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年张骞使西域到底有多难?四个维度解读开辟河西走廊的外交之旅

当年张骞使西域到底有多难?四个维度解读开辟河西走廊的外交之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健康小宓 访问量:4709 更新时间:2024/2/17 19:46:04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关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传奇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徐福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等等,都在古代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开丝绸之路以前,最早开辟东西方文化通道的人,就是张骞。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古老中国和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是紧闭的,汉帝国只知道在黄河以西地区,有一个天然通道,它连接着古老东方和未知的西方世界,张骞出使西域,则是打开了雄峙在东西方之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那道号称天险的河西走廊。

张骞

河西走廊是北部匈奴王朝的势力范围,张骞出使西域睁眼看世界,为何非要穿越河西走廊不可?

一、地理概念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中部,处在黄河以西,因形似走廊而闻名世界。这里地形复杂,除了海洋以外,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都在这里有所体现。它是天然的东西方交流的黄金通道,后来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注定要在这里穿过。

河西走廊范围图

二、军事背景

汉朝北部的匈奴王朝在当时如日中天,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除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外,对于大汉也一直虎视眈眈。

公元前201年,匈奴最高首领军臣单于杀父自立,多次侵扰汉匈边境。在历史上,他曾多次率部包围马邑城、南扰太原,而刚刚统一中国的汉高祖刘邦决心亲自率军营救,却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险些葬身雪窟。

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汉匈正是交锋的第一战,却以刘邦惨败告终。刘邦为了休养生息只能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每年还要源源不断的送给匈奴大量的生活物资。

这种屈辱已经延续了五代皇帝,公元前141年,大汉刘邦的重孙、汉景帝的第十子刘彻继位,年轻的刘彻想改变一直以来屈辱的外交政策,决心施展自己的宏图大略。

刘彻年轻继位

三、穿越河西走廊的历史条件

在这种军事战略下,大汉帝国抓到一个匈奴的散兵游勇,从这个俘虏的口中,刘彻看到了出兵北击匈奴的最好机会。据这位俘虏交代,当时的河西走廊并不太平,势力混乱,而新兴的匈奴王朝赶走了这里曾经的大月氏主人,称霸一方。

刘彻觉得可以联合月氏国,对匈奴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这样一来,必然可以打败匈奴,一雪前耻。就这样,一个解除北方匈奴威胁的战略构想被提上日程,于是,刘彻开始公开招募愿意冒险出使西域的人,作为特使,穿过匈奴王朝右贤王部的浑邪王与休屠王手中控制的河西走廊,寻找不知下落的月氏部落。

大月氏国女子

张骞毛遂自荐,为了自己的政治梦想和皇帝的政治蓝图,毅然决定冒险一试。张骞出使西域,到底面临怎样的困难?

汉武帝授权张骞符节,率领使团出使西域,时年张骞27岁,刘彻19岁。西域风险重重,虽令人向往,但却充满荆棘和不测,注定被载入史册的张骞西行,河西走廊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一、张骞出使西域,困难重重

  1. 困难一:多变的气候和地形

从地图上看,张骞要想去往西域,首先要先渡过黄河,从甘肃的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再翻越茫茫戈壁,才能进入西域。

事实上,从张骞使团踏上西域的路途时,就开始面临种种恶劣的气候和地形,生在汉水富庶土地的他,早对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完成汉武帝交给自己的光荣使命。

河西走廊地形

  1. 困难二:匈奴势力的围堵

可以说,怕什么来什么,果然,张骞一行人在河西走廊被匈奴骑兵所擒,张骞和他的使团被俘虏了,匈奴骑兵把他们带到了匈奴王廷面见匈奴军臣单于。张骞自知借道河西走廊去寻找月氏国,本就理亏,于是被其软禁。

匈奴单于

而第一次的软禁生涯足足三年之久,在这个时间里,他早就做好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准备,幸运的是,军臣单于并没有杀张骞,想让张骞为他们效力,于是把他软禁在匈奴人的军队中。长时间失去自由的张骞,虽身陷囹圄,但却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熟悉和了解匈奴王朝日常生活和军队备战的机会,他发现这个游牧民族的军事组织并不严密,但是武器装备却很先进,特别是他们的骑兵和盔甲,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张骞被软禁情形的: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由于单于的撮合,张骞娶了一个善良的匈奴女子为妻,这也许是张骞在干燥枯竭的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正是这段爱情让张骞重新拾起忍辱负重、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决心。

张骞的匈奴妻子

  1. 困难三:月氏国杳无踪迹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骞向往常一样出去打猎,就这样逃之夭夭。在逃出匈奴人的魔掌以后,他没有原路返回,而是一路向西,继续寻找月氏国。要知道,月氏国在西迁以后,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张骞寻找他们,无异于大海捞针。

就这样,他们一路向西,穿过焉耆、再溯塔里木河向西、经过库车、疏勒等地,横穿塔里木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才来到大月氏国境内。

大月氏国

虽然张骞被月氏王召见,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但月氏王已经无意东还,早已经发展带着自己的子民休养生息,发展农业。被拒绝以后的张骞虽然失望,但是还是决心回到长安赴命。

二、两次被抓,两次出逃,张骞命不该绝

前文已经说到,在张骞一行路经河西走廊的时候,被境内的匈奴人抓住软禁长达九年时间,在接见完月氏王以后,张骞决定改变路线,以防不测。

为了避开匈奴,张骞使团(其实此时只剩下张骞和邑父两人)决定通过青海羌人地区返回。他们再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麓、经过莎车、于阗、迂回北上返回长安,但此时的羌人已经沦为匈奴的傀儡,在经过羌人地区时,不幸又降临到张骞身上,他再次被匈奴抓获,庆幸的是,军臣单于再一次赦免了他,让他和自己的匈奴妻子继续生活在一起。

张骞出使西域归来

公元前126年春,匈奴军臣单于病逝,张骞趁着机会再次出逃,和上次不同的是,他这次带走了心心念念的匈奴妻子,三人一起东逃返回长安,而此时张骞出使西域已经过去十三年之久。

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如一日,历经沧桑巨变目标却始终如一。他都去过哪些国家,为大汉帝国拿到了哪些情报,能让作为听众的汉武帝听得入了迷?

一、张骞出使西域经过的路线

从张骞的行进轨迹来看,张骞西行的路线是这样的:

黄河——扁都口——河西走廊——茫茫戈壁(1000多公里)——焉耆——塔里木河——库车——疏勒——塔里木沙漠——帕米尔高原——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葱岭——昆仑山北麓——莎车——于阗——鄯善——匈奴——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二、出使西域的军事和文化意义

从汉武帝十九岁算起,就一直想改变大汉帝国对北方匈奴王朝屈辱的外交政策,而这次张骞能够不辱使命的回归,让年轻的汉武帝喜出望外。

  1. 军事情报

要知道,从刘邦的白登之围开始,大汉帝国就一直和北方匈奴在军事领域博弈。年纪轻轻的刘彻早就思考, 有朝一日,可以兴复汉室,一血前耻,在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五年,就召集群臣商量征讨匈奴的军事方针。

后来,刘彻大力发展军事,广泛搜寻战马,选拔卫青公孙敖等一批年轻军官展开军事训练,开始着手对匈奴人进行反击。他亲率30万大军,以和亲为诱饵打算在马邑围剿前来迎亲的匈奴人。“马邑之谋”由于消息外泄被迫终止,但却自此揭开了对匈奴反击的序幕。

刘彻北击匈奴

马邑之谋过去四年后,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决定派出四路军队伏击匈奴,但结果四路大军中一路无功,两路折损,唯独卫青领衔的部队首次俘虏匈奴将士近千人,但却丝毫不影响对匈奴之战处于弱势的事实。

张骞的回归,让冷静下来的汉武帝高兴极了,他虽然一心想雪耻,但也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谋略,有了前车之鉴,让冷静下来的汉武帝更加觉得敌方情报的重要性。所以,匈奴的军事部署和西域地形是让汉武帝高兴的第一大原因。

回到长安以来,汉武帝命张骞为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据《史记》中记载,张骞的贡献就是“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战后论功行赏,封为博望侯。

  1. 文化知识

张骞出使西域,虽多次身陷囹圄,但是依然用笔在牛皮上画好了各个国家的军事部署,另外,西域有哪些国家,他们的地形地貌是怎样的,张骞在图上都记录的非常清楚。他不仅带回来了西域地图,还带了很多西方植物的种子,向汉武帝和群臣讲解了很多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文化民俗,这让作为听众的汉武帝入了迷。

这就为后来中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张骞又一次成为汉帝国的使者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关系。

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所以说,张骞是汉帝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号称东方哥伦布,并且,由此揭开了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史。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历经坎坷,却满载而归。是什么东西让他矢志不渝,坚持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张骞受命之时还是一个27岁的不经世事的一方孝廉,和宫廷中的侍从官。在出征之时,汉武帝为张骞精心挑选勇士随行,并且找了一个归顺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和翻译。

  1. 坚定不移的决心

在最初汉武帝选择出使之人的时候,大家对西域这个地方非常的陌生。而张骞年轻气盛,之所以毛遂自荐,基于两点原因。

首先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没有成为使者之前,他只是一名宫廷侍卫,而如何能够一跃龙门、光宗耀祖,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是他所考虑的事情,而出使西域就是一个机会。

张骞归来

另外,他有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他能够完成出使西域这项历史使命最主要的原因。

  1. 战火中绽放爱情的力量

在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的三个人中,除了自己的邑父,就是张骞在匈奴被软禁时期和他结婚的匈奴妻子。有时候,战火中绽放的爱情依旧让人羡慕,她足以让人们迸发出自己内藏的潜能。

张骞被软禁期间

在被匈奴前后软禁的近十年时间里,除了每天打猎、砍柴的枯燥生活以外,唯一给他力量的,就是经过匈奴单于给自己撮合的匈奴妻子,在张骞第一次出逃的时候,他选择了抛弃那个女人,但作为妻子的匈奴女,并没有选择告发,只是默默选择了等待其能够返回归来,而后张骞再次被虏的时候,也是匈奴妻子日夜照顾他,最后和他一起叛逃祖国,选择一起回归大汉。

结束语

张骞出使西域十三载,虽然历经磨难和坎坷,但却给大汉帝国带来了西方无穷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多种财富,这种财富虽然不是物质财富,但其意义依旧深远。

大汉帝国版图

  1. 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军事情报,为后来卫青等将领打败匈奴,奠定了军事根基;
  2. 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大门,让东方人可以睁眼看世界,向着更加广袤的西方眺望,不再是停留在世界东方的井底之蛙;
  3. 玄奘、郑和、马可波罗等等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张骞出使西域为后来人传递东西方文化铺平了道路;
  4. 河西走廊成为日后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成为联系起东方与西方的纽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汉帝国派张骞出使西域,看似是联系大月氏的使者,但从历史的维度上来说,张骞出使西域是“东方哥伦布”所领衔的国家外交战略。

更多文章

  • 为何司马迁评价张骞时用“凿空”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紫荷看世界标签:司马迁,张骞,匈奴,大月氏,刘彻,汉朝,西汉,科学家

    公元前139年,才登基一年的汉武帝刘彻坐在高堂之上,向众臣说出了自己蓄谋已久的事,寻找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没有想到,众臣顾左右而言他,无人敢请战。失望之时,身边一位年轻人站了出来。这一站,成就了一段传奇,使他成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深受匈奴困扰的大汉,一直是通过和亲来解决纷争,可是17的

  • 我们知道的张骞,被神话包装了两千年,还有几分是真实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张骞,李广利,司马迁,张华,史记,班固

    张骞出使西域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由他开创的陆上丝绸之路更在随后的千百年中继续发挥着作用,使今日之中国至今受益无穷。张骞为中国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有关他的故事却并不都是真实的,许多后人编排的虚假故事在口口相传中也变成了他的“真”历史,过度包装。可以说,现如今流传的张骞形象,是真实与虚幻

  • 张骞:虽被匈奴人逼迫娶妻生子,其实是人生赢家,今后代子孙丰茂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刘彻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是司马迁对张骞的一句评价。短短的一句评价中,便可以看出张骞此人,其实有着非凡的能力。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年仅16岁的汉武帝刘彻即位,成为西汉第五任皇帝。此时,汉王朝经过一甲子的休养生息之后,不仅政权日益巩固,就连经济实力也是蒸蒸日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看到国家天下、财

  • 张骞被匈奴人囚禁13年,被迫娶了个匈奴美女,悄悄生了个混血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夜阑听书雨标签:张骞,匈奴人,匈奴,大月氏,刘彻,霍去病

    在公元前138年,一个19岁的少年,握住一个27岁青年的手,两人眼含热泪,宛如一对人生知己,这两个人分别是汉武帝与张骞。历史上有名的张骞出西域,从这一刻开始。二人从未想过,这一别就是十几年,相别二人青春年少,再相遇时却不曾想两人已经两鬓斑白。刘彻依旧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汉武帝,张骞却是衣服浑身破烂,饱经

  • 张骞娶妻 冒顿单于野心勃勃 汉武帝锐意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张骞,冒顿,刘彻,匈奴,匈奴人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但是匈奴人并没有放弃对这个来自中原王朝官员情感瓦解的努力。经由单于撮合张骞娶了一个善良的匈奴女子,这是张骞在单调枯燥的戈壁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尽管所有历史典籍里都没有记载他们的情感故事,但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我们依然相信,或许正是这段爱情带给了

  • 张骞祭祀大典在汉中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汉中主播标签:张骞,乐舞,汉中,丝绸之路,祭祀大典

    4月3日上午,癸卯(2023)年祭祀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大典在城固县张骞纪念馆举行,共同缅怀先贤,感知张骞精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彦辉、出席“2023张骞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的全体专家学者、市县知名学者、张骞后裔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祭祀大典。上午9时30分,张骞纪念

  • 凭张骞叙说,刘彻就派兵远征1.5万里拿下战备省,可见其目光长远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彻,大月氏,匈奴人,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26年,前往联络西域的大探险家、被匈奴扣押13年之久的张骞,以衣衫褴褛流浪汉的模样,回到了长安城。在听完张骞带来的消息以后,汉武帝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地图,拥有宏图大志的他当即就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内,一定向两个地方进军。那么,刘彻的目光究竟有多长远?为了一战必胜,竟然长征1.5万里

  •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最远到了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乌孙,西域

    西域地方广大,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东接河西走廊,西达波斯高原。西域南北皆有大山,中央有河。由敦煌往西域,有南北两道。南道出阳关,经且末、精绝、扞弥、于阗至莎车,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罽宾等国;北道由楼兰傍山循河西行,经山国、尉犁、渠犁、乌垒、龟兹、姑墨至疏勒,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等国

  • 九死一生,出使西域十三年后,张骞一百来号人队伍,仅余二人归汉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刘彻,匈奴人,大宛,西域

    学五千年华夏历史,品个中百味人生;知天命,学古鉴今。本文为苏苏鉴史原创,感谢大家点赞、支持、关注!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国一起对抗匈奴,在当时是一个能扼制匈奴相当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当时匈奴的实力强大,几乎让西域地区的众多国家都臣服了自己,所以张骞出师不利,没多久就被匈奴扣押,并就此被软禁

  • 张骞被匈奴抓了两次,逃回长安的路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张骞,匈奴,大月氏,卫青,乌孙

    武帝即位之初,立即着手反击匈奴。从匈奴降卒口中得知,昔日匈奴将月氏从河西走廊赶走,月氏举族西迁到西域的伊犁河流域,称为大月氏。老上单于曾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人因此怨恨匈奴,意在复仇,但恨无人援助。 武帝便欲遣使大月氏,与之结盟,东西夹击匈奴。但由中原前往西域,须从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经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