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寿“索米立传”一事辨析

陈寿“索米立传”一事辨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计划儿 访问量:2056 更新时间:2024/1/9 21:20:18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三国志》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从《裴注三国志》与《三国志》的对比中也能看出陈寿在选取史料上的谨慎。不过陈寿的个人私德一直饱受争议,长期以来带有“索米作传”的污名。关键是“索米作传”一事见于正史之中,所以被很多人认同和接受,对陈寿口诛笔伐。下面小编就来说说陈寿“索米作传”一事,以及“索米作传”的真伪性。

见于《晋书》的“索米立传”

陈寿“索米立传”一事见于《晋书·陈寿传》。曹魏有两个文学家丁仪、丁廙兄弟,可能与常常与曹家进行联姻的丁家有关,也是曹植的党羽。丁仪、丁廙兄弟曾经贵重一时,“有盛名于魏”,陈寿向二丁的儿子求一千斛米,承诺为二丁立传时进行美化。二丁的儿子没有送米给陈寿,于是陈寿就不为丁仪、丁廙立传了。

《晋书·陈寿传》:“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另外《晋书》中还记载一件事,也是陈寿并非良史的“佐证”。在诸葛亮一伐的时候,陈寿的父亲作为马谡的参军,被诸葛亮施加髡刑(剃头发,带羞辱性质);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轻视陈寿。所以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及附列的《诸葛瞻》传中对诸葛亮父子有贬低的评价。这件事仅作为补充和参考,本文还是针对“索米立传”一事。

《晋书·陈寿传》:“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

关于“索米立传”真实性的争辩

有人相信“索米立传”,自然也有人反对。有很多史学家对“索米立传”一事提出了反驳的观点。小编姑且先总结出三点。

一、《晋书》记载出自《语林》

《晋书》虽然记载了这件事,但是用了“或云”这种不确定的语气。这也就证明了编纂者本身也不确定这条史料的真实性,但为了全面一些,姑且采用,并加上“或云”进行分辨。那么“索米立传”一事究竟出自哪里呢?其实出自东晋时期的一本笔记小说《语林》。《语林》是东晋人裴所撰,原书已经佚失,但从其他古籍中还是能够找到引用的内容。

《艺文类聚·食物部》引《语林》:“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觅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米,遂以无传。”

《语林》是一本笔记小说,史料价值自然没有正史那么高。《晋书》采用《语林》的内容,可见“索米立传”一事并不确实。

二、丁仪、丁廙影响力不大

丁仪、丁廙一度在曹魏具备影响力,这个确实没有问题,但相较于《三国志》立传的其他人来书,丁氏兄弟的影响力有限。清代学者朱彝尊以《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作为反驳“索米立传”的证据。曹魏文士中,陈寿只为王粲卫觊、刘廙、刘劭、傅嘏五人立传,《王粲传》后面有徐幹、陈琳阮瑀、应瑒、刘桢有附列的小传,这些都是“建安七子”中的人物,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家。另外邯郸淳、繁钦、路粹、杨修、苟纬以及丁仪、丁廙只是一笔带过。

“建安七子”尚不能单独立传,丁仪、丁廙自然不足以让陈寿为之立传。况且如果丁仪、丁廙没有立传是求米不成的话,那么与其并列的文士难道也是类似的原因吗?所以“索米立传”一事不足信。

《曝书亭集·陈寿论》:“寿于魏文士惟为王粲、卫觊五人等立传……若徐幹、陈琳、阮瑀、应瑒、刘桢仅于粲传附书,彼丁仪、丁廙何独当立传乎?”

三、丁仪、丁廙被株连男口

丁仪和丁廙是曹植的党羽,曹植和曹丕又进行过一番竞争,最后是曹丕获胜。曹植作为兄弟和宗室,不会受到曹丕的过分的清算,丁氏兄弟可就未必了。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丁氏兄弟的下场可想而知。丁氏兄弟被诛杀,家中男口被杀。

陈寿是蜀汉人,一直在蜀汉做官,直到蜀汉灭亡后,陈寿才进入西晋为官。按《三国志》中记载,丁氏兄弟被族灭,丁氏后人也不可能与陈寿见面,更遑论“索米立传”一事。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不过这一点存在一定争议。丁廙的妻子写过一篇《寡妇赋》,其中有“抱弱子以自慰”一句,可能曹丕未对丁氏兄弟的子嗣赶尽杀绝,或者当时丁廙的妻子尚在孕中。

《艺文类聚·人部十八》引魏丁廙妻《寡妇赋》:“含惨悴以何诉,抱弱子以自慰。”

陈寿对丁仪、丁廙的真正态度:不但没有报复,还进行了回护

以上三个观点已经足以说明“索米立传”一事不可信。事实上陈寿不仅没有报复丁氏兄弟,反而对他们进行了回护。这一点在《崔琰传》、《毛玠传》、《徐奕传》、《何夔》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崔琰、毛玠、徐奕三人是曹操的部下,他们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都遭到过谗言迫害。崔琰因为谗言被曹操逼死;毛玠因为崔琰之死内怀不满和同情,被告到曹操那里去,幸亏桓阶、和洽等人出言相救,毛玠免于一死,但终身被禁锢;徐奕受到丁仪的离间、迫害,虽然没有牢狱之灾,但仕途也受到影响。

在《三国志》中,除了徐奕明确记载被丁仪所害,崔琰、毛玠两人的记载分别是“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后有白玠者”,好像是一个不配记录名字的路人甲。我们不妨看看其他史料中的记载。

《傅子》:“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於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

《魏书》:“仪不相好已甚,子(何夔)友毛玠,玠等仪已害之矣。”

从这些史料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陈寿至少回避了两件丁仪迫害贤臣的事件。可以说陈寿对丁氏兄弟的形象还是进行了一番回护的。

小结

虽然不乏怀疑者、反驳者,但“索米立传”一事已经深入人心,被很多学者、诗人所引用。陈寿的形象也从良史转变成佞史,连带着《三国志》的史料价值都受到影响。其实从上面的种种说法中不难看出,陈寿“索米立传”为虚,回护丁氏为实。更何况如果给丁氏兄弟立传的话,抛开文学贡献而言,其中大多也都是丁氏兄弟撺弄曹操废长立幼和迫害同僚的记载,怎么可能成为“佳传”呢?在这里小编不得不为陈寿喊一声冤枉了。

参考文献:《晋书》、《艺文类聚》、《曝书亭集》、《三国志》、《如何看待《晋书·陈寿传》记载的“陈寿索米”一事?》

标签: 陈寿三国志晋书崔琰曹丕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讲述四川历史名人陈寿故事《笔墨著三国》获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陈寿,四川省,科学家,历史学家,笔墨著三国,中国歌剧节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5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南充市文广旅局获悉,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上,大型原创民族歌剧《笔墨著三国》获优秀剧目奖。5月24日晚,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在浙江嘉兴闭幕,闭幕式上对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的剧目及单位进行了授牌。其中,由南充市文化艺术交流发展中心、四川爱

  • 蜀汉明明有史官,为什么陈寿还说诸葛亮“国不置史”?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陈寿,诸葛亮,蜀汉,三国志,诸葛瞻,蜀书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当中的头四史,也是后人研究三国历史的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不过《三国志》有一个公认的缺点,就是过于简略。尤其是其中的《蜀书》。《魏书》当中有三十卷;《吴书》二十

  • 建议陈寿路万卷楼景区门口设置车辆调头和人行红绿灯

    历史解密编辑:南充新视角标签:红绿灯,陈寿路,万卷楼,人行道

    陈寿路西河桥头,万卷楼门口,建议设置红绿灯,家住玉屏花苑和翠竹园的住户回家开车还要到大西门掉头,多走4公里路回家。万卷楼景区门口人行道也是没红绿灯,这里车速快,年轻人还好,很多老年人过马路站半天要等到没车才敢走。这里可以设置红绿灯,人行可以走车可以掉头,同时设置红绿要走滨河路路的车也可以直接从桥上过

  • 他是三国真正的第一谋士,几次献计让曹操稳定大局,陈寿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曹操,陈寿,贾诩,袁绍,郭嘉,马超

    贾诩,字文和,因为计出奇谋,自保善终而出名于后世。在《三国演义》中,前前后后都有写贾诩出计奇胜敌军的情节。那么,这样一个经历过起起伏伏,最后自保善终的谋士,究竟聪明在哪?陈寿先生所写的《三国志》中这样评价贾诩:“乱世中的智者。”三国时期,其他谋士的下场可和贾诩不同,像是十分出名的诸葛亮,最后的下场因

  • 陈寿作为蜀汉人,对蜀汉的态度如何?对蜀汉不感冒但很尊崇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陈寿,刘备,蜀汉,曹魏,孙权,诸葛亮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头四史,作者叫做陈寿,他是三国末期、西晋初期的人物,勉强也算是时人写时事。历代对陈寿有很多私德上的争议,无论是正史、地方志还是杂书都有,这个小编不在这里赘述。下面小编主要是根据个人对《三国志》的内容的看法,来揣测一下陈寿对蜀汉这个政权的态度。当然这篇文章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提前

  • 正史中,诸葛亮究竟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陈寿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诸葛亮,司马懿,陈寿,刘备,蜀汉,正史,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一一《蜀相》唐朝杜甫的《蜀相》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是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由于他尽心尽力的辅佐蜀汉政权,是后来所有的统治者所期待的,他们都希望有一个这样的臣子对皇室忠心耿耿,这也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初忠

  • 到底是姜维公报私仇,还是杨戏疯狂作死?史学家陈寿是否夹带私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姜维,杨戏,陈寿,谯周,蒋琬

    本次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蜀汉的大将军姜维,另外一位就是蜀汉的小主簿、射声校尉杨戏,而看似职位大小悬殊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件影响恶劣的事件,被《三国志》陈寿狠狠记上一笔,而且言语之间暗搓搓地踩了受害人大将军姜维一脚。事情是这样:大约是在公元258年时期,大将军姜维出征茫水地区,没有什么收获,而随大将军姜

  • 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是携私报复的结果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陈寿,诸葛亮,谯周,蜀汉,司马懿,三国志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政治上的才能,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不过对诸葛亮的军事上的才能,历来的争议很多。首先人们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的了解,应该就是《二十四史》头四史的《三国志》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罗贯中和陈寿给出的答案其实都是一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罗贯,陈寿,司马懿,曹操,周瑜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是强调人与人交往,人生价值观很重要。人多的地方难免会有竞争,“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周瑜临死之前一种感叹。虽然有对敌人不服气,但是周瑜更多表达一点,就是承认诸葛亮能力确实比他强。在后人心中,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化身”,哪怕拥有一手烂牌,依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混到蜀国丞相位

  • 作《三国志》的陈寿,真的算是一个良史吗?关于他的黑点一箩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陈寿,三国志,诸葛亮,曹操,诸葛瞻,晋书

    陈寿是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原先是蜀汉人,蜀汉灭亡后仕晋,写下了《三国志》。《三国志》是了解、研究三国时期的重要史料,是《二十四史》的头四史,拥有很高的评价以及史料价值。然而陈寿这个人物本身却有相当多的污点,至少是在史料记载当中。比如挟私报复诸葛亮父子、索米为佳传、居丧时期用婢女、和旧友李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