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是携私报复的结果吗

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是携私报复的结果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1245 更新时间:2023/12/18 21:38:30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政治上的才能,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不过对诸葛亮的军事上的才能,历来的争议很多。首先人们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的了解,应该就是《二十四史》头四史的《三国志》。而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说是很有“特点”。首先陈寿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但另一方面又强调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太行。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人物,陈寿对他的任何一点的非议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尤其是陈寿和诸葛亮有携带私怨的嫌疑。这又给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增添了很多争议。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晋书》对陈寿的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的评价不高,同样的在《晋书》中对陈寿的评价也不高。而且比《三国志》的评价更恶劣。是针对陈寿的人品上的问题。据《晋书》记载,陈寿有“索米立传”一事,就是陈寿向曹魏的丁仪、丁暠的儿子求米,小丁不给,于是陈寿就不为二人立传。另外陈寿与诸葛亮父子不合,陈寿的父亲曾经是马谡的参军,因为街亭的失败被诸葛亮施加髡刑,就是剃掉头发,在古人眼中很羞辱;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轻视陈寿,于是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以及附列的《诸葛瞻传》中对诸葛亮父子进行贬低。

《晋书·陈寿传》:“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议者以此少之。”

虽然《晋书》是正史,但关于陈寿的这两件事还是很有商榷的余地的。“索米立传”这件事,在小编看来并不实际,二丁在《三国志》中没有资格立传,而且二丁的所作所为并不太好,反而陈寿还对他们的形象进行了回护。何况这件事最早应当出自笔记小说《语林》,可信度非常低。所以小编认为,“索米立传”这件事是没有的。

再看另外一件事,陈寿与诸葛亮父子存在私怨吗?这一点小编是认同的,最起码陈寿与诸葛瞻之间确实存在私怨。因为这件事不光是《晋书》,裴松之引注的《异同记》中也有记载。《异同记》的作者是孙盛,孙盛是东晋人,《异同记》内容引自另外一个东晋史学家常璩,也就是《华阳国志》的作者,而常璩的说法又来源于“蜀长老”。这件事的可信度较高。

《异同记》:“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

而且这种倾向在《诸葛瞻传》中的内容表现得也很明显。中国史书有为传主避讳、美化的传统,比如这个人的一些败仗、失误,在本人的传记中或者一笔带过,或者突出局部胜利。要想知道某一事件的全过程,就非得找到其他的相关的传记并读才可以。《三国志》也是用了这样的笔法。不过在《诸葛瞻传》中,陈寿非常尖锐地评价“恐不为重器耳”(这是诸葛亮的评价,但是也被陈寿采用)、“美声溢誉,有过其实”这样的话,仅仅从书画这种角度小小地夸了诸葛瞻一下。这是很值得奇怪的事情,也印证了陈寿与诸葛瞻不合的说法。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虽然陈寿大概率与诸葛瞻不合,但这也不能直接说明陈寿为诸葛亮作传的时候,进行了带有主观色彩的负面评价。我们还是要看陈寿对诸葛亮的具体评价才行。

政治能力:管、萧之亚匹矣

上文也提到了,陈寿非常认可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在《诸葛亮传》末尾的评语中,陈寿也花费了很多笔墨在评价诸葛亮治国能力上。小编数了一下,一共一百五十六个字,全是正面的评价;而曹操这个“超世之杰”的评价,只有一百零九个字;刘备作为蜀汉开创人,一百零八个字;孙权就更可怜了,正面评价三十七个字。

平心而论,小编这样的诸葛亮铁粉,也是要承认在历史功绩这一块上,诸葛亮是要弱于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大佬的。但是诸葛亮的正面评价的字数却要远超于这三个人,小编以为这足以说明陈寿对诸葛亮的治国才能是带有一种崇敬的感情色彩的。并且陈寿还将诸葛亮类比管仲萧何,管仲令齐桓公称霸;萧何助汉高祖开国,这当然也是很高度的评价了。

军事能力: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的评价,陈寿又是另外一种论调。陈寿认为诸葛亮的“奇谋”、“将略”都不是他的长处。这种观点来源于诸葛亮确实没有太显赫的功劳。“赤壁之战”的作战过程中诸葛亮打酱油;“汉中之战”中诸葛亮管后勤;后来的五次北伐也没有实现割据雍、凉的战略目的。光从结果上来看,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似乎没毛病。

但是另一方面,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表现得可圈可点。在第四次北伐中,诸葛亮对司马懿打出“甲首三千”的成绩;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几乎控制了渭水以南,武功水以西的地区,并且在渭水附近种庄稼,给司马懿送女装侮辱,可以说是压制住了司马懿。司马懿对孟达、对公孙渊、对王凌都打出了不俗的战绩,但对诸葛亮只能被动固守。这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而这些战绩在《诸葛亮传》中没有太具体的表现出来。

即便陈寿受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司马氏开创西晋,陈寿作《三国志》必然要考虑为司马懿避讳),然而评价又不需要加入司马懿,反而提高诸葛亮的评价,更有利于塑造司马懿忠臣良将的形象。另外对诸葛亮平南中的战绩上,陈寿也只是一笔带过,过程几乎完全没有。这样看来,陈寿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似乎真的不看好。

这种评价差异的原因

陈寿出生于公元232年,而诸葛亮去世于公元234年,两个人按理来说并没有什么交集。要想了解陈寿对诸葛亮的态度,那就要从陈寿的长辈,以及陈寿活跃时期蜀汉的环境说起。陈寿活跃的时代,蜀汉已经从当初的理想主义的政权回归到现实。在当时只有姜维、陈祗张嶷寥寥几个人支持北伐,朝中很多人都是反对战争的。“光复汉室”这个招牌已经失去了效力,蜀汉也不复刘备、诸葛亮在世时期的凝聚力。陈寿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对北伐不怎么感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诸葛亮主要的军事上的经历就是北伐。陈寿从不认可北伐,到不认可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一方面诸葛亮确实没有不世奇功,另一方面是陈寿个人的反战情绪的影响,小编个人认为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另一方面,陈寿的父亲虽然受到髡刑,但也不见得非要嫉恨诸葛亮。反而是陈寿的老师谯周却是诸葛亮的粉丝。这件事体现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亮病逝在对曹魏的前线,只要刘禅不傻,那肯定是要禁止大臣官吏去奔丧的。事实上不仅刘禅,曹魏和东吴也有禁止故吏为长官奔丧的法律。毕竟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转。或许是蜀汉的法律中缺少这一条,刘禅特意下诏书,禁止官员奔丧。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谯周,因为谯周跑得快,还没等刘禅禁止,谯周已经去奔丧了。这件事可以说明谯周对诸葛亮的态度。

而在蜀汉后期出现的反战浪潮中,谯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坚决反对北伐;后来邓艾、钟会大军压境的时候,也是谯周劝谏刘禅投降。可以说谯周是反战派甚至投降派中的代表人物,但同时对主张北伐的诸葛亮很尊崇。陈寿作为谯周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谯周的影响,一方面对诸葛亮的治政心存仰慕,另一方面对诸葛亮的征伐不看好。所以小编个人认为,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存在主观色彩,但并非是因为与诸葛亮父子不和,而是当时的环境和老师谯周的影响所致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标签: 陈寿诸葛亮谯周蜀汉司马懿三国志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罗贯中和陈寿给出的答案其实都是一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罗贯,陈寿,司马懿,曹操,周瑜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强调人与人交往,人生价值观很重要。人多的地方难免会有竞争,“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周瑜临死之前一种感叹。虽然有对敌人不服气,但是周瑜更多表达一点,就是承认诸葛亮能力确实比他强。在后人心中,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化身”,哪怕拥有一手烂牌,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混到蜀国丞相位

  • 作《三国志》的陈寿,真的算是一个良史吗?关于他的黑点一箩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陈寿,三国志,诸葛亮,曹操,诸葛瞻,晋书

    陈寿是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原先是蜀汉人,蜀汉灭亡后仕晋,写下了《三国志》。《三国志》是了解、研究三国时期的重要史料,是《二十四史》的头四史,拥有很高的评价以及史料价值。然而陈寿这个人物本身却有相当多的污点,至少是在史料记载当中。比如挟私报复诸葛亮父子、索米为佳传、居丧时期用婢女、和旧友李骧

  • 祖父是贪官父亲是叛徒陈寿为啥对这个想坑死刘禅的家伙推崇备至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陈寿,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纵观三国史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谁要是认为蜀汉后主刘禅是个傻子,那他自己才是个傻子。刘备曹操都以知人善任见长,这两大枭雄选择接班人都是矬子堆里拔大个儿,曹操在失去曹昂曹冲之后选了曹丕,因为在所有幸存的儿子中,曹丕是最优秀的;刘备在三个儿子中选了阿斗刘禅,也因为刘禅是最优秀的。如果是眼里不揉沙

  • 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吗?陈寿用一个字揭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关羽,颜良,武器,张辽,骑兵,三国,陈寿用,科学家,历史学家,五虎上将,青龙偃月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专属武器就是青龙偃月刀,关羽用他温酒斩华雄,而后又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在民间关羽青龙偃月刀的传说也有不少,有一个传说颇为离奇:天下第一铁匠只在月圆的时候打造它。当青龙偃月刀完成的时候,突然天气大变,风起云涌,天空下了1780滴鲜血。术士称那是青龙

  • “一千斛米”背后的恩怨情仇,这个锅,陈寿真不能背!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陈寿,三国志,史记,魏书,史书,吴书

    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以上记载出自唐朝一代良相房玄龄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据房玄龄等人的记载:陈寿在著述《三国志》的时候,要对曹魏时期的丁仪、丁廙立传,可是,立传不立传,那还不是陈寿一句话,就对丁仪、丁廙之子说,给我送一千斛米,

  • 陈寿贬低诸葛亮,原因在于“为父报仇”?学者:纯属子虚乌有

    历史解密编辑:傲史天下标签:陈寿,马谡,晋书,曹操,三国,诸葛亮,诸葛瞻,天文学家,历史学家,五虎上将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在文中最后评价:“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指出诸葛亮连年发动战争,却不能成功,原因在于不善将略,没有应敌之才。唐朝初期,李世民、魏征、房玄龄等都是诸葛亮粉丝,见不得陈寿贬低心中偶像,于是房玄龄在编修《晋书·陈寿传》时隆重转载:“或云丁仪、丁廙(yì

  • 陈寿评价诸葛亮,是“以爱憎为凭”吗?《三国志》的可信度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陈寿,晋书,曹操,诸葛亮,三国志,司马懿,科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

    有两件事还都出自正史。《晋书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髡(剃头发),瞻又轻寿。裴注《三国志》引说法:蜀常璩说蜀长老云,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而云,瞻不能匡矫黄皓也。还有1人常璩是蜀人,《华阳国志》作者。《晋书》是官史,王隐成书时,距陈寿去世不过三十年。两段史料前后照

  • 陈寿对诸葛亮的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陈寿,诸葛亮,司马懿,诸葛瞻,司马昭,马谡,三国,艺术家,天文学家

    陈寿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陈寿写的一些史学著作非常有价值,可以称得上良史,而陈寿这个人的品行却一直受到一些质疑。其中争议最大的应该就是陈寿对诸葛亮、诸葛瞻父子的评价了。小编原先认为,陈寿与诸葛瞻存在私怨,在《三国志》中进行诋毁,而对诸葛亮做到了公正对待。然而现在小编又改变了想法,认为陈寿对诸葛亮的态

  • 陈寿为何说刘备终身都在猜疑诸葛亮?刘备最信任的宠臣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陈寿,刘备,诸葛亮,法正,关羽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关系,用刘备自己的话形容乃是“犹鱼之有水也”。不过剥开刘备、诸葛亮君臣鱼水关系的表象,还有另一面鲜为人知的隐情,那就是“先主之疑,盖终身而不释” 。刘备对自己的猜疑,诸葛亮心知肚明,并对此作出了适当的反应。刘备很早就起兵与群雄逐鹿中原了,却因实力不济,接连败北,最后与曹操撕破脸

  • 申报公告丨关于陈寿彬退赔款项申报的公告

    历史解密编辑:武平法院标签:陈寿彬,立案,执行局,本院

    福建省武平县人民法院刑事退赔款认领公告(2022)闽0824执1170号本院立案执行的被执行人陈寿彬犯盗窃罪刑事罚金、退赔一案,(2022)闽0824刑初129号《刑事判决书》确定的退赔款项已执行到位,追缴的被执行人陈寿彬违法所得款剩余749.9元无人认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