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姚玉京:重情重义为夫殉节的一代名妓

姚玉京:重情重义为夫殉节的一代名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3067 更新时间:2024/1/11 1:28:29

燕足留红线,鸾影闲团扇张可久是元曲中的大家,他曾经写一篇《塞鸿秋 春情》:“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燕足留红线:曲出《丽情集·燕女坟》对“宋末妓女姚玉京”的叙述。不过,这儿的宋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岳飞秦桧那个时期的宋朝,而是指南北朝时期刘裕建立的宋,准确应该写作刘宋,它是取代了晋而立国。后来被萧道成的南齐取代。这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当然,其中有很大的想象成分。作为妓女,正史是不屑于记载的,一般都散见于各类笔记小说或诗歌,倘若没有后世戏剧的演绎,一般都不为人知。据南宋洪迈《义倡传》记载,姚玉京是襄州名妓,襄州也就是现在大致襄阳和南阳这一带吧。她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姚远任河南宜阳县知府,当时叫寿安,因逢战乱而死。其母带其逃命至襄州。不料姚夫人病亡,姚玉京遂卖身葬母,入怡琴馆为妓。

卖身葬母或卖身葬父,这在古典戏剧中是常见的类别,主人翁的身世都是十分的悲惨,这姚玉京一官家大小姐,竟沦落到这样的地步,着实让感叹世事无常和世态炎凉,想来这妓院的老鸨也是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从此姚玉京就在这勾栏中开始了卖笑生涯。常言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妓女被人贱称为婊子,骂女人狠的时候也常用这词。我是此生不会骂人的,所以,这词就不曾在我口语词典中出现过;相反,我对她们还充满着同情,对那些有才情,明大义的妓女还相当地尊重,更欣赏那些为真爱而义无反顾,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风尘女子。而姚玉京正是这样一位值得你尊重和欣赏的女子。姚玉京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李公佐《燕女坟记》。南宋祝穆《事文类聚》中也有《燕女坟》。大致说得都差不多,现集辑如下。

姚玉京自入怡琴馆后,美艳绝伦,丰姿绰约,艳压群芳,声名远播,并擅长诗歌和酬唱。当时襄州有位小吏叫卫敬瑜,仰慕其美艳高雅,每月倾其所有一睹其笑。姚玉京见卫敬瑜年轻英俊,对她有真情实意,遂自掏银两赎身,与卫敬瑜成婚。婚后夫妻恩爱,相洽甚欢。可惜好景不长,婚后的次年夏天,卫敬瑜不幸溺襄水而死。姚玉京万分悲痛,决意为亡夫守节。公婆与其父母均不忍其年方十六就守寡,让其择人再嫁。许多名流商贾,风流少年,也纷纷慕名而来。姚玉京却立志不嫁,家人再三规劝,姚玉京竟将自己的一只耳朵截下来放在盘子里,以表决心。从此家人再不敢提改嫁之事。为表达思念之情,玉京亲手在亡夫墓前种树数百株。一日,玉京忽然发现墓前的两株柏树变成了树枝连理的状态。一年多后,树枝重新分开,这恰恰与卫敬瑜、姚玉京结婚一年多便分离相合,玉京感慨万端,作诗曰:“墓前一枝柏,根连复并枝。妾心能感木,秀城何足奇。”

当时卫家住宅在襄州郊外,玉京发现宽敞的瓦房内有一对燕子筑巢而居,那种比翼双飞的情景让她触景生情,愈发伤悲。一日双燕外出觅食,一只为鸷鸟所捕杀,另一只带伤逃回,直到秋天都在门前孤零地徘徊悲鸣。从此,姚玉京与这只孤燕成了同病相怜的患难知己。冬天来临之前,燕子飞到姚玉京的臂上,似欲告别南飞。玉京以红线系在燕腿上,说:“新春复来,为吾侣也。”次年春天,燕子果然早早飞回。玉京深受感动,作《咏燕》诗一首:“昔时无偶去,今年还独归。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七年间,孤燕一直秋归春来。第八年春天来临之际,相思的寂苦终于将姚玉京摧垮,一病不起,香消玉殒。初春,孤燕归来不见玉京,便在窗前低迴盘旋,悲鸣呼唤。家人告诉燕子:“玉京死矣,坟在南郭。”小姑将燕子引至玉京坟前,燕子守在姚玉京的墓前惨然哀鸣,不肯离去,直到饿死在坟头之上。卫家人感慨燕子贞烈,在玉京墓旁筑坟立碑,题名“燕冢”,以志纪念。后来雍州刺史侯藻嘉其美节,为其竖贞洁牌坊,题曰“贞义卫妇之闾”。

由此看来,这姚玉京的文才还是很不错的,后人将她与差不多同时代的苏小小并列,但从名声来看,两者相差甚远,苏小小的名气显然不是姚玉京能比的,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埋的地方不对,苏小小葬在西子湖畔,有那白居易李贺一些大诗人题诗,名气想不大都不行。这个故事是凄美的,凄美之处我觉得并不在于姚玉京,而在于燕子,作为候鸟,这燕子有不弃旧主的特性,其实准确说应该是不弃旧巢,但人们往往将它说成是不弃旧主,可能这样更人性化一些吧。所谓“冬去春来,唯恋旧主”说的就是这一特性,韦庄就曾有诗云:“花间对语应相问,不是村里旧主人”,把这燕子春来回归的情景,描述得是盎然有趣。孔庆东先生是不太同意这故事用凄美二字来形容的,他在《青楼追忆》一文中说:“不管人们如何传颂,这故事从头到尾不都是悲苦二字吗?人们追忆中的姚玉京与度日如年的历史上的姚玉京分明是应当看作两个人的。”

其实我觉得这凄美一词应该分开来看,凄可读作凄惨,之所以凄惨就是缘自这守节,年方十六就守寡守节的,这在现代人看来真叫匪夷所思,即使在当时,理学还没对妇女形成绝对桎梏时,也是不太合时宜的。它应该有个渐进的过程。白居易无意中逼死关盼盼,不就说的是殉夫守节之事吗,到这竖贞洁牌坊,应该就到了妇女凄惨的极致之时了。 至于这美,就主要指燕子了,人们将这凄惨之事,用燕子来进行演绎,其用意并不是对姚玉京守节的赞美,而是对其真情的颂扬,用燕子这一美好的意象来诠释人间的真情,尤其是作为一个曾经的妓女,对爱情的忠贞。君不见,现在每到春意融融,风清月明之时,襄阳人还总能见到,姚玉京与孤燕同游汉水之滨的场景,难道这还不美吗?

更多文章

  • 【温峤】五月枇杷黄 树树皆生金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枇杷,白砂,种植,采摘,河岙,温峤,大红袍

    5月15日,沿着温峤镇河岙村的山路一路上山,只见满山都是枇杷树,村民提篮的、拿筐的,在树群里时隐时现,没一会儿就摘了一筐筐金黄的枇杷,笑容满面地挑下了山。记者在路上碰到了村民周爱华,迎着热烈的阳光,她在自家的枇杷树上迅速摘了几颗金黄的果子,热情地塞了过来,“快尝尝我们村的枇杷,很甜的。”她的脸上是掩

  • 胡咧两晋(二六)温峤奉刘琨之命拥立司马睿,却两次挽救灭国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温峤,刘琨,王敦,胡咧,晋朝,立司马睿,五胡十六国

    东晋立国之后内乱不断,先后出现了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让东晋的国运变得坎坷曲折。参与平定这两次内乱的朝廷大臣很多,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名将温峤。他可以说是平定这两次内乱的首功,也是让东晋从内讧中恢复稳定的基石,其历史功绩受到后世的推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温峤进入东晋朝廷是大英雄刘琨推荐的,也是刘琨留给东

  • 胡咧两晋(二七)庾亮派温峤镇守武昌不只防备陶侃,也是对其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陶侃,庾亮,温峤,王敦,王导,刘琨,胡咧,晋朝,司马绍,史说三国

    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在中书令温峤的策划下平定了王敦之乱,让东晋朝廷政局赢得了短暂的稳定时期。由于司马绍英年早逝,年幼的皇太子司马衍即位,这个稳定期很快被打破。于是朝廷大权落入国舅庾亮之手,而庾亮的一系列企图独揽朝政的操作,为东晋的再次内乱埋下了隐患。在庾亮掌控东晋朝政期间,很多朝廷大臣都成为其猜忌的

  • 大名士温峤被人诬“老不正经,骗婚骗色”,墓志出土,方证清白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温峤,刘琨,王导,王敦

    在我看来,刘琨自然是两晋年间的第一名士。以致于后来的名士加枭雄桓温视之为终生偶像,崇拜不已。刘琨的外甥温峤也算得上大名士。说起来,桓温的名字就跟温峤有关:桓温的父亲桓彝是温峤的好友。桓温刚出生那会儿,温峤见了,奇道:“这个婴孩骨骼不凡,让他哭一下,我听听哭声。”待听到哭声,不由大赞:“真是天降英才!

  • 温峤岭下,为何说温州与温岭可能是因东晋时的山西名人温峤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吕永丰标签:温岭,浙江,温峤岭,永嘉县,温州市,山西省

    温州温岭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以“东南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温州市有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这个特别文艺范的美称,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谢灵运被贬到永嘉县,遍历诸县且多有题咏,在此写下了中国第一批山水田园诗,或许因此后来与温州有关的古诗多是描写山水风光。陶宏景曾在《答谢中书书》里说温州“山川之美

  • 东晋温峤嗜赌如命还骗婚表妹,却靠发酒疯救国,死后被赐谥号忠武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温峤,王敦,司马睿,陶侃,王导,刘琨

    东晋初期,有这样一位“名臣”:他年轻时,以孝悌闻名;母亲去世,却不能为母亲送终守丧。他嗜赌如命,屡屡狂赌烂赌,都输的身无分文,只好疾呼朋友来替他付钱“赎身”。他妻子去世后,他盯上了年轻貌美、活泼可爱的表妹,想娶来续弦。或许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有点“无耻”,于是向姑姑汇报说,自己给妹妹寻了一门亲事,未

  • 历代碑刻 | 东晋《谢鲲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谢鲲墓志,郭沫若,墓志,王羲之,碑刻

    《谢鲲墓志》立于东晋泰宁元年(323)十一月。志长60厘米,宽16.5厘米,厚11厘米,质地为花岗石。志文共四行,行十七字,末行少一字,共六十七字。当时,南京出土了一批东晋墓志,其中有《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这两块墓志引发了郭沫若对东晋书法面貌的思考。1965年6月10日和11日,《光明日

  • 太史公啊,若重耳四十三逃亡,那么其姊穆姬不就五十岁嫁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秦穆公,太史公,穆姬,重耳,夷吾,骊姬

    《史记·晋世家》记:“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海外流亡十九年后,晋文公终于得以回国为君。然而,岁月蹉跎,此时重耳已是花甲老人了。由此反推,在晋文公逃出晋国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了。《史记》言之凿凿,可在其它史书中却别有歧见。《国语·晋语四》记:“晋公子(指重耳)生十七而亡,卿

  •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获得胜利,妻子穆姬听到消息以后,昏了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魔豆文章汇标签:秦穆公,穆姬,秦国,百里奚,骊姬,晋献公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韩原之战获得胜利,妻子穆姬听到消息以后,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她带着子女穿上了丧服,并命人将柴禾堆成高台,在高台上高举火把。有人给秦穆公通风报信,秦穆公知道以后,气到不行,匆忙赶了回去。穆姬,是晋献公与齐姜的女儿,太子申生是她的亲弟弟。穆姬生有一副姣好的容貌,但是母亲死得早。父亲

  • 春秋战国传奇女子之十:穆姬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穆姬,秦国,夷吾,重耳,百里奚,秦穆公,晋献公,春秋战国,周朝,先秦

    秦穆公,春秋时代秦国最伟大的君主,他为君期间励精图治,先后两次扶立晋国国君,并向西用兵,灭掉戎人国家十二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西方。春秋之时,秦穆公就因其胸襟广阔、开明通达而风评极佳,他与盗马人的故事更是留名后世,令人敬仰。说的是秦穆公在外游猎,谁料在某个夜里,所带的几匹良马竟然被盗了。秦穆公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