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汉武帝灭卫氏朝鲜,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郡四郡,从此在朝鲜北部的汉四郡直属中国长达四百年,一直到晋朝时才丢失,而这都是一个人引起的,那就是司马懿!朝鲜北部朝鲜北部一直和中原王朝关系紧密,而朝鲜北部关乎整个辽东的安全,所以守辽必先拿下朝鲜。自秦始皇,到唐太宗,一直关注辽东和朝鲜局势,以至于明朝时不予余力出兵帮助朝鲜抗击日本,也是这一国策延续。
如果晋朝时汉四郡没丢,或者保住大部分,隋唐能轻易控制辽东,进而在朝鲜半岛扩大影响力,即使经过元朝,到了明清时,朝鲜北部仍然有望保住大部分,甚至仁川以北大部分土地都能是直属郡县。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日本海就可以自由进出,而南方韩国也因为接壤会老实不少,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而这都是司马懿干的好事!司马懿恶行要说司马懿,欺负孤儿寡母,被李世民嘲讽不敢和诸葛亮对攻,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平定辽东的那次战争。
公元238年,司马懿讨伐辽东公孙渊,尽管辽东公孙氏经营数代颇有根基,但还是被司马懿诛杀。斩杀公孙渊家族后,司马懿居然屠灭襄平城,成年男子被全部杀光,又把剩余辽东人口全部迁入内地,这一恶果直接导致汉族在辽东势力骤减,也为永久失去朝鲜打下伏笔。晋朝窝囊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窝囊王朝,从开国皇帝司马炎开始,晋朝就给人一种糜烂不堪的感觉。司马炎死后,白痴司马衷继位,一个白痴当皇帝当然引起天下纷争,争来争去外族乘机崛起,一下攻破洛阳长安,晋朝只得南渡,在建康坐小朝廷。
此时辽东完全被慕容氏、高句丽所占据,经过长期拉锯战,汉族势力更是被消耗殆尽,原本人口繁多的郡县,都成为空无一人的荒地,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唐朝的努力李世民得天下后,深知辽东安全关系到华夏命脉,而辽东最大势力就是高句丽。高句丽凭借着从晋朝抢来的汉四郡,一举成为盘踞在辽东、朝鲜北部的超强势力,如果听之任之,对中原王朝威胁极大。李世民数次发兵高句丽,甚至亲征辽东,虽然没有瞬间灭亡高句丽,却极大摧毁辽东有生力量,为之后歼灭战奠定基础。最终薛仁贵、徐世绩水陆并进,灭亡高句丽,置安东都护府管理朝鲜北部,大唐势力辐射新罗与日本列岛,看似朝鲜再一次回归华夏版图,但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自从丢失汉四郡后,汉族没能移居辽东和朝鲜北部,这导致了严重后果。唐朝只能羁縻辽东各地,依靠高句丽遗民和各种部族互相牵制,这种策略短期能统治,但长此以往必出大乱。彻底丧失自武则天时代起,契丹开始崛起,他们不断进攻安东都护府,蚕食辽东领土,同时朝鲜半岛当地土著也源源不断起兵,这让唐朝在朝鲜疆域极不稳定,与此同时,东北慢慢有了一个庞然大物——渤海国,它也把触手伸向辽东,在诸多蛮族攻击下,辽东都快保不住,朝鲜北部更是危在旦夕。
唐玄宗即位前,安东都护府就已经内迁,这一后果导致辽东和朝鲜唐朝守军士气一落千丈,契丹、渤海国、新罗势力蠢蠢欲动,唐朝势力不断后退。
安史之乱后,唐朝自顾不暇,安东都护府被裁撤,唐朝在朝鲜北部统治彻底结束,自此朝鲜作为华夏版图的历史结束,朝鲜开始长期作为中国的附属国,一直到清朝后期。即使是想恢复汉唐版图的明成祖,对朝鲜也只能望而兴叹,只能是加强控制。痛失朝鲜,导致了壬辰倭乱、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后遗症,如果朝鲜北部还拿在手里,在东亚的地缘上,华夏将有更多的纵深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