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咧两晋(二六)温峤奉刘琨之命拥立司马睿,却两次挽救灭国危机

胡咧两晋(二六)温峤奉刘琨之命拥立司马睿,却两次挽救灭国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4457 更新时间:2024/1/3 10:52:38

东晋立国之后内乱不断,先后出现了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让东晋的国运变得坎坷曲折。参与平定这两次内乱的朝廷大臣很多,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名将温峤。他可以说是平定这两次内乱的首功,也是让东晋从内讧中恢复稳定的基石,其历史功绩受到后世的推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温峤进入东晋朝廷是大英雄刘琨推荐的,也是刘琨留给东晋最大的财富。刘琨在并州坚持作战九年,最终被王敦和段匹磾暗害,在临死前派出温峤南下拥立司马睿为皇帝。谁也没想到,这招本是安排温峤逃出北方险地闲棋,却成为挽救东晋国祚的妙招。

东晋名将温峤在中国的历史上名气不大,远远比不上大英雄刘琨。但是对东晋而言,其影响力和功绩却不下于刘琨,可以说是挽狂澜于既倒的擎天之柱。温峤出生于北方门阀士族太原温氏,是西晋司徒温羡之侄,河东太守温襜之子。他从小聪明博学,又长得凤仪俊美,受到当地官员的推崇。晋惠帝时期他开始做官,由于不畏权贵,弹劾名士庾敳搜刮民财而名声大噪。后来他被举荐为秀才,还出任过司徒府东阁祭酒、上党郡潞县县令等官职,在门阀士族子弟中算是颇有名气的青年才俊。

八王之乱末期,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兼平北大将军,率领一千军队北上收拾残局,温峤以平北参军的身份加入了刘琨的幕府。刘琨是温峤的姨父,刘琨的夫人崔氏和温峤的母亲是姐妹关系,所以他很看重自己这个内甥。不久之后永嘉之乱发生,北方彻底陷入五胡乱华的乱局,西晋皇室、各大门阀世家和王公贵族纷纷南下避难,西晋政权名存实亡。刘琨带领自己的军队在并州坚持作战,与匈奴汉赵刘渊、羯族后赵石勒的胡人政权征战,为北方汉人争夺生存空间。温峤作为刘琨的首席谋士,在此过程中屡立大功。

后来刘琨因功进位司空,温峤又成为司空府右司马。后来刘琨兵败,投奔鲜卑首领段匹磾,卷入了鲜卑段氏部落的内乱之中,被段匹磾软禁。然后他为了保存实力,开始给麾下的残余将士安排出路,其中温峤就以司空府左长史的身份奉命南归,前去江南的建康拥立司马睿称帝。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刘琨陷入了危难之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这个安排与其说是拥立司马睿称帝,不如说是给温峤谋求一条生路。谁也没有料到,温峤到了南方后成为东晋政权的擎天之柱,两次挽救了东晋的灭国危机,也为刘琨报了冤死大仇。

由于刘琨的关系,温峤抵达建康后受到各大门阀世家的追捧,很多名士纷纷与之结交,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王导周顗谢鲲庾亮、桓彝等人。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分析东晋和全国的局势,劝说司马睿登基称帝,深受司马睿的赞赏。在司马睿称帝后,温峤却以母丧为由不接受任命,请求北上救援刘琨。东晋朝廷认为温峤有大才,不让他北上,劝说他留下效力。双方争执期间,刘琨被王敦和段匹磾暗害,温峤只能打消北归的念头,留在建康做官。可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温峤没有积极加入司马睿的阵营,而是与太子司马绍来往密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司马睿没能将温峤引入自己麾下,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温峤奉刘琨之命南下拥立司马睿,刘琨自然希望他辅佐新皇帝完成北伐复国大业。然而司马睿过于信任和依靠琅琊王氏,朝中大权被王导和王敦兄弟所掌控,与其他的门阀世家形成政治上的对立。

刘琨由于长期在北方坚持与胡人作战,在朝中声望上受到很多北方南下的门阀世家的支持。温峤代表刘琨南下,继承了其政治上的遗产,也成为各大门阀世家拥护的对象。而司马睿纵容琅琊王氏独揽朝政,对刘琨被害的冤情不闻不问,这让温峤感到非常不满,于是逐渐脱离了司马睿的阵营。

从历史背景来看,司马睿的选择是迫不得已的。一方面他需要依靠琅琊王氏稳定新生的东晋政权,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而王敦猜忌刘琨,是刘琨被害的幕后黑手,所以司马睿不便于公开为刘琨平反。另一方面北方后赵石勒势力膨胀,常常派兵南下入侵江南江北地区。为了牵制南下的后赵军队,东晋朝廷任命鲜卑段氏首领段匹磾为幽州刺史,所以也不便公开调查刘琨被害的冤案。然而作为刘琨的内甥兼首席谋士,温峤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的。这代表着东晋朝廷对刘琨和北方将士生死的漠视,也代表了东晋朝廷没有复国的意愿。

温峤在远离司马睿和东晋朝廷的同时,却与太子司马绍走得很近,成为司马绍的布衣之交。他历任骠骑长史、太子中庶子,成为司马绍麾下的首席谋士,也帮助司马绍争取了不少江南的军心和民心。可以说司马绍后来能平定王敦之乱,其最重要的根基都是温峤打下的。在温峤的谋划下,与琅琊王氏不合的门阀士族归于司马绍麾下,再加上与司马绍姻亲的家族,形成了东晋朝廷的另一股势力。王敦之乱时,温峤带着这股势力坐山观虎斗。王敦掌权欲废太子时,温峤以此与王敦正面硬刚,保住了司马绍的太子之位。

司马睿去世后司马绍登基,但朝中大权掌控在王敦手里。王敦凭借军队的威慑力独霸东晋朝廷,在江州遥控朝廷的决策。温峤先后出任中书令、大将军府左司马、丹阳尹等职,与王敦暗中斗法,为平定王敦之乱做准备。王敦晚年发动第二次战争,再次派兵攻打建康。晋明帝司马绍以温峤为中垒将军、持节、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率领东晋军队抵抗王敦。建康城外一战,温峤在朱雀桥边大破王敦的哥哥王含,然后又命刘遐追击败退的王敦心腹钱凤。王敦得到信息后病死于姑孰军府,于是军队全面溃败,东晋军队逆袭王敦的大本营荆州。

可以说从整个王敦之乱的发展过程看,温峤堪称平定大乱的首功。虽然他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与司马睿与王敦的战争,甚至阻止了司马绍带兵出城助战,但是后期作战中却是居功至伟。如果没有温峤,司马绍周围不可能得到大量门阀世家的支持,也不会得到东晋个军镇军队的支持。尤其是王敦在谋求废太子时,东晋堪称走到了灭国的边沿。如果没有温峤正面硬刚,东晋多半就改朝换代了。因此在王敦之乱平息后,温峤以大功被封为建宁县公,赏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在司马绍去世时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

司马绍去世后,年幼的太子司马衍即位,皇太后庾文君垂帘听政,朝政被国舅爷庾亮掌控。庾亮在朝中独断专行,排斥和打压不满自己的文武大臣,想成为第二个琅琊王氏,结果逼得冠军将军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起兵造反。庾亮是庸才,面对攻打建康的联军毫无办法,只能仓皇逃离,前往寻阳投奔温峤。苏峻和祖约军队顺利攻入建康,他们挟持了晋成帝司马衍,东晋再次面对灭国危机。温峤联合了荆州刺史陶侃,传檄天下宣告苏峻罪状,再次打起了平乱救国的大旗。温峤的号召得到了徐州刺史郗鉴的响应,讨苏大军的兵锋直指石头城。

在经过一番决战后苏峻战败,被陶侃的部下斩杀,苏峻之乱被平定。此战之中虽然陶侃被推举为联军盟主,但所有的作战策划都来自于温峤。在作战遇阻时,陶侃一度打了退堂鼓,想要放弃建康退回荆州。在温峤的坚持下联军才没有解体,经过多次激烈的攻城战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可以说苏峻之乱比王敦之乱更加的危急,苏峻军队进了建康城烧杀抢掠,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宫女太监都被征为奴隶,对东晋政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晋成帝司马衍被挟持,更是让东晋距离灭国只有一步之遥。苏峻再次力挽狂澜,不愧为东晋的擎天之柱,也不负于离开幽州时刘琨所托。

在东晋的历史上,绝大多数文臣武将和门阀士族都是为了私利蝇营狗苟之辈。他们心中毫无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只重家族权势,在朝政争斗中为家族利益争权夺利。而温峤虽然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有着匡君辅国的远大理想,一生为了收复旧河山而奋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也许这是因为他长期在刘琨身边作战,受到大英雄人格魅力的感召,而不像其他南渡的门阀子弟,为了家族争权夺利,成为国之蠹虫。如果刘琨知道自己这个内甥不但挽救了国家两次,还为自己报了大仇,也许也能够含笑九泉了。

更多文章

  • 胡咧两晋(二七)庾亮派温峤镇守武昌不只防备陶侃,也是对其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陶侃,庾亮,温峤,王敦,王导,刘琨,胡咧,晋朝,司马绍,史说三国

    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在中书令温峤的策划下平定了王敦之乱,让东晋朝廷政局赢得了短暂的稳定时期。由于司马绍英年早逝,年幼的皇太子司马衍即位,这个稳定期很快被打破。于是朝廷大权落入国舅庾亮之手,而庾亮的一系列企图独揽朝政的操作,为东晋的再次内乱埋下了隐患。在庾亮掌控东晋朝政期间,很多朝廷大臣都成为其猜忌的

  • 大名士温峤被人诬“老不正经,骗婚骗色”,墓志出土,方证清白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温峤,刘琨,王导,王敦

    在我看来,刘琨自然是两晋年间的第一名士。以致于后来的名士加枭雄桓温视之为终生偶像,崇拜不已。刘琨的外甥温峤也算得上大名士。说起来,桓温的名字就跟温峤有关:桓温的父亲桓彝是温峤的好友。桓温刚出生那会儿,温峤见了,奇道:“这个婴孩骨骼不凡,让他哭一下,我听听哭声。”待听到哭声,不由大赞:“真是天降英才!

  • 温峤岭下,为何说温州与温岭可能是因东晋时的山西名人温峤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吕永丰标签:温岭,浙江,温峤岭,永嘉县,温州市,山西省

    温州温岭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以“东南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温州市有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这个特别文艺范的美称,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谢灵运被贬到永嘉县,遍历诸县且多有题咏,在此写下了中国第一批山水田园诗,或许因此后来与温州有关的古诗多是描写山水风光。陶宏景曾在《答谢中书书》里说温州“山川之美

  • 东晋温峤嗜赌如命还骗婚表妹,却靠发酒疯救国,死后被赐谥号忠武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温峤,王敦,司马睿,陶侃,王导,刘琨

    东晋初期,有这样一位“名臣”:他年轻时,以孝悌闻名;母亲去世,却不能为母亲送终守丧。他嗜赌如命,屡屡狂赌烂赌,都输的身无分文,只好疾呼朋友来替他付钱“赎身”。他妻子去世后,他盯上了年轻貌美、活泼可爱的表妹,想娶来续弦。或许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有点“无耻”,于是向姑姑汇报说,自己给妹妹寻了一门亲事,未

  • 历代碑刻 | 东晋《谢鲲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谢鲲墓志,郭沫若,墓志,王羲之,碑刻

    《谢鲲墓志》立于东晋泰宁元年(323)十一月。志长60厘米,宽16.5厘米,厚11厘米,质地为花岗石。志文共四行,行十七字,末行少一字,共六十七字。当时,南京出土了一批东晋墓志,其中有《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这两块墓志引发了郭沫若对东晋书法面貌的思考。1965年6月10日和11日,《光明日

  • 太史公啊,若重耳四十三逃亡,那么其姊穆姬不就五十岁嫁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秦穆公,太史公,穆姬,重耳,夷吾,骊姬

    《史记·晋世家》记:“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海外流亡十九年后,晋文公终于得以回国为君。然而,岁月蹉跎,此时重耳已是花甲老人了。由此反推,在晋文公逃出晋国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了。《史记》言之凿凿,可在其它史书中却别有歧见。《国语·晋语四》记:“晋公子(指重耳)生十七而亡,卿

  •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获得胜利,妻子穆姬听到消息以后,昏了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魔豆文章汇标签:秦穆公,穆姬,秦国,百里奚,骊姬,晋献公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韩原之战获得胜利,妻子穆姬听到消息以后,昏了过去,醒了之后,她带着子女穿上了丧服,并命人将柴禾堆成高台,在高台上高举火把。有人给秦穆公通风报信,秦穆公知道以后,气到不行,匆忙赶了回去。穆姬,是晋献公与齐姜的女儿,太子申生是她的亲弟弟。穆姬生有一副姣好的容貌,但是母亲死得早。父亲

  • 春秋战国传奇女子之十:穆姬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穆姬,秦国,夷吾,重耳,百里奚,秦穆公,晋献公,春秋战国,周朝,先秦

    秦穆公,春秋时代秦国最伟大的君主,他为君期间励精图治,先后两次扶立晋国国君,并向西用兵,灭掉戎人国家十二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西方。春秋之时,秦穆公就因其胸襟广阔、开明通达而风评极佳,他与盗马人的故事更是留名后世,令人敬仰。说的是秦穆公在外游猎,谁料在某个夜里,所带的几匹良马竟然被盗了。秦穆公派人

  • 五对“蝴蝶”齐飞宛平 上越《梁山伯与祝英台》首轮驻演收官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宛平,越剧,戏曲,淮剧,上海越剧院

    小观众感受《梁祝》魅力在经过一年多越剧、沪剧、淮剧驻场演出的市场培养后,“到宛平剧院看驻场戏曲”的理念已逐渐深入戏迷心中。昨晚,上海越剧院越剧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首轮16场驻场演出在宛平收官。五对袁范版“梁山伯”“祝英台”一同在舞台亮相,展示了越剧在上海的薪火相传。越剧宗师袁雪芬与范瑞娟的袁范

  • 赌王接班人何超琼,当年被棒打鸳鸯,上演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历史解密编辑:李四爱娱乐标签:赌王,何超琼,何鸿燊,陈百强,许晋亨,棒打鸳鸯,蓝琼缨,梁山伯,祝英台,社交名媛

    那么多年,赌王家里的纷争不断,四房争产,遗嘱安排,接班人的选定,一直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1.长子何猷光英年早逝,二房长女何超琼被重用本来长子何猷光(来自大房),一直被何鸿燊寄予厚望,当接班人来培养。但命运无常。1981年,何猷光和妻子在葡萄牙不幸遭遇车祸身亡,那年何猷光才33岁。既定的接班人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