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明明有史官,为什么陈寿还说诸葛亮“国不置史”?

蜀汉明明有史官,为什么陈寿还说诸葛亮“国不置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602 更新时间:2023/12/6 22:54:04

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当中的头四史,也是后人研究三国历史的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不过《三国志》有一个公认的缺点,就是过于简略。尤其是其中的《蜀书》。《魏书》当中有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仅有十五卷。偏偏陈寿就是蜀汉人,按理说也接触了很多蜀汉的史料。结果三国当中《蜀书》最简略,非常令人难以理解。有这样一种说法,蜀汉“国不置史”,所以就导致大量的史料缺失。不过蜀汉“国不置史”这件事却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这件事。

“国不置史,注记无官”

蜀汉“国不置史”这句话本来就是陈寿说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也算是陈寿的一家之言。这句话记录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当中,陈寿还小小地黑了诸葛亮一把,说诸葛亮虽然政治能力很强,但是不置史官,考虑不周全。小编先贴一下原文。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按照《蜀书》这样的简略的情况,似乎印证了陈寿的这种说法。另外在《三国志·蜀书·杨戏传》当中列举了一批可以列传而又无法列传的人物,原因就是因为史料的缺失。小编下面列举出来。

邓方(庲降都督)、费观(巴郡太守、江州都督)、赖恭(太常)、黄柱(光禄勋)、王谋(太常)、何宗(大鸿胪)、吴懿(汉中都督)、张存(故广汉太守)、习祯(广汉太守)。

这些人当中有防区都督、重号将军、国戚、九卿、郡守。之所以没能列传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失其行事,故不为传。”这说明蜀汉当中的史料确实很欠缺,也从侧面印证了陈寿所说的“国不置史,注记无官”的说法。

蜀汉存在史官

虽然陈寿明确说蜀汉“国不置史”,而且缺少灾异的记载。但从《三国志》当中可以看出,蜀汉具有史官,也记载了一些灾异的现象。首先说史官,《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当中是明确记载蜀汉有史官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

另外关于灾异方面,《三国志·蜀书》当中也有记载。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

其实上面提到的景星出现也算是“灾异”中的“异”(景星是一种瑞星)。除了《三国志》以外,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撰写的《汉晋春秋》当中也有异象的记载。《汉晋春秋》成书时间晚于陈寿著《三国志》,习凿齿能够搜集的史料,按理来说陈寿也能够搜集到(当然不排除陈寿之后有人编造这段史料,而被习凿齿引用的可能性)。

《汉晋春秋》:“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国不置史”的争议之处

从上面已经看到,蜀汉“国不置史”这个是存在争议的。后世学者分为两派,一种认为蜀汉置史,陈寿有误;一方面认为蜀汉史官制度有缺陷,缺少记注官。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两种说法的观点。

一、陈寿诬陷诸葛亮

和蜀汉“国不置史”的说法一样,陈寿这个人也饱受争议。主流的观点是认为陈寿是一个良史,还有一种观点,陈寿的人品有问题,在《三国志》当中使用了很多曲笔。因为陈寿与诸葛亮父子有矛盾(陈寿的父亲原先是马谡参军,“街亭之战”后被诸葛亮处罚;诸葛瞻与陈寿不合),所以在为诸葛亮以及诸葛瞻立传时进行了诋毁。说诸葛亮不善于军事,又说诸葛瞻名过其实。平心而论,古代修史有为传主避讳的传统,陈寿对诸葛瞻进行这样尖锐的批评,确实是很难以理解的事情。

《晋书·陈寿传》:“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议者以此少之。”

而在阐述蜀汉“国不置史”的时候,陈寿又将矛头指向诸葛亮,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失误。为此唐朝学者刘知几认为这件事也是对诸葛亮的报复行为。

《史通·内篇·曲笔》:“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

《史通·外篇·史官建置》:“而陈寿评云''蜀不置史官''者,得非厚诬诸葛乎?”

陈寿与诸葛亮的恩怨是刘知几认为陈寿假称“国不置史”的动机,而刘知几判断蜀汉有史官,除了《后主传》出现的史官以及《蜀书》的一些灾异记载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蜀汉置有东观、秘阁这样的机构和一批官员。东观是藏书的地方,这些官员负责掌管、校订书籍,也属于一个政权的史官。陈寿自己就做过蜀汉的东观郎、秘书郎。刘知几认为这些机构和官员的存在意味着蜀汉是置有史官的。

《华阳国志·后贤志·陈寿》:“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

《史通·外篇·史官建置》:“广求益部书籍。斯则典校无缺,属辞有所矣。”

二、蜀汉置太史令,不置记注官

蜀汉存在史官,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毕竟《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当中白纸黑字写着的。不过这与“国不置史,注记无官”并不发生冲突。蜀汉的史官是负责天象的太史令,缺少的是负责记载言行举止的记注官。

《后汉书·百官志》:“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历。”

另外认为蜀汉“国不置史”的学者认为蜀汉确实有东观这样的置史的机构,但东观更主要的职责是负责藏书、校书,即便东观也有修史的职能,但在蜀汉未必要行使这个职能。另外的那些灾异的记载可能出自其他书籍,被陈寿收罗为资料,未必就是史官的手笔。

《通典·职官八·诸卿中·秘书监》:“后汉图书在东观,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一人,掌典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同异。”

三、蜀汉大量史料被销毁

小编不知道这种说法始于何处,没有找到相关的史料或者学术论文。不过网络上确实存在这种说法。在消灭蜀汉后,司马氏销毁了蜀汉大量史料,削弱蜀汉政权在益州的影响和权威。陈寿在著《三国志》的时候,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采用曲笔避讳,谎称蜀汉“国不置史”。但考虑到东晋史学家孙盛曾经看到过姜维刘禅的密信的实物的事情来看,小编并不认可这种说法。

《晋阳秋》:“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

小结

虽然这件事一直存在争议,也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可以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但小编更偏向于陈寿的说法。毕竟陈寿撰写《三国志》的时候,距离三国时期并不长,而《三国志》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如果陈寿真的用这样拙劣的、易于拆穿方式诋毁诸葛亮,想来不会得到较高的评价。当然这只是小编个人观点,其中是非曲直还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通典》、《后汉书》、《华阳国志》、《史通》、《“蜀无史官”之议述评》、《蜀“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质疑》

标签: 陈寿诸葛亮蜀汉三国志诸葛瞻蜀书

更多文章

  • 建议陈寿路万卷楼景区门口设置车辆调头和人行红绿灯

    历史解密编辑:南充新视角标签:红绿灯,陈寿路,万卷楼,人行道

    陈寿路西河桥头,万卷楼门口,建议设置红绿灯,家住玉屏花苑和翠竹园的住户回家开车还要到大西门掉头,多走4公里路回家。万卷楼景区门口人行道也是没红绿灯,这里车速快,年轻人还好,很多老年人过马路站半天要等到没车才敢走。这里可以设置红绿灯,人行可以走车可以掉头,同时设置红绿要走滨河路路的车也可以直接从桥上过

  • 他是三国真正的第一谋士,几次献计让曹操稳定大局,陈寿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操,陈寿,贾诩,袁绍,郭嘉,马超

    贾诩,字文和,因为计出奇谋,自保善终而出名于后世。在《三国演义》中,前前后后都有写贾诩出计奇胜敌军的情节。那么,这样一个经历过起起伏伏,最后自保善终的谋士,究竟聪明在哪?陈寿先生所写的《三国志》中这样评价贾诩:“乱世中的智者。”三国时期,其他谋士的下场可和贾诩不同,像是十分出名的诸葛亮,最后的下场因

  • 陈寿作为蜀汉人,对蜀汉的态度如何?对蜀汉不感冒但很尊崇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陈寿,刘备,蜀汉,曹魏,孙权,诸葛亮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头四史,作者叫做陈寿,他是三国末期、西晋初期的人物,勉强也算是时人写时事。历代对陈寿有很多私德上的争议,无论是正史、地方志还是杂书都有,这个小编不在这里赘述。下面小编主要是根据个人对《三国志》的内容的看法,来揣测一下陈寿对蜀汉这个政权的态度。当然这篇文章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提前

  • 正史中,诸葛亮究竟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陈寿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诸葛亮,司马懿,陈寿,刘备,蜀汉,正史,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一一《蜀相》唐朝杜甫的《蜀相》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由于他尽心尽力的辅佐蜀汉政权,是后来所有的统治者所期待的,他们都希望有一个这样的臣子对皇室忠心耿耿,这也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初忠

  • 到底是姜维公报私仇,还是杨戏疯狂作死?史学家陈寿是否夹带私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姜维,杨戏,陈寿,谯周,蒋琬

    本次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蜀汉的大将军姜维,另外一位就是蜀汉的小主簿、射声校尉杨戏,而看似职位大小悬殊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件影响恶劣的事件,被《三国志》陈寿狠狠记上一笔,而且言语之间暗搓搓地踩了受害人大将军姜维一脚。事情是这样:大约是在公元258年时期,大将军姜维出征茫水地区,没有什么收获,而随大将军姜

  • 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是携私报复的结果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陈寿,诸葛亮,谯周,蜀汉,司马懿,三国志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政治上的才能,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不过对诸葛亮的军事上的才能,历来的争议很多。首先人们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的了解,应该就是《二十四史》头四史的《三国志》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罗贯中和陈寿给出的答案其实都是一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罗贯,陈寿,司马懿,曹操,周瑜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强调人与人交往,人生价值观很重要。人多的地方难免会有竞争,“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周瑜临死之前一种感叹。虽然有对敌人不服气,但是周瑜更多表达一点,就是承认诸葛亮能力确实比他强。在后人心中,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化身”,哪怕拥有一手烂牌,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混到蜀国丞相位

  • 作《三国志》的陈寿,真的算是一个良史吗?关于他的黑点一箩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陈寿,三国志,诸葛亮,曹操,诸葛瞻,晋书

    陈寿是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原先是蜀汉人,蜀汉灭亡后仕晋,写下了《三国志》。《三国志》是了解、研究三国时期的重要史料,是《二十四史》的头四史,拥有很高的评价以及史料价值。然而陈寿这个人物本身却有相当多的污点,至少是在史料记载当中。比如挟私报复诸葛亮父子、索米为佳传、居丧时期用婢女、和旧友李骧

  • 祖父是贪官父亲是叛徒陈寿为啥对这个想坑死刘禅的家伙推崇备至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陈寿,刘禅,司马昭,蜀汉,刘备,诸葛亮

    纵观三国史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谁要是认为蜀汉后主刘禅是个傻子,那他自己才是个傻子。刘备曹操都以知人善任见长,这两大枭雄选择接班人都是矬子堆里拔大个儿,曹操在失去曹昂曹冲之后选了曹丕,因为在所有幸存的儿子中,曹丕是最优秀的;刘备在三个儿子中选了阿斗刘禅,也因为刘禅是最优秀的。如果是眼里不揉沙

  • 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吗?陈寿用一个字揭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关羽,颜良,武器,张辽,骑兵,三国,陈寿用,科学家,历史学家,五虎上将,青龙偃月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专属武器就是青龙偃月刀,关羽用他温酒斩华雄,而后又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在民间关羽青龙偃月刀的传说也有不少,有一个传说颇为离奇:天下第一铁匠只在月圆的时候打造它。当青龙偃月刀完成的时候,突然天气大变,风起云涌,天空下了1780滴鲜血。术士称那是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