界20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1453 更新时间:2024/1/22 13:20:43

汉武帝时期,汉朝为了共同夹击匈奴,于是让张骞出使西域,途中虽经匈奴所掳在匈奴度过漫长的岁月,但是最终不负使命,有惊无险的抵达了大月氏,最后又经历一番坎坷,返回汉朝。

他的出访虽然没有给汉朝达到原本的目的,却意外地为汉朝打开了新世界天地,在此之前,中原人一直将中原地区视为天下,周围不过是天涯海角。张骞的出现,让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世界的广袤。

中原人第一次知道整个世界上不光有汉人,遥远的西方,还有着更多更强大的国家等待着汉朝去交往,去征服。

在匈奴的势力被汉武帝击退之后,张骞又一次率领了庞大的使团前往西域外出交流,并且带回了许多西域的特产,这件事情甚至影响了今天的生活。

张骞带回来的特产

张骞一行人从西域返回途中,带回了大量传统汉地不具有的东西,其中对中原人影响最大的就是吃的东西。

在如今炎热的夏天,西瓜与空调堪称解暑神器。可是你知道么,如果没有张骞,也许今天大家就品尝不上这份美味。

西瓜原产地非洲,最早4000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种植,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又经过一番传承之后被张骞从西域带回。因为来自西域,由此国内管它叫西瓜,一口下去,水嫩多汁,甘甜无比。

第二种水果就是葡萄,这种东西原产于西亚,堪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树种。地中海附近,冬暖夏凉的气候,使葡萄在那里生长的极为繁茂,甚至在曾经埃及的墓室壁画中发现过葡萄的身影。

如今,葡萄广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更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葡萄干这种十分适合当零食或下酒的极品,影响极其深远。

第三种水果是石榴,这种东西原产于中东,如今,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大有种植,由于其极高的成活性使得它的种植门槛极其简单,张骞将石榴引入中国之后,南北方均有大面积栽培。安徽怀远还成为中国石榴之乡。

核桃一直以来都被广大群众视为补脑神器,最早也是由张骞带回,原产地伊朗,被国人带回后大力种植,硬是干到了世界第一的地步,由于果仁和大脑长得非像,也被无数人奉为瑰宝,堪称补脑良品。

特产中的蔬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对于吃饭的执念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新食物的出现,可以影响到后世千百年的历史。

人们今天非常常见的黄瓜,最早经由西域带回,其甘甜解渴,无论是生吃还是炖煮都是一个不错的食材,而在如今更是被不少减肥者奉为神器,堪称影响了华夏两千多年。

另外一种蔬菜是茄子,茄子虽然本身没有什么味道,而且口感也发软,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十分容易加工,它和什么蔬菜做在一起就是什么味道。

经过油炸之后,外酥里嫩的口感更是让无数人为之倾倒,若是在混合着肉末,那绝对会是一款下饭神器。

第三种叫大蒜。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起锅烧油,经葱姜蒜爆香,之后再加入各种主料。如果缺少大蒜,那只能说,天不生这大头蒜,厨道万古如长夜。

最后一种就是,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的香菜。也许有人听过这样一种吃法,清晨起来来上一杯咖啡,撒上一点香菜,中西结合,别具美味。如今香菜在早点摊儿上到处都是,也是成了天津煎饼果子的最佳伴侣。

其实,胡萝卜也是张骞带回来的,最开始是紫色,后来经过不断的培育繁殖逐渐有了今天的样子,被张骞带回中国之后广泛种植,很快成了中国人新的食物,它可以生吃,味甘甜,也可以炖煮。

如今喜欢吃炖牛肉或者是吃咖喱的人,离开胡萝卜将会失去很多美味。然而引进农作物的意义远不止增加口味这么简单,如果说出现的时机适宜,新来的食物可以挽救万千人类的生命、

历史意义

你知道吗?曾经有几种农作物的引进中国,直接让中国人一度不再安心粮食的问题,也让中国人口在短时间内迎来了爆炸似的增长。

明清时期曾经引进的玉米,马铃薯,番薯等农作物产量极大,又可以作为主食食用,一举解决了当时粮食亩产不高的问题。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由哥伦布传入欧洲,最终在明清时期辗转进入我国。

中国人在种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快就发现这东西的特点,产量大容易种植,在当时动不动就要灾民百万易子而食的年代,这简直就是颠覆过去的神物。

由于玉米优秀的特点,如今更是和小麦水稻大豆并列为世界四大主要粮食之一。

甘薯又叫地瓜,番薯,红薯等等,由于含有大量淀粉,非常适合用来充饥之用,在明清时期,经由吕,传至中国内地,之后在官方和知识分子的倡导之下在国内大范围种植。

马铃薯,属于茄科,又叫洋芋,和前两种一样是一种高产作物,全世界都有种植,也是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但是前两者比起来,他因为淀粉含量过高,所以导致口感不好,但是也正因如此,其所蕴含的热量也是前两种所不能及的。

马铃薯全世界范围之内都有种植,经由多方渠道,多方面引进后才来到国内,在18世纪的时候,中国大量种植,极大的解决了粮食困境,也使得清朝的人口1度增加到了三亿人。

从明末的小冰河时代开始,由于气候的骤然变化,全国的粮食都大面积绝收,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最终死在了没有粮食的日子里,这几种农作物的出现,直接挽救数以亿计的人,

在人口就是国力的古代社会,这些外来食物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发展,也使得国家有实力同当时世界的诸多强国一较高下。

标签: 张骞匈奴刘彻西域

更多文章

  • 张骞出使西域,是一场几乎有去无回的探险;首次出使,就被俘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匈奴人

    “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这几个词我们耳熟能详。而这“一带一路”的源头就是出自于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是想往西寻找同盟国,把骚扰中原多年的匈奴合力消灭。并不是我们想当然认为的,是去和西域各国打通贸易之路,共同发展经济。在派张骞往西之前,汉武帝对于西域各国的具体情况一

  • 2023张骞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在城固县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汉中头条标签:张骞,丝路,城固县,汉中市,丝绸之路,高峰论坛

    4月1日上午,以“追溯丝路之源·筑梦开放之城”为主题的“2023张骞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在汉中市城固县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汉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屈占权,陕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晓林,汉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固县委书记胡新利,中国秦汉史研究会

  • 为什么2000年前的张骞,敢于出使西域,长年在塞外与大自然相处?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张骞,武帝,西域,大自然

    我们知道张骞他一生中,几乎长年在塞外与大自然相处过生活,在其中张骞所拥有的乐观、进取、冒险犯难的精神与坚定的意志力,是他深沉的精神力量,甚至是他整个的生命记忆了;而会有以上经历的人呢,我们在占星学的分析上,恐怕非是火象星座的族群莫属了。通常火相星座的人精力充沛,感情奔放激烈,具有十足的行动力,温暖或

  • 汉中“新时代的张骞”李强中东之行收获颇丰

    历史解密编辑:国普网法治标签:张骞,汉中,习近平,五星红旗,中东之行,李强(1959年)

    1月11日,由汉中市工商联(总商会)倡议的“卡塔尔汉商文化经贸商会”和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授权的“中国汉中驻卡塔尔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中心”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正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挂牌成立。去年底,举世瞩目的卡塔尔世界杯比赛期间,汉中市工商联副主席、市球迷协会会长李强带着汉中广大球迷的嘱托,在上级领导的大

  • 五一现丝绸之路,万人骆驼队太壮观,网友:起猛了,以为张骞带队

    历史解密编辑:会白话的涛标签:张骞,敦煌,长城,五一,骆驼队,红绿灯,丝绸之路

    五一假期去哪里玩都是人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人,有的人为了避免旅游高峰期,都避到珠穆朗玛峰这种挑战人类巅峰极限的景区旅游,不料在5500米的昆布,凌晨两点仍然出现堵人堵到一个小时的情况。上有珠穆朗玛峰堵人,路上有高速路口堵车,同样被堵的还有敦煌的骆驼,你能想象到在哪都能走到沙漠里,居然也会堵“车”,还堵

  • 何止是凿空西域,张骞还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美食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刘彻,汉书,司马迁,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先后共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其实张骞何止是凿空西

  • 江苏挖出一群汉墓,考古发现令人费解:张骞不是开启丝路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先生柳眉标签:张骞,刘彻,古墓,汉墓,江苏省,考古发现,丝绸之路,考古专家

    今年8月23日—8月25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三天聚焦江苏仪征联营墓葬群。在这一批西汉早期墓葬中,考古专家挖出了大量具有重大考古意义的文物,然而其中一件文物却令人费解。在编号M88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造型极其精美的漆砂木砚,更为重要的是,周边的装饰物竟是玳瑁(见下图)。考古专家确认:玳瑁在古代是

  • 当年张骞使西域到底有多难?四个维度解读开辟河西走廊的外交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健康小宓标签:张骞,刘彻,西域,匈奴人,大月氏,河西走廊,汉高祖刘邦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关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传奇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徐福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等等,都在古代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开启丝绸之路以前,最早开辟东西方文化通道的人,就是张骞。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古老中国和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是紧闭的,汉帝国只知道在黄河以西地区,有一个天然通道

  • 为何司马迁评价张骞时用“凿空”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紫荷看世界标签:司马迁,张骞,匈奴,大月氏,刘彻,汉朝,西汉,科学家

    公元前139年,才登基一年的汉武帝刘彻坐在高堂之上,向众臣说出了自己蓄谋已久的事,寻找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没有想到,众臣顾左右而言他,无人敢请战。失望之时,身边一位年轻人站了出来。这一站,成就了一段传奇,使他成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深受匈奴困扰的大汉,一直是通过和亲来解决纷争,可是17的

  • 我们知道的张骞,被神话包装了两千年,还有几分是真实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张骞,李广利,司马迁,张华,史记,班固

    张骞出使西域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由他开创的陆上丝绸之路更在随后的千百年中继续发挥着作用,使今日之中国至今受益无穷。张骞为中国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有关他的故事却并不都是真实的,许多后人编排的虚假故事在口口相传中也变成了他的“真”历史,过度包装。可以说,现如今流传的张骞形象,是真实与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