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策为何会被刺客所杀?他身边有内鬼,而此人就是孙策最信任的人

孙策为何会被刺客所杀?他身边有内鬼,而此人就是孙策最信任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4774 更新时间:2024/3/15 19:29:44

在东吴阵营中,武力值最高的猛将,无疑就是“小霸王”孙策了。

孙策确实很了不起,年轻有为,志向高远,率兵打仗是一把好手,还能够笼络人才,治理地方,堪称是智勇双全,能文能武。除此之外,孙策在阵前单挑厮杀的武艺在江东也是首屈一指的。

咱们来看一下孙策的厮杀战绩:

1 .孙坚征黄祖,在樊城之战,韩当与张虎交锋,陈生来助战,孙策一箭射中陈面门,翻身落马;

2 .神亭岭之战,孙策被太史慈阻截,两将交锋,马战打到步战,数百合不分胜负;

3 .牛渚之战,对阵于麋,“战不三合”孙策生擒于麋,回阵已在臂中挟死;

4 .牛渚之战,敌将樊能从背后偷袭,孙策回头暴喝,樊能惊惧落马,头颈折断而死;

5 .孙策兵围吴城,严舆来谈判,欲平分江东,孙策大怒,严舆拔剑起身,孙策飞剑斩之;

6 .会稽之战,周昕与严白虎夜袭, 遇孙策拦截,周昕舞刀来战,被孙策一枪刺死。

盘点孙策的战绩,相当惊人,6战5胜,杀敌5人。和他对阵过的敌人,除了太史慈活着,其他人全部都被孙策干掉了。这样的战斗效率,完全配得上“小霸王”的美称。

那么,以孙策如此横勇的武力,为什么会被三个刺客行刺得手呢?其实分析孙策遇刺的过程,还是非常诡异的。

按照演义,是许贡被孙策所杀,他的三个门客为他复仇,刺杀了孙策。而正史也是这个说法,但要认真检索史料,还是能发现其中的一些痕迹。

在孙策遇刺之前,就曾经有人预测过他的死亡,而且明确说他将死于刺杀,这个人就是郭嘉。当时曹操与袁绍翻了脸,准备率兵北上与袁绍开打,但曹操很担心背后的孙策会趁机率兵袭取后方,导致腹背受敌,而郭嘉则告诉曹操不必担心,在《三国志·郭嘉传》中记载了郭嘉的这段话: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郭嘉准确地预言了孙策死于刺客之手。难道他是未卜先知,还是早有预谋呢?咱们把目光转向另外一个人――陈登。陈登也想刺杀孙策,并且早就有准备了。

为什么陈登如此仇恨孙策呢?原来他们早就有仇。陈登叛变吕布,投靠了曹操,曹操封他做了伏波将军,在江淮一带名声大噪,“遂有吞灭江南之志”。而孙策此时正在江东一带扩张势力,双方自然发生了矛盾。陈登有个表叔,叫陈瑀,“登乃瑀从兄珪之子”,受朝廷之命与孙策合兵去讨伐称帝的袁术,走到半路上,“瑀阴图袭策”,陈瑀想偷袭孙策,被孙策发现,先下手为强,把他打跑了。

孙策年轻有为,非常机敏,他认为这事跟陈登有关,是陈登使坏教唆的。于是孙策就率兵攻打陈登,“遣军攻登于匡琦城”,结果被陈登夜袭,打得丢盔卸甲,“斩虏以万数”。孙策不能吃这亏,再次来攻,“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陈登一面向曹操求救,一面“燃薪聚火”,假做援军已至,趁着敌军惊慌之际,出城攻击,“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孙策在陈登这里连吃两次大亏,以孙策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忍气吞声,想尽一切机会要报复回来。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率兵北上与袁绍在官渡对峙,“策阴欲袭许,迎汉帝”。那么,陈登又是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但曹操主力与袁绍对峙,就没有足够的兵来援助陈登,陈登就琢磨着要刺杀孙策。《江表传》中记载:

“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余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之辱。”

孙盛异同评曰:“孙策虽威行江外,略有六郡,然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这就是说,陈登买通了孙策身边的人。

大家知道,孙策是在行军到丹徒时候,出去打猎遭到了刺客的伏击。咱们可以想象,大军出动,周边地区岂是几个寻常百姓能够轻易靠近的?刺客想行刺成功,绝不会临时看到孙策出来就赶紧往他身边凑过去,那根本就靠不过去,马上就会被发现了异常。

那就早就预谋,而且事先必须知道孙策的行程,掌握孙策行程的,必须是掌管其贴身护卫的心腹之人。那当时是谁掌管着孙策的护卫呢?咱们看《三国志集解·吴书六·宗室传第六》中一段记载:

“河,坚族子也,出后姑俞氏,后复姓为孙。河质性忠直,讷言敏行,有气干,能服勤。少从坚征讨,常为前驱。后领左右兵,典知内事,待以腹心之任。”

这个人是孙河,他与吕范两人常在孙策左右。《三国志》中说:

“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

孙河掌握着“左右兵,典知内事”,还被孙策以“腹心之任”,如果说孙策遇刺与他没关系,谁能相信?

孙策打猎,遇到三个人,孙策感到不对劲,询问他们的身份,刺客回答说:“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以韩当部队的身份混进了大军的驻地,并早就潜伏在此,等待着孙策。

孙策立即发现情况不对,“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马上拈弓搭箭,“因射一人,应弦而倒”。余下的两名刺客见已经暴露,立即动手,“便举弓射策,中颊”,孙策受了重伤。

后面的护卫赶到,“后骑寻至,皆刺杀之”,护卫们并没有生擒刺客,留下活口以供进一步审问,而是把他们全部杀死了。这也是一件非常不正常的事情。

而看《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惊人了,说孙策遇袭,立即拔剑自卫,格挡对方长枪,没想到剑突然断了,手中只剩下个剑把,猝不及防之下,身上被刺客连续刺中多处。又是谁把孙策的剑搞成这样的?

所以说,无论正史《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孙策遇刺都持有相同的态度:孙策的身边潜伏着内鬼,这个内鬼是他最信任的人。笔者认为,孙河这个人绝对有大问题。

标签: 孙策刺客曹操郭嘉太史慈袁绍

更多文章

  • 如果孙策没被暗杀,三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孙策,曹操,袁术,刘备,孙权,鲁肃

    我们谈到了曹操早在官渡之战前两年,就确定了以袁绍为最大假想敌的战略方针,彻底把袁曹一家的联盟关系扔到垃圾堆里,哪怕是官渡之战的爆发,也是曹操早在一年前就出兵偷袭,实在不算袁绍不厚道。而刘备在这盘大棋里,一直被曹操视为盟友,或者说统战对象,尤其是俩人前有渊源,后有合作,曹操还给予他“客礼”和高官的待遇

  • “小霸王”孙策平定江东的发家史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孙策,袁术,太守,孙权,江东,曹操

    杂咏一百首·孙策(刘克庄)鱼服俄离网,龙泉忽缺鋩。却将江左业,分付紫髯郎。虽然孙权对江东来说有开疆拓土的功劳,通过各种手段把江东六郡扩张为荆州、扬州、三州的地盘,但是人们往往认为孙权是一个安于守成的人,并且猜测如果孙策不死,江东的北上扩张可能不会这样的困难。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孙权毕竟不像刘备、曹操那样

  • 孙策临死时坚持让位给弟弟孙权,后来孙权称帝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绝对正能量驿站标签:孙策,孙权,曹操,东吴,三国,汉朝

    对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或者三国时期相关的古代历史比较熟悉,或者略有研究的读者,对孙策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他是江东地区权力的实际拥有者,在各个朝代,评论家们对孙策的评论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是,孙策的后代,命运却没有那么好。在孙策短短的君主生涯当中,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因为孙策英年早逝,所以这几个孩

  • 孙策明明有儿子,死后为何将位置传给弟弟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爱文历史标签:孙策,孙权,曹操,袁绍,周瑜,东吴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争霸,各方割据诸侯王势力,在历史书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时期,出现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乱世奸雄的曹孟德,武艺盖世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儒将风流的周瑜。历来皇位的继承交接都是传子,这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但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东吴,孙策在离世之际要把统治权给弟弟孙权

  • 孙权上位之后,孙策的后代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孙权,孙策,孙坚,曹操,袁术,刘备

    外出打猎的孙策被自己仇家许贡的门客盯上,在打猎的途中被刺杀了,身受重伤。话说孙策没有当场死亡,而是看到镜子中自己那刮花了视如珍宝的帅气脸蛋,悲痛地大吼一声,血管直接爆裂,当场人就驾鹤西去了。好在孙策当时把自己身后事都交代清楚了,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东托付给了孙权。当时的孙权也才十几岁,相比孙策自己

  • 孙策之死背后的谜团,是郭嘉派的刺客,还是江东豪杰的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孙策,郭嘉,刺客,曹操,孙权,江东,于吉,汉朝,三国

    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孙策17岁那年(公元191年),父亲孙坚攻黄祖过程中战死,此后孙策开启了纵横江东的模式。短短几年时间,横扫江东六郡,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公元200年,年仅26岁的孙策英年早逝,如此勇猛的孙策为何会突然死去?官方记载

  • 孙策为何能轻松拿下长江天险?(顶级士族庐江周家为啥站队袁术)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孙策,袁术,周瑜,太守,孙坚,刘繇

    听说孙策要出征江东,沿途前来投奔的人已是络绎不绝,抵达历阳之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五、六千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孙策知会吴郡都尉朱治,将自己的母亲从曲阿经历阳转移到后方的阜陵城(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孙策取江东的另一大助力朱治也开始浮出水面。朱治,字君理,丹杨人。朱治也

  • 袁术一直提防孙策,却借兵让其进军江东,为何放任孙策去一统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孙策,袁术,刘表,江东,借兵,汉朝,曹操手下

    汉末三国时期的猛将,除了吕布马超、关羽、张飞、赵云、许褚等人,孙策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位。对于孙策的骁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称其勇猛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孙策:“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曹操则表示:“猘儿,谓难与争锋。”至于孙策的主公袁术,则感叹

  • 孙策的3大缺点:忌人、好杀、轻率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孙策,袁术,刘备,于吉,孙坚,孙权,汉朝,三国志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小霸王”孙策评语,其中对孙策的褒奖之词可谓非常高了。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对孙策那真是心向往之,非常的喜爱和崇拜。正史中《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策的评价也很高:“为人美姿颜

  • 孙策、孙权、陆逊往事,血海深仇也可化解,但前提是孙策必须得死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孙策,孙权,陆逊,袁术,东吴,汉朝,曹操手下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上面这句话是建安5年,孙策在狩猎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将死时对二弟孙权所说,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简单理解为孙策在总结自己与弟弟孙权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事实上,孙策这段话是在向孙权