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起兵,中国痛失朝鲜

司马懿起兵,中国痛失朝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彩虹里的牛奶 访问量:3782 更新时间:2024/2/12 13:43:37

导读汉武帝灭卫氏朝鲜,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郡四郡,从此在朝鲜北部的汉四郡直属中国长达四百年,一直到晋朝时才丢失,而这都是一个人引起的,那就是司马懿!朝鲜北部朝鲜北部一直和中原王朝关系紧密,而朝鲜北部关乎整个辽东的安全,所以守辽必先拿下朝鲜。自秦始皇,到唐太宗,一直关注辽东和朝鲜局势,以至于明朝时不予余力出兵帮助朝鲜抗击日本,也是这一国策延续。

如果晋朝时汉四郡没丢,或者保住大部分,隋唐能轻易控制辽东,进而在朝鲜半岛扩大影响力,即使经过元朝,到了明清时,朝鲜北部仍然有望保住大部分,甚至仁川以北大部分土地都能是直属郡县。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日本海就可以自由进出,而南方韩国也因为接壤会老实不少,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而这都是司马懿干的好事!司马懿恶行要说司马懿,欺负孤儿寡母,被李世民嘲讽不敢和诸葛亮对攻,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平定辽东的那次战争。

公元238年,司马懿讨伐辽东公孙渊,尽管辽东公孙氏经营数代颇有根基,但还是被司马懿诛杀。斩杀公孙渊家族后,司马懿居然屠灭襄平城,成年男子被全部杀光,又把剩余辽东人口全部迁入内地,这一恶果直接导致汉族在辽东势力骤减,也为永久失去朝鲜打下伏笔。晋朝窝囊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窝囊王朝,从开国皇帝司马炎开始,晋朝就给人一种糜烂不堪的感觉。司马炎死后,白痴司马衷继位,一个白痴当皇帝当然引起天下纷争,争来争去外族乘机崛起,一下攻破洛阳长安,晋朝只得南渡,在建康坐小朝廷。

此时辽东完全被慕容氏、高句丽所占据,经过长期拉锯战,汉族势力更是被消耗殆尽,原本人口繁多的郡县,都成为空无一人的荒地,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唐朝的努力李世民得天下后,深知辽东安全关系到华夏命脉,而辽东最大势力就是高句丽。高句丽凭借着从晋朝抢来的汉四郡,一举成为盘踞在辽东、朝鲜北部的超强势力,如果听之任之,对中原王朝威胁极大。李世民数次发兵高句丽,甚至亲征辽东,虽然没有瞬间灭亡高句丽,却极大摧毁辽东有生力量,为之后歼灭战奠定基础。最终薛仁贵、徐世绩水陆并进,灭亡高句丽,置安东都护府管理朝鲜北部,大唐势力辐射新罗与日本列岛,看似朝鲜再一次回归华夏版图,但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自从丢失汉四郡后,汉族没能移居辽东和朝鲜北部,这导致了严重后果。唐朝只能羁縻辽东各地,依靠高句丽遗民和各种部族互相牵制,这种策略短期能统治,但长此以往必出大乱。彻底丧失自武则天时代起,契丹开始崛起,他们不断进攻安东都护府,蚕食辽东领土,同时朝鲜半岛当地土著也源源不断起兵,这让唐朝在朝鲜疆域极不稳定,与此同时,东北慢慢有了一个庞然大物——渤海国,它也把触手伸向辽东,在诸多蛮族攻击下,辽东都快保不住,朝鲜北部更是危在旦夕。

唐玄宗即位前,安东都护府就已经内迁,这一后果导致辽东和朝鲜唐朝守军士气一落千丈,契丹、渤海国、新罗势力蠢蠢欲动,唐朝势力不断后退。

安史之乱后,唐朝自顾不暇,安东都护府被裁撤,唐朝在朝鲜北部统治彻底结束,自此朝鲜作为华夏版图的历史结束,朝鲜开始长期作为中国的附属国,一直到清朝后期。即使是想恢复汉唐版图的明成祖,对朝鲜也只能望而兴叹,只能是加强控制。痛失朝鲜,导致了壬辰倭乱、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后遗症,如果朝鲜北部还拿在手里,在东亚的地缘上,华夏将有更多的纵深和话语权。

标签: 司马懿朝鲜李世民晋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看将死的司马懿被大雨救了,为什么不令将士追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老六的师傅标签:追杀,将死,汉朝,三国,司马懿,诸葛亮,天文学家

    诸葛亮看将死的司马懿被大雨救了,为什么不令将士追杀司马懿,而在喊天不助我,助曹呢?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的竞争和纷争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故事。在某个时刻,诸葛亮看到了司马懿将死的景象,但是却没有让将士追杀他,反而喊出了“天不助我,助曹”这样的话语。这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

  • 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有勇有谋才智过人,被诸葛亮和司马懿联手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张郃,魏国,马谡,曹魏,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箭雨笼罩着整座山谷,瞬间,天空被绝望的血色吞噬。战马嘶鸣,仿佛它也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罢了,就让司马懿再借一回刀吧。”诸葛亮站在山上,缓缓挥动手中的羽扇,目光犀利,深邃如湖。他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张郃,便转身离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郃仰望天空,他看到了自己走过的战场,看到了曾经并肩的战友,一个个英

  • 魏灭燕之战:司马懿平定辽东,斩杀公孙渊!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司马懿,公孙渊,燕之战,魏国,曹魏,魏明帝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侯争霸。在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吕布等诸侯逐鹿中原的时候,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而曹操在一统北方中原的地区后,公孙氏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吴国联系,从而谋划获得更大的利益。景初元年(23

  • 司马懿的人生之赌

    历史解密编辑:倚剑御宸标签:曹爽,曹魏,皇帝,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史说三国

    249年2月5日,司马懿在洛阳突然发动政变,推翻曹爽一党,史称高平陵之变。曹爽手握兵权,把持朝廷要害部门,还有皇帝在身边,面对被架空多年,并无实权的司马懿,曹爽竟然直接选择了投降。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司马懿作为三朝老臣,享受着高官厚禄,为什么要赌上全家性命,在人生的暮年发起政变呢?司马懿发动政变,最

  • 司马懿:真正成熟的人,都不着急

    历史解密编辑:七堇科技标签:周瑜,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小和尚,拿破仑

    不急于争辩争辩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但往往,你越急着辩解,越会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境地。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分歧,意见不合,多由彼此的认知不同、立场不同所致。如果你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所在,却拼命说个不停。只会加快矛盾升级,给人一种试图推卸责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的感觉。老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 曹操发善心救下一罪犯,司马懿篡权他挺身而出,与司马懿同归于尽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曹操,司马懿,王允,董卓,孙权

    《道德经》有云:“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每当国家到了最黑暗的时刻,总会有人挺身而出,匡扶道义。东汉末年,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他挟持天子,控制朝政,屠杀百姓,一手酿成了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而司徒王允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成功策反了吕布,最终将董卓杀死。然而王允却敌不过董卓

  • 司马懿最忌惮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此人,他在,司马懿只能深埋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刘备,曹洪,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司马懿最忌惮的人是谁?有朋友说是诸葛亮,诚然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堪称第一军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说别的,就他给赵云的三个锦囊,生生的将刘备从灭亡的边缘拉回,小兔子看后,也是叹为观止,可是他虽然厉害,却还不是司马懿最忌惮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所处的蜀国太弱了,夷陵大败已经让蜀国没有再与魏国争锋的可能

  • 司马懿为什么敢发动高平陵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魏明帝,曹操,司马师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及其诸兄弟陪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的时机发动政变,夺取都城洛阳,一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爽集团,最终将曹爽及其亲信骨干全部诛灭并夷三族。这场政变从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开始,到丙午大赦天下,司马懿一共只用了十三天的时间。至此曹魏政权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司马氏集团逐步掌握了政

  • 曹操与司马懿聊天,司马懿无意间回头,让曹操大惊:日后必生异心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曹操,司马懿,曹丕,马超

    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孙权评价司马懿自古英雄出于乱世,在战火纷飞割据混战的时代,有满腔报复力崇高理想且腹有良谋胸怀大志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三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司马懿则是不得不提到的人物,他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却懂得隐忍以待厚积薄发,他经历被贬和重用,却宠辱

  • 司马懿为何能笑到最后?毛主席指出:司马懿有几手比曹操还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司马懿,毛主席,曹操,刘备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很多谋士,曹操生性多疑,下手又狠,好些聪明有才之士都被曹操找借口杀了。但曹操手下的司马懿,却安稳地活了下来,不仅帮曹家夺了权,建立了曹魏政权,还笑到了最后,又反夺了曹魏的政权。曹操老谋深算了一辈子,没想到在死后,他辛辛苦苦建立的王国,会给司马家做了嫁衣裳。毛主席在1958年去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