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温峤】五月枇杷黄 树树皆生金

【温峤】五月枇杷黄 树树皆生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信息新报 访问量:2256 更新时间:2024/1/21 23:27:45

5月15日,沿着温峤镇河岙村的山路一路上山,只见满山都是枇杷树,村民提篮的、拿筐的,在树群里时隐时现,没一会儿就摘了一筐筐金黄的枇杷,笑容满面地挑下了山。记者在路上碰到了村民周爱华,迎着热烈的阳光,她在自家的枇杷树上迅速摘了几颗金黄的果子,热情地塞了过来,“快尝尝我们村的枇杷,很甜的。”她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容,就像我们上山时碰到的每一个正在采收枇杷的村民,这是属于他们的来自收获的喜悦。

“今年枇杷好,外表甜度都很不错,昨天大红袍的批发价一斤卖到了13元,去年只有七八元一斤。”周爱华家里种植着上百株枇杷树。这些枇杷树大多有20多年树龄。每天早上4点左右,周爱华就会上山采摘枇杷,然后等待经销商前来收购,“各地的老板都会来我们村里收。今天我们就接到了300斤订单,明天的400斤订单已经下过来了,我都来不及采摘。”

河岙村是温岭枇杷主要的输出基地,种植着上千亩枇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枇杷树。5月14日,该村的露天枇杷迎来大面积上市。

“今年1月的空气导致早上市的白砂枇杷大面积冻伤,今年的产量大幅度下降,就连大红袍产量也下降了20%左右,预计今年产量超50吨。”河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宗方说,虽然产量下降,但是今年枇杷的价格提高了不少,白砂枇杷批发价能卖到22元一斤,去年只有10元左右一斤;大红袍批发价达到了10~13元一斤,也比去年高了不少。

当天下山的时候,记者恰好碰到经销商金云妃在当地收购枇杷。“我已经在这里收了3天,今天收了500斤白砂、2000斤大红袍。”她说,这些枇杷将会销往上海、金华、宁波等地,“今年价格好,农户们有得赚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河岙的枇杷更好地走出去,早在2006年,当地就成立了温岭市河岙枇杷产销专业合作社,自此走上发展本地枇杷产业之路。

“除了想要抱团发展‘河岙红’品牌,成立这个合作社也是为了引导村民们科学种植枇杷。”近年来,周宗方定期请农技专家来村指导村民种植,“通过技术培训,很多村民对如科学地进行防虫防病、修枝施肥等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枇杷越种越好。”

随着枇杷产业渐入佳境,越来越多河岙村的年轻人也参与进来,他们带来了新的销售模式,在线上把河岙的枇杷销往全国各地。“这几年每到枇杷丰收季,很多年轻人就会回老家,帮父母在网上销售枇杷。”周宗方说。

“我们现在在网上卖得很好。”村民培法种植了700多株枇杷,这两年每年的枇杷季,女儿就会回家帮他们打包发货,“昨天发了10箱,今天预计能发20箱。”

“顺丰已经进驻到我们村了,这段时间一天能发2~3吨。”周宗方说。

“温峤镇枇杷产业种植规模达4000多亩,是河岙、白岩下、坞沙门等村的支柱农业产业。近年来,我们在提品质、塑品牌上持续发力,邀请专家为枇杷种植户开展专题讲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指导服务,在做优产品的基础上,通过直播、展会、评比等方式开展品牌推介,提升品牌价值,‘河岙红’牌商标曾获台州市精品枇杷评比会金奖,通过赋能特色产业建强乡村兴的动力引擎。”温峤镇副镇长黄金山说。

(来源:温岭市人民政府网站)

标签: 枇杷白砂种植采摘河岙温峤大红袍

更多文章

  • 胡咧两晋(二六)温峤奉刘琨之命拥立司马睿,却两次挽救灭国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温峤,刘琨,王敦,胡咧,晋朝,立司马睿,五胡十六国

    东晋立国之后内乱不断,先后出现了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让东晋的国运变得坎坷曲折。参与平定这两次内乱的朝廷大臣很多,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名将温峤。他可以说是平定这两次内乱的首功,也是让东晋从内讧中恢复稳定的基石,其历史功绩受到后世的推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温峤进入东晋朝廷是大英雄刘琨推荐的,也是刘琨留给东

  • 胡咧两晋(二七)庾亮派温峤镇守武昌不只防备陶侃,也是对其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陶侃,庾亮,温峤,王敦,王导,刘琨,胡咧,晋朝,司马绍,史说三国

    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在中书令温峤的策划下平定了王敦之乱,让东晋朝廷政局赢得了短暂的稳定时期。由于司马绍英年早逝,年幼的皇太子司马衍即位,这个稳定期很快被打破。于是朝廷大权落入国舅庾亮之手,而庾亮的一系列企图独揽朝政的操作,为东晋的再次内乱埋下了隐患。在庾亮掌控东晋朝政期间,很多朝廷大臣都成为其猜忌的

  • 大名士温峤被人诬“老不正经,骗婚骗色”,墓志出土,方证清白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温峤,刘琨,王导,王敦

    在我看来,刘琨自然是两晋年间的第一名士。以致于后来的名士加枭雄桓温视之为终生偶像,崇拜不已。刘琨的外甥温峤也算得上大名士。说起来,桓温的名字就跟温峤有关:桓温的父亲桓彝是温峤的好友。桓温刚出生那会儿,温峤见了,奇道:“这个婴孩骨骼不凡,让他哭一下,我听听哭声。”待听到哭声,不由大赞:“真是天降英才!

  • 温峤岭下,为何说温州与温岭可能是因东晋时的山西名人温峤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吕永丰标签:温岭,浙江,温峤岭,永嘉县,温州市,山西省

    温州温岭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以“东南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温州市有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这个特别文艺范的美称,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谢灵运被贬到永嘉县,遍历诸县且多有题咏,在此写下了中国第一批山水田园诗,或许因此后来与温州有关的古诗多是描写山水风光。陶宏景曾在《答谢中书书》里说温州“山川之美

  • 东晋温峤嗜赌如命还骗婚表妹,却靠发酒疯救国,死后被赐谥号忠武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温峤,王敦,司马睿,陶侃,王导,刘琨

    东晋初期,有这样一位“名臣”:他年轻时,以孝悌闻名;母亲去世,却不能为母亲送终守丧。他嗜赌如命,屡屡狂赌烂赌,都输的身无分文,只好疾呼朋友来替他付钱“赎身”。他妻子去世后,他盯上了年轻貌美、活泼可爱的表妹,想娶来续弦。或许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有点“无耻”,于是向姑姑汇报说,自己给妹妹寻了一门亲事,未

  • 历代碑刻 | 东晋《谢鲲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谢鲲墓志,郭沫若,墓志,王羲之,碑刻

    《谢鲲墓志》立于东晋泰宁元年(323)十一月。志长60厘米,宽16.5厘米,厚11厘米,质地为花岗石。志文共四行,行十七字,末行少一字,共六十七字。当时,南京出土了一批东晋墓志,其中有《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这两块墓志引发了郭沫若对东晋书法面貌的思考。1965年6月10日和11日,《光明日

  • 太史公啊,若重耳四十三逃亡,那么其姊穆姬不就五十岁嫁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秦穆公,太史公,穆姬,重耳,夷吾,骊姬

    《史记·晋世家》记:“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海外流亡十九年后,晋文公终于得以回国为君。然而,岁月蹉跎,此时重耳已是花甲老人了。由此反推,在晋文公逃出晋国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了。《史记》言之凿凿,可在其它史书中却别有歧见。《国语·晋语四》记:“晋公子(指重耳)生十七而亡,卿

  •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获得胜利,妻子穆姬听到消息以后,昏了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魔豆文章汇标签:秦穆公,穆姬,秦国,百里奚,骊姬,晋献公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韩原之战获得胜利,妻子穆姬听到消息以后,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她带着子女穿上了丧服,并命人将柴禾堆成高台,在高台上高举火把。有人给秦穆公通风报信,秦穆公知道以后,气到不行,匆忙赶了回去。穆姬,是晋献公与齐姜的女儿,太子申生是她的亲弟弟。穆姬生有一副姣好的容貌,但是母亲死得早。父亲

  • 春秋战国传奇女子之十:穆姬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穆姬,秦国,夷吾,重耳,百里奚,秦穆公,晋献公,春秋战国,周朝,先秦

    秦穆公,春秋时代秦国最伟大的君主,他为君期间励精图治,先后两次扶立晋国国君,并向西用兵,灭掉戎人国家十二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西方。春秋之时,秦穆公就因其胸襟广阔、开明通达而风评极佳,他与盗马人的故事更是留名后世,令人敬仰。说的是秦穆公在外游猎,谁料在某个夜里,所带的几匹良马竟然被盗了。秦穆公派人

  • 五对“蝴蝶”齐飞宛平 上越《梁山伯与祝英台》首轮驻演收官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宛平,越剧,戏曲,淮剧,上海越剧院

    小观众感受《梁祝》魅力在经过一年多越剧、沪剧、淮剧驻场演出的市场培养后,“到宛平剧院看驻场戏曲”的理念已逐渐深入戏迷心中。昨晚,上海越剧院越剧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首轮16场驻场演出在宛平收官。五对袁范版“梁山伯”“祝英台”一同在舞台亮相,展示了越剧在上海的薪火相传。越剧宗师袁雪芬与范瑞娟的袁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