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灭蜀后,用蜀中粮仓灭六国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

秦国灭蜀后,用蜀中粮仓灭六国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神圣海王殿 访问量:2359 更新时间:2023/12/6 2:43:49

秦惠文王九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军灭蜀,将蜀地完全纳入到秦国,此后,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中,蜀中粮仓的作用是显著的,有了蜀中,除类似“长平之战”这样的两国长期对峙外,秦国基本上没有缺少过粮食,但秦国的经验,三国时期的蜀汉无法借鉴,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蜀中在秦国为辅,在蜀汉为主

战国时期,蜀中在秦国仅仅是辅助粮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秦国还有关中大粮仓,秦国的根基是在关中,而不是在蜀中,主要的人口也是集中在关中一带,当时的关中可不像明、清时期,因为气候的变化和政治中心的演变成为贫困地区,秦时的关中是很富饶的,粮食的产量是远远超过蜀中的,即使有天灾,只要关中和蜀中不是同时遭灾,秦国就不惧缺粮之祸。

而对于三国时期的蜀汉来说,蜀中却是唯一的根基之地,在蜀汉直辖的地盘里,一共就只有成都平原和汉中平原两块粮食产地,云贵地区的孟获辖地是羁縻制,不会主动给蜀汉供应粮食,当然,他们估计也没多少粮食。因此,蜀汉要是遇到天灾,就没有秦国那么强的抵抗能力,除了战争,还要储备,这样一来,能用于战争的粮食就很有限了。

第二:秦国治理蜀中和蜀汉治理蜀中的性质不同

秦国在灭掉蜀中的蜀国之前,两者的地位在名义上是两个诸侯国,秦国又是用武力强行灭掉的蜀国,在蜀中,秦国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因此,秦国可以完全忽视蜀中百姓的生活,不计代价的压榨蜀中的粮食供应秦军,同时,蜀中的世家对秦国君臣也没有任何的制约,如果不老实,反对秦国的政策,秦国可以毫不犹豫地清除他们,一切目的就是为了蜀中能供应更多的粮食给秦军。

而三国时期的蜀汉,刘备集团在蜀中就没有如秦国那么强势的地位,不管刘备是用什么方式得到的蜀中,可刘备和蜀中的世家都是大汉朝的臣子,特别是在关羽丢失荆州之后,刘备唯一剩下的地盘也就只有蜀中了,要巩固统治就必须依靠蜀中世家,刘备和蜀中世家的关系更接近于盟友关系,蜀中世家也是蜀汉的主要统治阶级之一,刘备或诸葛亮无法像秦国那样压榨蜀中。

第三:蜀中世家反对秦国无效,可反对诸葛亮北伐有效

前面说了,秦国占领蜀中就是为了粮食,可不会管蜀中世家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占,秦军可以强征粮食,蜀中世家也没有那个胆量反对秦国。可作为蜀汉统治阶级的一员,蜀中世家却完全可以给诸葛亮造成麻烦,在汉代,粮食这种战略资源是集中在世家手中的,因为绝大多数土地是在他们手中,诸葛亮要征粮,只能和他们商量,而不能强征。

如果蜀中世家支持北伐,诸葛亮也不会有缺粮的麻烦,蜀汉军队少,蜀中完全能供应得起,可最关键的就是,蜀中世家是坚决反对北伐的,比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出师表要求北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樵周就是蜀中大儒,他的言论就是代表着蜀中世家。诸葛亮死后,为反对姜维北伐,樵周还曾写过一篇代表投降主义的《仇国论》,对北伐曹魏的战略大加批判。

若干年后,在正史《三国志》的记载中,当曹魏的邓艾杀到成都城下,第一个站出来劝说刘禅投降的也是这个樵周。由此可见,蜀中世家对诸葛亮积极推动的北伐战略根本不屑一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粮食的供给一断,诸葛亮当然总是缺粮。诸葛亮和姜维后来都积极在汉中屯田,除了运输上的不便利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摆脱蜀中世家对粮食的掣肘。

因此,从上面三点分析看,秦国可以利用蜀中的粮食完成自身的大战略,可诸葛亮就办不成这事,蜀中世家对秦国来说,是被统治阶级,不给粮就会被干掉。但蜀中世家对诸葛亮来说,双方是共同维护蜀汉权力的政治盟友,蜀中世家可以大大咧咧的做反对派,即便不给北伐大军粮食,诸葛亮也只能干看着。

诸葛亮要北伐,只能依靠平时的积累,比如税收,军屯等方式积攒北伐的粮食,蜀中世家作为主要的粮食来源,诸葛亮是无法指望的,可没有蜀中世家的帮助,又能积存下多少粮食?所以,诸葛亮北伐总是受困于粮食不足。当然,诸葛亮的北伐要是能一帆风顺,比如说占领了关中,蜀中的地位就大大降低,蜀中世家估计就会妥协了,否则,连荆州出身的嫡系马谡都能杀的诸葛丞相是不会对蜀中世家客气的。

更多文章

  • 三国中有两位谋臣,能力在诸葛亮之上,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江山标签:刘备,蜀汉,郭嘉,袁绍,吕布,三国,谋臣,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涌现很多猛将,同样也有很多谋臣,当然,最知名的谋臣当属诸葛亮。可是笔者认为,三国中有两位谋臣,能力在诸葛亮之上,他们分别是郭嘉和陈宫。本文,咱们就来聊聊这三位顶级谋士一生的经历。蜀汉军师诸葛亮诸葛亮是青州琅琊人,他的父亲原本是琅琊郡的郡丞,叔父诸葛玄也做过豫章太守,家族算得上是地区士族,家中

  •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 ,逼曹植以牛作诗不能有牛字,曹植随即写出妙作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文史局标签:曹植,曹丕,曹操,曹彰,诗人,汉朝,曹魏,牛作诗,七步诗

    说起曹丕、曹植这两兄弟,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曹植所写的《七步诗》。虽说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然而这两兄弟性格,特长都截然不同。曹丕性格沉着内向,擅长于政治,在军事少有涉足,在文学成就上,曹丕虽然和曹操、曹植并称为三曹,但并没有什么作品流传下来。而曹植性格率真直爽,在政治方面并没有过于热衷,而多

  • 曹操白手起家,其军事实力是如何反超袁绍的?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曹操,袁绍,太守,董卓,黄巾军

    曹操与袁绍在事业上的起点差不多,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在董卓掌权,曹操和袁绍害怕对己不利,先后逃离京都洛阳后,两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家底”差距。由于董卓顾及袁家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在周毙和伍琼的建议下,尽管袁绍离开京都逃往冀州,但仍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这就

  • “袁绍之野望”的起始:韩馥为什么要把冀州牧让给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袁绍,韩馥,冀州,董卓,公孙瓒,太守

    初平二年(191年),时任冀州牧的韩馥将冀州牧之位让给了袁绍。冀州是当时北方人口最多的州,袁绍通过出任冀州牧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为其横跨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霸业打下了基础。那么时任冀州牧的韩馥为什么要把冀州牧让给袁绍呢?首先要说明的是,接下来的内容是本鬼的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即

  • 巅峰刘备和巅峰袁绍,谁更强?刘备有一张致胜底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刘备,袁绍,诸葛亮,蜀汉,曹操

    刘备和袁绍,都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汉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后者雄踞青幽并冀,一度是北方男一号。当然了,袁绍巅峰时,刘备还在四海为家,刘备巅峰时,袁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果纵向比较一下两人的巅峰,谁更强呢?第一,人口。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三国时期并非如此,那时候,

  • 降曹后高览默默无闻,因和袁绍是亲戚?想多了,他可能只是死的早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袁绍,高览,张郃,曹洪,刘备,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后,其部众是有很多人直接降了曹操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线投降的张郃高览,但是这两人后来在曹魏的发展可谓天壤之别,张郃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而高览基本上投降后就默默无闻了,连什么时候死的,这么死的都不知道。三国演义中高览是在曹操和刘备的交战中被赵云刺死的,先来扯扯演义,高览

  • 为什么有人认为袁绍最后的失败之处是“死的不是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平定,刘表,鲁肃

    众所周知,袁绍曾经是汉末三国最强大的军阀,但最后被曹操打败和消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袁绍的最后一个失败之处是官渡之战的“奇袭乌巢”,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就完蛋了。不过有人认为,袁绍的最后一个失败之处并不是“奇袭乌巢”而是“死的不是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主力大军,袁

  • 忠烈慷慨审正南——袁绍最忠心的下属,硬刚曹操面北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绍,硬刚,许攸,沮授,曹魏,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审配,在袁绍手下众多谋士之中似乎并不显眼。论才能他不如沮授、田丰,论窝里斗他不如郭图、逄纪,但审配却是袁绍手下最硬的骨头,最忠心的属下。他的面北而死,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忠烈慷慨审正南审配,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据史书记载,审配年少就显出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公元191年

  • 袁绍究竟因为何事果断南下,引发了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袁绍,曹操,吕布,荀彧,公孙瓒,刘备

    话说曹操被张绣反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吃了个大败仗。过后不久又接到了袁绍的来信,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来自袁绍的挤兑和奚落的言语,是又恼怒又焦虑。荀彧得知之后,特地赶赴曹操的营帐前去劝慰。听了荀彧的一番话,曹操心情大好,又进一步和荀彧说出了自己对未来可能来自西凉、甚至西蜀益州之地的威胁而产生的担忧。荀彧

  • 曹操赤壁之战和袁绍官渡之战,谁的损失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刘备,沮授,赤壁之战

    袁绍官渡之败,损失精锐军队约8、9万(其中光被坑杀的就7、8万降卒),外带损失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大将淳于琼、韩荀等。以及最重要的谋士田丰、沮授、许攸、荀谌等等。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之所以能支撑七年,是因为袁氏集团体量大,而曹操在此战之中也有损失,并且没能够及时补充其有生力量,不能做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