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的三儿子曹彰,拥兵十万,为什么不反哥哥曹丕而自己称帝?

曹操的三儿子曹彰,拥兵十万,为什么不反哥哥曹丕而自己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蒸一口气 访问量:484 更新时间:2024/2/3 11:06:26

建安二十五年(220),一代雄主、枭雄曹操逝世。他死后,世子曹丕继位。同年,曹丕逼迫献帝禅让帝位,自己称帝,是为魏文帝。其实,曹操晚年时曾在曹丕、曹植之间徘徊,最终才选定曹丕。曹操病重时,曾经紧急召见他的另一个孩子曹彰,而曹彰当时驻守长安,手中也掌管兵权,面对父亲去世,兄长曹丕继位的情况,他为什么不起兵造反呢?

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曹彰本身对帝位没有太大的兴趣。曹彰是曹操的第三子,也是曹操与卞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孩子,曹操的长子曹昂去世后,曹彰的兄长曹丕因嫡长子的身份成为了世子的最有力竞争者。而曹彰则似乎没有怎么参与曹操的继承人争夺中来。

曹彰从小便展现出对军事的喜爱,《三国志》记载:“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可见他武勇是很优秀的。后来曹操召集孩子们询问志向,“彰曰:‘好为将。’”并且详细解释道:“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由此可见,比起皇位,还是当将军四处征伐更加合曹彰的胃口。后来,曹彰受命北伐叛乱的游牧民族乌丸,大胜而归,鲜卑首领轲比能看见曹彰军作战勇猛,更是直接请求归附。曹彰在平定北方的战争中勇猛无比,居功至伟,于是在长安的曹操便将他召到长安见面。

曹彰南归,路过曹丕镇守的邺城时,曹丕将他留下嘱咐道:“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曹彰性格直率,曹丕担心他这次见曹操会居功自傲,过分夸耀,于是特意告诫弟弟见到父亲后,要将功劳归于其他将领的辅助。

曹彰来到长安,便按照曹丕所说,态度十分谦逊地将功劳分给诸位将领,曹操十分欣慰,于是“持彰须曰:‘黄须兒竟大奇也!’”要是曹丕不指点曹彰,就这么让他去长安,很大概率会让曹操对他产生不满。可见,这兄弟二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关系良好或许也是曹彰不起兵反对曹丕的原因。

后来,曹操留曹彰镇守长安,自己则回到洛阳。到了洛阳,曹操的疾病加重,便连忙让快马通知曹彰到洛阳相见,结果曹彰还没来得及到达洛阳,曹操便去世,曹丕继位后,册封曹彰为为公,并以其战功赫赫为名为其增加了五千户食邑,共计万户,后来又加封为任城王,似乎兄弟间并没有什么嫌隙。

不过,《三国志》中虽然是一幅和谐景象,记载魏国历史的《魏略》则记载有没被陈寿采纳的记录。《魏略》记载,曹彰奉命赶到洛阳,到达后虽然曹操已死,但他还是跟另一位继承人候选的曹植说道:“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也就是说,曹彰认为曹操死前召自己是为了让自己帮曹植夺权。

后来,曹丕将兄弟们各自分封,“彰自以先王见任有功,冀因此遂见授用,而闻当随例,意甚不悦,不待遣而去。”曹彰认为自己行军打仗立下战功,应当被重用和厚赏,听说他的待遇和其他兄弟一样后,他便很不高兴地,没等曹丕颁布去地方上任的诏书便先走了。

从《魏略》上看,曹丕称帝后,曹彰对他的封赏不满,不过此时曹彰已经失去了兵权,无法进行反叛,只能是生闷气。不过,另一本魏史《魏氏春秋》的记载使得两兄弟的关系更加令人迷惑,据它记载:“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

按照《魏氏春秋》所述,曹彰曾经询问过曹操的魏王玉玺等物放在何处。这一事件在《三国志》中得到了证实:“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也就是说,曹彰赶到洛阳时,曹丕还没有到达洛阳,于是曹彰便先向重臣贾逵询问曹操的玺绶所在。要是先行拿到玺绶,那么就能够调动洛阳甚至各处的兵马,而贾逵则让曹彰自重,坚决要将玺绶留给曹丕。曹丕得知此事后,便提防曹彰,不给他兵权,曹彰请见时,曹丕也故意不马上和他见面,不久曹彰气愤而死。

当然,曹彰询问玺绶在何处不一定是他想要用它们把控大权,史书的记载也不一定就全部属实。笔者认为至少,曹彰对自己继位的兴趣不大。曹彰和曹丕这对同父同母、曾经关系融洽的兄弟,最后却互相猜忌,这或许就是君王家的无奈吧。

标签: 曹操曹彰曹丕曹植魏略

更多文章

  • 醉梦三国(四十七)任城王曹彰之死到底与曹丕有没有直接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丕,曹彰,任城王,曹操,曹植,曹魏

    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往往伴随着阴谋诡计和骨肉相残,隋朝的仁寿宫变和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即是如此。在三国时代曹魏的政权更迭也隐藏着各种争权夺利的阴谋诡计,其中魏文帝曹丕从继承曹操王位到全盘掌握魏国政权的过程中对三个弟弟的处置更是充斥着各种骨肉相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人们大多对于曹丕逼迫曹植的七步诗比较熟悉,而

  • 曹操之子“黄须儿”曹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操,曹彰,曹丕,张郃,徐晃,刘封,黄须儿,三国,汉朝,东汉,曹操麾下

    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来聊聊曹彰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特别值得大家一看呢,这里面可不仅仅是枭雄们战略的博弈,谋士们智慧的角逐,猛将们的捉对厮杀,还有许许多多人性上的东西。为什么我不喜欢《水浒传》呢?就是因为只有阴诡的出卖和残忍的屠戳,缺乏人性。而《三国演义》则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曹彰也不例

  • 曹操死后,他的“黄须儿”曹彰拥兵10万,却为何不趁机反了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操,曹彰,曹丕,黄须儿,曹植

    事实上,曹操去世后,曹彰确实是有反意的,他并不想曹丕继承大统!而他之所以最终并未付诸行动,和曹丕兵戈相见,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确有反意的曹彰在不少的心目中,曹彰这个人就是个武夫,没什么弯弯绕绕,且曹丕和曹彰之间似乎关系还比较好,当年曹彰打了胜仗回来,曹丕还专门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别在曹操面前太骄

  • 敢抓老虎尾巴揪大象鼻子的曹彰与蜀汉名将张飞赵云对决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彰,张飞,赵子龙,曹操,关羽

    在演义小说中,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而其中战功最卓著的,是过五关斩六将、一个人把河北四庭柱干掉了两个关羽关云长。当然赵云也是战绩骄人,长坂坡一战七进七出,“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而吕布在虎牢关前硬抗刘关张三人群殴而能逃活命,似乎更胜关羽一筹。但是演义毕竟是演义,在正史中,刘关张并没有参加虎

  •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召曹彰而不是曹丕?-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操,曹彰,曹丕,曹魏,刘备

    公元220年,曹操抵达洛阳。在洛阳期间,曹操身患重疾,在临终前,曹操并没有召见太子曹丕,而是召在长安的曹彰来见。而曹彰未到,曹操已经病逝。曹操在临终前为什么不召太子曹丕而召了掌握兵权的曹彰?真的如有些演义中所写,是曹操临终改变了主意?想让曹彰扶持曹植即位嘛?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的相关记载。

  • 曹彰支持曹植继位,后来在洛阳暴毙,果真是曹丕用毒枣毒死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曹彰,曹植,曹操,诗人,曹丕用,洛阳市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病重弥留之际,急召留守长安的曹彰前来洛阳,可惜未等曹彰到达,曹操就已经病逝。当时曹植在曹操身边,而曹丕在邺城,曹彰认为曹操急召自己返回洛阳,是为了让曹植继位,让自己手中的大军成为曹植继位的武力保障,于是曹彰劝曹植继位,但曹植却以袁绍兄弟旧事为由拒绝曹彰的提议。黄初四年

  • 曹彰作战勇猛,膂力超群,他单挑厮杀的武艺又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彰,武艺,曹操,刘备,徐晃,刘封,黄忠,汉朝,三国

    魏武有异子,壮哉曹子文。邺下黄须儿,猛力绝万人。千军共一呼,执锐不顾身。力伏乐浪虎,生降轲比能。只为问玺授,文皇忌刚锋。宝剑悬蛛迹,雕弓日生尘。惜我好男儿,蹉跎几青春?广大三国迷们心中都存有一个遗憾,我们不难发现,在三国后半段,那些武艺高强,擅长在阵前单挑的猛将是越来越少了,激烈厮杀的场面屈指可数。

  • 曹家老三 ‘黄须儿’—— 任城王曹彰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彰,曹操,曹丕,刘备,汉朝,曹魏,三国,黄须儿,霍去病,任城王

    众所周知曹老板在生儿子这方面确实是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这几位公子都在不一样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天赋。老大曹昂年少随父出征熟读兵法擅长军略;老二曹丕精于算计,城府深城;老三曹彰虽然不爱读书但是曹小就立志为将,天生勇武过人号称可搏猛虎,臂力过人;老四曹植大家都知道大文人、诗人,七步成诗。而今天

  • 三国中打败赵云的猛将,连赵云都自叹不如,可惜“站错队伍”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赵子龙,姜维,诸葛亮,蜀汉,刘备,钟会

    在三国时期,有一名著名的蜀汉名将,人们称他为“常胜将军”,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赵云。赵云自幼有名师教授,实力非凡,然而在随诸葛亮北伐之时输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姜维。姜维是何许人也?又因何要坚持北伐最后落的惨死的下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吧。常胜将军赵子龙,英风锐气敌胆寒。赵云为人忠义,又

  •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一生不肯重用赵云,临终才告诉赵云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刘备,赵子龙,一代枭雄,曹操,庞统

    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那真是多如过江之鲫,文臣武将灿若繁星,每一位都有一段独特的传奇经历。虽然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很多,但是能称得上是枭雄的却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就是曹操了。曹操作为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他身边当真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尤其是他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